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百人的重裝甲士出現,包括富察元怒在內所有的金兵都開始絕望了。
別看在馬背上他們耀武揚威,一旦下了馬背,即便是列陣而戰,根本就不是宋軍的對手,更別說麵前的重裝甲士了。
步人甲,這可是宋軍核心戰力才會裝備的重裝鎧甲。此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一般重量達58宋斤,如果換算成現在的重量,約麽29.8公斤上下。
但在實際情況中,也可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甲葉的增加,當然其重量也會隨之增加,而大宋官方版的標準便是58宋斤。
而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由於弓箭手經常卷入近戰格鬥,其鎧甲定為28-33kg,弩射手的鎧甲定為22-27kg。
相對於同時期的歐洲步騎兵的鎧甲,其類型還以鎖子甲為主,遠遠沒有達到如此的重量。鎖子甲的重量不過15公斤,15世紀時的哥特式全身甲也隻有20公斤。
雖然17世紀最重的盔甲達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隻是在20-30公斤的範圍內。
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人甲算的上是中國曆史上最重的鎧甲。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宋朝缺少騎兵,隻有依靠重裝步卒與騎兵對抗。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劄甲。
其防護範圍包括全身,以防護範圍而言,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但是也沒達到歐洲重甲那種密不透風般的防護程度。
如果包括兵器在內,大宋重步兵的負荷高達40-50kg,由於裝備過重,機動性受到影響,往往在戰場上錯失全殲對手的戰機。
即便是嶽飛、韓世忠等名將,也是率領身著鐵甲,手持長槍或強弩的重步兵,以密集陣型依托壕溝堡壘,和少量具裝騎兵屢屢擊敗金朝的鐵浮屠與拐子馬。
而張韻這兩百人的敢死營,完全就是按照此等標準來裝備的。除了徐平手持兩把金瓜錘以外,其餘敢死營士卒一半配備大刀,另一半則裝備了大斧。
因此,當著兩百人列陣進攻之時,已經注定了甕城中金軍的覆滅。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富察元怒這個家夥發現戰局一邊倒了之後,很爽快的便投降了,完全沒有誓死頑抗到底的決心。
對於這樣的結局,徐平滿臉的鬱悶,自己還沒有大開殺戒,這仗就打完了。
反觀張韻,則是滿臉的笑意,親切的接見了被俘的老將富察元怒,並讓其勸降城外四百餘名騎兵。
隻可惜,金軍並不傻,見到富察元怒被俘,幾乎頭也不迴的撒丫子跑路了。
“我靠!我的戰馬啊......”望著策馬北去的騎兵,張韻不由的怒罵了一句,心中感慨萬分。
北上第一戰,就這樣匆匆結束。戰後統計,己方折損五十八人,輕傷四百四十六人,而金軍戰死三百二十三人,被俘一百三十二人,繳獲完整無損的戰馬近四百零三匹。
這樣的戰果,對於張韻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成軍第一仗,即便是戰局過程中出現些許瑕疵,但也是一場勝利。
相對於目前的局勢來說,這樣的勝利卻是少之又少的。
“刺史,金軍俘虜如何處置?”統計完了戰果,秦明借機向張韻請示。
思前想後,張韻覺得既然是俘虜,那就應該充分發揮其剩餘勞動價值,掩埋屍體這種事自然就由這群俘虜承擔了,隻有金軍主帥的富察元怒一人被特赦。
什麽?屁股上有箭傷?治,一定要治,張韻還指望著用他做生意呢!
現在的富察元怒對張韻來說,完全就是一寶貝疙瘩。當其提出治傷之時,張韻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盱眙之戰雖然結束,前來攻城的金軍騎兵折損過半,但終究還有五百餘騎兵逃脫了。
草草寫了一份戰報,張韻再次在地圖前發起呆來。
日前九路金軍大舉南下,基本勢如破竹,如果曆史上記載的沒有錯,畢再遇此刻定然奉命去解楚州之圍。
“去還是不去呢?”張韻開始糾結了起來。
此刻的楚州,被整整七萬金軍包圍,就憑張韻這點兵馬,即便是與畢再遇會和一處,也不可能擊敗七萬大軍。
更何況,如果曆史走向沒錯的話,畢再遇應該去淮陰了吧!
就在張韻糾結的時候,秦銘突然來報,畢再遇迴來了!
“什麽?畢將軍在何處?”聽聞此言的張韻整個人顯得異常的激動。
“探馬來報,畢將軍北上路途聽聞守將段政、張貴棄城而逃,不得已折返盱眙,算算時間應該快到東門了。”
天色漸暗,張韻領著、秦銘、徐平、墨有才三人屹立於盱眙東門的城頭,不遠處的地平線上,一隊騎兵若隱若現的出現在視野之中。
“來了!”秦銘激動地說道。
幾個多月前,張韻與畢再遇在靈璧縣有過一麵之緣。當時畢再遇提出希望能夠得到張韻的幫助,可那個時候張韻委婉的拒絕了。
當時防守靈璧縣,張韻也僅僅是為了獲取足夠的名聲。雖然現在同為刺史官職,但張韻打心眼裏對畢再遇有一種崇拜之情。
曆史上的開禧北伐,若不是畢再遇左突右擋,恐怕結局隻會更慘!
不待騎兵入城,張韻便早早的來到城門口,麵對畢再遇這位軍神,張韻自己將身段放的很低。
“數月不見,老將軍風采依舊!”畢再遇剛剛勒停戰馬,張韻便搶先行禮言道。
“哈哈哈哈!”畢再遇先是一陣大笑,而後差異的對著城門的守衛端詳了一陣。
點了點頭,畢再遇心裏對張韻又高看了幾分。別的不說,就這城門口的一隊士卒,足以看出張韻的練兵之能。
“老夫,原本奉命增援楚州,路上聽聞段政、張貴棄城而逃,不得已迴兵盱眙,沒想到卻被六郎搶先了一步!”收迴了心神,畢再遇對著張韻拱手言道。
幾月不見,張韻和自己一樣頂著一個刺史的頭銜,隻不過原本白淨的膚色變黑了不少。
“被官家封泗州刺史,此番奉命北上正是為此而來,盱眙這一仗也算是碰巧了!”張韻笑著對畢再遇解釋道。
不管怎麽樣,張韻都不可能告訴畢再遇自己對這一仗謀劃已久,不過泗州刺史這個名頭到時一個很好的借口。
走進了幾步,畢再遇繞著張韻轉了一圈,而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六郎練兵有方,老夫不及也!”
一陣寒暄之後,眾人一起返迴軍營,酒宴早已準備完畢,仙人醉的美名畢再遇可是知道。
好在雙方均軍紀嚴明,大家很默契的點到為止。若是因為飲酒誤了國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六郎果真要去泗州?”畢再遇對著張韻似笑非笑的問道。
“是,也不是!如今楚州被七萬金軍團團包圍,即便是再次拿下泗州也是死路一條。”張韻長歎一口氣。
畢再遇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若是楚州之圍不解,一旦濠州、滁州失手,那泗州就是一條死路。
“楚州七萬之敵,乃十倍有餘,難以力勝,隻可襲其糧草輜重,令其自亂。“
“日前查明,金軍糧草就在淮陰,況且其守軍僅有三千人。若是六郎與我聯手先解楚州之圍,再次攻取泗州也並非難事。”畢再遇起身來到地圖前對著日前所獲得的情報分析起了眼前的形式。
張韻點了點頭,他原本來到盱眙就是為了獲取解楚州之圍的這份戰功,如今畢再遇主動提及,那他還有什麽好客氣的!
別看在馬背上他們耀武揚威,一旦下了馬背,即便是列陣而戰,根本就不是宋軍的對手,更別說麵前的重裝甲士了。
步人甲,這可是宋軍核心戰力才會裝備的重裝鎧甲。此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一般重量達58宋斤,如果換算成現在的重量,約麽29.8公斤上下。
但在實際情況中,也可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甲葉的增加,當然其重量也會隨之增加,而大宋官方版的標準便是58宋斤。
而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由於弓箭手經常卷入近戰格鬥,其鎧甲定為28-33kg,弩射手的鎧甲定為22-27kg。
相對於同時期的歐洲步騎兵的鎧甲,其類型還以鎖子甲為主,遠遠沒有達到如此的重量。鎖子甲的重量不過15公斤,15世紀時的哥特式全身甲也隻有20公斤。
雖然17世紀最重的盔甲達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隻是在20-30公斤的範圍內。
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人甲算的上是中國曆史上最重的鎧甲。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宋朝缺少騎兵,隻有依靠重裝步卒與騎兵對抗。
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劄甲。
其防護範圍包括全身,以防護範圍而言,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但是也沒達到歐洲重甲那種密不透風般的防護程度。
如果包括兵器在內,大宋重步兵的負荷高達40-50kg,由於裝備過重,機動性受到影響,往往在戰場上錯失全殲對手的戰機。
即便是嶽飛、韓世忠等名將,也是率領身著鐵甲,手持長槍或強弩的重步兵,以密集陣型依托壕溝堡壘,和少量具裝騎兵屢屢擊敗金朝的鐵浮屠與拐子馬。
而張韻這兩百人的敢死營,完全就是按照此等標準來裝備的。除了徐平手持兩把金瓜錘以外,其餘敢死營士卒一半配備大刀,另一半則裝備了大斧。
因此,當著兩百人列陣進攻之時,已經注定了甕城中金軍的覆滅。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富察元怒這個家夥發現戰局一邊倒了之後,很爽快的便投降了,完全沒有誓死頑抗到底的決心。
對於這樣的結局,徐平滿臉的鬱悶,自己還沒有大開殺戒,這仗就打完了。
反觀張韻,則是滿臉的笑意,親切的接見了被俘的老將富察元怒,並讓其勸降城外四百餘名騎兵。
隻可惜,金軍並不傻,見到富察元怒被俘,幾乎頭也不迴的撒丫子跑路了。
“我靠!我的戰馬啊......”望著策馬北去的騎兵,張韻不由的怒罵了一句,心中感慨萬分。
北上第一戰,就這樣匆匆結束。戰後統計,己方折損五十八人,輕傷四百四十六人,而金軍戰死三百二十三人,被俘一百三十二人,繳獲完整無損的戰馬近四百零三匹。
這樣的戰果,對於張韻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成軍第一仗,即便是戰局過程中出現些許瑕疵,但也是一場勝利。
相對於目前的局勢來說,這樣的勝利卻是少之又少的。
“刺史,金軍俘虜如何處置?”統計完了戰果,秦明借機向張韻請示。
思前想後,張韻覺得既然是俘虜,那就應該充分發揮其剩餘勞動價值,掩埋屍體這種事自然就由這群俘虜承擔了,隻有金軍主帥的富察元怒一人被特赦。
什麽?屁股上有箭傷?治,一定要治,張韻還指望著用他做生意呢!
現在的富察元怒對張韻來說,完全就是一寶貝疙瘩。當其提出治傷之時,張韻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盱眙之戰雖然結束,前來攻城的金軍騎兵折損過半,但終究還有五百餘騎兵逃脫了。
草草寫了一份戰報,張韻再次在地圖前發起呆來。
日前九路金軍大舉南下,基本勢如破竹,如果曆史上記載的沒有錯,畢再遇此刻定然奉命去解楚州之圍。
“去還是不去呢?”張韻開始糾結了起來。
此刻的楚州,被整整七萬金軍包圍,就憑張韻這點兵馬,即便是與畢再遇會和一處,也不可能擊敗七萬大軍。
更何況,如果曆史走向沒錯的話,畢再遇應該去淮陰了吧!
就在張韻糾結的時候,秦銘突然來報,畢再遇迴來了!
“什麽?畢將軍在何處?”聽聞此言的張韻整個人顯得異常的激動。
“探馬來報,畢將軍北上路途聽聞守將段政、張貴棄城而逃,不得已折返盱眙,算算時間應該快到東門了。”
天色漸暗,張韻領著、秦銘、徐平、墨有才三人屹立於盱眙東門的城頭,不遠處的地平線上,一隊騎兵若隱若現的出現在視野之中。
“來了!”秦銘激動地說道。
幾個多月前,張韻與畢再遇在靈璧縣有過一麵之緣。當時畢再遇提出希望能夠得到張韻的幫助,可那個時候張韻委婉的拒絕了。
當時防守靈璧縣,張韻也僅僅是為了獲取足夠的名聲。雖然現在同為刺史官職,但張韻打心眼裏對畢再遇有一種崇拜之情。
曆史上的開禧北伐,若不是畢再遇左突右擋,恐怕結局隻會更慘!
不待騎兵入城,張韻便早早的來到城門口,麵對畢再遇這位軍神,張韻自己將身段放的很低。
“數月不見,老將軍風采依舊!”畢再遇剛剛勒停戰馬,張韻便搶先行禮言道。
“哈哈哈哈!”畢再遇先是一陣大笑,而後差異的對著城門的守衛端詳了一陣。
點了點頭,畢再遇心裏對張韻又高看了幾分。別的不說,就這城門口的一隊士卒,足以看出張韻的練兵之能。
“老夫,原本奉命增援楚州,路上聽聞段政、張貴棄城而逃,不得已迴兵盱眙,沒想到卻被六郎搶先了一步!”收迴了心神,畢再遇對著張韻拱手言道。
幾月不見,張韻和自己一樣頂著一個刺史的頭銜,隻不過原本白淨的膚色變黑了不少。
“被官家封泗州刺史,此番奉命北上正是為此而來,盱眙這一仗也算是碰巧了!”張韻笑著對畢再遇解釋道。
不管怎麽樣,張韻都不可能告訴畢再遇自己對這一仗謀劃已久,不過泗州刺史這個名頭到時一個很好的借口。
走進了幾步,畢再遇繞著張韻轉了一圈,而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六郎練兵有方,老夫不及也!”
一陣寒暄之後,眾人一起返迴軍營,酒宴早已準備完畢,仙人醉的美名畢再遇可是知道。
好在雙方均軍紀嚴明,大家很默契的點到為止。若是因為飲酒誤了國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六郎果真要去泗州?”畢再遇對著張韻似笑非笑的問道。
“是,也不是!如今楚州被七萬金軍團團包圍,即便是再次拿下泗州也是死路一條。”張韻長歎一口氣。
畢再遇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若是楚州之圍不解,一旦濠州、滁州失手,那泗州就是一條死路。
“楚州七萬之敵,乃十倍有餘,難以力勝,隻可襲其糧草輜重,令其自亂。“
“日前查明,金軍糧草就在淮陰,況且其守軍僅有三千人。若是六郎與我聯手先解楚州之圍,再次攻取泗州也並非難事。”畢再遇起身來到地圖前對著日前所獲得的情報分析起了眼前的形式。
張韻點了點頭,他原本來到盱眙就是為了獲取解楚州之圍的這份戰功,如今畢再遇主動提及,那他還有什麽好客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