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無敵艦隊最前端,旗艦巴洛克古斯塔夫號。
此刻,克洛克達爾正少見地站在甲板上,感受著這份暴風雨前的寧靜。
海風是溫熱的,太陽是淩厲的,唯有繚繞在藍天上的白雲,以及白雲間的鳥鳴能給人些許的寬慰。
“報告,兩點鍾方向發現帝國艦隊,距離六海裏,總共十六艘鐵甲戰艦,其中四艘護衛艦,十二艘武裝商船。航速四節,方向東北,疑為帝國運輸隊。”主桅上傳來觀測員的聲音。
“克洛克達爾大人,是否追擊這支帝國艦隊?”總指揮官恭敬地開口問道。
“不用來問我,作戰行動已經開始,艦隊現在由你全權指揮。作戰目標是擊潰帝國在西海岸的海上防衛力量,我隻要求你完成這項任務,至於具體的作戰過程,你自己看著辦就好。”
“是。克洛克達爾大人。”
“傳我命令,右翼第一、第二縱隊分離,第一縱隊全速包抄帝國艦隊,第二縱隊直接對其發動進攻,采用雙艦戰術,務必在接觸後的一刻鍾內全殲敵艦。”總指揮官擲地有聲地下達了作戰命令。
很快,在電話蟲與旗語的雙重傳遞下,艦隊右翼兩支縱隊,共二十艘戰列艦便從艦隊中分離,全速向兩點鍾方向的帝國艦隊駛去。
帝國的戰艦是鐵甲戰艦,雖然身披荊棘鐵甲,造型也十分威武霸氣,但卻隻適用於近海攻堅戰。
因為它們依舊是靠風力驅動的風帆戰艦,而風力,是無法使這些鐵皮戰艦,達到木質戰艦的速度與靈活性的。
克洛克達爾的蓋倫級戰列艦,雖然在防護能力上比不過鐵甲戰艦,但在火力、航速、可操作性上完全碾壓了鐵甲戰艦兩個量級。
所以,當兩支縱隊對這支武裝運輸隊進行兩側夾擊後,僅僅十五分鍾就全殲了對方的十六艘戰艦。
“報告總指揮大人,右翼第一、第二縱隊現已歸隊,共死傷27名船員,二十艘戰列艦無一拋錨。”
“嗯,帝國的鐵甲戰艦應該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傳我命令,十個縱隊全部向原定的作戰海域分散,采用一字縱隊正麵擊潰帝國艦隊。”
見艦隊已經來到了作戰海域,總指揮官向全艦下達了作戰命令。
…………
半個小時後,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曠世海戰便於鐵之國聖·特隆近海打響了。
交戰的雙方是克洛克達爾海賊團與鐵之國帝國艦隊。其中克洛克達爾方共出動100艘戰艦,20艘輔助艦,迎戰鐵之國的160艘鐵甲戰艦。
“轟轟轟……”
隨著雙方艦隊的不斷接近,海戰驟然打響。一時間,硝煙彌漫了整片海域,三、四海裏長的戰線上,火炮聲此起彼伏,沒有一刻消停。
其中,左翼第三縱隊承擔的是最兇險的突進任務,他們要在友軍的掩護下,從側翼突進到敵艦戰團,直接撕碎敵方的陣線。
左翼第三縱隊,第六號戰列艦,戈耶夫趁著指揮官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刻成功溜進了第一層火炮甲板。
“7號火炮位中彈,火炮無損,主炮手副炮手死亡。預備隊立即補上。”指揮官下達了命令。
“是。”也不知道是誰支應了一聲。
“咻~~”
又是一聲炮彈的破空聲襲來。
“16號火炮位中彈,甲板支撐柱受損,叫損管立即前來補救。”指揮官立即趕向了甲板的尾部。
“兄弟,你誰啊?我是預備炮手,按令前來補上7號火炮位。”聲音從戈耶夫後方傳來。
“滾滾滾,指揮官剛剛看錯了,老子還沒死呢,你這預備的菜鳥給老子滾得遠遠的。”就這樣,戈耶夫在亂成一鍋粥的火炮甲板上強占了一門重型艦炮。
“報告指揮官,敵方戰艦即將進入射界,左舷請求齊射。”戈耶夫的手上緊緊拽著炮繩,大聲喊道。
“三輪齊射,隨後自由開火。”
“一,二,放。”
“轟~”
震耳欲聾的炮聲響徹戰場,左舷的18門火炮在指揮官的命令下同時開火,隨後,刺鼻的硝煙在海風下倒灌進甲板,引起了一陣陣猛烈的咳嗽。
戈耶夫掃開煙霧向500米外的敵艦望去,發現彈著點左偏了10米左右,便立即跟隨著敵艦修正了射擊參數。
“一,二,放。”
第二輪炮擊在半分鍾後再次開啟,這一次,炮彈便對敵艦形成了跨射,甚至還有一發炮彈命中了敵方的火炮射擊口。
“一,二,放。”
……
隨著炮聲不停響徹,一刻鍾後,依靠著航速上的優勢,整個第三縱隊已經突入了帝國艦隊的正中。
“拋錨穩定船身,兩舷更換開花彈,自由開火。”指揮官下達了最新命令。
相比於戰艦,戰列艦的名字中多了一個“列”字。
這並不是指戰列艦比普通戰艦更長,“列”指的是一種戰艦首尾相接,排成一個縱隊的海戰戰法。
由於火炮都集中在側舷,導致戰艦必須側對敵艦才能開火射擊,同時,火炮也多以平射為主。所以為了集中火力,避免誤傷,戰艦在交火時便會排成一字縱隊,故稱戰列艦。
對於戰列艦來說,最佳的交戰方式便是t型戰術。即己方縱隊與敵方垂直,己方側舷對準敵方船頭船尾。這樣,敵方無法反擊,己方卻能火力全開。
而現在,第三縱隊的10艘戰列艦憑借著航速與靈活性的優勢,已經筆直地插入了帝國艦隊的腰部,恰恰形成了最完美t型戰術,其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自由射擊的十五分鍾內,第三縱隊便擊毀了帝國的5艘鐵甲戰艦,並將帝國艦隊的陣線完全撕碎。
而陣線被撕碎,就意味著己方艦隊能肆無忌憚地向前突進,將被分割開來的敵艦逐一擊破。
四小時後,隨著雙方的編製都完全混亂,這場海戰進入了最血腥的時刻。
此刻,戈耶夫已經莫名其妙地從主炮手升為了這艘二級戰列艦的艦長。
“咻~”
“轟~”
一發開花彈撞進了側舷,巨響過後,船艙中隨即響起了一陣陣慘絕人寰的叫聲。
戈耶夫從耳鳴中迴過神來,視線向著這艘戰列艦望去,看到的隻有破裂的甲板,傾倒的前桅以及熊熊燃燒的主帆。
“報告艦長,吃水線下3處破損,損管正在全力搶修,但海水仍在不斷湧入。”傳令兵報告著船底的受損情況。
“嗯,左舵15,讓右舷再進行幾輪射擊,然後直接撞擊敵方旗艦,棄船,全員進行跳幫作戰。”戈耶夫下達了新的指令。
“報告艦長,舵手和副舵手都戰死了。”
“媽的!老子親自來。”戈耶夫扔掉手上撿來的指揮刀,來到舵台扶住了隻剩半邊的船舵。
…………
這場海戰持續了整整五個小時,最後以鐵之國艦隊全軍覆沒而告終,史稱聖·特隆海戰。
戰後,克洛克達爾海賊團殘存的60艘戰列艦對帝國軍港聖·特隆進行了血腥的屠城,將這個帝國最大的軍港付之一炬,徹底瓦解了帝國在西海岸的海上防衛力量。
看著岸上熔為鐵水的鋼鐵城市,克洛克達爾下達了第二步作戰計劃。
“向東海岸進發,全線封鎖帝國海運,所有進出帝國的船隻,全部擊毀,一艘不留。”
沒錯,克洛克達爾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過用一個特蕾莎來挑起戰爭,前往利爪海賊團駐地,也隻是為了向帝國做出合作的假象。
用無敵艦隊封鎖帝國賴以為生的海運線,才是逼迫兩國開戰的關鍵。
無敵艦隊最前端,旗艦巴洛克古斯塔夫號。
此刻,克洛克達爾正少見地站在甲板上,感受著這份暴風雨前的寧靜。
海風是溫熱的,太陽是淩厲的,唯有繚繞在藍天上的白雲,以及白雲間的鳥鳴能給人些許的寬慰。
“報告,兩點鍾方向發現帝國艦隊,距離六海裏,總共十六艘鐵甲戰艦,其中四艘護衛艦,十二艘武裝商船。航速四節,方向東北,疑為帝國運輸隊。”主桅上傳來觀測員的聲音。
“克洛克達爾大人,是否追擊這支帝國艦隊?”總指揮官恭敬地開口問道。
“不用來問我,作戰行動已經開始,艦隊現在由你全權指揮。作戰目標是擊潰帝國在西海岸的海上防衛力量,我隻要求你完成這項任務,至於具體的作戰過程,你自己看著辦就好。”
“是。克洛克達爾大人。”
“傳我命令,右翼第一、第二縱隊分離,第一縱隊全速包抄帝國艦隊,第二縱隊直接對其發動進攻,采用雙艦戰術,務必在接觸後的一刻鍾內全殲敵艦。”總指揮官擲地有聲地下達了作戰命令。
很快,在電話蟲與旗語的雙重傳遞下,艦隊右翼兩支縱隊,共二十艘戰列艦便從艦隊中分離,全速向兩點鍾方向的帝國艦隊駛去。
帝國的戰艦是鐵甲戰艦,雖然身披荊棘鐵甲,造型也十分威武霸氣,但卻隻適用於近海攻堅戰。
因為它們依舊是靠風力驅動的風帆戰艦,而風力,是無法使這些鐵皮戰艦,達到木質戰艦的速度與靈活性的。
克洛克達爾的蓋倫級戰列艦,雖然在防護能力上比不過鐵甲戰艦,但在火力、航速、可操作性上完全碾壓了鐵甲戰艦兩個量級。
所以,當兩支縱隊對這支武裝運輸隊進行兩側夾擊後,僅僅十五分鍾就全殲了對方的十六艘戰艦。
“報告總指揮大人,右翼第一、第二縱隊現已歸隊,共死傷27名船員,二十艘戰列艦無一拋錨。”
“嗯,帝國的鐵甲戰艦應該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傳我命令,十個縱隊全部向原定的作戰海域分散,采用一字縱隊正麵擊潰帝國艦隊。”
見艦隊已經來到了作戰海域,總指揮官向全艦下達了作戰命令。
…………
半個小時後,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曠世海戰便於鐵之國聖·特隆近海打響了。
交戰的雙方是克洛克達爾海賊團與鐵之國帝國艦隊。其中克洛克達爾方共出動100艘戰艦,20艘輔助艦,迎戰鐵之國的160艘鐵甲戰艦。
“轟轟轟……”
隨著雙方艦隊的不斷接近,海戰驟然打響。一時間,硝煙彌漫了整片海域,三、四海裏長的戰線上,火炮聲此起彼伏,沒有一刻消停。
其中,左翼第三縱隊承擔的是最兇險的突進任務,他們要在友軍的掩護下,從側翼突進到敵艦戰團,直接撕碎敵方的陣線。
左翼第三縱隊,第六號戰列艦,戈耶夫趁著指揮官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刻成功溜進了第一層火炮甲板。
“7號火炮位中彈,火炮無損,主炮手副炮手死亡。預備隊立即補上。”指揮官下達了命令。
“是。”也不知道是誰支應了一聲。
“咻~~”
又是一聲炮彈的破空聲襲來。
“16號火炮位中彈,甲板支撐柱受損,叫損管立即前來補救。”指揮官立即趕向了甲板的尾部。
“兄弟,你誰啊?我是預備炮手,按令前來補上7號火炮位。”聲音從戈耶夫後方傳來。
“滾滾滾,指揮官剛剛看錯了,老子還沒死呢,你這預備的菜鳥給老子滾得遠遠的。”就這樣,戈耶夫在亂成一鍋粥的火炮甲板上強占了一門重型艦炮。
“報告指揮官,敵方戰艦即將進入射界,左舷請求齊射。”戈耶夫的手上緊緊拽著炮繩,大聲喊道。
“三輪齊射,隨後自由開火。”
“一,二,放。”
“轟~”
震耳欲聾的炮聲響徹戰場,左舷的18門火炮在指揮官的命令下同時開火,隨後,刺鼻的硝煙在海風下倒灌進甲板,引起了一陣陣猛烈的咳嗽。
戈耶夫掃開煙霧向500米外的敵艦望去,發現彈著點左偏了10米左右,便立即跟隨著敵艦修正了射擊參數。
“一,二,放。”
第二輪炮擊在半分鍾後再次開啟,這一次,炮彈便對敵艦形成了跨射,甚至還有一發炮彈命中了敵方的火炮射擊口。
“一,二,放。”
……
隨著炮聲不停響徹,一刻鍾後,依靠著航速上的優勢,整個第三縱隊已經突入了帝國艦隊的正中。
“拋錨穩定船身,兩舷更換開花彈,自由開火。”指揮官下達了最新命令。
相比於戰艦,戰列艦的名字中多了一個“列”字。
這並不是指戰列艦比普通戰艦更長,“列”指的是一種戰艦首尾相接,排成一個縱隊的海戰戰法。
由於火炮都集中在側舷,導致戰艦必須側對敵艦才能開火射擊,同時,火炮也多以平射為主。所以為了集中火力,避免誤傷,戰艦在交火時便會排成一字縱隊,故稱戰列艦。
對於戰列艦來說,最佳的交戰方式便是t型戰術。即己方縱隊與敵方垂直,己方側舷對準敵方船頭船尾。這樣,敵方無法反擊,己方卻能火力全開。
而現在,第三縱隊的10艘戰列艦憑借著航速與靈活性的優勢,已經筆直地插入了帝國艦隊的腰部,恰恰形成了最完美t型戰術,其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自由射擊的十五分鍾內,第三縱隊便擊毀了帝國的5艘鐵甲戰艦,並將帝國艦隊的陣線完全撕碎。
而陣線被撕碎,就意味著己方艦隊能肆無忌憚地向前突進,將被分割開來的敵艦逐一擊破。
四小時後,隨著雙方的編製都完全混亂,這場海戰進入了最血腥的時刻。
此刻,戈耶夫已經莫名其妙地從主炮手升為了這艘二級戰列艦的艦長。
“咻~”
“轟~”
一發開花彈撞進了側舷,巨響過後,船艙中隨即響起了一陣陣慘絕人寰的叫聲。
戈耶夫從耳鳴中迴過神來,視線向著這艘戰列艦望去,看到的隻有破裂的甲板,傾倒的前桅以及熊熊燃燒的主帆。
“報告艦長,吃水線下3處破損,損管正在全力搶修,但海水仍在不斷湧入。”傳令兵報告著船底的受損情況。
“嗯,左舵15,讓右舷再進行幾輪射擊,然後直接撞擊敵方旗艦,棄船,全員進行跳幫作戰。”戈耶夫下達了新的指令。
“報告艦長,舵手和副舵手都戰死了。”
“媽的!老子親自來。”戈耶夫扔掉手上撿來的指揮刀,來到舵台扶住了隻剩半邊的船舵。
…………
這場海戰持續了整整五個小時,最後以鐵之國艦隊全軍覆沒而告終,史稱聖·特隆海戰。
戰後,克洛克達爾海賊團殘存的60艘戰列艦對帝國軍港聖·特隆進行了血腥的屠城,將這個帝國最大的軍港付之一炬,徹底瓦解了帝國在西海岸的海上防衛力量。
看著岸上熔為鐵水的鋼鐵城市,克洛克達爾下達了第二步作戰計劃。
“向東海岸進發,全線封鎖帝國海運,所有進出帝國的船隻,全部擊毀,一艘不留。”
沒錯,克洛克達爾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過用一個特蕾莎來挑起戰爭,前往利爪海賊團駐地,也隻是為了向帝國做出合作的假象。
用無敵艦隊封鎖帝國賴以為生的海運線,才是逼迫兩國開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