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六,史思明親領精兵五萬,繞過李光弼的營寨,出現在鄴城的東北,襲擊正在攻擊鄴城的唐朝軍隊。擔任城北及城東北攻擊任務的滑濮節度使許叔冀和淮南兵馬使董秦,正在向城門衝鋒。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他們判斷叛軍已經到了極限,支持不住了。孤注一擲,傾巢而出,幾萬軍隊集中衝向城池,前方已經有大批軍士登上了城樓。
就在唐軍以為勝利在望的時候,突然見到史思明的大軍到來,許叔冀和董秦大驚失色,急忙鳴金收兵。登上城樓和正在衝鋒的軍士,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不知所措。軍心浮動,陣式大亂,軍士還沒反應過來,史思明的大軍已經捕天蓋地衝殺過來。
董秦見勢不妙,命令撤退。但軍士為了保命,不聽指揮,撤退成了潰敗。士兵相互擁擠踩踏,在史軍的追擊之下,死傷無數,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其時魯炅正在加緊攻城,幾個月來,他攻城最積極,帳下軍士已經傷亡過半。他知道城中的叛軍傷亡也很大。叛軍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眼看就要攻破城池了。不惜押上血本,孤注一擲,將所有的軍隊都投入進攻。這種做法的確有很好的效果,方嵐已經登上了城樓,田承嗣本來以為大勢已去,準備反戈一擊。
站在城樓上,突然看到唐軍潮水般的潰退,史軍從北麵衝殺過來。立時轉憂為喜,親自帶領軍士上前攔截方嵐。
方嵐雖然武藝高強,但登上城樓的人較少,他奮起神威,揮舞寶劍,連續砍下十幾名燕軍的腦袋。田承嗣手持陌刀上前抵擋,隻三個迴合,刀尖便被削掉,但他仍不退縮,而且帶領幾名戰將圍攻。
魯炅將戰鼓擂得震耳欲聾,催促軍士登城,要一鼓作氣拿下鄴城。不料史軍擊潰許叔冀和董秦之後從城北轉向城南。
援軍很快擊潰了東北麵的唐軍,立即分兵合擊,史思明親自帶領一軍由西向南,李歸仁帶領一軍由東向南。
李歸仁一馬當先,直衝魯炅的陣地。魯炅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攻城上,全然沒有想到李歸仁會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攻來。唐軍的陣腳立時大亂,正在對城樓射擊的弓駑手,驚慌失措。魯炅摔掉手上的鼓追,立即披掛上馬,手持陌刀迎麵衝向李歸仁,想穩住陣式。
魯炅與李歸仁戰在一起,兩人都是滾打出來的將軍,武藝不弱,臨戰經驗豐富,短期內分不出勝負。
但魯炅手下的兵卻亂成了一鍋粥,衝鋒的軍士聽不到鼓聲,茫然不知所措,史軍乘勢掩殺過來。唐軍失去了抵抗能力,傾刻瓦解。那些弓駑手更慘,慌忙拿起兵刃倉促應戰,完全成了史軍的俎上之肉,立刻潰散,隻有魯炅還在戰鬥。
方嵐看到局麵已經不可收拾,立即飛身下樓,招來汗血寶馬,衝到李歸仁的麵前,揮刀向其頭上砍去,李歸仁慌忙舉刀抵擋。然而力量不夠,陌刀脫手飛出,李歸仁敗退走開,方嵐保護魯炅衝出重圍。
郭子儀聽到東南北三麵的塵土飛揚,喊殺震天,猜想是叛軍的援軍到了,率軍抵擋。但敵人來得太快,未及列陣,史思明便衝殺過來。他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雖然大驚,但並沒有慌亂失措。命令郭晞帶領張尚、宇文惠等人抵擋,他帶領主力撤出陣地和軍營,並保護魚朝恩退迴洛陽。
李光弼和王思禮得知圍攻鄴城的唐軍已經潰敗,阻擋薛嵩已無意義,兩人商議各自迴到太原、河東固守。號稱60萬之眾的唐軍,圍攻鄴城五個月,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使人費解。
方嵐保護魯炅一路衝殺,無人能擋方嵐的刀鋒,衝出重圍之後,竟然到了太原的附近。方嵐問道:“元帥,我們是否進太原城?”
魯炅想起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場,現在他三萬兵馬,隻剩下區區兩人,無論如何也逃不出死罪。與其讓人羞辱,不如自己了斷。
他從懷中掏出早就準備好了的一瓶毒酒,仰麵喝幹,摔掉瓶子對方嵐說道:“你是昆侖派掌門人,迴去侍候師父吧。告訴他老人家,我這大弟子無能,隻能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話音未落,栽下馬背,死於非命。
邊防征戰稱彪悍,南陽守禦倍艱難。
鄴城圍攻盡全力,兵敗飲鳩留遺憾。
魯炅在軍隊中奮戰三十年,一心護衛唐朝,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傷心。方嵐含著眼淚到民間買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在鄉人的幫助下,將其厚葬。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但在墓前立了一塊大碑,上書淮西節度史、鄧州刺史、兼禦史大夫、岐國公魯炅之墓。一代名將,南征北戰二十多年,為保衛李唐王朝,竭盡全力,到頭來也隻能以這種方式,埋骨荒山,死後也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
圍攻鄴城兵敗之後,唐肅宗不能接受,一下子病倒了。苗晉卿上奏,要做好防禦,防止叛軍反撲。他當即發出詔令,任命郭子儀為東畿、山東、河東諸道元帥,代替魚朝恩全權指揮,做好善後工作。
郭子儀調整策略,退保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退歸本鎮,防禦叛軍的進攻。唐朝與燕朝經過這一役之後,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沒有能力用兵,雙方隻有休戰。
史思明收集部眾駐紮在鄴城南麵,一麵打掃戰場,清理唐軍遺留的物資,一麵紮下永久性營寨,耐著不走,試探安慶緒的態度。
而安慶緒則派人大搜官軍潰散之後留下的營地,得到大批糧食,有了糧食,安慶緒又開始不買史思明的賬。
史思明派李歸仁進入鄴城,李歸仁本就看不起安慶緒才投靠史思明的,也知道史思明是要兼並他的軍隊。
他對安慶緒說道:“燕王是看在已故的雄武皇帝的麵子上,冒險來解救鄴城的危難。現在劫難已過,你怎麽忘記了對燕王的許諾呢?”
安慶緒又害怕起來,當即表示願意向史思明稱臣。立即向史思明寫了一封信,讓高尚和田承嗣送到史思明的營中。
史思明看過書信,上麵寫道:“大燕皇帝史思明陛下,臣安慶緒願意帶領本部人馬,駐守鄴城,抵擋洛陽的唐軍。”
史思明接到來信,原來隻想改編安慶緒的軍隊,放安慶緒一條生路。但現在安慶緒還想帶領駐守鄴城的軍隊,他不願意了。讓周摯和啊史那承慶接待高尚和田承嗣。找來李歸仁商議。對他說道:“安慶緒不願讓出軍權,我想封他為安樂王,調到薊城閑居。以你的觀察,派薛嵩進入鄴城,掌管軍隊,是否可行?”
李歸仁說道:“鄴城的軍隊,田承嗣掌管七成,此人對安慶緒並非同心。孫孝哲、崔乾估各有一軍,對安慶緒倒是忠心耿耿。主公想留下安慶緒,隻怕將來禍害無窮。”
就在唐軍以為勝利在望的時候,突然見到史思明的大軍到來,許叔冀和董秦大驚失色,急忙鳴金收兵。登上城樓和正在衝鋒的軍士,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不知所措。軍心浮動,陣式大亂,軍士還沒反應過來,史思明的大軍已經捕天蓋地衝殺過來。
董秦見勢不妙,命令撤退。但軍士為了保命,不聽指揮,撤退成了潰敗。士兵相互擁擠踩踏,在史軍的追擊之下,死傷無數,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其時魯炅正在加緊攻城,幾個月來,他攻城最積極,帳下軍士已經傷亡過半。他知道城中的叛軍傷亡也很大。叛軍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眼看就要攻破城池了。不惜押上血本,孤注一擲,將所有的軍隊都投入進攻。這種做法的確有很好的效果,方嵐已經登上了城樓,田承嗣本來以為大勢已去,準備反戈一擊。
站在城樓上,突然看到唐軍潮水般的潰退,史軍從北麵衝殺過來。立時轉憂為喜,親自帶領軍士上前攔截方嵐。
方嵐雖然武藝高強,但登上城樓的人較少,他奮起神威,揮舞寶劍,連續砍下十幾名燕軍的腦袋。田承嗣手持陌刀上前抵擋,隻三個迴合,刀尖便被削掉,但他仍不退縮,而且帶領幾名戰將圍攻。
魯炅將戰鼓擂得震耳欲聾,催促軍士登城,要一鼓作氣拿下鄴城。不料史軍擊潰許叔冀和董秦之後從城北轉向城南。
援軍很快擊潰了東北麵的唐軍,立即分兵合擊,史思明親自帶領一軍由西向南,李歸仁帶領一軍由東向南。
李歸仁一馬當先,直衝魯炅的陣地。魯炅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攻城上,全然沒有想到李歸仁會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攻來。唐軍的陣腳立時大亂,正在對城樓射擊的弓駑手,驚慌失措。魯炅摔掉手上的鼓追,立即披掛上馬,手持陌刀迎麵衝向李歸仁,想穩住陣式。
魯炅與李歸仁戰在一起,兩人都是滾打出來的將軍,武藝不弱,臨戰經驗豐富,短期內分不出勝負。
但魯炅手下的兵卻亂成了一鍋粥,衝鋒的軍士聽不到鼓聲,茫然不知所措,史軍乘勢掩殺過來。唐軍失去了抵抗能力,傾刻瓦解。那些弓駑手更慘,慌忙拿起兵刃倉促應戰,完全成了史軍的俎上之肉,立刻潰散,隻有魯炅還在戰鬥。
方嵐看到局麵已經不可收拾,立即飛身下樓,招來汗血寶馬,衝到李歸仁的麵前,揮刀向其頭上砍去,李歸仁慌忙舉刀抵擋。然而力量不夠,陌刀脫手飛出,李歸仁敗退走開,方嵐保護魯炅衝出重圍。
郭子儀聽到東南北三麵的塵土飛揚,喊殺震天,猜想是叛軍的援軍到了,率軍抵擋。但敵人來得太快,未及列陣,史思明便衝殺過來。他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雖然大驚,但並沒有慌亂失措。命令郭晞帶領張尚、宇文惠等人抵擋,他帶領主力撤出陣地和軍營,並保護魚朝恩退迴洛陽。
李光弼和王思禮得知圍攻鄴城的唐軍已經潰敗,阻擋薛嵩已無意義,兩人商議各自迴到太原、河東固守。號稱60萬之眾的唐軍,圍攻鄴城五個月,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使人費解。
方嵐保護魯炅一路衝殺,無人能擋方嵐的刀鋒,衝出重圍之後,竟然到了太原的附近。方嵐問道:“元帥,我們是否進太原城?”
魯炅想起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場,現在他三萬兵馬,隻剩下區區兩人,無論如何也逃不出死罪。與其讓人羞辱,不如自己了斷。
他從懷中掏出早就準備好了的一瓶毒酒,仰麵喝幹,摔掉瓶子對方嵐說道:“你是昆侖派掌門人,迴去侍候師父吧。告訴他老人家,我這大弟子無能,隻能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話音未落,栽下馬背,死於非命。
邊防征戰稱彪悍,南陽守禦倍艱難。
鄴城圍攻盡全力,兵敗飲鳩留遺憾。
魯炅在軍隊中奮戰三十年,一心護衛唐朝,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傷心。方嵐含著眼淚到民間買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在鄉人的幫助下,將其厚葬。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但在墓前立了一塊大碑,上書淮西節度史、鄧州刺史、兼禦史大夫、岐國公魯炅之墓。一代名將,南征北戰二十多年,為保衛李唐王朝,竭盡全力,到頭來也隻能以這種方式,埋骨荒山,死後也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
圍攻鄴城兵敗之後,唐肅宗不能接受,一下子病倒了。苗晉卿上奏,要做好防禦,防止叛軍反撲。他當即發出詔令,任命郭子儀為東畿、山東、河東諸道元帥,代替魚朝恩全權指揮,做好善後工作。
郭子儀調整策略,退保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退歸本鎮,防禦叛軍的進攻。唐朝與燕朝經過這一役之後,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沒有能力用兵,雙方隻有休戰。
史思明收集部眾駐紮在鄴城南麵,一麵打掃戰場,清理唐軍遺留的物資,一麵紮下永久性營寨,耐著不走,試探安慶緒的態度。
而安慶緒則派人大搜官軍潰散之後留下的營地,得到大批糧食,有了糧食,安慶緒又開始不買史思明的賬。
史思明派李歸仁進入鄴城,李歸仁本就看不起安慶緒才投靠史思明的,也知道史思明是要兼並他的軍隊。
他對安慶緒說道:“燕王是看在已故的雄武皇帝的麵子上,冒險來解救鄴城的危難。現在劫難已過,你怎麽忘記了對燕王的許諾呢?”
安慶緒又害怕起來,當即表示願意向史思明稱臣。立即向史思明寫了一封信,讓高尚和田承嗣送到史思明的營中。
史思明看過書信,上麵寫道:“大燕皇帝史思明陛下,臣安慶緒願意帶領本部人馬,駐守鄴城,抵擋洛陽的唐軍。”
史思明接到來信,原來隻想改編安慶緒的軍隊,放安慶緒一條生路。但現在安慶緒還想帶領駐守鄴城的軍隊,他不願意了。讓周摯和啊史那承慶接待高尚和田承嗣。找來李歸仁商議。對他說道:“安慶緒不願讓出軍權,我想封他為安樂王,調到薊城閑居。以你的觀察,派薛嵩進入鄴城,掌管軍隊,是否可行?”
李歸仁說道:“鄴城的軍隊,田承嗣掌管七成,此人對安慶緒並非同心。孫孝哲、崔乾估各有一軍,對安慶緒倒是忠心耿耿。主公想留下安慶緒,隻怕將來禍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