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寅時五刻,沉重的城門數百年如一日準時打開。
黑暗卻沒有按時離開,初升的太陽躲在滾滾烏雲之後,寬闊的街道上不見人影。
胡老頭佝僂著背從一條巷子裏走出來,身上穿的衣衫舊了,手肘處打著補丁,不過漿洗得十分幹淨。他手裏拖著一把柳條編的大掃帚,慢悠悠地走到城門口。
“老胡頭,你還真準時啊!”守城的士兵朝他吆喝一聲。
“當年老家地震,家裏兒子媳婦都沒了,生計無靠,要不是太子殿下點頭讓上京收留咱們這些逃難的,還給安排營生,我和老太婆小孫子早就餓死了。咱老頭子沒什麽能報答的,隻能好好幹活了!”胡老頭笑嗬嗬地迴答。
這些話他說了好些年,守城的士兵換過好幾輪,幾乎個個都會背。既然不新鮮,便沒什麽興趣,不再理他,轉頭與同僚說起話來。
胡老頭依舊笑嗬嗬地,弓著腰背,開始輕掃街道。
天空裏落下雨滴來,起初淅淅瀝瀝,慢慢變得急而密。
胡老頭沒帶雨具,掃幾下地,就得抬手抹一把臉上的雨水,他上了年紀,本來行動就遲緩,如此一來,掃地掃得更慢了。
然而老天爺並不打算照料他,雨越來越大,胡老頭隻能停下活計,鑽到沿街店鋪的屋簷下避雨。
一隊車馬從城門外進入,雨聲太大,竟連馬蹄踢踏之聲也被掩蓋。
胡老頭拄著掃帚,眼看著那隊車馬悄無聲息一般,整齊又快速地從他身前不到一丈遠的地方通過。
“嘖嘖,那麽華麗的馬車,那麽多鏢師護駕,得是多富貴的人家。”胡老頭感歎道,“唉,那麽富貴,還不是得起早貪黑趕路。”
生活真是不容易。
天色似乎亮了些,雨好像也變小了,胡老頭從屋簷下走出,重新開始幹活。
他並不知道,那輛華麗的馬車裏坐的就是自己感激不盡的東宮太子。
車馬一路來到皇宮外的空地上,君恕下馬,走到馬車前,低聲道:“殿下,到了,請下車吧。”
小李子挑起車簾,太子優雅地走出來,他神情裏帶著幾分顯而易見的疲倦,但還是禮貌周到的對君恕道:“這一路辛苦侯爺了。”
“末將職責所在。”君恕道,“謝殿下不殺之恩。”
後麵那句其實可以不說,他很清楚,太子前途堪憂,別說與之交好,哪怕隻是泛泛相識,都應迅速遠離,難免惹禍上身。然而君恕向來恩怨分明,從來不是落井下石之輩。
太子聞言露出一絲苦笑。
從前他自詡心慈仁善,如今卻隻覺得是懦弱無能。
若他心狠手辣些,敢下令殺死君恕,之後帶兵直闖京城,殺個措手不及,未必不能成功。
可他不敢,也不願。
不殺君恕,或許還有機會解釋清楚,先前兩次所謂的刺客事件並非他授意。殺了君恕,謀逆的罪名便坐實,再無翻身之日。
太子明白,德慶帝對他的疑心由來已久,然而那到底是他的親生父親,曾經手把手教他讀書寫字的父親,他心中至今仍抱有希望——父親並不會那麽狠心絕情。
五日後,廢太子儲君之位的聖旨震驚京城上下,汝南侯府亦不例外。
太子被廢後,德慶帝必然得選擇新繼承人,最終誰會登上帝位成為最受關注的事情。從龍之功魅力無邊,一時間匆忙站隊者有之,聞風觀望待做選擇者亦有之。
君家對此事並不熱衷,汝南侯府靠軍功起家,百餘年來都講究以真本事說話,不走鑽營結黨的路子。然而君家長女無暇嫁與三皇子楚曄為妃,注定汝南侯府一門不論怎麽做,在旁人眼中,他們就是與逸郡王府一夥,不可能脫開幹係。
既然不能改變,愁也沒有用,倒不如繼續放開心胸,繼續好好過日子。
如今,對於君家人來說,最迫在眉睫的便是君珩的婚事。
老夫人早為君珩選好了相看的人選,那位姑娘名叫姚芷薇。姚家三代前出過封疆大吏,後來雖再無如此顯赫的人物,但子孫還算爭氣,每代都有人中進士入朝為官,聲威不如從前,但也不曾沒落。
因為早年二兒媳賀氏的事情,老夫人在選孫媳婦時格外慎重。君珩雖是汝南侯府嫡長孫,卻不可能承襲爵位,而已請封世子的君瑀年紀又比他小太多,將來的妻子身份性情如何尚不能有定論。若君珩的妻子比君瑀的妻子出身高得太多,將來難免不生嫌隙,再次重滔覆轍。可若出身太低,忽然間躍入高門,又怕生出野心,強求過多,更添禍患。
老夫人因此早就打算好,未來長孫媳要求有三:出身不高不低,家教嚴格、懂事守禮,性情淡泊。
姚芷薇正好符合這些特點。
她是姚家三房嫡女,在家中女孩中排行最小,前麵姐姐們都已出嫁,婆家裏並沒有家世超過汝南侯府的,也就是說將來不會因為不如人造成心態失衡。
而且老夫人與姚芷薇的祖母自幼相識,也算看著姚芷薇從小長大,了解她自幼嗜書如命,對身外物並不看重,因此不必擔心她貪戀名利與權勢。
連日大雨後,七月初七前一天,天光放晴。
老夫人以無憂即將出嫁、在娘家度過最後一個乞巧節為名,邀請姚芷薇來與孫女們一同過節。
君家的女孩子們事先得了消息,知道老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皆要乖乖配合,令兄長順利相看,早日抱得嫂嫂歸。
無雙還十分體貼地邀來楚婠,以免姚芷薇見到隻有她一個外人,心中起疑。
因天氣不好,楚婠在家中閉門多日,早就煩悶不已,七夕那天,早早來到汝南侯府,與無雙一起曬衣曬書。
當然,她們隻負責指揮,真正動手賣力氣搬東西的是丫鬟們。無雙因而十分空閑,不時翻檢書冊,順帶向楚婠說起心愛的書籍來源。
“在泉州那些年我還小,爹娘雖不怎麽拘著,但也不放心我經常出門,想讀什麽書都是寫信給人在書院的博哥哥,讓他幫我買。我不喜歡差小廝去,他們隻會按著書單采購,有時還會搞錯版本。博哥哥就不一樣,他逛書店時還會挑選其他書籍給我。”
“博哥哥很喜歡讀書嗎?”楚婠問。
“嗯,他小時候打算考進士做官呢。”無雙道,“不過後來家裏出了事,就改了想法。”
楚婠點點頭。當年汪家出事時她還小,早不記得。不過汪弘博是君恕的義子,在上京的青年才俊裏也算招人注目,她自然聽過旁人議論他的身世。如此一想,汪弘博還真是可憐,小小年紀便父母雙亡。不過幸好有無雙和她爹娘關心照顧,汪弘博沒因為失去親人而變得偏激冷漠,反而比一般男子更熱心體貼。
嗯,她其實也沒接觸過多少男子。
但比起一眼不合就丟下她,獨個兒跟著皇伯父跑迴京城的親大哥,還有從小就熱衷嚇唬她的堂七哥,都好太多太多!
她以後也要像雙雙一家一樣對博哥哥好。
楚婠默默地下定決心。
姚芷薇到時已近傍晚,三姐妹一起將她迎到天涯海角,巧果宴設在此院湖畔。
五人落座後,丫鬟們依次送上菜肴。
為了讓小姑娘們吃得高興,這一頓的菜肴都是無雙央求陸珍娘親手烹製,餐後的巧果也是。應節的巧果以麵粉、芝麻、糖蜜為主原料,聽起來平平無奇,經過陸珍娘的巧手,竟捏出許多花樣,從織女到小獸、花朵,件件不重樣,味道香甜不膩,外表新鮮有趣。
女孩子們年紀相若,成長環境也相似,無需刻意尋找話題,隨心所欲也聊得十分開心。
茶點撤下,換上瓜果。
乞巧時吃的瓜果也別出心裁,盡皆雕成奇花異鳥,最後端上來的平湖西瓜,整個雕成一朵盛開的牡丹,遠遠看著已讓五個從小沒少見過好東西的小姑娘驚奇不已。
最驚奇的不是這朵牡丹瓜,而是送瓜上桌的人。
她穿著汝南侯府大廚房丫鬟們統一的秋香色裙襖,規規矩矩地梳著雙垂髻,看起來沒什麽異樣。可走到石桌前一抬頭,竟引得楚婠“呀”一聲驚唿。
“笙……笙表姐,怎麽會是你?”
寅時五刻,沉重的城門數百年如一日準時打開。
黑暗卻沒有按時離開,初升的太陽躲在滾滾烏雲之後,寬闊的街道上不見人影。
胡老頭佝僂著背從一條巷子裏走出來,身上穿的衣衫舊了,手肘處打著補丁,不過漿洗得十分幹淨。他手裏拖著一把柳條編的大掃帚,慢悠悠地走到城門口。
“老胡頭,你還真準時啊!”守城的士兵朝他吆喝一聲。
“當年老家地震,家裏兒子媳婦都沒了,生計無靠,要不是太子殿下點頭讓上京收留咱們這些逃難的,還給安排營生,我和老太婆小孫子早就餓死了。咱老頭子沒什麽能報答的,隻能好好幹活了!”胡老頭笑嗬嗬地迴答。
這些話他說了好些年,守城的士兵換過好幾輪,幾乎個個都會背。既然不新鮮,便沒什麽興趣,不再理他,轉頭與同僚說起話來。
胡老頭依舊笑嗬嗬地,弓著腰背,開始輕掃街道。
天空裏落下雨滴來,起初淅淅瀝瀝,慢慢變得急而密。
胡老頭沒帶雨具,掃幾下地,就得抬手抹一把臉上的雨水,他上了年紀,本來行動就遲緩,如此一來,掃地掃得更慢了。
然而老天爺並不打算照料他,雨越來越大,胡老頭隻能停下活計,鑽到沿街店鋪的屋簷下避雨。
一隊車馬從城門外進入,雨聲太大,竟連馬蹄踢踏之聲也被掩蓋。
胡老頭拄著掃帚,眼看著那隊車馬悄無聲息一般,整齊又快速地從他身前不到一丈遠的地方通過。
“嘖嘖,那麽華麗的馬車,那麽多鏢師護駕,得是多富貴的人家。”胡老頭感歎道,“唉,那麽富貴,還不是得起早貪黑趕路。”
生活真是不容易。
天色似乎亮了些,雨好像也變小了,胡老頭從屋簷下走出,重新開始幹活。
他並不知道,那輛華麗的馬車裏坐的就是自己感激不盡的東宮太子。
車馬一路來到皇宮外的空地上,君恕下馬,走到馬車前,低聲道:“殿下,到了,請下車吧。”
小李子挑起車簾,太子優雅地走出來,他神情裏帶著幾分顯而易見的疲倦,但還是禮貌周到的對君恕道:“這一路辛苦侯爺了。”
“末將職責所在。”君恕道,“謝殿下不殺之恩。”
後麵那句其實可以不說,他很清楚,太子前途堪憂,別說與之交好,哪怕隻是泛泛相識,都應迅速遠離,難免惹禍上身。然而君恕向來恩怨分明,從來不是落井下石之輩。
太子聞言露出一絲苦笑。
從前他自詡心慈仁善,如今卻隻覺得是懦弱無能。
若他心狠手辣些,敢下令殺死君恕,之後帶兵直闖京城,殺個措手不及,未必不能成功。
可他不敢,也不願。
不殺君恕,或許還有機會解釋清楚,先前兩次所謂的刺客事件並非他授意。殺了君恕,謀逆的罪名便坐實,再無翻身之日。
太子明白,德慶帝對他的疑心由來已久,然而那到底是他的親生父親,曾經手把手教他讀書寫字的父親,他心中至今仍抱有希望——父親並不會那麽狠心絕情。
五日後,廢太子儲君之位的聖旨震驚京城上下,汝南侯府亦不例外。
太子被廢後,德慶帝必然得選擇新繼承人,最終誰會登上帝位成為最受關注的事情。從龍之功魅力無邊,一時間匆忙站隊者有之,聞風觀望待做選擇者亦有之。
君家對此事並不熱衷,汝南侯府靠軍功起家,百餘年來都講究以真本事說話,不走鑽營結黨的路子。然而君家長女無暇嫁與三皇子楚曄為妃,注定汝南侯府一門不論怎麽做,在旁人眼中,他們就是與逸郡王府一夥,不可能脫開幹係。
既然不能改變,愁也沒有用,倒不如繼續放開心胸,繼續好好過日子。
如今,對於君家人來說,最迫在眉睫的便是君珩的婚事。
老夫人早為君珩選好了相看的人選,那位姑娘名叫姚芷薇。姚家三代前出過封疆大吏,後來雖再無如此顯赫的人物,但子孫還算爭氣,每代都有人中進士入朝為官,聲威不如從前,但也不曾沒落。
因為早年二兒媳賀氏的事情,老夫人在選孫媳婦時格外慎重。君珩雖是汝南侯府嫡長孫,卻不可能承襲爵位,而已請封世子的君瑀年紀又比他小太多,將來的妻子身份性情如何尚不能有定論。若君珩的妻子比君瑀的妻子出身高得太多,將來難免不生嫌隙,再次重滔覆轍。可若出身太低,忽然間躍入高門,又怕生出野心,強求過多,更添禍患。
老夫人因此早就打算好,未來長孫媳要求有三:出身不高不低,家教嚴格、懂事守禮,性情淡泊。
姚芷薇正好符合這些特點。
她是姚家三房嫡女,在家中女孩中排行最小,前麵姐姐們都已出嫁,婆家裏並沒有家世超過汝南侯府的,也就是說將來不會因為不如人造成心態失衡。
而且老夫人與姚芷薇的祖母自幼相識,也算看著姚芷薇從小長大,了解她自幼嗜書如命,對身外物並不看重,因此不必擔心她貪戀名利與權勢。
連日大雨後,七月初七前一天,天光放晴。
老夫人以無憂即將出嫁、在娘家度過最後一個乞巧節為名,邀請姚芷薇來與孫女們一同過節。
君家的女孩子們事先得了消息,知道老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皆要乖乖配合,令兄長順利相看,早日抱得嫂嫂歸。
無雙還十分體貼地邀來楚婠,以免姚芷薇見到隻有她一個外人,心中起疑。
因天氣不好,楚婠在家中閉門多日,早就煩悶不已,七夕那天,早早來到汝南侯府,與無雙一起曬衣曬書。
當然,她們隻負責指揮,真正動手賣力氣搬東西的是丫鬟們。無雙因而十分空閑,不時翻檢書冊,順帶向楚婠說起心愛的書籍來源。
“在泉州那些年我還小,爹娘雖不怎麽拘著,但也不放心我經常出門,想讀什麽書都是寫信給人在書院的博哥哥,讓他幫我買。我不喜歡差小廝去,他們隻會按著書單采購,有時還會搞錯版本。博哥哥就不一樣,他逛書店時還會挑選其他書籍給我。”
“博哥哥很喜歡讀書嗎?”楚婠問。
“嗯,他小時候打算考進士做官呢。”無雙道,“不過後來家裏出了事,就改了想法。”
楚婠點點頭。當年汪家出事時她還小,早不記得。不過汪弘博是君恕的義子,在上京的青年才俊裏也算招人注目,她自然聽過旁人議論他的身世。如此一想,汪弘博還真是可憐,小小年紀便父母雙亡。不過幸好有無雙和她爹娘關心照顧,汪弘博沒因為失去親人而變得偏激冷漠,反而比一般男子更熱心體貼。
嗯,她其實也沒接觸過多少男子。
但比起一眼不合就丟下她,獨個兒跟著皇伯父跑迴京城的親大哥,還有從小就熱衷嚇唬她的堂七哥,都好太多太多!
她以後也要像雙雙一家一樣對博哥哥好。
楚婠默默地下定決心。
姚芷薇到時已近傍晚,三姐妹一起將她迎到天涯海角,巧果宴設在此院湖畔。
五人落座後,丫鬟們依次送上菜肴。
為了讓小姑娘們吃得高興,這一頓的菜肴都是無雙央求陸珍娘親手烹製,餐後的巧果也是。應節的巧果以麵粉、芝麻、糖蜜為主原料,聽起來平平無奇,經過陸珍娘的巧手,竟捏出許多花樣,從織女到小獸、花朵,件件不重樣,味道香甜不膩,外表新鮮有趣。
女孩子們年紀相若,成長環境也相似,無需刻意尋找話題,隨心所欲也聊得十分開心。
茶點撤下,換上瓜果。
乞巧時吃的瓜果也別出心裁,盡皆雕成奇花異鳥,最後端上來的平湖西瓜,整個雕成一朵盛開的牡丹,遠遠看著已讓五個從小沒少見過好東西的小姑娘驚奇不已。
最驚奇的不是這朵牡丹瓜,而是送瓜上桌的人。
她穿著汝南侯府大廚房丫鬟們統一的秋香色裙襖,規規矩矩地梳著雙垂髻,看起來沒什麽異樣。可走到石桌前一抬頭,竟引得楚婠“呀”一聲驚唿。
“笙……笙表姐,怎麽會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