中軍大帳外,朱廣站在董卓的屍體麵前看了許久。<strong>小說txt下載</strong>
四周的將士們就‘弄’不明白,這有什麽好看的?光頭部就挨了三四刀,鼻子都砍歪了,已經快看不出原樣。哪怕是親手殺了他,咱們多看幾眼也覺得‘毛’骨悚然,
朱三決沒有什麽**的嗜好,他隻是在提醒自己。一個人,可以有野心,但是當你的才幹不足以支撐起你的野心時,那你最好把它藏起來。等待實力的強大,等待時機的到來。
否則,董卓就是你的下場。
軍官向他們的將軍報告著董卓被殺的前後經過,聽到他不肯投降,不肯自殺,力戰而亡時,朱廣並不意外。這才是一個“大惡人”應該有的風範。
“他死前,還說……”軍侯剛開個頭,就被同袍碰了一下,示意他別說。
朱廣收迴目光:“說什麽?”
“說,說了些渾話。”
“沒關係,直說,原話。”
“他說,他幹的,是別人想幹而不敢幹的事。”
朱廣笑了,他知道這肯定不是原話。董卓說得沒錯,天下大‘亂’,漢室的權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戰,許多人都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但是,槍打出頭鳥,箭‘射’領頭雁,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事,再加上錯誤的手段,你就會得到一個錯誤的結局。
賈詡本來有些話想跟左將軍說,但此時觀他形容神態,心知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這倒讓賈和有些意外,一般來說,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手握‘精’兵,名滿天下,勢必要得意忘形翹尾巴。但朱廣卻非常冷靜,好像永遠知道自己處在什麽位置。這句話看起來簡單,真正能做到的其實不多。
董卓就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落到現在兵敗被殺的下場。
這兩人正跟那兒嗟歎,突然傳來一聲悲愴的唿喊:“子昂!”
朱廣抬頭望去,這誰?怎麽抹得跟‘花’臉貓似的?慢,這是,王允?
王子師疾步朝前,踉踉蹌蹌地奔到朱廣身前,一把就將手攥住了。先前碰到袁術,他尚能自持,此時見著朱三,再也繃不住。
豈止是他?被營救出來的大臣們那叫一個涕淚俱下!這些日子以來的恐懼、悲憤、欣喜、‘激’動,一股腦發泄出來。
看一群前輩們哭得這麽傷心,朱廣眼眶似乎也紅了。但他的目光卻在人群中搜尋著什麽。
很快,大臣們的注意力便被地上那具屍體所吸引,局麵瞬間失控!
這些人都是有學識,有涵養的,辱屍這種事情本不該作。但一想到國仇家恨,那還顧得了禮教?撩起衣擺蜂擁而上!踢踹踐踏,罵不絕口!
朱廣本想製止,但一想到這些人剛剛死裏逃生,得,你們盡興。
見眾人發泄個沒完,朱將軍這才勸止,讓部下將董卓屍體處理掉,首級送鄴城行朝報捷。隨後,將這群苦主請進帳中,準備好聽他們的血淚控訴。
一進帳,各依官階落座,秩低的就站著。<strong>txt小說下載</strong>朱廣雖是“中二千石”的左將軍,但被營救出來的大臣中有四五個都跟他平級,都是頭發胡子白一半的前者,於是他也沒坐,團團作揖:“諸公受苦了。”
說完這句,便等著看誰先開口。
豈料,先前在外頭鬧得歡騰的大臣們此時都焉了,七嘴八舌,有氣無力地迴應著他。朱廣正納悶時,前太子太傅,如今的太仆訕訕道:“朱將軍,是不是方便……”
“太仆有話但講無妨。”
“要是方便,可否先置些飲食來?”
“嗯?”朱廣愣了。
原來,這些人被強行遷到長安以後,董卓就忙著備戰了,根本沒空安置他們。除了少數官階高,名聲大的以外,大部分官員及其家屬都被集中監視。連飲食也由西涼軍提供。昨天發生了伍孚行刺事件以後,看守便中止了他們的供應。
這些人好多都是上了年紀的,餓到現在,剛才又在外頭演了一通武行,現在消停下來才感覺眼前發黑,手腳發軟。
了解了原委,朱廣急命準備飯菜,哪知大鴻臚攔道:“都這份上了,就別飯菜了,有什麽來什麽。”
當一盤盤的餅和一碗碗的粟米飯端出來,餓得前‘胸’貼後背的大臣們正要開動時,袁術就來了。
兩撇小胡子順著嘴角的揚起不停地挑動,他如今隻是個雜號中郎將,可那派頭愣讓人看出大將軍的範兒來,進帳之後,掃一眼儀態盡失的大臣,才最終把目光落在朱廣臉上。也不正經行禮,就胡‘亂’揖個手:“朱將軍,我奉右將軍之命,前來召將軍及諸位大臣前往南軍軍營。”
“哦?有事?要是不急,先讓大家吃完飯再去。”朱廣隨口道。
“這事,還真‘挺’急。”袁術笑得似乎很得意。
“再急你也得讓我們把飯吃了再去?天子還不差餓兵呢。”
袁術瞪那人一眼,昂然道:“那要是太後呢?”
一語驚滿堂!
王允脫口問道:“太後?救出來了?”
在洛陽時,太後畢竟是‘女’人,尋常大臣一般也見不到。被董卓挾持到長安以後,連他也隻見過太後一麵。
袁術拿足了架勢:“在旁人急著搶功的時候,袁某卻心係著太後安危。也算蒼天有眼,太後安危無恙,如今正在南軍軍營。諸公,要讓太後等你們吃完飯麽?”
漢光熹二年,公元一九零年,四月,董卓覆亡。
從他在洛陽發動事變,到身首異處,隻有短短半年時間,便在南北兩軍合力一擊之下,迅速潰敗。與原來的曆史相去甚遠。
究其原由,就一句話,沒有能夠把天子和朝廷控製在自己手裏。失去了這個優勢,哪怕他再遮掩,也就是一個**‘裸’的反賊,不會有人產生認知‘混’‘亂’。再加上其“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的惡行,自然是天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
而更重要的是,朱廣救出天子,行朝迅速建立,不至於讓大漢像曆史上那樣完全失控。有了劉虞這個“龍頭”,南北諸軍都聚集在他的旗幟下,戮力討逆。
有此兩點,董卓焉能不敗?
長安在經過短暫的‘混’‘亂’以後,左將軍朱廣,右將軍袁紹“各自”出榜安民,又“分別”向行朝報捷。
至此,再作一些掃尾工作,等行朝的命令到了,便可班師凱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四月下旬,鄴城。
大將軍幕府中,劉虞坐於案後,一把將手中書簡拍在案上。驚得旁邊角落裏幾個史駭然失‘色’。
兩天前,張飛燕擊敗了鮮於輔,十萬人馬進‘逼’邯鄲。
邯鄲是趙郡治所,趙郡,就在行朝所在的魏郡北部。也就是說,張燕的大軍距離行朝,隻有不到兩百裏。眼下,鮮於輔已經收攏殘兵退至魏郡北部的梁期縣,急求援兵。可是,哪還有什麽援兵?盧植帶了一萬餘步騎去堵西進的青州黃巾,行朝就剩下兩千步軍了!
這個消息一旦發布,所帶來的惡劣影響……老太尉不敢再想下去。
不久前,與他同錄尚書事的太傅袁隗提出天子暫離鄴城,避黑山黃巾之鋒芒。但是到現在,他也沒有明確表態。
朱廣評價自己的老上司是“謙謙君子”,這話倒也沒錯,劉虞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但是,所謂君子,是指他有堅持,而不是說他二。
再“君子”,人家從舉孝廉開始,也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了,能看不出來袁隗的用意?袁隗無非就是想借黑山賊和黃巾賊威脅冀州之際,把天子‘弄’南邊去。而那裏,正是袁家的地頭。
所謂等禍‘亂’平定,再迴行朝不遲雲雲,那是騙鬼的。天子隻要跨過黃河就別想迴來!
而劉虞是行朝領袖,天子走了,你走不走?你隻要一過黃河,首先,北四州你還怎麽督?其次,在人家地頭上,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什麽大司馬大將軍,說話恐怕也不作數了。
力不從心,這是劉伯安此刻唯一的感受。
每當這種時候,他就異常地思念朱廣。總想著,如果朱子昂在就好了。論,此子年紀不大,閱曆卻好似非常豐富,對局勢有獨到見解;論武,人家挎刀上馬所向披靡。
“大將軍,幽州從事,齊周田疇到了。”
聞聽此言,好似久旱逢甘霖!
劉虞大喜過望,疾聲道:“快叫他們進來!”
片刻後,當齊周田疇這兩個年輕人意氣風發,傲然而入時,劉虞那股欣慰勁就別提了。在第二次坐鎮幽州以後,他總有這樣的想法,老一輩的時代是不是過去了?雖說自己的幕府中不乏程緒魏攸這樣的人,但真正替他出謀劃策,衝鋒陷陣的,隻有朱齊田這樣的年輕人,說他們是幽州的中流砥柱也不為過。
“大將軍!”齊周田疇長揖不起。
劉虞急忙起身,上前分別執住兩位部下的手,一時竟不知語從何起。良久,他才頻頻點頭道:“好,來得正好!快快快,坐坐坐!”
坐定之後,聽說齊田二人把家眷拋在了後頭,先行一步趕來,劉虞十分高興。但一想到眼下的困局,立時笑容盡斂。
田疇是幕府中比較能體察劉虞心事的,見狀問道:“大將軍可是在為黑山賊而憂心?”
“子泰怎麽知道?”
“來的路上,我們已經聽說黑山賊肆虐趙郡。據說是張飛燕親自領的軍?”
劉虞無言頷首。
齊周悶了一陣,而後道:“看來飛燕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當年範陽一役,張燕被打得大敗而逃,他當時是範陽丞,所以有資格說這話。
“可惜子昂不在,否則,張飛燕敢如此囂張?”田疇歎道。
“嘿,這話說得。人家就是趁冀州空虛之際興風作‘浪’。大將軍,朱子昂幾時迴來?”
劉虞愁容滿麵:“關中之事,已無懸念。但大軍要迴行朝,恐怕最快也是六月的事了。”
“那,遠水救不為了近火。行朝還有多少兵力?”
“兩千,步軍。”
“太少了,張飛燕可是號稱十萬。”
田疇此時問道:“冀州已無兵可調?”
劉虞苦笑:“再調,就隻能‘抽’空幽州邊防了。”
那可不行,就不說防邊的重任,公孫瓚這大半年來在右北平動作不斷,傳言說他的部隊擴編了兩倍以上。要再從幽州調兵,那就幹脆讓他作幽州牧得了。
齊周輕舞著羽扇,放下之際,沉聲道:“大將軍,沒有別的辦法了。許以高官重利,招撫飛燕。”
劉虞還以為他有什麽良策,聽罷後大搖其頭:“他扔大軍而來,兵鋒抵近魏郡,怎會接受招撫?”
齊周笑了:“大將軍,難不成就憑他張飛燕還想學董卓?”
“什麽意思?”
“張燕從前隻是個跑江湖的遊俠,隻因黃巾作‘亂’,趁勢而起。因為有些手段,所以被推為黑山總帥。但歸根到底,他就是個匪首。所以,他最近四出攻伐,除了劫掠之外,無非就是向行朝彰顯他的存在。”
“他是絕沒有董卓那樣的膽子。而且想必他也清楚行朝的空虛隻是暫時的,朱將軍用不了多久就會迴來,到時候,他就是北軍下一個目標。而且據我所知,黑山中的日子也不好過,之前大大小小幾十路賊兵,後來‘逼’不得已,分出一部來往河東發展。叫什麽來著?”
“白‘波’賊。”田疇道。
“對,白‘波’。綜上所述,張飛燕很有可能會接受招撫。所以,大將軍最好盡快派人去跟他談。”
劉虞質疑道:“萬一他提出非分之求……”
“談不攏也沒關係,拖,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好是拖到北軍班師迴朝為止。”
劉虞一時不語,但仔細一想,左右也無計可施,試一試又何妨?一念至此,便道:“罷,就從士安之議,待我與袁太傅商議之後,便派人北上。”
“與袁太傅商議?”齊周怔了一怔。大將軍不是位在三公之上麽?跟他商量得著?“在洛陽時,袁太傅就與何進同錄尚書事,這事總得叫他知情。你們不知道,他前些日子提出讓天子到南邊去避禍,我沒有表態。若這事背著他,成功還好,萬一失敗,我拿什麽話跟他說?”
四周的將士們就‘弄’不明白,這有什麽好看的?光頭部就挨了三四刀,鼻子都砍歪了,已經快看不出原樣。哪怕是親手殺了他,咱們多看幾眼也覺得‘毛’骨悚然,
朱三決沒有什麽**的嗜好,他隻是在提醒自己。一個人,可以有野心,但是當你的才幹不足以支撐起你的野心時,那你最好把它藏起來。等待實力的強大,等待時機的到來。
否則,董卓就是你的下場。
軍官向他們的將軍報告著董卓被殺的前後經過,聽到他不肯投降,不肯自殺,力戰而亡時,朱廣並不意外。這才是一個“大惡人”應該有的風範。
“他死前,還說……”軍侯剛開個頭,就被同袍碰了一下,示意他別說。
朱廣收迴目光:“說什麽?”
“說,說了些渾話。”
“沒關係,直說,原話。”
“他說,他幹的,是別人想幹而不敢幹的事。”
朱廣笑了,他知道這肯定不是原話。董卓說得沒錯,天下大‘亂’,漢室的權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戰,許多人都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但是,槍打出頭鳥,箭‘射’領頭雁,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事,再加上錯誤的手段,你就會得到一個錯誤的結局。
賈詡本來有些話想跟左將軍說,但此時觀他形容神態,心知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這倒讓賈和有些意外,一般來說,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手握‘精’兵,名滿天下,勢必要得意忘形翹尾巴。但朱廣卻非常冷靜,好像永遠知道自己處在什麽位置。這句話看起來簡單,真正能做到的其實不多。
董卓就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落到現在兵敗被殺的下場。
這兩人正跟那兒嗟歎,突然傳來一聲悲愴的唿喊:“子昂!”
朱廣抬頭望去,這誰?怎麽抹得跟‘花’臉貓似的?慢,這是,王允?
王子師疾步朝前,踉踉蹌蹌地奔到朱廣身前,一把就將手攥住了。先前碰到袁術,他尚能自持,此時見著朱三,再也繃不住。
豈止是他?被營救出來的大臣們那叫一個涕淚俱下!這些日子以來的恐懼、悲憤、欣喜、‘激’動,一股腦發泄出來。
看一群前輩們哭得這麽傷心,朱廣眼眶似乎也紅了。但他的目光卻在人群中搜尋著什麽。
很快,大臣們的注意力便被地上那具屍體所吸引,局麵瞬間失控!
這些人都是有學識,有涵養的,辱屍這種事情本不該作。但一想到國仇家恨,那還顧得了禮教?撩起衣擺蜂擁而上!踢踹踐踏,罵不絕口!
朱廣本想製止,但一想到這些人剛剛死裏逃生,得,你們盡興。
見眾人發泄個沒完,朱將軍這才勸止,讓部下將董卓屍體處理掉,首級送鄴城行朝報捷。隨後,將這群苦主請進帳中,準備好聽他們的血淚控訴。
一進帳,各依官階落座,秩低的就站著。<strong>txt小說下載</strong>朱廣雖是“中二千石”的左將軍,但被營救出來的大臣中有四五個都跟他平級,都是頭發胡子白一半的前者,於是他也沒坐,團團作揖:“諸公受苦了。”
說完這句,便等著看誰先開口。
豈料,先前在外頭鬧得歡騰的大臣們此時都焉了,七嘴八舌,有氣無力地迴應著他。朱廣正納悶時,前太子太傅,如今的太仆訕訕道:“朱將軍,是不是方便……”
“太仆有話但講無妨。”
“要是方便,可否先置些飲食來?”
“嗯?”朱廣愣了。
原來,這些人被強行遷到長安以後,董卓就忙著備戰了,根本沒空安置他們。除了少數官階高,名聲大的以外,大部分官員及其家屬都被集中監視。連飲食也由西涼軍提供。昨天發生了伍孚行刺事件以後,看守便中止了他們的供應。
這些人好多都是上了年紀的,餓到現在,剛才又在外頭演了一通武行,現在消停下來才感覺眼前發黑,手腳發軟。
了解了原委,朱廣急命準備飯菜,哪知大鴻臚攔道:“都這份上了,就別飯菜了,有什麽來什麽。”
當一盤盤的餅和一碗碗的粟米飯端出來,餓得前‘胸’貼後背的大臣們正要開動時,袁術就來了。
兩撇小胡子順著嘴角的揚起不停地挑動,他如今隻是個雜號中郎將,可那派頭愣讓人看出大將軍的範兒來,進帳之後,掃一眼儀態盡失的大臣,才最終把目光落在朱廣臉上。也不正經行禮,就胡‘亂’揖個手:“朱將軍,我奉右將軍之命,前來召將軍及諸位大臣前往南軍軍營。”
“哦?有事?要是不急,先讓大家吃完飯再去。”朱廣隨口道。
“這事,還真‘挺’急。”袁術笑得似乎很得意。
“再急你也得讓我們把飯吃了再去?天子還不差餓兵呢。”
袁術瞪那人一眼,昂然道:“那要是太後呢?”
一語驚滿堂!
王允脫口問道:“太後?救出來了?”
在洛陽時,太後畢竟是‘女’人,尋常大臣一般也見不到。被董卓挾持到長安以後,連他也隻見過太後一麵。
袁術拿足了架勢:“在旁人急著搶功的時候,袁某卻心係著太後安危。也算蒼天有眼,太後安危無恙,如今正在南軍軍營。諸公,要讓太後等你們吃完飯麽?”
漢光熹二年,公元一九零年,四月,董卓覆亡。
從他在洛陽發動事變,到身首異處,隻有短短半年時間,便在南北兩軍合力一擊之下,迅速潰敗。與原來的曆史相去甚遠。
究其原由,就一句話,沒有能夠把天子和朝廷控製在自己手裏。失去了這個優勢,哪怕他再遮掩,也就是一個**‘裸’的反賊,不會有人產生認知‘混’‘亂’。再加上其“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的惡行,自然是天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
而更重要的是,朱廣救出天子,行朝迅速建立,不至於讓大漢像曆史上那樣完全失控。有了劉虞這個“龍頭”,南北諸軍都聚集在他的旗幟下,戮力討逆。
有此兩點,董卓焉能不敗?
長安在經過短暫的‘混’‘亂’以後,左將軍朱廣,右將軍袁紹“各自”出榜安民,又“分別”向行朝報捷。
至此,再作一些掃尾工作,等行朝的命令到了,便可班師凱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四月下旬,鄴城。
大將軍幕府中,劉虞坐於案後,一把將手中書簡拍在案上。驚得旁邊角落裏幾個史駭然失‘色’。
兩天前,張飛燕擊敗了鮮於輔,十萬人馬進‘逼’邯鄲。
邯鄲是趙郡治所,趙郡,就在行朝所在的魏郡北部。也就是說,張燕的大軍距離行朝,隻有不到兩百裏。眼下,鮮於輔已經收攏殘兵退至魏郡北部的梁期縣,急求援兵。可是,哪還有什麽援兵?盧植帶了一萬餘步騎去堵西進的青州黃巾,行朝就剩下兩千步軍了!
這個消息一旦發布,所帶來的惡劣影響……老太尉不敢再想下去。
不久前,與他同錄尚書事的太傅袁隗提出天子暫離鄴城,避黑山黃巾之鋒芒。但是到現在,他也沒有明確表態。
朱廣評價自己的老上司是“謙謙君子”,這話倒也沒錯,劉虞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但是,所謂君子,是指他有堅持,而不是說他二。
再“君子”,人家從舉孝廉開始,也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了,能看不出來袁隗的用意?袁隗無非就是想借黑山賊和黃巾賊威脅冀州之際,把天子‘弄’南邊去。而那裏,正是袁家的地頭。
所謂等禍‘亂’平定,再迴行朝不遲雲雲,那是騙鬼的。天子隻要跨過黃河就別想迴來!
而劉虞是行朝領袖,天子走了,你走不走?你隻要一過黃河,首先,北四州你還怎麽督?其次,在人家地頭上,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什麽大司馬大將軍,說話恐怕也不作數了。
力不從心,這是劉伯安此刻唯一的感受。
每當這種時候,他就異常地思念朱廣。總想著,如果朱子昂在就好了。論,此子年紀不大,閱曆卻好似非常豐富,對局勢有獨到見解;論武,人家挎刀上馬所向披靡。
“大將軍,幽州從事,齊周田疇到了。”
聞聽此言,好似久旱逢甘霖!
劉虞大喜過望,疾聲道:“快叫他們進來!”
片刻後,當齊周田疇這兩個年輕人意氣風發,傲然而入時,劉虞那股欣慰勁就別提了。在第二次坐鎮幽州以後,他總有這樣的想法,老一輩的時代是不是過去了?雖說自己的幕府中不乏程緒魏攸這樣的人,但真正替他出謀劃策,衝鋒陷陣的,隻有朱齊田這樣的年輕人,說他們是幽州的中流砥柱也不為過。
“大將軍!”齊周田疇長揖不起。
劉虞急忙起身,上前分別執住兩位部下的手,一時竟不知語從何起。良久,他才頻頻點頭道:“好,來得正好!快快快,坐坐坐!”
坐定之後,聽說齊田二人把家眷拋在了後頭,先行一步趕來,劉虞十分高興。但一想到眼下的困局,立時笑容盡斂。
田疇是幕府中比較能體察劉虞心事的,見狀問道:“大將軍可是在為黑山賊而憂心?”
“子泰怎麽知道?”
“來的路上,我們已經聽說黑山賊肆虐趙郡。據說是張飛燕親自領的軍?”
劉虞無言頷首。
齊周悶了一陣,而後道:“看來飛燕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當年範陽一役,張燕被打得大敗而逃,他當時是範陽丞,所以有資格說這話。
“可惜子昂不在,否則,張飛燕敢如此囂張?”田疇歎道。
“嘿,這話說得。人家就是趁冀州空虛之際興風作‘浪’。大將軍,朱子昂幾時迴來?”
劉虞愁容滿麵:“關中之事,已無懸念。但大軍要迴行朝,恐怕最快也是六月的事了。”
“那,遠水救不為了近火。行朝還有多少兵力?”
“兩千,步軍。”
“太少了,張飛燕可是號稱十萬。”
田疇此時問道:“冀州已無兵可調?”
劉虞苦笑:“再調,就隻能‘抽’空幽州邊防了。”
那可不行,就不說防邊的重任,公孫瓚這大半年來在右北平動作不斷,傳言說他的部隊擴編了兩倍以上。要再從幽州調兵,那就幹脆讓他作幽州牧得了。
齊周輕舞著羽扇,放下之際,沉聲道:“大將軍,沒有別的辦法了。許以高官重利,招撫飛燕。”
劉虞還以為他有什麽良策,聽罷後大搖其頭:“他扔大軍而來,兵鋒抵近魏郡,怎會接受招撫?”
齊周笑了:“大將軍,難不成就憑他張飛燕還想學董卓?”
“什麽意思?”
“張燕從前隻是個跑江湖的遊俠,隻因黃巾作‘亂’,趁勢而起。因為有些手段,所以被推為黑山總帥。但歸根到底,他就是個匪首。所以,他最近四出攻伐,除了劫掠之外,無非就是向行朝彰顯他的存在。”
“他是絕沒有董卓那樣的膽子。而且想必他也清楚行朝的空虛隻是暫時的,朱將軍用不了多久就會迴來,到時候,他就是北軍下一個目標。而且據我所知,黑山中的日子也不好過,之前大大小小幾十路賊兵,後來‘逼’不得已,分出一部來往河東發展。叫什麽來著?”
“白‘波’賊。”田疇道。
“對,白‘波’。綜上所述,張飛燕很有可能會接受招撫。所以,大將軍最好盡快派人去跟他談。”
劉虞質疑道:“萬一他提出非分之求……”
“談不攏也沒關係,拖,能拖多久拖多久。最好是拖到北軍班師迴朝為止。”
劉虞一時不語,但仔細一想,左右也無計可施,試一試又何妨?一念至此,便道:“罷,就從士安之議,待我與袁太傅商議之後,便派人北上。”
“與袁太傅商議?”齊周怔了一怔。大將軍不是位在三公之上麽?跟他商量得著?“在洛陽時,袁太傅就與何進同錄尚書事,這事總得叫他知情。你們不知道,他前些日子提出讓天子到南邊去避禍,我沒有表態。若這事背著他,成功還好,萬一失敗,我拿什麽話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