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平的目光落在那名斥候的臉上,帶著幾分嚴肅與急切:“若在此地安營紮寨,你可曾探知,有無可能已被叛軍的斥候所覺察?”


    斥候深吸了一口氣,迴稟道:“啟稟將軍,我軍兵馬五千有餘,紮營所需之地頗為遼闊。若想全然避開叛軍斥候的耳目,隻怕得再向後退十裏。”


    關平的眉頭緊鎖,“我軍若再向後退十裏,那距離叛軍大營將變成二十裏,再至長沙城又有十裏......如此算來,便是三十裏的距離。這般遙遠,如何能發動有效的突襲?隻怕我軍尚未趕到,叛軍便已嚴陣以待,等候我軍自投羅網了!”


    說罷,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帳內的諸將,語氣中帶著幾分詢問與期待:“諸位將軍,對於此等局麵,你們可有良策?”


    眾人紛紛搖頭歎息,臉上流露出無奈的神情。


    原本,他們收到的情報是這樣的:劉封所率領的叛軍,兵力大概六千,而他們的兵馬有五千之眾,再加上長沙城內的守軍兩千,數量上能夠占據一些優勢。


    然而,事實卻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竟然在荊南各縣強行征兵,拉壯丁,一時間,他的叛軍數量如同滾雪球般迅速膨脹。


    等到圍困長沙城的時候,叛軍的數量,竟然已經翻了五倍,達到了驚人的三萬之眾。


    這三萬叛軍,可不是當年那種烏合之眾的黃巾兵可以比擬的。


    六千郡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八千縣兵,雖然稍遜一籌,但也絕非泛泛之輩;再加上一萬六千的青壯,雖然初次上陣,但勝在年輕力壯......因而這三萬叛軍,讓人不敢小覷。


    反觀關平軍,僅僅五千郡兵,在三萬叛軍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這時,張苞站了出來,他抱拳向關平道:“兄長,我願領一千兵馬,佯攻叛軍。你則率領剩餘兵馬,趁機入城。四千多兵馬守城,應該能夠堅守到關羽將軍的援軍到來。”


    張苞的計策,看似英勇,實則悲壯。


    他清楚,一旦自己帶領那一千兵馬衝向叛軍,便生死難料。


    然而,他依然選擇挺身而出,為了大局,為了勝利,他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


    關平知道張苞的計策可行,也清楚這意味著張苞和那一千兵馬極可能全軍覆沒。


    他無法讓張苞去冒這樣的險,斷然拒絕道:“我怎能讓你去冒這樣的風險?若真的需要執行這計策,也應由我作為誘餌吸引敵人,而你則率領大軍,尋找合適的時機入城。”


    然而,張苞卻堅決搖頭,“兄長,你的武藝和智謀都遠勝於我。隻有我作為誘餌,才是良策。”


    關平堅決不同意。


    最終,兩人的意見並未達成一致。


    關平隻能放棄這個冒險的計劃,轉而選擇更加穩妥的兵法。


    當日下午,關平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現在叛軍的視線中。


    他們沒有絲毫的遮掩和躲藏,堂而皇之地向著叛軍的方向前進。


    關平率領軍隊在距離叛軍僅僅五裏的地方安下營寨。


    沒錯,關平的兵法,若要用兩個字來概括,那便是——牽製。


    若再添兩字,那便是——牽製、待援。


    若再細究,還可再加兩字——牽製、待援、希望。


    這便是關平的六字方針。


    牽製就是要牽製叛軍,讓他們心生畏懼,不能從容攻城,甚至連攻城的念頭都不敢輕易生起。


    而待援,就是固守營寨,待關羽軍前來支援,便可一舉扭轉戰局。


    希望,顧名思義,是給予長沙城內守軍一絲信念之光。讓他們知道,援軍就在城外,就是無法入城......讓他們心中既有期待,又充滿無奈。


    次日清晨,關平正於帳中沉思,忽有士兵來報,言稱叛軍劉封遣信使攜帶書信前來。


    關平心中一動,急忙命人將信使帶入帳中。


    信使自稱死士,麵色凝重,步履匆匆,一副決絕之態。


    關平接過信,正欲開口詢問,卻見那信使突然拔劍,劍光一閃,竟自刎於地。


    他用死亡證明,他真的是一名死士!


    關平驚愕不已,他本無意為難信使,可這信使......還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前來送信啊!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波瀾,緩緩拆開信封,開始閱讀劉封的來信。


    信中,劉封迴憶起兩人並肩作戰的日子,那些情同手足的過往曆曆在目。


    他們曾一同暢想過未來的輝煌,曾抵足而眠,曾談天說地,曾共度無數個不眠之夜......


    信中,劉封流露出深深的懷念與不舍,令關平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關平的眼眶微微泛紅,他深吸了一口氣,繼續往下看。


    信的後半部分內容發生了急劇的轉變,措辭突然鋒利起來。


    劉封在信中訴說著自己所遭受的種種委屈,以及眾人對他的冷漠與輕視。


    在信的最後,劉封邀請關平同舉大事!


    劉封更是許下了一個誘人的承諾:事成之後,關平就是一字並肩王!


    關平歎了口氣,他把信疊好,心中連連感歎。


    劉封,原名寇封,乃羅侯寇氏之後,身世雖不算顯赫,卻也並非貧寒之家。


    他然而命運多舛,到他這一代,父母早逝,隻能投奔舅父劉泌。


    這劉泌,時任樊城縣令,雖也是漢室宗親,但劉姓漢室血脈實在太多了,且他這一脈早已不複當年之榮光,因而也未得到多少重視。


    也就是說,劉封當時沒有任何身份背景可以依仗。


    正因如此,他才選擇了拜劉備為義父,寄望於在他的庇護下,能夠有所作為,實現自己的抱負。


    然而,人心總是難以滿足的。


    尤其是當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並率軍入川的時候,劉封的野心被徹底激發出來了,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於是,在這股野心的驅使下,劉封選擇了反叛。


    又過了兩日,關平終於等到了關羽的援軍。


    此刻,長沙城外,援軍旗幟飄揚,聲勢浩大,人數已逾一萬之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叁餐四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叁餐四季並收藏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