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瑞年李從嘉劉彥青三人去了奇芳閣觀看秦玉瑤的傾城之舞,今日是秦小姐在金陵的倒數第二日,很多人聞訊趕來,再要錯過恐怕就要去汴梁的玉京樓了。京城之中清風樓晚晴樓奇芳閣向來鼎足而三,但觀此次秦玉瑤連去晚晴奇芳二處,似乎兩家有聯起手來對抗清風的意思,但無論他們之間如何爭鬥,受益的還是那些客人。
李從嘉對於奇芳閣最深的印象就在一道小吃,雞汁迴鹵幹!這是他後世最喜歡的吃的食品之一,而在此時的唐都金陵就顯得更加原汁原味,那些母雞都是人工喂養,不含任何合成飼料、激素與添加劑,綠色純天然,濃稠的雞湯浸透香甜的鹵幹,絕對是人間美味。
在京城之中,鍾大少爺去哪兒也不會缺少上好的包間,哪怕沒有提前預定都會有人相讓,今天也不例外,雖然奇芳閣人滿為患熱鬧非凡,但城中最大布莊彩雲軒的老板丁百萬聞聽是鍾少爺前來立刻將頂層的包間讓了出來,美人歌舞可以再觀,得罪對方萬萬不能。
奇芳閣中賓朋滿座,此時在皇宮的養心殿內也是重臣雲集,不過一邊是氣氛熱烈,一邊則頗有些愁雲慘霧的意思!龍椅之上的保大皇帝李璟就是一副愁容,後周雖然表麵上客氣的送迴了燕敬權可郭威手書之中的一句“助紂為虐”卻讓他坐立不安,此時對方大將高懷德趙匡胤等人更在徐州集聚士卒,搬運糧草,似有南下江淮之意。
自李璟而下,燕王李景遂,威國公宋齊丘,太師鍾雲,兵部尚書韓熙載,大學士馮延巳高越等人亦皆是默然肅立表情嚴肅,當然這未必是每個人都和李璟一樣的憂愁心情,隻是皇上如此神情,臣子自然要以君之憂為憂愁,察言觀色之道可是自古以來的必然之法。
可能殿中唯一還能保持從容之態的便是那位站在燕王李景遂下首腰板挺得筆直的鬢發斑白之將,看上去約莫五十餘歲年紀,可精氣神依舊不輸壯年,正是大唐的兩朝重將現任清淮節度使鎮遠將軍的劉仁贍,也是六皇子李從嘉伴讀劉彥青之父,此番郭威遣人送迴燕敬權,李璟暗自派人秘傳老將軍迴京議事,之所以秘傳乃懼後周之軍。
“眾卿,那郭威信中言語已隱隱有威脅之意,此番高懷德趙匡胤等輩又在徐州之處操練人馬,大周軍精更兼戰將眾多,慕容彥十數萬大軍十日之內便土崩瓦解,我大唐在江淮之處不過七八萬人馬,還有不少乃老弱,此番伐楚雖是功成亦損耗不小,倘若大周真的提病來取江淮該怎生是好?江淮一丟金陵便失屏障啊!”局麵如此沉悶也不是個辦法,說到底還是要李璟來打開局麵,聽他言語之中很是畏懼大周軍力,假如李從嘉在此一定會想父皇的遷都從此時就埋下了。
放在往常皇上如此一問最先迴答的肯定是威國公宋齊丘,不過近日他卻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沉思之狀,絲毫沒有出言之態。其實心中明鏡一般,李璟沒有出言斥責他已然是夠厚道了,說到底當日就是他一力主張出兵才會導致今日之敗,此時說什麽好了,一個不對反而內外不是人,老國公為官多年深諳其中三味,自是會有人迴答的。
說實話此次大周平叛一仗的確打的幹淨漂亮,此前誰會想到慕容彥能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郭威及手下諸將與此一戰展現出了極高的戰術素養和指揮能力,加上周軍精銳的戰力確是令人畏懼,這樣的周軍假如攜平叛之威南下,大唐能當得住嗎?更遑論此時還有南漢在後虎視眈眈,兵戈一起他必然偷襲唐軍後路,一旦陷入兩線作戰大唐可謂危矣,宋齊丘就錯在小看了郭威而高看了燕敬權。
“陛下,此次郭威雖是成功平亂,安定人心,可畢竟大周新建更需安民,兵者之事想是不得已為之,況且慕容彥雖敗亦不能改契丹北漢對其敵對之心,此時或因其士氣旺盛而有隱忍可一旦被其窺得機會亦不會坐視,以我觀之那高懷德趙匡胤等輩與徐州之舉不外試探我軍虛實而已,當不會冒進,陛下仍可采遠交之法結好契丹,江淮一帶這全力戒備便可。”此時終究還是太師鍾雲首先出言道。
“太師之言朕心中亦知,可此次我方出兵相助慕容彥,契丹與北漢卻無半點動作,坐視其十幾萬大軍煙消雲散,似這般朕豈能將我大唐之地寄望於此。太師也言高趙二將屯兵徐州有試探之意,而我若是全力戒備江淮豈不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聽了鍾雲之言,李璟麵上愁容並未散去,沉吟片刻之後還是搖了搖頭言道。
皇上此言雖然未免有些示弱但畢竟有所道理,鍾雲一時再難進言,倒是兵部尚書韓熙載看得清楚,並非契丹北漢沒有動作而是根本來不及有所動作,就算是他之前就料定慕容彥必敗也沒有想到如此之快,而眼下陛下已然為大周的軍勢所懾,就算大周沒有南下之意也會杯弓蛇影,但想要按他之心卻不能如此相勸,計將安出了?
“皇上,老臣麾下還有數萬精銳,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論及用兵老臣也未必怕了趙匡胤與高懷德,大周士卒雖精終是缺少水軍,江淮一帶水網縱橫,我軍以長擊短大有所為,隻是……”看見皇上如此,老將軍劉仁贍奮然道,他與太師鍾雲不同,純粹從軍事角度出發,大唐在江淮一帶未必沒有與周軍一戰之力,但必須解決一事。
“將軍有何言盡管說之,朕當傾聽。”到底是武將,劉仁贍之言聽得李璟總算是振作了一些,不過聽他言猶未盡不禁立刻問道。
“方才言及趙高二將與徐州屯兵之事對我江淮軍心民意極有所損,因此欲要抗敵必先安軍民之心,老臣自問無此威望,還望陛下派人前往才是,倘若此事無憂,老臣必能為陛下穩守江淮!”劉仁贍終於說出了心中所想,這亦是他趕迴金陵的目的之一,軍心不振人心惶惶如何為戰?不過看看李璟一副不振的樣子也知道為何事會至此。
“哦,那依老將軍所言,何人前往最為合適?”李璟問道。
“此事還要請陛下和各位大臣斟酌。”劉仁贍心道皇上你最合適,假如現在你往江淮走一趟保證可以安定軍心民情,不過此事看樣子也隻能想想了,李璟可不是一個馬背上的皇帝。
“嗯,老將軍所言卻是開我等愚魯,陛下以當下之情確如劉將軍之言,這前往江淮之人須有安定人心之能,聲望絕不能低,且更以皇族之人為宜,臣推薦一人,若此人去不但可安江淮人心,還能讓大周知我南唐並無興兵之意,收一舉二得之效。”聽了劉仁贍之言李璟遍視群臣,片刻之後韓熙載卻是心中一動,上前言道。
“哦,那是何人?韓尚書快快言來。”李璟一聽此事方才稍有喜色,急忙追問道。
李從嘉對於奇芳閣最深的印象就在一道小吃,雞汁迴鹵幹!這是他後世最喜歡的吃的食品之一,而在此時的唐都金陵就顯得更加原汁原味,那些母雞都是人工喂養,不含任何合成飼料、激素與添加劑,綠色純天然,濃稠的雞湯浸透香甜的鹵幹,絕對是人間美味。
在京城之中,鍾大少爺去哪兒也不會缺少上好的包間,哪怕沒有提前預定都會有人相讓,今天也不例外,雖然奇芳閣人滿為患熱鬧非凡,但城中最大布莊彩雲軒的老板丁百萬聞聽是鍾少爺前來立刻將頂層的包間讓了出來,美人歌舞可以再觀,得罪對方萬萬不能。
奇芳閣中賓朋滿座,此時在皇宮的養心殿內也是重臣雲集,不過一邊是氣氛熱烈,一邊則頗有些愁雲慘霧的意思!龍椅之上的保大皇帝李璟就是一副愁容,後周雖然表麵上客氣的送迴了燕敬權可郭威手書之中的一句“助紂為虐”卻讓他坐立不安,此時對方大將高懷德趙匡胤等人更在徐州集聚士卒,搬運糧草,似有南下江淮之意。
自李璟而下,燕王李景遂,威國公宋齊丘,太師鍾雲,兵部尚書韓熙載,大學士馮延巳高越等人亦皆是默然肅立表情嚴肅,當然這未必是每個人都和李璟一樣的憂愁心情,隻是皇上如此神情,臣子自然要以君之憂為憂愁,察言觀色之道可是自古以來的必然之法。
可能殿中唯一還能保持從容之態的便是那位站在燕王李景遂下首腰板挺得筆直的鬢發斑白之將,看上去約莫五十餘歲年紀,可精氣神依舊不輸壯年,正是大唐的兩朝重將現任清淮節度使鎮遠將軍的劉仁贍,也是六皇子李從嘉伴讀劉彥青之父,此番郭威遣人送迴燕敬權,李璟暗自派人秘傳老將軍迴京議事,之所以秘傳乃懼後周之軍。
“眾卿,那郭威信中言語已隱隱有威脅之意,此番高懷德趙匡胤等輩又在徐州之處操練人馬,大周軍精更兼戰將眾多,慕容彥十數萬大軍十日之內便土崩瓦解,我大唐在江淮之處不過七八萬人馬,還有不少乃老弱,此番伐楚雖是功成亦損耗不小,倘若大周真的提病來取江淮該怎生是好?江淮一丟金陵便失屏障啊!”局麵如此沉悶也不是個辦法,說到底還是要李璟來打開局麵,聽他言語之中很是畏懼大周軍力,假如李從嘉在此一定會想父皇的遷都從此時就埋下了。
放在往常皇上如此一問最先迴答的肯定是威國公宋齊丘,不過近日他卻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沉思之狀,絲毫沒有出言之態。其實心中明鏡一般,李璟沒有出言斥責他已然是夠厚道了,說到底當日就是他一力主張出兵才會導致今日之敗,此時說什麽好了,一個不對反而內外不是人,老國公為官多年深諳其中三味,自是會有人迴答的。
說實話此次大周平叛一仗的確打的幹淨漂亮,此前誰會想到慕容彥能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郭威及手下諸將與此一戰展現出了極高的戰術素養和指揮能力,加上周軍精銳的戰力確是令人畏懼,這樣的周軍假如攜平叛之威南下,大唐能當得住嗎?更遑論此時還有南漢在後虎視眈眈,兵戈一起他必然偷襲唐軍後路,一旦陷入兩線作戰大唐可謂危矣,宋齊丘就錯在小看了郭威而高看了燕敬權。
“陛下,此次郭威雖是成功平亂,安定人心,可畢竟大周新建更需安民,兵者之事想是不得已為之,況且慕容彥雖敗亦不能改契丹北漢對其敵對之心,此時或因其士氣旺盛而有隱忍可一旦被其窺得機會亦不會坐視,以我觀之那高懷德趙匡胤等輩與徐州之舉不外試探我軍虛實而已,當不會冒進,陛下仍可采遠交之法結好契丹,江淮一帶這全力戒備便可。”此時終究還是太師鍾雲首先出言道。
“太師之言朕心中亦知,可此次我方出兵相助慕容彥,契丹與北漢卻無半點動作,坐視其十幾萬大軍煙消雲散,似這般朕豈能將我大唐之地寄望於此。太師也言高趙二將屯兵徐州有試探之意,而我若是全力戒備江淮豈不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聽了鍾雲之言,李璟麵上愁容並未散去,沉吟片刻之後還是搖了搖頭言道。
皇上此言雖然未免有些示弱但畢竟有所道理,鍾雲一時再難進言,倒是兵部尚書韓熙載看得清楚,並非契丹北漢沒有動作而是根本來不及有所動作,就算是他之前就料定慕容彥必敗也沒有想到如此之快,而眼下陛下已然為大周的軍勢所懾,就算大周沒有南下之意也會杯弓蛇影,但想要按他之心卻不能如此相勸,計將安出了?
“皇上,老臣麾下還有數萬精銳,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論及用兵老臣也未必怕了趙匡胤與高懷德,大周士卒雖精終是缺少水軍,江淮一帶水網縱橫,我軍以長擊短大有所為,隻是……”看見皇上如此,老將軍劉仁贍奮然道,他與太師鍾雲不同,純粹從軍事角度出發,大唐在江淮一帶未必沒有與周軍一戰之力,但必須解決一事。
“將軍有何言盡管說之,朕當傾聽。”到底是武將,劉仁贍之言聽得李璟總算是振作了一些,不過聽他言猶未盡不禁立刻問道。
“方才言及趙高二將與徐州屯兵之事對我江淮軍心民意極有所損,因此欲要抗敵必先安軍民之心,老臣自問無此威望,還望陛下派人前往才是,倘若此事無憂,老臣必能為陛下穩守江淮!”劉仁贍終於說出了心中所想,這亦是他趕迴金陵的目的之一,軍心不振人心惶惶如何為戰?不過看看李璟一副不振的樣子也知道為何事會至此。
“哦,那依老將軍所言,何人前往最為合適?”李璟問道。
“此事還要請陛下和各位大臣斟酌。”劉仁贍心道皇上你最合適,假如現在你往江淮走一趟保證可以安定軍心民情,不過此事看樣子也隻能想想了,李璟可不是一個馬背上的皇帝。
“嗯,老將軍所言卻是開我等愚魯,陛下以當下之情確如劉將軍之言,這前往江淮之人須有安定人心之能,聲望絕不能低,且更以皇族之人為宜,臣推薦一人,若此人去不但可安江淮人心,還能讓大周知我南唐並無興兵之意,收一舉二得之效。”聽了劉仁贍之言李璟遍視群臣,片刻之後韓熙載卻是心中一動,上前言道。
“哦,那是何人?韓尚書快快言來。”李璟一聽此事方才稍有喜色,急忙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