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城頭首戰,趙龍指揮守軍精警可法,司徒剛率領騎軍出擊得時,第一陣的接觸楚軍連城頭都沒有攀上便丟下數百具屍體倉皇逃竄,再被唐軍重甲鐵騎銜尾追殺損失有千餘之多!六皇子手下悍將張天寶更是奪得敵軍戰旗一麵,大振守軍軍心士氣。可說第一次的交手唐軍是大獲全勝,令得初次經曆古代戰陣的李從嘉興奮不已。
不過接下來的戰局就沒有一開始這般順利了,楚軍一千多士卒的損失並非全無所獲,至少對於唐軍城頭戰力的分布和戰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隨著日頭的逐漸落下夜間攻城雖對攻方不利卻也再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城中唐軍重甲鐵騎的出擊,對趙龍而言他根本沒有什麽便宜可占,因為眼下的杞縣並不是金陵湖州那般城高溝深的雄城,缺少了騎軍的突擊隻會讓敵軍的攻擊變得肆無忌憚,真正的苦戰方才開始。
第二波進攻楚軍已然變得嚴謹了很多,五個方隊齊頭並進,到了離城三百步左右後麵的兩個方隊停下布成陣勢張弓搭箭,前麵的三個方隊則呈品字形繼續推進,在進入城頭守軍箭矢打擊範圍之後左右兩個方隊靠左的士卒豎起藤牌,靠右的士卒則開始拉動弓弦對著城頭加以還擊,最前麵的一個方隊千名士卒便快速衝鋒開始了衝擊。
看到敵方擺出這個陣勢的時候趙龍的臉色已經沉了下去,而李從嘉是直到敵軍變化完畢開始衝擊城關的時候才體會到對方將領的排兵布陣之妙,最先停下的兩個方隊嚴陣以待顯然是為了對付城中隨時有可能出擊的重甲鐵騎!有著良好陣型的弓箭手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抗騎軍的,尤其是在眼下敵眾我寡之時,唐軍的騎軍雖然精銳但畢竟數量太少,而且重甲鐵騎利在衝鋒,想要遊擊作戰則會威力大減。
單隻此一處已經可以看出對方的指揮將領也是久經戰陣之輩,否則反應不會如此的快速有效,考慮到背麵城頭的寬度和守軍的戰力,一個方隊千人的衝擊恰到好處,再多就會自相擁塞,兩邊擺下的弓箭手用來掩護那就是明著欺負城中守軍人少了。看來剛才的第一波衝擊對方將領還是存了輕敵之念,前後對比之下已然是高下立判。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家之道變幻莫測”,這些話李從嘉早已爛熟於胸,可你就是讀上一千遍寫上一萬遍也不及眼前所見一遍,六殿下也在心中問著自己,換位而處自己能像對方將領那樣迅速做出應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在戰場上你的反應稍稍慢了一拍代價就可能是數百甚至數千士卒的生命,難怪當年老人家說過“要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便隻是今日眼前所見就及得上書中的千言萬語了。
六皇子缺乏戰陣經驗無法迅速應對乃尋常之事,好在此次他沒有瞎指揮而是將所有權力下放給了趙龍,這位年輕將領之後的表現又給李從嘉上了一課,什麽叫“敵變我變”!敵軍的兩翼掩護的確給守軍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紛飛的箭矢雖是自下而上缺乏準頭但漫天飛舞的數量卻不容小視,城頭弓箭手已經無法像第一次那般用整齊的隊形進行輪射了,可對方算到守軍人數不夠但有一點他卻是算不到的。
隨著趙龍一聲令下四架小型的投石車已經被十幾名士卒推上了城樓,一般似杞縣這樣的小城怎麽會有如此精致的作戰器械?可偏偏此時它卻是唐軍的輜重所在,這便是對方將領沒有料到的了。四架投石車在城頭的兩角將無數飛石灑向兩翼的敵軍射手,它們的確沒有大型投石車那般恐怖的威力,灑出的石頭也隻有拳頭大小,但加上自上而下的衝力卻也不是尋常的藤牌可以阻攔的,一時間隻見兩翼的敵軍猝不及防之下被砸到一片,用來進行掩護的飛矢數量大大減少。
此消彼漲城頭守軍的箭雨以及滾木擂石金湯沸油再度揚威,打的攻城的那部分敵軍苦不堪言,有被箭矢直接穿心而過,有被金湯沸油直接淋上痛苦嘶喊,更有被巨石砸的腦漿崩裂以及從城頭直落城下活活摔死!而最可憐的莫過於那些傷者,倒地哀嚎的他們不僅躲不過守城軍隊接踵而來的攻擊更有被自己同袍踐踏而死者,戰爭的殘酷,攻城戰的慘烈在這一刻顯露無遺,難怪兵法有雲“最下攻城。”
當然在敵軍的攻擊之下城頭守軍也開始出現了傷亡,一旦有士卒陣亡或者重傷不能參加戰鬥,城樓階梯兩側就會有準備好的士卒衝上來將他們抬走,城下的藏兵洞中則會有軍中醫者為之療傷。這一切也是在守城之前就布置好的,可見戰前準備是需要何等的事無巨細才能應對戰鬥中隨時發生的意外情況。這還是在守軍猶有餘力的時候,倘若戰鬥進入激烈的關頭怕是那些受傷的士卒就隻能有一個下場!
站在城樓後方看著眼前一切的李從嘉渾身都在微微顫抖,畏懼或許有一些但更多還是為戰場的慘烈氣氛所感,在這樣的場麵上人是很容易忘卻害怕的,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去想。李從嘉也在用盡全身力氣壓製身軀的顫抖,保持麵上沉穩的表情,雖然不是戰役指揮者,可身為城中地位最高的一個,他的表現是會影響到守城士卒的情緒的。既然他選擇站在這裏看士卒們戰鬥,就不能露出一絲一毫的懼意!
六皇子心中在暗恨自己在這場守城戰中幫不上太多的忙,可在守城士卒心中卻並非如此,他們都知道六殿下就站在自己的身後,站在箭矢橫飛的城頭,他尚且如此他們又怎能不拚命?雖然殿下的臉色看起來有著稍稍的蒼白,身軀也有壓抑不住的顫抖可這才是殿下第一次親上戰陣,他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少年罷了,比起那些戰鼓一響就躲得多遠的上司,六皇子的表現已經強的太多了!
在注意到城頭投石車的威力之後,對方將領又調來了一隊弓箭手加入戰鬥,他們手中的弓弩顯然比之前射程要遠,威力更大,一旦投石車被壓製,對方兩翼的箭雨便再度密集起來!激戰中城頭一名士卒剛剛舉起手中的大石將要扔下,卻被飛來一箭正中眉心,斜斜的摔倒在垛口邊,鮮血流滿了整個麵龐,可此時同袍已經顧不上他了。
李從嘉看得清楚,在那名年青士卒倒下的一刻他看見了那張稚氣未脫的麵龐,張小虎,十七歲,應天府人,家中第二子!這些信息放電影一般出現在腦海之中,就是他和小龍以及另外幾名士卒為自己采摘茶葉的。李從嘉猛地鬆了鬆領口,用沉重的唿吸來抵禦心中的傷痛,人都是有感情的,何況還有著月餘的相處?偏生後世的他也是個極重義氣之人,隻不過那時不會經常出現的死亡在此時卻是司空見慣。
一股火焰騰地在心中燃起,李從嘉覺得自己不能再在這兒就這樣看下去了,他得做些什麽,為這些忠勇死戰的將士們做些什麽,否則心中的那股火焰會把他也燃燒起來!
不過接下來的戰局就沒有一開始這般順利了,楚軍一千多士卒的損失並非全無所獲,至少對於唐軍城頭戰力的分布和戰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隨著日頭的逐漸落下夜間攻城雖對攻方不利卻也再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城中唐軍重甲鐵騎的出擊,對趙龍而言他根本沒有什麽便宜可占,因為眼下的杞縣並不是金陵湖州那般城高溝深的雄城,缺少了騎軍的突擊隻會讓敵軍的攻擊變得肆無忌憚,真正的苦戰方才開始。
第二波進攻楚軍已然變得嚴謹了很多,五個方隊齊頭並進,到了離城三百步左右後麵的兩個方隊停下布成陣勢張弓搭箭,前麵的三個方隊則呈品字形繼續推進,在進入城頭守軍箭矢打擊範圍之後左右兩個方隊靠左的士卒豎起藤牌,靠右的士卒則開始拉動弓弦對著城頭加以還擊,最前麵的一個方隊千名士卒便快速衝鋒開始了衝擊。
看到敵方擺出這個陣勢的時候趙龍的臉色已經沉了下去,而李從嘉是直到敵軍變化完畢開始衝擊城關的時候才體會到對方將領的排兵布陣之妙,最先停下的兩個方隊嚴陣以待顯然是為了對付城中隨時有可能出擊的重甲鐵騎!有著良好陣型的弓箭手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抗騎軍的,尤其是在眼下敵眾我寡之時,唐軍的騎軍雖然精銳但畢竟數量太少,而且重甲鐵騎利在衝鋒,想要遊擊作戰則會威力大減。
單隻此一處已經可以看出對方的指揮將領也是久經戰陣之輩,否則反應不會如此的快速有效,考慮到背麵城頭的寬度和守軍的戰力,一個方隊千人的衝擊恰到好處,再多就會自相擁塞,兩邊擺下的弓箭手用來掩護那就是明著欺負城中守軍人少了。看來剛才的第一波衝擊對方將領還是存了輕敵之念,前後對比之下已然是高下立判。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家之道變幻莫測”,這些話李從嘉早已爛熟於胸,可你就是讀上一千遍寫上一萬遍也不及眼前所見一遍,六殿下也在心中問著自己,換位而處自己能像對方將領那樣迅速做出應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在戰場上你的反應稍稍慢了一拍代價就可能是數百甚至數千士卒的生命,難怪當年老人家說過“要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便隻是今日眼前所見就及得上書中的千言萬語了。
六皇子缺乏戰陣經驗無法迅速應對乃尋常之事,好在此次他沒有瞎指揮而是將所有權力下放給了趙龍,這位年輕將領之後的表現又給李從嘉上了一課,什麽叫“敵變我變”!敵軍的兩翼掩護的確給守軍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紛飛的箭矢雖是自下而上缺乏準頭但漫天飛舞的數量卻不容小視,城頭弓箭手已經無法像第一次那般用整齊的隊形進行輪射了,可對方算到守軍人數不夠但有一點他卻是算不到的。
隨著趙龍一聲令下四架小型的投石車已經被十幾名士卒推上了城樓,一般似杞縣這樣的小城怎麽會有如此精致的作戰器械?可偏偏此時它卻是唐軍的輜重所在,這便是對方將領沒有料到的了。四架投石車在城頭的兩角將無數飛石灑向兩翼的敵軍射手,它們的確沒有大型投石車那般恐怖的威力,灑出的石頭也隻有拳頭大小,但加上自上而下的衝力卻也不是尋常的藤牌可以阻攔的,一時間隻見兩翼的敵軍猝不及防之下被砸到一片,用來進行掩護的飛矢數量大大減少。
此消彼漲城頭守軍的箭雨以及滾木擂石金湯沸油再度揚威,打的攻城的那部分敵軍苦不堪言,有被箭矢直接穿心而過,有被金湯沸油直接淋上痛苦嘶喊,更有被巨石砸的腦漿崩裂以及從城頭直落城下活活摔死!而最可憐的莫過於那些傷者,倒地哀嚎的他們不僅躲不過守城軍隊接踵而來的攻擊更有被自己同袍踐踏而死者,戰爭的殘酷,攻城戰的慘烈在這一刻顯露無遺,難怪兵法有雲“最下攻城。”
當然在敵軍的攻擊之下城頭守軍也開始出現了傷亡,一旦有士卒陣亡或者重傷不能參加戰鬥,城樓階梯兩側就會有準備好的士卒衝上來將他們抬走,城下的藏兵洞中則會有軍中醫者為之療傷。這一切也是在守城之前就布置好的,可見戰前準備是需要何等的事無巨細才能應對戰鬥中隨時發生的意外情況。這還是在守軍猶有餘力的時候,倘若戰鬥進入激烈的關頭怕是那些受傷的士卒就隻能有一個下場!
站在城樓後方看著眼前一切的李從嘉渾身都在微微顫抖,畏懼或許有一些但更多還是為戰場的慘烈氣氛所感,在這樣的場麵上人是很容易忘卻害怕的,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去想。李從嘉也在用盡全身力氣壓製身軀的顫抖,保持麵上沉穩的表情,雖然不是戰役指揮者,可身為城中地位最高的一個,他的表現是會影響到守城士卒的情緒的。既然他選擇站在這裏看士卒們戰鬥,就不能露出一絲一毫的懼意!
六皇子心中在暗恨自己在這場守城戰中幫不上太多的忙,可在守城士卒心中卻並非如此,他們都知道六殿下就站在自己的身後,站在箭矢橫飛的城頭,他尚且如此他們又怎能不拚命?雖然殿下的臉色看起來有著稍稍的蒼白,身軀也有壓抑不住的顫抖可這才是殿下第一次親上戰陣,他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少年罷了,比起那些戰鼓一響就躲得多遠的上司,六皇子的表現已經強的太多了!
在注意到城頭投石車的威力之後,對方將領又調來了一隊弓箭手加入戰鬥,他們手中的弓弩顯然比之前射程要遠,威力更大,一旦投石車被壓製,對方兩翼的箭雨便再度密集起來!激戰中城頭一名士卒剛剛舉起手中的大石將要扔下,卻被飛來一箭正中眉心,斜斜的摔倒在垛口邊,鮮血流滿了整個麵龐,可此時同袍已經顧不上他了。
李從嘉看得清楚,在那名年青士卒倒下的一刻他看見了那張稚氣未脫的麵龐,張小虎,十七歲,應天府人,家中第二子!這些信息放電影一般出現在腦海之中,就是他和小龍以及另外幾名士卒為自己采摘茶葉的。李從嘉猛地鬆了鬆領口,用沉重的唿吸來抵禦心中的傷痛,人都是有感情的,何況還有著月餘的相處?偏生後世的他也是個極重義氣之人,隻不過那時不會經常出現的死亡在此時卻是司空見慣。
一股火焰騰地在心中燃起,李從嘉覺得自己不能再在這兒就這樣看下去了,他得做些什麽,為這些忠勇死戰的將士們做些什麽,否則心中的那股火焰會把他也燃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