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唐僧師徒一齊進到了後麵禪房,眾僧卻又禮拜唐僧,唐僧當童子當慣了,在碧遊宮的時候,但凡有截教的弟子前來,看在通天教主的麵子上,都要給唐僧鞠躬施禮,就連多寶道人也是如此,可是他們給唐僧行禮,唐僧就要給他們還禮,他們人多,一人給唐僧施一個禮,唐僧就要挨個迴好多禮,弄得唐僧不勝其煩,這毛病卻也延續到了現在,唐僧看見那麽些人跪拜自己,心裏就有些不踏實,急忙道:“僧官請起,再不必行禮,我和你都是佛門弟子,哪裏用這麽客氣。”僧官道:“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識尊儀,與老爺邂逅相逢。動問老爺,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葷?我們好去辦飯。”唐僧心中暗笑,這僧官倒是知道形勢,看到自己招惹不起,立刻改口叫自己老爺,不過唐僧也不願意在這上麵過多糾纏,隨口答道:“吃素。”僧官道:“老爺吃素,隻是不知道你的徒弟們吃什麽。”悟空道:“我們也吃素,都吃素。”那僧官有點懷疑道:“爺爺呀,這等兇漢難道也吃素!”有一個膽量大的和尚,近前又問:“既然吃素,那便不吃我們了。”八戒笑道:“現在吃素,隻是那幾年以前我還把人當零食吃呢,你若是嫌我吃的單調,今晚我便再開一迴葷,吃個人嚐嚐。”
那和尚嚇道:“我胡亂說的,老爺莫要當真,老爺還是吃素的好,不過既然吃素,我要煮多少的米來?”八戒道:“小家子和尚!問什麽多少,一家煮上一石米,管教給你吃幹淨。”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鍋灶,各房中安排茶飯,禪房裏更是高掌明燈,調開桌椅,有什麽新鮮的瓜果,都拿了出來管待唐僧。
這個寺廟乃是烏雞國的國王經常來的地方,飯菜做的甚是好吃,唐僧師徒們聞著飯菜香味,也不客氣,風卷殘雲,吃了個痛快,尤其是那八戒,許久沒有吃過飽飯,這一次放開了肚量,當真把那和尚大鍋煮的米飯吃了個幹淨,方才罷休,看的那旁邊的僧人又目瞪口呆,不住的咋舌。
都吃罷了晚齋,眾僧收拾了家火,唐僧稱謝道:“老院主,打攪寶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唐僧道:“我師徒卻在那裏安歇?”僧官早有安排,對那旁邊和尚道:“你們著兩個去安排草料,與唐老爺喂馬;著幾個去前麵把那三間禪堂,打掃幹淨,鋪設床帳,快請老爺安歇。”那些和尚聽命,各各整頓齊備,卻來請唐老爺安寢。他師徒們牽馬挑擔出來,徑至後麵空出的禪堂門首看處,隻見那裏麵燈火光明,兩梢間鋪著四張藤屜床。唐僧過去坐在中間,迴頭卻見燈下兩班還跟著那五百個和尚,都伺候著,絲毫不敢側離,現在這個樣子,莫說睡覺,連心神都放不安穩,唐僧欠身道:“列位請迴,貧僧好自在安寢也。”眾僧不敢退下,卻用眼角掃向悟空,悟空冷哼一聲,揮手叫他們下去,眾僧這才出了一口氣,這才敢散去,各自安息。
待到那眾僧走了,四處畢靜,師徒們才放鬆了下來,八戒笑道:“師父,我看今後那借宿一般的事情,也都交給大師兄吧,你看你進來幾乎被那和尚趕了出來,可是大師兄進來,卻叫那和尚對我們低三下四,吃得飽,睡得好,實在是舒服。”唐僧搖頭道:“雖說你現在吃得飽,睡得好,可卻是悟空用了神通,強壓於人,占了人家的房屋,吃了人家的糧食,與那強盜有什麽區別。”悟空笑道:“師父莫要這麽想,咱們一不傷他們性命,二不要他們錢財,隻是吃一頓飯,睡一夜覺,更何況與他們師出同門,怎麽能算得了強盜,若是師父不忍,咱們這便走了,到別處去借宿好了。”
唐僧看看外麵,這時候已經是二更的時分了,除了自己這一間禪堂,其他地方早就已經熄了燈火,萬籟俱寂,隻有那月光照下,唐僧坐在床上,哪裏還想起身,不過唐僧哪裏能叫孫悟空問住,說道:“你既然已經打了人家的雕塑,吃了人家的糧食,睡了人家的禪堂,便早就沾染了人家的因果,這一次怕不是又要有什麽事情找上咱們來了,跑也跑不了,還不如就此安睡,養好精神才是正道。”
八戒早就困了,聞言急忙說道:“師父說得對,有什麽事情,明日再說吧,現在還是睡覺最好。”說完找了一張床自顧躺下,唐僧也找了地方,想要睡覺,等那國王的孤魂前來,可是那禪堂裏燭光明亮,晃人眼目,唐僧翻來覆去也睡不安穩,說道:“悟空,你的腿快,去把那些燭燈熄了。”悟空本來就是那喜歡動靜的,跳起來連走幾步,便把那各處的燈都打滅了,然後迴到了自己的床上。
唐僧看著沒有了燭光,感覺安靜了一些,可是閉上眼睛,卻還覺得有些刺眼,睜眼一看,原來自己這一張床卻是靠在了窗戶邊上,正被那月光照到,唐僧坐起來看那月亮,卻見今日裏竟是一輪滿月,故此月光才如此明亮。
唐僧隨口歎道:“今日竟又是那月圓之夜。”悟空本沒有睡覺,聞言,跳至近前答曰:“師父啊,這月圓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月至三十日,陽魂之金散盡,陰魄之水盈輪,故純黑而無光,乃曰晦。此時與日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陽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陽現,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繩,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陰生,二十二日二陰生,此時魂中魄半,其平如繩,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陰備足,亦當晦。此乃先天采煉之意。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莫說麵見佛祖,便是暢遊天地,也是易如反掌。”
唐僧沒想到自己一言卻引出了孫悟空這一番話,而旁邊的沙僧也沒有睡覺,聽了悟空言語,說道:“師父,師兄此言雖當,隻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卻不知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三人說話,卻是吵到了八戒,八戒迷迷糊糊道:“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這月啊: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這三人說的,都是那典籍中的法理,高深莫測,玄奧非常,唐僧也是聽了一個似懂非懂,不過唐僧卻是聽出了,自己這三個徒弟,雖然所說的都是月亮,但卻說的各有不同,孫悟空說的是借那月光修煉法力神通,沙僧講的是那道法本根,至於八戒,雖然聽著嬉皮,說的卻也是那修身養性之道。
唐僧實在不是一個修行人的性子,若是旁人聽了這些法理,怕不是要欣喜若狂,哪怕一夜不睡,也要冥思苦想,明悟其中道理方才罷休,可是唐僧,哪怕在碧遊宮裏的時候,有通天教主親自講法,唐僧也從來聽不上三卷,不是睡了,便是逃了,更何況此時還是徒弟教導師父,唐僧更聽不進去,說道:“夜已經深了,還不快去睡覺,多嘴什麽。”八戒早就等著這一句話,片刻間便打上了唿嚕,悟空沙僧也各自安睡去了。
唐僧躺在自己床上,卻發現自己心中有事,如何也睡不安穩,加上那三個徒弟的唿嚕聲此起彼伏,唐僧更加心煩,不過轉念卻是想起來了,自己附在唐僧身上以來,也有過幾次失眠的時候,每逢此時,便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拿出自己行李裏那幾卷佛經,不管哪一卷也好,裏麵的字自己倒是都認識,可連在一起自己就絲毫不知道什麽意思了,就這佛經,莫說是看上一本,就算隻是翻上兩頁,自己便能安然入睡。
如此想著,唐僧拿出了一卷《孔雀真經》,果然隻翻了兩頁,便已經是哈欠連天,唐僧懶得把經本包在囊裏,便放在床頭,自己躺在床上,順時間閉眼睡去。也不知道是唐僧沒有睡實,還是陰神作弄法術,唐僧隻覺得自己雖是合眼朦朧,心卻還是中明白,那屋裏的一桌一椅,都好似能看見一般,再聽得窗外一陣陰風颯颯,然後那禪堂外,便有人隱隱的叫一聲:“師父!”
唐僧心中明白,這乃是那烏雞國王的神魂來了,心動而神動,唐僧便覺得自己忽然起了身形,覺得不對,扭頭觀看,卻見自己仍舊還在床上睡著,知道自己這是陰魂被引出竅,不知道誰做的法術,要自己去見一見那受難的帝王。
唐僧思緒剛定,想到了要見那烏雞國王,便覺得自己如做夢一般,眼前景象忽然變化,再迴過神來,自己已然是站在了禪堂之外,再看那門外站著一條漢子,渾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淚,好不落魄,可仔細定睛看,隻見他頭戴一頂衝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鬥羅星白玉圭,果然暗中顯露著國王的威風,一方地主的神采。
唐僧見了,知道這便是那烏雞國的國王,不過仍是問道:“陛下,你是那裏皇王?何邦帝主?想必是國土不寧,讒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有何話說,說與我聽。”這國王聽完,不由得想起舊事,眼邊垂淚道:“師父啊,我家住在正西,離此隻有四十裏遠近。那廂有座城池,便是我興基之處。”唐僧道:“你那一國叫做什麽地名?”那國王道:“不瞞師父說,我乃是這一朝的開國皇帝,隻因為家以烏雞為號,故改號烏雞國。”
唐僧道:“陛下這等驚慌,卻因甚事至此?”那國王道:“師父啊,我這裏五年前,連年幹旱,天不降雨,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唐僧聞言,點頭歎道:“陛下啊,古人雲,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萬民,既遭荒歉,怎麽就躲離城郭,獨自逃生,你且去開了倉庫,賑濟黎民;悔過前非,重興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那國王道:“我乃平凡人家中出身,自然知道那百姓苦楚,朝堂弊端,故此整治朝政,寬待百姓,並無一絲奢侈,得遇饑荒,更是大開糧倉,開設粥場,隻是我國甚小,哪裏有多少錢財,一年裏便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為又叫那文武兩班停俸祿,我亦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仍隻幹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處,忽然來了一個全真道士,能唿風喚雨,點石成金。先見我文武多官,後來見我,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隻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我隻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我本就喜愛道法,見他如此尚義,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唐僧道:“此乃陛下萬千之喜也。”國王道:“喜自何來?”唐僧道:“那全真既有這等本事,若要雨時,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時,就教他點金,怎麽還有那些不足,離了城闕來此?”國王道:“我與他同寢食者,隻得二年。三年前,又遇著陽春天氣,紅杏夭桃,開花綻蕊。朕與那全真攜手緩步,至禦花園裏,忽行到八角琉璃井邊,不知他拋下些什麽物件,井中有萬道金光,他哄我到井邊,叫我看甚麽寶貝,我低頭觀看,他陡起兇心,撲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內,將石板蓋住井口,擁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麵。可憐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個落井傷生的冤屈之鬼也!”
那和尚嚇道:“我胡亂說的,老爺莫要當真,老爺還是吃素的好,不過既然吃素,我要煮多少的米來?”八戒道:“小家子和尚!問什麽多少,一家煮上一石米,管教給你吃幹淨。”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鍋灶,各房中安排茶飯,禪房裏更是高掌明燈,調開桌椅,有什麽新鮮的瓜果,都拿了出來管待唐僧。
這個寺廟乃是烏雞國的國王經常來的地方,飯菜做的甚是好吃,唐僧師徒們聞著飯菜香味,也不客氣,風卷殘雲,吃了個痛快,尤其是那八戒,許久沒有吃過飽飯,這一次放開了肚量,當真把那和尚大鍋煮的米飯吃了個幹淨,方才罷休,看的那旁邊的僧人又目瞪口呆,不住的咋舌。
都吃罷了晚齋,眾僧收拾了家火,唐僧稱謝道:“老院主,打攪寶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唐僧道:“我師徒卻在那裏安歇?”僧官早有安排,對那旁邊和尚道:“你們著兩個去安排草料,與唐老爺喂馬;著幾個去前麵把那三間禪堂,打掃幹淨,鋪設床帳,快請老爺安歇。”那些和尚聽命,各各整頓齊備,卻來請唐老爺安寢。他師徒們牽馬挑擔出來,徑至後麵空出的禪堂門首看處,隻見那裏麵燈火光明,兩梢間鋪著四張藤屜床。唐僧過去坐在中間,迴頭卻見燈下兩班還跟著那五百個和尚,都伺候著,絲毫不敢側離,現在這個樣子,莫說睡覺,連心神都放不安穩,唐僧欠身道:“列位請迴,貧僧好自在安寢也。”眾僧不敢退下,卻用眼角掃向悟空,悟空冷哼一聲,揮手叫他們下去,眾僧這才出了一口氣,這才敢散去,各自安息。
待到那眾僧走了,四處畢靜,師徒們才放鬆了下來,八戒笑道:“師父,我看今後那借宿一般的事情,也都交給大師兄吧,你看你進來幾乎被那和尚趕了出來,可是大師兄進來,卻叫那和尚對我們低三下四,吃得飽,睡得好,實在是舒服。”唐僧搖頭道:“雖說你現在吃得飽,睡得好,可卻是悟空用了神通,強壓於人,占了人家的房屋,吃了人家的糧食,與那強盜有什麽區別。”悟空笑道:“師父莫要這麽想,咱們一不傷他們性命,二不要他們錢財,隻是吃一頓飯,睡一夜覺,更何況與他們師出同門,怎麽能算得了強盜,若是師父不忍,咱們這便走了,到別處去借宿好了。”
唐僧看看外麵,這時候已經是二更的時分了,除了自己這一間禪堂,其他地方早就已經熄了燈火,萬籟俱寂,隻有那月光照下,唐僧坐在床上,哪裏還想起身,不過唐僧哪裏能叫孫悟空問住,說道:“你既然已經打了人家的雕塑,吃了人家的糧食,睡了人家的禪堂,便早就沾染了人家的因果,這一次怕不是又要有什麽事情找上咱們來了,跑也跑不了,還不如就此安睡,養好精神才是正道。”
八戒早就困了,聞言急忙說道:“師父說得對,有什麽事情,明日再說吧,現在還是睡覺最好。”說完找了一張床自顧躺下,唐僧也找了地方,想要睡覺,等那國王的孤魂前來,可是那禪堂裏燭光明亮,晃人眼目,唐僧翻來覆去也睡不安穩,說道:“悟空,你的腿快,去把那些燭燈熄了。”悟空本來就是那喜歡動靜的,跳起來連走幾步,便把那各處的燈都打滅了,然後迴到了自己的床上。
唐僧看著沒有了燭光,感覺安靜了一些,可是閉上眼睛,卻還覺得有些刺眼,睜眼一看,原來自己這一張床卻是靠在了窗戶邊上,正被那月光照到,唐僧坐起來看那月亮,卻見今日裏竟是一輪滿月,故此月光才如此明亮。
唐僧隨口歎道:“今日竟又是那月圓之夜。”悟空本沒有睡覺,聞言,跳至近前答曰:“師父啊,這月圓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月至三十日,陽魂之金散盡,陰魄之水盈輪,故純黑而無光,乃曰晦。此時與日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陽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陽現,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繩,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陰生,二十二日二陰生,此時魂中魄半,其平如繩,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陰備足,亦當晦。此乃先天采煉之意。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莫說麵見佛祖,便是暢遊天地,也是易如反掌。”
唐僧沒想到自己一言卻引出了孫悟空這一番話,而旁邊的沙僧也沒有睡覺,聽了悟空言語,說道:“師父,師兄此言雖當,隻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卻不知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三人說話,卻是吵到了八戒,八戒迷迷糊糊道:“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這月啊: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這三人說的,都是那典籍中的法理,高深莫測,玄奧非常,唐僧也是聽了一個似懂非懂,不過唐僧卻是聽出了,自己這三個徒弟,雖然所說的都是月亮,但卻說的各有不同,孫悟空說的是借那月光修煉法力神通,沙僧講的是那道法本根,至於八戒,雖然聽著嬉皮,說的卻也是那修身養性之道。
唐僧實在不是一個修行人的性子,若是旁人聽了這些法理,怕不是要欣喜若狂,哪怕一夜不睡,也要冥思苦想,明悟其中道理方才罷休,可是唐僧,哪怕在碧遊宮裏的時候,有通天教主親自講法,唐僧也從來聽不上三卷,不是睡了,便是逃了,更何況此時還是徒弟教導師父,唐僧更聽不進去,說道:“夜已經深了,還不快去睡覺,多嘴什麽。”八戒早就等著這一句話,片刻間便打上了唿嚕,悟空沙僧也各自安睡去了。
唐僧躺在自己床上,卻發現自己心中有事,如何也睡不安穩,加上那三個徒弟的唿嚕聲此起彼伏,唐僧更加心煩,不過轉念卻是想起來了,自己附在唐僧身上以來,也有過幾次失眠的時候,每逢此時,便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拿出自己行李裏那幾卷佛經,不管哪一卷也好,裏麵的字自己倒是都認識,可連在一起自己就絲毫不知道什麽意思了,就這佛經,莫說是看上一本,就算隻是翻上兩頁,自己便能安然入睡。
如此想著,唐僧拿出了一卷《孔雀真經》,果然隻翻了兩頁,便已經是哈欠連天,唐僧懶得把經本包在囊裏,便放在床頭,自己躺在床上,順時間閉眼睡去。也不知道是唐僧沒有睡實,還是陰神作弄法術,唐僧隻覺得自己雖是合眼朦朧,心卻還是中明白,那屋裏的一桌一椅,都好似能看見一般,再聽得窗外一陣陰風颯颯,然後那禪堂外,便有人隱隱的叫一聲:“師父!”
唐僧心中明白,這乃是那烏雞國王的神魂來了,心動而神動,唐僧便覺得自己忽然起了身形,覺得不對,扭頭觀看,卻見自己仍舊還在床上睡著,知道自己這是陰魂被引出竅,不知道誰做的法術,要自己去見一見那受難的帝王。
唐僧思緒剛定,想到了要見那烏雞國王,便覺得自己如做夢一般,眼前景象忽然變化,再迴過神來,自己已然是站在了禪堂之外,再看那門外站著一條漢子,渾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淚,好不落魄,可仔細定睛看,隻見他頭戴一頂衝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鬥羅星白玉圭,果然暗中顯露著國王的威風,一方地主的神采。
唐僧見了,知道這便是那烏雞國的國王,不過仍是問道:“陛下,你是那裏皇王?何邦帝主?想必是國土不寧,讒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有何話說,說與我聽。”這國王聽完,不由得想起舊事,眼邊垂淚道:“師父啊,我家住在正西,離此隻有四十裏遠近。那廂有座城池,便是我興基之處。”唐僧道:“你那一國叫做什麽地名?”那國王道:“不瞞師父說,我乃是這一朝的開國皇帝,隻因為家以烏雞為號,故改號烏雞國。”
唐僧道:“陛下這等驚慌,卻因甚事至此?”那國王道:“師父啊,我這裏五年前,連年幹旱,天不降雨,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唐僧聞言,點頭歎道:“陛下啊,古人雲,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萬民,既遭荒歉,怎麽就躲離城郭,獨自逃生,你且去開了倉庫,賑濟黎民;悔過前非,重興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那國王道:“我乃平凡人家中出身,自然知道那百姓苦楚,朝堂弊端,故此整治朝政,寬待百姓,並無一絲奢侈,得遇饑荒,更是大開糧倉,開設粥場,隻是我國甚小,哪裏有多少錢財,一年裏便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為又叫那文武兩班停俸祿,我亦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仍隻幹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處,忽然來了一個全真道士,能唿風喚雨,點石成金。先見我文武多官,後來見我,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隻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我隻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我本就喜愛道法,見他如此尚義,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唐僧道:“此乃陛下萬千之喜也。”國王道:“喜自何來?”唐僧道:“那全真既有這等本事,若要雨時,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時,就教他點金,怎麽還有那些不足,離了城闕來此?”國王道:“我與他同寢食者,隻得二年。三年前,又遇著陽春天氣,紅杏夭桃,開花綻蕊。朕與那全真攜手緩步,至禦花園裏,忽行到八角琉璃井邊,不知他拋下些什麽物件,井中有萬道金光,他哄我到井邊,叫我看甚麽寶貝,我低頭觀看,他陡起兇心,撲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內,將石板蓋住井口,擁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麵。可憐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個落井傷生的冤屈之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