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大誌心向高,兢業為官辛勤勞。


    十年無進攀權貴,九尺身軀竟折腰。


    笑臉迎奉討歡心,獲取升遷得迴報。


    東來紫氣浴滿身,西望聖顏望雲霄。


    崔光遠也是一個誌向很高的人,並不滿足一個五品的萬年縣令。他和楊國忠在一起玩樗蒲幾年了,雖然對楊國忠並不佩服,但為了得到升發,他一直保持著很好的關係。現在楊國忠將他當作心腹,要他到太子身邊任職,幫助他監視李亨。能進入東宮,做太子的隨從,將來的升發不可限量。他表麵上對楊國忠唯唯諾諾,內心卻在盤算著如何處理好太子和楊國忠之間的微妙關係。陪伴楊國忠玩樗蒲,顯得心不在焉。


    接連輸了幾盤之後,楊國忠打趣的說道:“崔大人今天心有旁騖啊,讓我贏了這多。”崔光遠說道:“光遠本來就不及丞相,加上今天高興,衝昏了頭腦,連續輸幾盤也十分正常。”


    接著又玩了幾盤,盡興之後,楊國忠對崔光遠說道:“崔大人迴家睡個好覺,安心的等待好消息。”崔光遠千恩萬謝,感激涕零。楊國忠拍了拍他的後背,昂首出了酒樓。


    到了吏部,楊國忠對侍郎韋見素說道:“吏部馬上起草一份奏折,任命萬年縣令崔光遠為左庶子1,我明天向皇上上奏。”


    韋見素說道:“任命四品官員,先要對官員進行考核,符合條件還要經吏部議定之後,才能上報三省審議。中書省審核,門下省複議,幾個迴合後,意見一致才能上奏。丞相這樣不經程序直接上奏,有違朝廷的法典。”


    楊國忠說道:“你說的是不是太繁瑣了,按你這樣辦,一個月才能上報中書省,還要得幾個來迴,這樣半年就過去了。任命一個官員這樣費事,效率太低,遇到急事,黃花菜都涼了。現在非常時期,講不得那樣多了。李林甫的黨羽倒了一大排,現在要人做事,簡單一點好。”


    韋見素爭辯道:“那也不能不按法典辦事啊,那樣朝綱要亂的。”楊國忠說道:“叫你起草奏折,你怎麽這樣婆婆媽媽的?出了事情,由我尚書負責,不要你這侍郎承擔責任。”韋見素歎了一口氣,他知道唐玄宗寵信楊國忠,已經不重視朝廷的法典了。低下頭不敢堅持原則,按照楊國忠的意見起草奏折。


    楊國忠接過奏折,便在上麵代表中書省和尚書省簽了他的名字。立即到門下省找到陳希烈,對他說道:“吏部的奏折,中書省和尚書省已經議定了,皇上要得急,等著門下省簽字,你簽了吧。”陳希烈說道:“放在這裏,門下省議定之後,再迴複中書省。”楊國忠瞪眼看著陳希烈說道:“不行啊,皇上等著呢,現在就得簽字給我拿去上奏皇上。”“你等一下,我去商量一下。”陳希烈拿著吏部的奏折,到內屋與黃門侍郎張倚討論


    張倚說道:“崔光遠做萬年縣令有些年頭了,升職的年限是夠了。但是按程序門下省要到萬年縣考核一迴,再提出意見。隻是我們倆討論一下,不合程序吧。”陳希烈說道:“楊國忠還坐在大堂等著,他要帶著進宮向皇上上奏。沒有時間去萬年縣了,你就同意了簽字吧。”張倚說道:“程序不能不到堂,不了解情況怎麽簽字?他願意等就讓他等著好了。”


    陳希烈說道:“他是首席宰相,不好得罪啊。”張倚說道:“你就是太軟,門下省不是中書省的附屬,要居理力爭。”陳希烈說道:“不軟不行啊,如果硬抗我這侍中早就換人了。你在州郡七八年,皇上已經不是當年的皇上了,隻聽首席宰相的,其他人的話聽不進。”


    張倚被撮到痛處,心想在長樂郡幹了五年,那地方臨海,一到夏天就得對抗風暴,組織百姓抗災,辛苦得很。現在剛剛迴到朝廷,要是得罪了楊國忠,他在皇上麵前奏上一本,隻怕又要下到邊遠地方去了。沒有再堅持要去萬年縣考核,拿起崔光遠的卷宗仔細查看。


    楊國忠在大堂裏等得不耐煩了,便衝進內屋,看到張倚正在聚精會神查看崔光遠的卷宗。走近說道:“吏部已經考核過了,你們就不要再費事了,皇上等著要呢。”張倚合上卷宗說道:“我看這考核相當馬虎,程序都不到位,送到皇上那裏也會被退迴來重搞。門下省提出意見要有根據,要對皇上負責。”


    楊國忠說道:“選官是吏部的事,門下省就不要節外生枝了。趕快簽字,皇上等著。”張倚還想申辯,陳希烈搶在前頭說道:“既然吏部的考核已經做了,卷宗也看過了,崔光遠為官清正,應該升職。門下省已經議定,同意吏部上奏。”從張倚手上拿過吏部的奏折,在上麵上簽了他的名字。


    楊國忠立即轉為笑臉說道:“這就是了,辦事應該靈活一些,不能死搬教條。張倚從州郡上來,要好好學學。”拿著奏折出了門下省。


    楊國忠當即去了皇宮,唐玄宗正與楊貴妃玩得高興。高力士將奏折送到唐玄宗的手上,唐玄宗接過奏折對楊國忠說道:“何事上奏啊?”楊國忠立即跪下說道:“啟奏皇上,萬年縣令崔光遠,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十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三次考核都是優秀。吏部建議升任他為左庶子,經三省議定。現奏請皇上批準。”


    唐玄宗將奏折放在桌案上


    說道:“崔光遠在長安呆的時間很長,京城的治安一直很好,提拔一下也應該。但左庶子是東宮的屬官,你們與太子交流過嗎?他是否同意?”楊國忠說道:“左庶子是東宮屬官,但也是朝廷任命的,其職責是一方麵輔佐太子,一方麵監督太子。朝廷任命之後,臣再去征求太子意見。”唐玄宗說道:“好吧,你要勾通好,一定要征得太子的同意。準奏,中書省擬旨報朕。”


    崔光遠接到詔書,到東宮報到,其時太子正與張良娣在一起下棋。太監李輔國進來報告:“啟稟殿下,左庶子崔光遠請見。”


    太子李亨皺了一下眉頭說道:“讓他等等,他與楊國忠打得火熱,先涼一涼他。”李輔國應了一聲是,出房後不管崔光遠,去了另一個地方。崔光遠沒有接到太子的宣招,他不敢擅自進宮,站在宮門外。


    張良娣說道:“李林甫的奸細剛走,楊國忠的就來了。這東宮成了他們打擊的對象了,想怎麽整,就怎麽整。太子殿下,我們不能太軟弱了。”李亨將一顆棋子捏在手上,準備落子,又縮了迴來說道:“父皇疑心太重,我的兩個哥哥含冤去世就是前車之鑒。我可不能犯他們那樣的錯誤。去年皇上招我到紫宸殿,親口對我說,要我旁聽大臣向父皇上奏朝廷政事。如今半年過去了,高力士沒有來一次東宮。不知是為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風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當並收藏盛世風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