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國王身世,唐僧早已經知道,再看這國王,陰魂到此,隱隱約約,又哭哭啼啼,當真一個暗殤悲涼,直哭的唐僧也不由心動,沒奈何,隻得又問他道:“陛下,你說的這話全不在理。你既死三年,那文武百官,三宮皇後,難道便不曾尋找於你?”國王道:“師父,說起他的本事,果然世間罕有!自從害了我,他當時在花園內搖身一變,就變做我的模樣,更是與我同吃同住了兩年,連那聲音舉止也一般無二,毫無差別。現今他早已占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國土。我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宮皇後,六院嬪妃,盡屬了他矣。”
唐僧道:“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變作你的模樣,侵占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識,後妃不能曉,隻有你死的明白。你何不在陰司閻王處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訴伸訴,我聽聞人間帝王自有天命護佑,那妖怪害了你的性命,自然要有神人懲治?”
國王道:“我死的冤屈,自然要上告閻王,可是奈何那妖精的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嶽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兄弟,我與那閻羅說起我的遭遇,那閻羅翻一翻生死簿,又交頭接耳一番,卻是說管不了我的遭遇,我說既然你們不管,我也知道那天地輪迴,旦夕禍福卻告訴我我的陽壽未盡,不該來此,不屬他們管,竟然把我打發了迴來,再受那深井冰水之苦,連轉世投胎都不能,因此這般,我也無可奈何那妖怪。”
唐僧道:“陛下,你陰司裏都沒本事告他,卻來我這裏作甚?”國王道:“師父啊,我雖然生前為王,但是死後卻也與平凡鬼魂無異,這一點冤魂,平常連那星光都見不得,又怎敢上你的門來。隻是剛才被夜遊神一陣神風,把我送了進來,他說我三年水災該滿,著我來拜謁師父。他說你手下有一個大徒弟,是齊天大聖,極能斬怪降魔。今來誌心拜懇,千乞到我國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當結草銜環,報酬師恩也!”
唐僧道:“陛下,你此來是請我徒弟與你去除卻那妖怪麽?”國王道:“正是,正是!”唐僧道:“我徒弟幹別的事不濟,但說降妖捉怪,正合他宜,隻是我那徒弟平常抓得都是那山野裏的妖怪,這變化成皇帝的妖怪,卻是難抓。”國王道:“怎麽難抓?”唐僧道:“那怪既神通廣大,變得與你相同,滿朝文武,一個個言和心順;三宮妃嬪,一個個意合情投,我徒弟縱有手段,一旦動手,便與那滿朝文武皆盡為敵,難道他還能殺盡了那一朝人馬不成,若是不能一舉把妖怪拿住,他再說我們欺邦滅國,問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卻不是畫虎刻鵠也?”
國王道:“這個好辦,我朝中還有人哩。”唐僧道:“卻好,卻好!想必是一代親王侍長,分封何處鎮守去了?”國王道:“不是,我本宮有個太子,是我親生的儲君。”唐僧道:“那太子想必被妖魔貶了?”國王道:“不曾,那妖怪不殺太子,卻也不叫他再入朝堂,他隻能在藏書閣上,五鳳樓中,看書遊玩,更不能進入後宮,不能與娘娘相見。”
唐僧道:“此是何故?”國王道:“此是妖怪使下的計策,隻恐太子或在朝堂上,或在娘娘處,論出長短,怕走了消息,故此不叫太子入朝,這樣他才得永住常存也。”
唐僧想了想,又問道:“陛下,若是我的徒弟能夠斬妖除魔,將那假皇帝拿了,你卻要如何?”國王喜道:“自然是要百官迎駕,再登大寶,君臨天下。”唐僧搖頭道:“陛下,非是我多嘴,隻是陛下如今已經溺水三年,雖說魂魄尚在,但如何能夠死而複生,逆轉陰陽?”國王大急道:“聖僧,那閻羅說我陽壽未盡,妖怪除了,我自然便可以還陽,而且我那肉身現在禦花園的深井之中,裏麵有龍王將我的屍首定住,三年不曾腐壞,還望聖僧好人做到底,叫我再享幾年榮華富貴。”唐僧搖頭道:“非是貧僧不肯幫你,莫說是陛下肉身未毀,便是毀了,起死迴生,白骨生肌,在神仙看來也隻是小手段,可是陛下三年不在,那朝堂之上恐怕早已經物是人非,陛下何苦還眷戀不舍,眼看大仇得報之後,及早投入輪迴,投生一個富貴人家,才是正途。”
國王聞言,大哭道:“我這一朝皇帝得來不易,其中辛苦,難以想象,好不容易登頂天下,卻隻做了兩年皇帝,還沒有嚐出其中滋味,便遭受到了如此大難,哪裏能夠甘心,若是再次轉世投胎,誰知道又會去到哪裏,還請聖僧千萬幫我,若是叫我再等大殿,哪怕隻有一時功夫,我也心甘情願了。”
唐僧看國王心意堅決,便也不再多說,又問道:“你縱有太子在朝,我怎的與他相見?”國王看唐僧岔開話題,便當唐僧已經是答應,急忙道道:“我聽那夜遊神說,他明早出朝來也。”唐僧問:“出朝作甚?”國王道:“明日早朝,他要領三千人馬,架鷹犬出城采獵,師父斷得與他相見。見時肯將我的言語說與他,他便信了。”唐僧道:“他本是肉眼凡胎,被妖魔哄在殿上,哪一日不叫他幾聲父王?他怎麽肯信我的言語?”國王道:“既恐他不信,我留下一件表記與你。”
唐僧問:“是何物件?”國王便把手中執的金廂白玉圭放下道:“此物可以為記。”唐僧道:“此物何如?”國王道:“這一件玉圭,乃是通體白玉雕成,其中並無半絲瑕疵,乃是我的鎮國之寶,妖怪自從變作我的模樣,隻是少變了這件寶貝。他到宮中,說那求雨的道士拐了此圭去了,我太子若看見,他必知道那妖怪是假,此仇必報。”三藏道:“也罷,等我留下,著徒弟與你處置。卻在那裏等麽?”國王道:“我也不敢等。我這去,還央求夜遊神再使一陣神風,把我送進皇宮內院,托一夢與我那正宮皇後,教他母子們合意,你師徒們同心。”唐僧點頭應承道:“你去罷。”
那國王冤魂一腔的希望全部寄托於唐僧身上,叩頭拜別,唐僧下意識想要舉步相送,不知怎麽踢了腳,跌了一個筋鬥,便突然驚醒,才想起來這原來是南柯一夢,唐僧不由得坐起身來,迴味著那陰神出體的滋味,那感覺,雖然無拘無束,頗為自在,但仔細想想,也就是這裏有諸神護佑,邪氣不敢入侵,若不然以自己凡人的魂魄,稍有異動便是一個魂飛魄散的下場,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損招,叫那國王魂魄與自己夢裏相見,再有下次,自己絕不這麽幹了。
既然答應了人家國王,唐僧便要對旁邊睡著的徒弟叫道:“徒弟!徒弟!”此時候剛剛三更時分,眾人也就睡了一個時辰,八戒睡的正香,聽到唐僧叫自己,捂著腦袋道:“什麽土地土地?當時我做妖怪的時候,專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實快活,偏當了你的徒弟,教我們保護你取經,取經便取經吧,如今又拿我們做奴才,日間挑包袱牽馬,夜間還不讓睡覺,簡直不叫人活了?”
三藏道:“徒弟,我剛才伏在案上打盹,做了一個怪夢。”悟空跳將起來笑道:“師父,是不是夢到那一路上妖眾魔多,不能西行,又把你抓了前去,所以這般著急叫醒我們。”唐僧道:“徒弟,我便是看見真的妖怪,也不曾怕過,何況是夢裏的,我剛才睡覺,才然合眼,見一陣狂風過處,禪房門外有一朝皇帝,自言是烏雞國王,渾身水濕,滿眼淚垂。”這等這等,如此如此,將那夢中話一一的說與悟空知道。
悟空聽到有妖怪,笑道:“不消說了,他來托夢與你,分明是照顧老孫一場生意。必然是個妖怪在那裏篡位謀國,等我與他辨個真假,除了妖魔,棍到處自然成功。”唐僧道:“徒弟,他說那怪神通廣大哩。”悟空道:“怕他什麽廣大,我老孫到處,包教他走投無路,抱頭鼠竄!”唐僧道:“如此甚好,我又記得留下一件寶貝做表記。”八戒迷迷糊糊答道:“師父莫要胡纏,做個夢便罷了,怎麽隻管當真?”沙僧道:“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我們打起火,開了門,看看如何便是。”
孫悟空心裏惦記著打那妖怪,急忙開門,一齊看處,隻見星月光中,階簷上真個放著一柄金廂白玉圭。八戒看見有寶貝,跑上近前拿起道:“哥哥,這是什麽東西?”悟空道:“說你沒有見識,你還真是沒有,我告訴你,你記住了,莫要出去丟人,這是國王手中執的寶貝,名喚玉圭。師父啊,既有此物,想此事是真。明日拿妖,全都在老孫身上。”
八戒道:“師父,你莫要聽那猴子胡言亂語,但凡他哪一次要你答應他事情,都是要欺負我來,我可先說好,你答應了他,我可沒有答應。”唐僧不管八戒,問悟空道:“是那三樁事情?”悟空道:“明日裏要你頂缸、受氣、遭瘟。”八戒笑道:“”師父你看,我說的怎樣,這猴子便沒有什麽好的心眼,想那妖怪有什麽本事,叫猴哥上去一棍就打死了,怎麽還叫師父受氣,還要受三樁,師父莫要聽他的。”
唐僧心中自有安排,問道:“悟空,此三事如何講?”悟空道:“也不消講,等我先與你二件物。”好大聖,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聲:“變!”變做一個紅金漆匣兒,把白玉圭放在內盛著,道:“師父,你將此物捧在手中,到天曉時,穿上錦蝠袈裟,去正殿坐著念經,等我去看看他那城池。端的是個妖怪,就打殺他,也在此間立個功績。假若不是,且休撞禍。”
唐僧道:“正是,正是!”悟空接著說道:“我再去城外等著太子,那太子不出城便罷,若真個應夢出城來,我定引他來見你。”唐僧道:“見了我如何迎答?”悟空道:“來到時,我先報知,你把那匣蓋兒扯開些,等我變作二寸長的一個小和尚,鑽在匣兒裏,你連我捧在手中。那太子進了寺來,必然拜佛,你盡他怎的下拜,隻是不睬他。他見你不動身,一定教拿你,你憑他拿下去,打也由他,綁也由他,殺也由他。”
唐僧道:“他的軍令大,真個殺了我,怎麽好?”悟空道:“沒事,有我哩,若到那緊關處,我自然護你。他若問時,你說是東土欽差上西天拜佛取經進寶的和尚。他道有甚寶貝?你卻把錦蝠袈裟對他說一遍,說道:‘此是三等寶貝,還有頭一等、第二等的好物哩’。但問處,就說這匣內有一件寶貝,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共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俱盡曉得,卻把老孫放出來。我將那夢中話告誦那太子,他若肯信,就去拿了那妖魔,一則與他父王報仇,二來我們立個名節。他若不信,再將白玉圭拿與他看。隻恐他年幼,還不認得哩。”
唐僧聞言大喜道:“徒弟啊,此計絕妙!可是我這三件寶貝,總要有一個名字,一個叫做錦蝠袈裟,一個叫做白玉圭,你變的寶貝卻叫做甚名?”悟空道:“就叫做立帝貨罷。”唐僧奇怪道:“為何叫作這樣一個名字?”悟空笑道:“我這個寶貝稀奇,自然要起一個稀奇的名字,這名字乃是西方異邦之言,就是預言家的意思。”唐僧依言記在心上。再看那外麵東方已然發白,急忙起身穿衣,叫孫悟空快些前去烏雞國,看看形勢。
唐僧道:“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變作你的模樣,侵占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識,後妃不能曉,隻有你死的明白。你何不在陰司閻王處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訴伸訴,我聽聞人間帝王自有天命護佑,那妖怪害了你的性命,自然要有神人懲治?”
國王道:“我死的冤屈,自然要上告閻王,可是奈何那妖精的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嶽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兄弟,我與那閻羅說起我的遭遇,那閻羅翻一翻生死簿,又交頭接耳一番,卻是說管不了我的遭遇,我說既然你們不管,我也知道那天地輪迴,旦夕禍福卻告訴我我的陽壽未盡,不該來此,不屬他們管,竟然把我打發了迴來,再受那深井冰水之苦,連轉世投胎都不能,因此這般,我也無可奈何那妖怪。”
唐僧道:“陛下,你陰司裏都沒本事告他,卻來我這裏作甚?”國王道:“師父啊,我雖然生前為王,但是死後卻也與平凡鬼魂無異,這一點冤魂,平常連那星光都見不得,又怎敢上你的門來。隻是剛才被夜遊神一陣神風,把我送了進來,他說我三年水災該滿,著我來拜謁師父。他說你手下有一個大徒弟,是齊天大聖,極能斬怪降魔。今來誌心拜懇,千乞到我國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當結草銜環,報酬師恩也!”
唐僧道:“陛下,你此來是請我徒弟與你去除卻那妖怪麽?”國王道:“正是,正是!”唐僧道:“我徒弟幹別的事不濟,但說降妖捉怪,正合他宜,隻是我那徒弟平常抓得都是那山野裏的妖怪,這變化成皇帝的妖怪,卻是難抓。”國王道:“怎麽難抓?”唐僧道:“那怪既神通廣大,變得與你相同,滿朝文武,一個個言和心順;三宮妃嬪,一個個意合情投,我徒弟縱有手段,一旦動手,便與那滿朝文武皆盡為敵,難道他還能殺盡了那一朝人馬不成,若是不能一舉把妖怪拿住,他再說我們欺邦滅國,問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卻不是畫虎刻鵠也?”
國王道:“這個好辦,我朝中還有人哩。”唐僧道:“卻好,卻好!想必是一代親王侍長,分封何處鎮守去了?”國王道:“不是,我本宮有個太子,是我親生的儲君。”唐僧道:“那太子想必被妖魔貶了?”國王道:“不曾,那妖怪不殺太子,卻也不叫他再入朝堂,他隻能在藏書閣上,五鳳樓中,看書遊玩,更不能進入後宮,不能與娘娘相見。”
唐僧道:“此是何故?”國王道:“此是妖怪使下的計策,隻恐太子或在朝堂上,或在娘娘處,論出長短,怕走了消息,故此不叫太子入朝,這樣他才得永住常存也。”
唐僧想了想,又問道:“陛下,若是我的徒弟能夠斬妖除魔,將那假皇帝拿了,你卻要如何?”國王喜道:“自然是要百官迎駕,再登大寶,君臨天下。”唐僧搖頭道:“陛下,非是我多嘴,隻是陛下如今已經溺水三年,雖說魂魄尚在,但如何能夠死而複生,逆轉陰陽?”國王大急道:“聖僧,那閻羅說我陽壽未盡,妖怪除了,我自然便可以還陽,而且我那肉身現在禦花園的深井之中,裏麵有龍王將我的屍首定住,三年不曾腐壞,還望聖僧好人做到底,叫我再享幾年榮華富貴。”唐僧搖頭道:“非是貧僧不肯幫你,莫說是陛下肉身未毀,便是毀了,起死迴生,白骨生肌,在神仙看來也隻是小手段,可是陛下三年不在,那朝堂之上恐怕早已經物是人非,陛下何苦還眷戀不舍,眼看大仇得報之後,及早投入輪迴,投生一個富貴人家,才是正途。”
國王聞言,大哭道:“我這一朝皇帝得來不易,其中辛苦,難以想象,好不容易登頂天下,卻隻做了兩年皇帝,還沒有嚐出其中滋味,便遭受到了如此大難,哪裏能夠甘心,若是再次轉世投胎,誰知道又會去到哪裏,還請聖僧千萬幫我,若是叫我再等大殿,哪怕隻有一時功夫,我也心甘情願了。”
唐僧看國王心意堅決,便也不再多說,又問道:“你縱有太子在朝,我怎的與他相見?”國王看唐僧岔開話題,便當唐僧已經是答應,急忙道道:“我聽那夜遊神說,他明早出朝來也。”唐僧問:“出朝作甚?”國王道:“明日早朝,他要領三千人馬,架鷹犬出城采獵,師父斷得與他相見。見時肯將我的言語說與他,他便信了。”唐僧道:“他本是肉眼凡胎,被妖魔哄在殿上,哪一日不叫他幾聲父王?他怎麽肯信我的言語?”國王道:“既恐他不信,我留下一件表記與你。”
唐僧問:“是何物件?”國王便把手中執的金廂白玉圭放下道:“此物可以為記。”唐僧道:“此物何如?”國王道:“這一件玉圭,乃是通體白玉雕成,其中並無半絲瑕疵,乃是我的鎮國之寶,妖怪自從變作我的模樣,隻是少變了這件寶貝。他到宮中,說那求雨的道士拐了此圭去了,我太子若看見,他必知道那妖怪是假,此仇必報。”三藏道:“也罷,等我留下,著徒弟與你處置。卻在那裏等麽?”國王道:“我也不敢等。我這去,還央求夜遊神再使一陣神風,把我送進皇宮內院,托一夢與我那正宮皇後,教他母子們合意,你師徒們同心。”唐僧點頭應承道:“你去罷。”
那國王冤魂一腔的希望全部寄托於唐僧身上,叩頭拜別,唐僧下意識想要舉步相送,不知怎麽踢了腳,跌了一個筋鬥,便突然驚醒,才想起來這原來是南柯一夢,唐僧不由得坐起身來,迴味著那陰神出體的滋味,那感覺,雖然無拘無束,頗為自在,但仔細想想,也就是這裏有諸神護佑,邪氣不敢入侵,若不然以自己凡人的魂魄,稍有異動便是一個魂飛魄散的下場,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損招,叫那國王魂魄與自己夢裏相見,再有下次,自己絕不這麽幹了。
既然答應了人家國王,唐僧便要對旁邊睡著的徒弟叫道:“徒弟!徒弟!”此時候剛剛三更時分,眾人也就睡了一個時辰,八戒睡的正香,聽到唐僧叫自己,捂著腦袋道:“什麽土地土地?當時我做妖怪的時候,專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實快活,偏當了你的徒弟,教我們保護你取經,取經便取經吧,如今又拿我們做奴才,日間挑包袱牽馬,夜間還不讓睡覺,簡直不叫人活了?”
三藏道:“徒弟,我剛才伏在案上打盹,做了一個怪夢。”悟空跳將起來笑道:“師父,是不是夢到那一路上妖眾魔多,不能西行,又把你抓了前去,所以這般著急叫醒我們。”唐僧道:“徒弟,我便是看見真的妖怪,也不曾怕過,何況是夢裏的,我剛才睡覺,才然合眼,見一陣狂風過處,禪房門外有一朝皇帝,自言是烏雞國王,渾身水濕,滿眼淚垂。”這等這等,如此如此,將那夢中話一一的說與悟空知道。
悟空聽到有妖怪,笑道:“不消說了,他來托夢與你,分明是照顧老孫一場生意。必然是個妖怪在那裏篡位謀國,等我與他辨個真假,除了妖魔,棍到處自然成功。”唐僧道:“徒弟,他說那怪神通廣大哩。”悟空道:“怕他什麽廣大,我老孫到處,包教他走投無路,抱頭鼠竄!”唐僧道:“如此甚好,我又記得留下一件寶貝做表記。”八戒迷迷糊糊答道:“師父莫要胡纏,做個夢便罷了,怎麽隻管當真?”沙僧道:“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我們打起火,開了門,看看如何便是。”
孫悟空心裏惦記著打那妖怪,急忙開門,一齊看處,隻見星月光中,階簷上真個放著一柄金廂白玉圭。八戒看見有寶貝,跑上近前拿起道:“哥哥,這是什麽東西?”悟空道:“說你沒有見識,你還真是沒有,我告訴你,你記住了,莫要出去丟人,這是國王手中執的寶貝,名喚玉圭。師父啊,既有此物,想此事是真。明日拿妖,全都在老孫身上。”
八戒道:“師父,你莫要聽那猴子胡言亂語,但凡他哪一次要你答應他事情,都是要欺負我來,我可先說好,你答應了他,我可沒有答應。”唐僧不管八戒,問悟空道:“是那三樁事情?”悟空道:“明日裏要你頂缸、受氣、遭瘟。”八戒笑道:“”師父你看,我說的怎樣,這猴子便沒有什麽好的心眼,想那妖怪有什麽本事,叫猴哥上去一棍就打死了,怎麽還叫師父受氣,還要受三樁,師父莫要聽他的。”
唐僧心中自有安排,問道:“悟空,此三事如何講?”悟空道:“也不消講,等我先與你二件物。”好大聖,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聲:“變!”變做一個紅金漆匣兒,把白玉圭放在內盛著,道:“師父,你將此物捧在手中,到天曉時,穿上錦蝠袈裟,去正殿坐著念經,等我去看看他那城池。端的是個妖怪,就打殺他,也在此間立個功績。假若不是,且休撞禍。”
唐僧道:“正是,正是!”悟空接著說道:“我再去城外等著太子,那太子不出城便罷,若真個應夢出城來,我定引他來見你。”唐僧道:“見了我如何迎答?”悟空道:“來到時,我先報知,你把那匣蓋兒扯開些,等我變作二寸長的一個小和尚,鑽在匣兒裏,你連我捧在手中。那太子進了寺來,必然拜佛,你盡他怎的下拜,隻是不睬他。他見你不動身,一定教拿你,你憑他拿下去,打也由他,綁也由他,殺也由他。”
唐僧道:“他的軍令大,真個殺了我,怎麽好?”悟空道:“沒事,有我哩,若到那緊關處,我自然護你。他若問時,你說是東土欽差上西天拜佛取經進寶的和尚。他道有甚寶貝?你卻把錦蝠袈裟對他說一遍,說道:‘此是三等寶貝,還有頭一等、第二等的好物哩’。但問處,就說這匣內有一件寶貝,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共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俱盡曉得,卻把老孫放出來。我將那夢中話告誦那太子,他若肯信,就去拿了那妖魔,一則與他父王報仇,二來我們立個名節。他若不信,再將白玉圭拿與他看。隻恐他年幼,還不認得哩。”
唐僧聞言大喜道:“徒弟啊,此計絕妙!可是我這三件寶貝,總要有一個名字,一個叫做錦蝠袈裟,一個叫做白玉圭,你變的寶貝卻叫做甚名?”悟空道:“就叫做立帝貨罷。”唐僧奇怪道:“為何叫作這樣一個名字?”悟空笑道:“我這個寶貝稀奇,自然要起一個稀奇的名字,這名字乃是西方異邦之言,就是預言家的意思。”唐僧依言記在心上。再看那外麵東方已然發白,急忙起身穿衣,叫孫悟空快些前去烏雞國,看看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