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再次拱手,沉聲道:“主公,吾有一計。可召翼德、子龍兩位將軍入川,以增強益州實力......”


    劉備聞言一愣,略顯不滿地打斷道:“我正欲加強荊州防備,軍師為何反提議召三弟和子龍入川?如此一來,荊州豈不是更加勢單力薄?”


    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主公,可命陳到將軍率領白毦兵返迴江陵。白毦兵勇猛善戰,進可保衛荊州安寧,退可護衛小主公周全。如此,荊州之危可解,益州實力亦得增強。”


    劉備深思片刻,然後緩緩搖頭,堅決地拒絕道:“正因為白毦兵勇猛無比,戰鬥力超群,才更不能輕易調動他們迴荊州。我預料益州的戰事將會異常激烈,正是需要白毦兵這樣的精銳部隊來攻堅克難。”


    諸葛亮微微皺起眉頭,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如此說來,荊州的處境確實有些棘手。”


    劉備突然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仿佛想到了什麽妙計,他神秘地說道:“我倒是有一妙法。”


    諸葛亮立刻精神一振,拱手請教:“願聞其詳,請主公不吝賜教。”


    劉備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軍師,難道忘了孟達?”


    諸葛亮恍然大悟,一拍腦門,笑道:“原來如此!主公的妙計,竟是孟達和他本部的四千兵馬!主公英明,果然妙計連連。”


    劉備謙遜地笑道:“軍師日理萬機,難免會有所遺漏。我欲讓孟達將軍率兵駐守江陵,與襄陽互為犄角。如此一來,北可拒曹魏,東可防東吳,一舉三得。軍師覺得此計如何?”


    諸葛亮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問道:“孟達此人性格如何?忠誠可有保證?”


    劉備篤定地迴答道:“昔日張鬆曾言,法正、孟達皆為其至交好友......我願意一試!”


    諸葛亮聽後,拱手道:“既如此,可召孟達前來商議此事。若他同意,我們再行通知劉璋。”


    劉備撫須而笑,“軍師之策,甚合我意!”


    計策既定,孟達被召至帳前共商大計。


    孟達在劉璋麾下鬱鬱不得誌,見劉備有龍潛之姿,心生歸附之意,當下慨然應允。


    劉備遂命孟達領兵進駐江陵,與關羽並肩作戰,北拒曹魏之兵,東防孫權窺探。


    孟達抱拳施禮,感激道:“皇叔信任,末將感激不盡。待我走後,煩請皇叔將我寫的書信轉交劉璋。”


    書信寫罷,孟達迴到營寨,迅速集結兵馬,準備連夜奔赴江陵。


    法正得知消息後,火急火燎地找到了孟達。


    孟達笑容滿麵,調侃道:“孝直的消息,還是比較靈通的。”


    然而,法正並非為了閑談而來。自從他無意中窺聽到劉禪的心聲後,心頭便籠罩了一層陰霾。


    他既為好友孟達的未來感到憂慮,又為自己的前途忐忑不安。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法正終於開口,聲音中帶著前所未有的嚴肅:“孟達,此行荊州,必須全力輔佐劉禪,共同對抗曹魏與東吳的威脅。”


    孟達被他這突如其來的嚴肅態度弄得有些愣神,隨即他的嘴角勾起一抹不以為然的弧度,傲然道:“劉禪?那個乳臭未幹的小子?他懂得什麽?還在吃奶吧?他能幫上什麽忙?也配讓我輔助?”


    法正暗自歎息,孟達的這脾氣,真是讓人難以忍受。


    然而,他又不能明說,隻能委婉地勸道:“孟達,劉禪雖年幼,但他畢竟是劉備的獨子,荊州未來的繼承人,也是我們未來的主公......此刻若能稍加恭敬,也可給彼此留下好印象。”


    孟達撇了撇嘴,他對那群文臣向來不屑一顧,覺得他們空有一張嘴,卻無真才實學,最擅長的就是阿諛奉承。


    身為武將的他,信奉的是實力至上。


    他自信,憑借武藝、私兵,以及些許謀略,肯定會被君主重用,擁有不錯的身份和地位。


    當然,劉璋這種愚不可及的君主除外。


    孟達眉頭一挑,反駁道:“我此次奉命前往荊州,乃是皇叔親自點名,意在讓我抵禦外敵,順便照看劉禪。此次任務以我為主,為何孝直反勸我輔助劉禪?難道怕我功勞太大,將你比下去?”


    法正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好言難勸該死的鬼,既然孟達不聽勸,那就沒必要再在他身上浪費時間了。


    想到這裏,法正猛地站起,拂袖而去,他要連夜趕往成都,與張鬆商議此事。


    孟達看著法正憤然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並未因此感到不悅,從此以後,他們兩人的身份和地位將會天壤之別,他相信法正總有一天會為自己的衝動而後悔。


    待日後法正來求,再好好羞辱他一番,以報今日無禮之恨。


    ......


    數日後,張鬆府邸。


    張鬆迅速檢查了一遍門窗,確保無懈可擊後,他緊張地轉向法正,聲音中透露出急切:“孝直,到底出了何事,讓你不辭辛勞地趕迴成都?莫非......皇叔那邊發生了什麽變故?”


    法正眉頭微皺,略微沉吟。


    他不能透露自己能夠偷聽劉禪心聲的秘密,更不敢提及劉禪能夠“預知未來”。


    他選擇了委婉而隱晦的言辭,隻提及孟達對劉禪的輕視,以及對自己和張鬆的怠慢,暗示孟達有背信棄義的苗頭。


    張鬆是個聰明人,自然聽懂了法正的擔憂,但他同樣不願透露自己能夠偷聽劉禪心聲的秘密,隻是含糊其辭地附和法正的話。


    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之人,卻又心照不宣地交換著信息,共同謀劃未來。


    過了半晌,張鬆提議給劉禪去封信。


    法正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同:“這確實是個好主意,隻是不知永年打算如何措辭?”


    張鬆隨手取過紙筆,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邊寫邊念道:


    “聽聞皇叔有意派遣孟達前往荊州,駐守江陵......孟達曾與我和孝直情誼深厚,但此人性格傲慢,性情多變,且過於薄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叁餐四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叁餐四季並收藏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