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不願他的下屬犧牲,李亨說道:“你又理解錯了,下級軍官和士兵也是有用之人。對社稷而言,最無足輕重的就是貴妃娘娘,而且她在父皇身邊起的是壞作用,讓她在父皇麵前消失,父皇心無旁騖,對平叛大有好處,大家心裏也都踏實了。”
陳玄禮又是一驚,他不敢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來。貴妃娘娘,實際上的當朝皇後,這可是欺君之罪,誅殺九族都不夠頂的大罪,他的確不敢。因此遲遲沒有答話,這就是他與李亨的差距。陳玄禮心裏不願意,也不願當麵頂撞太子,低著頭不吱聲。
事情僵住了,李亨輕輕一笑,靠近陳玄禮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誰讓你去刺殺貴妃娘娘啦,我們是要讓皇上親手除去她。”
陳玄禮覺得以前錯看了太子,認為他是個軟弱之人,因為在與李林甫和楊國忠的爭鬥中,他都是處於下風,而且一味的忍讓,連續休掉了兩個太子妃。現在看來,並非如此,他是個能屈能伸之人,真正的成大事之人。
他抬起頭來對太子說道:“你吩咐吧,需要我做什麽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李亨說道:“你讓那些包圍皇上寓所的軍士,齊聲叫喊,請貴妃娘娘升天,其他的事我來做。”“好﹗”陳玄禮迴答十分幹脆。
李亨迴到唐玄宗的寓所,跪在地上向他請奏:“請奏父皇,兒臣已經查明,宰相楊國忠與吐蕃使者協商的時候,一群饑餓的士兵向他要吃的,宰相迴答態度生硬,引起士兵嘩變,殺了宰相、戶部侍郎和吐蕃使者。現在他們包圍了父皇的寓所不願離去。兒臣再三做工作,他們擔心皇上治他們的罪,我已經答應了他們,認定宰相有錯,不追究責任,請父皇作主。”
唐玄宗鬆了一口氣,有點興奮的說道:“我兒平身,你做得好,擬旨:罷免楊國忠及其家人的一切官職,讓刑部立案審訊,事出有因,免去嘩變軍士的一切罪責。”
高力士到門前向包圍寓所的士兵宣讀了聖旨,突然有人高喊:“請貴妃娘娘歸天。”緊接著士兵齊聲高喊:“請貴妃娘娘歸天,請貴妃娘娘歸天。”聲音響徹雲霄。
即使高力士是見過大風浪的人,也被當前的事件所震懾。急忙向唐玄宗報告:“啟奏皇上,士兵不願離去,他們要貴妃娘娘、貴妃娘娘歸天。”
唐玄宗早已聽到軍士們的喊聲,現在離開了禁宮,皇族及文武百官的生命都掌握在這些軍士的手裏,處理不好後果不堪設想。他又覺得這裏麵似乎是有人在操縱,矛頭直指楊玉環,如果是後者,他還想保住楊貴妃的命。他看著李亨,希望從他那裏得到答案。
丞相韋見素上前奏道:“現在士兵群情鼎沸,一搬的人恐難取信,隻有皇上親自出馬,方能撫慰眾將士,為了社稷,請皇上到軍士麵前當麵許諾,平息風波。”
唐玄宗依仗拐杖親自走到門前,對包圍寓所的軍士說道:“楊國忠專權誤國,你們為朝廷除去一害,有功於朝廷,我這裏口頭給予慰勞,現在事情已經過去,請各自迴歸本隊。”
然而嘈雜的禁軍隊伍仍然集於驛站之外,不肯散去,不時傳來刀槍的撞擊聲。唐玄宗發現自己的話失去了威力,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陳玄禮出麵奏道:“楊國忠謀反,眾將已把他處決,貴妃尚在左右供奉,請陛下割恩正法。”
唐玄宗見禁軍要挾自己殺死貴妃,感到了事態嚴重,便杵著拐仗迴身轉入驛內,傾首而立,很久未發一言,神情十分悲愴。過了很長時間,才幸幸的說道:“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朕若殺她豈不是累及無辜!”
高力士見狀,忙上前跪稟:“貴妃娘娘確實無罪,但將士們已經殺了宰相,貴妃仍在左右,將士豈能自安?請陛下審時度勢,將士心安才能確保陛下平安呀!”唐玄宗雙手杵著拐棍,差點就要倒下。高力士上前扶住他,此時他知道已經無法挽迴,無奈之中走入楊玉環的寢室與她訣別。
其時楊玉環已經哭得象淚人一樣,外麵的喊聲她早就聽見了。誰都惜命,尤其是享受榮華富貴的人。她見唐玄宗進來,立即止住了哭泣,上前向皇上請安。
唐玄宗呆若木雞,迴想十幾年來與他形影不離,歡愉縱情。現在要處死她,他實在是無從啟口。外麵鬧了這長的時間,楊玉環早就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軍士們的喊聲,她聽得清清楚楚。
她冷靜的對唐玄宗說道:“臣妾侍候皇上十七年,想盡了辦法,隻為博得皇上每天高興,心情舒暢。不想耽誤了皇上的正事,荒廢了朝政,給朝廷帶來動亂,給國家社稷和黎民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臣妾罪不容赦,希望皇上從此振作起來,整治朝綱,早日平定叛亂。”
唐玄宗也流著眼淚,傷心的說道:“愛妃無罪,都是國忠之過,眾怒難平,隻能委屈愛妃。”
楊玉環擦幹眼淚,又上前為唐玄宗擦眼淚,鎮靜的說道:“臣妾就要走了,真不舍得離開皇上,讓我再為皇上唱首歌。”
唐玄宗無言以對,他不能說他自己的錯,在那個年代裏皇帝是不會有錯的,他做的任何事都是對的。長歎一聲,點了點頭。悠揚的歌聲從房間裏傳了出來,外麵站立的軍士都聽呆了。陳玄禮用陌刀柄重重的碰了一下地麵,緊接著成千上萬的刀柄撞地,聲音蓋過了歌聲。
唐玄宗杵著拐棍,顫顫悠悠走出了楊貴妃的房間。他步履深重的出來之後,輕聲對高力士說道:“傳朕諭旨,賜貴妃死,同時願她善處轉生。”
高力士走進楊貴妃的房間,傳達唐玄宗的口諭,楊貴妃揮淚向唐玄宗站立的方向跪拜:“請皇上前路保重。”當即係上白綾懸梁自盡了。就這樣,年僅三十八歲的楊貴妃被縊殺於驛中之佛堂。
高力士出來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貴妃娘娘已經歸天。”唐玄宗呆立了一陣,最後沉痛的下旨:“把貴妃屍體抬到驛站庭院之中,讓眾將士驗明正身,免去將士們的顧慮。”
高力士召集陳玄禮等高級將領進來查看。陳玄禮等將領查看完畢後,紛紛脫下頭盔,鎧甲,跪在地上向唐玄宗叩頭:“臣乞求皇上恕罪。”
唐玄宗一下子變得老態龍鍾了,心情沉痛,揮手說道:“眾愛卿平身。”陳玄禮等人仍然跪地不起,他們想要唐玄宗一個明確的定論。
唐玄宗看到這等形勢,對高力士說道:“力士代朕將眾位將軍扶起來,此乃朕之過,貴妃代過,眾將軍無罪。”高力士上前,一一將眾位將領扶起。
陳玄禮又是一驚,他不敢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來。貴妃娘娘,實際上的當朝皇後,這可是欺君之罪,誅殺九族都不夠頂的大罪,他的確不敢。因此遲遲沒有答話,這就是他與李亨的差距。陳玄禮心裏不願意,也不願當麵頂撞太子,低著頭不吱聲。
事情僵住了,李亨輕輕一笑,靠近陳玄禮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誰讓你去刺殺貴妃娘娘啦,我們是要讓皇上親手除去她。”
陳玄禮覺得以前錯看了太子,認為他是個軟弱之人,因為在與李林甫和楊國忠的爭鬥中,他都是處於下風,而且一味的忍讓,連續休掉了兩個太子妃。現在看來,並非如此,他是個能屈能伸之人,真正的成大事之人。
他抬起頭來對太子說道:“你吩咐吧,需要我做什麽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李亨說道:“你讓那些包圍皇上寓所的軍士,齊聲叫喊,請貴妃娘娘升天,其他的事我來做。”“好﹗”陳玄禮迴答十分幹脆。
李亨迴到唐玄宗的寓所,跪在地上向他請奏:“請奏父皇,兒臣已經查明,宰相楊國忠與吐蕃使者協商的時候,一群饑餓的士兵向他要吃的,宰相迴答態度生硬,引起士兵嘩變,殺了宰相、戶部侍郎和吐蕃使者。現在他們包圍了父皇的寓所不願離去。兒臣再三做工作,他們擔心皇上治他們的罪,我已經答應了他們,認定宰相有錯,不追究責任,請父皇作主。”
唐玄宗鬆了一口氣,有點興奮的說道:“我兒平身,你做得好,擬旨:罷免楊國忠及其家人的一切官職,讓刑部立案審訊,事出有因,免去嘩變軍士的一切罪責。”
高力士到門前向包圍寓所的士兵宣讀了聖旨,突然有人高喊:“請貴妃娘娘歸天。”緊接著士兵齊聲高喊:“請貴妃娘娘歸天,請貴妃娘娘歸天。”聲音響徹雲霄。
即使高力士是見過大風浪的人,也被當前的事件所震懾。急忙向唐玄宗報告:“啟奏皇上,士兵不願離去,他們要貴妃娘娘、貴妃娘娘歸天。”
唐玄宗早已聽到軍士們的喊聲,現在離開了禁宮,皇族及文武百官的生命都掌握在這些軍士的手裏,處理不好後果不堪設想。他又覺得這裏麵似乎是有人在操縱,矛頭直指楊玉環,如果是後者,他還想保住楊貴妃的命。他看著李亨,希望從他那裏得到答案。
丞相韋見素上前奏道:“現在士兵群情鼎沸,一搬的人恐難取信,隻有皇上親自出馬,方能撫慰眾將士,為了社稷,請皇上到軍士麵前當麵許諾,平息風波。”
唐玄宗依仗拐杖親自走到門前,對包圍寓所的軍士說道:“楊國忠專權誤國,你們為朝廷除去一害,有功於朝廷,我這裏口頭給予慰勞,現在事情已經過去,請各自迴歸本隊。”
然而嘈雜的禁軍隊伍仍然集於驛站之外,不肯散去,不時傳來刀槍的撞擊聲。唐玄宗發現自己的話失去了威力,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陳玄禮出麵奏道:“楊國忠謀反,眾將已把他處決,貴妃尚在左右供奉,請陛下割恩正法。”
唐玄宗見禁軍要挾自己殺死貴妃,感到了事態嚴重,便杵著拐仗迴身轉入驛內,傾首而立,很久未發一言,神情十分悲愴。過了很長時間,才幸幸的說道:“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朕若殺她豈不是累及無辜!”
高力士見狀,忙上前跪稟:“貴妃娘娘確實無罪,但將士們已經殺了宰相,貴妃仍在左右,將士豈能自安?請陛下審時度勢,將士心安才能確保陛下平安呀!”唐玄宗雙手杵著拐棍,差點就要倒下。高力士上前扶住他,此時他知道已經無法挽迴,無奈之中走入楊玉環的寢室與她訣別。
其時楊玉環已經哭得象淚人一樣,外麵的喊聲她早就聽見了。誰都惜命,尤其是享受榮華富貴的人。她見唐玄宗進來,立即止住了哭泣,上前向皇上請安。
唐玄宗呆若木雞,迴想十幾年來與他形影不離,歡愉縱情。現在要處死她,他實在是無從啟口。外麵鬧了這長的時間,楊玉環早就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軍士們的喊聲,她聽得清清楚楚。
她冷靜的對唐玄宗說道:“臣妾侍候皇上十七年,想盡了辦法,隻為博得皇上每天高興,心情舒暢。不想耽誤了皇上的正事,荒廢了朝政,給朝廷帶來動亂,給國家社稷和黎民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臣妾罪不容赦,希望皇上從此振作起來,整治朝綱,早日平定叛亂。”
唐玄宗也流著眼淚,傷心的說道:“愛妃無罪,都是國忠之過,眾怒難平,隻能委屈愛妃。”
楊玉環擦幹眼淚,又上前為唐玄宗擦眼淚,鎮靜的說道:“臣妾就要走了,真不舍得離開皇上,讓我再為皇上唱首歌。”
唐玄宗無言以對,他不能說他自己的錯,在那個年代裏皇帝是不會有錯的,他做的任何事都是對的。長歎一聲,點了點頭。悠揚的歌聲從房間裏傳了出來,外麵站立的軍士都聽呆了。陳玄禮用陌刀柄重重的碰了一下地麵,緊接著成千上萬的刀柄撞地,聲音蓋過了歌聲。
唐玄宗杵著拐棍,顫顫悠悠走出了楊貴妃的房間。他步履深重的出來之後,輕聲對高力士說道:“傳朕諭旨,賜貴妃死,同時願她善處轉生。”
高力士走進楊貴妃的房間,傳達唐玄宗的口諭,楊貴妃揮淚向唐玄宗站立的方向跪拜:“請皇上前路保重。”當即係上白綾懸梁自盡了。就這樣,年僅三十八歲的楊貴妃被縊殺於驛中之佛堂。
高力士出來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貴妃娘娘已經歸天。”唐玄宗呆立了一陣,最後沉痛的下旨:“把貴妃屍體抬到驛站庭院之中,讓眾將士驗明正身,免去將士們的顧慮。”
高力士召集陳玄禮等高級將領進來查看。陳玄禮等將領查看完畢後,紛紛脫下頭盔,鎧甲,跪在地上向唐玄宗叩頭:“臣乞求皇上恕罪。”
唐玄宗一下子變得老態龍鍾了,心情沉痛,揮手說道:“眾愛卿平身。”陳玄禮等人仍然跪地不起,他們想要唐玄宗一個明確的定論。
唐玄宗看到這等形勢,對高力士說道:“力士代朕將眾位將軍扶起來,此乃朕之過,貴妃代過,眾將軍無罪。”高力士上前,一一將眾位將領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