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坐上了首席宰相的寶座,意氣風發。立即召集張漸、竇華、宋昱等人在宏發酒樓商議,如何迅速建立威信,封鎖唐玄宗的視聽,象李林甫一樣獨攬大權。
張漸說道:“丞相應該向李林甫學習,打擊向皇上進言之人,樹立威信。”宋昱說道:“用李林甫的方法,還不如打擊李林甫的人,而打擊李林甫的人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李林甫身上做文章,現在他已經死了,搜集他的罪證很容易。”
竇華說道:“他長期占據相位,皇上十分寵信,死後還增一品太尉大都督的稱號,沒有罪大惡極的確鑿證據,皇上不會采納。”
鄭昂說道:“他兼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提拔李獻忠為朔方節度副使,年前李獻忠反叛,皇上甚怒,免了他朔方節度使的職務。如果能夠從這裏入手。可以做一篇大文章,足可以扳倒李林甫。”
楊國忠說道:“這方法好,李林甫為相十九年,在朝廷一手摭天。跟隨他的人不少,將他打下去,那些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了。甚至會倒向我們一邊,為我所用。還可以震懾那些自以為是為百姓和社稷作想的所謂忠臣,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竇華說道:“我現在就為丞相起草一份奏折,羅列李林甫的罪狀,丞相上奏皇上,試探一下皇上的態度。”楊國忠很高興,當即表示讚成。
楊國忠帶著奏折進宮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同羅造反,已經被安元帥剿滅。臣做過調查,此事與前任宰相關係甚大,與朝中的某些大臣也有關聯。臣請奏將同羅降將押解到京城,三司會審,查清原因。”
唐玄宗對李林甫早就不在意了,現在要扶植楊國忠,對他說道:“準奏,中書省擬旨,著祿山迅速將捉到的同羅部落將領解送到長安,徹底查清李獻忠反叛的真相。”楊國忠立即通知安祿山,將聖意傳遞給他。
安祿山為了表功,就讓投降將領阿史那從禮和鐵勒一起解到朝廷。楊國忠就從這兩人入手,證實阿布思與李林甫的關係。阿史那從禮為了討好新任的宰相,將阿布思反叛前到京城找過李林甫的事件說了出來。楊國忠如獲至寶,有了這條罪證,就能說明阿布思與李林甫有勾結。
他讓阿史那從禮迴薊城,要他尋找李林甫寫給阿布思的信件。將鐵勒留下,作為證人。有了人證物證,就能使唐玄宗堅信不疑。他想一個人的力量還不夠,必須拉攏陳希烈。
楊國忠走進陳希烈的門下省,對他說道:“李林甫與李獻忠關係密切,李獻忠曾經拜李林甫為義父,李獻忠的反叛與李林甫有關聯,陳丞相知道這事嗎?”
試探他對李林甫的態度。陳希烈與李林甫共事多年,一直受其擺布,雖然是副宰相,卻沒有半點主見,對李林甫敢怒而不敢言。如果按照慣例應該他來當正宰相的,現在楊國忠當了正宰相,他的心裏就不平衡,但唐玄宗不相信他,沒有辦法爭。但內心之中,對李林甫多多少少有一些怨氣。他知道楊國忠要扳倒李林甫,這正中他的下懷。
陳希烈輕笑一聲說道:“這事我也聽說過,但是沒有證據。”楊國忠說道:“已經有證據了,李獻忠反叛前,李林甫向他傳遞過信件,人證物證具在。”
陳希烈的身子抖動了一下,抬起頭來說道:“這可是叛國大罪啊,要誅連九族的。楊丞相下得了手?”楊國忠說道:“我隻對皇上忠誠,其他人有罪,一定要治。”陳希烈心想,這楊國忠比李林甫更狠,剛一上台就大開殺戒。故意避開他的目光,注視著桌子上的一張紙。輕咳一聲說道:“你要我做什麽?直說吧,用不著藏藏掖掖的。”
“李林甫叛國,證據確鑿,我們兩人一起向皇上上奏。”楊國忠逼視著陳希烈,陳希烈微微的點了一下頭,算是站到了同一條線上。
正副宰相聯名上奏李林甫反叛的奏折到了唐玄宗的手裏,唐玄宗當然不會相信。對楊國忠說道:“林甫屍骨未寒,你就要整他,下得了手?”楊國忠說道:“啟奏皇上,李林甫犯的是叛國罪,他生前的功勞再大,也不能赦免。臣正式上奏皇上,讓禦史台組織專班調查。”
唐玄宗本不想做得太絕,正在猶豫。楊貴妃說道:“朝廷之中,任何人犯罪都應該審查,林甫也不能例外。”聽到楊貴妃這樣說,唐玄宗當即下旨,派吉溫主持調查,他想吉溫是李林甫的親信,在這件事上可以幫李林甫一把。但是這時的吉溫早已離開了李林甫,投靠到安祿山的門庭裏去了。現在李林甫已死,樹倒猢猻散,他馬上反過來落井下石。
楊國忠當時隻知道吉溫是李林甫的親信,對他調查這個案子很不放心,派鄭昂隨同調查,從中監視。沒想到案子的調查十分順利,他們兩人目標一致,相互之間配合默契,並沒出現楊國忠擔心的不協調的現象。
他們在李林甫眾多的兒子女婿之中尋找突破口,秘密地對他的幾個當官的兒子女婿,進行審訊。發現他的三女婿,諫議大夫8楊齊宣膽小怕事,懼怕楊國忠威勢,很怕受到連累。
吉溫就把楊齊宣傳喚到禦史台,吉溫說道:“楊大人,知道我叫你來禦史台幹什麽嗎?”楊齊宣當然知道吉溫是讓他來揭發李林甫生前的罪惡的,他十分不解的是,對於象吉溫這樣一個從前對他的嶽父比他這個當女婿的還要順從的死黨,怎麽會變得這樣快?
內心非常憤怒,很想罵他幾句,但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他笑著說道:“我怎麽會知道吉大人找我何事啊?”“誰與你嘻嘻哈哈的?這是禦史台,嚴肅些。”吉溫對楊齊宣毫不留情,論官職楊齊宣與吉溫是同一級別的。諫議大夫是門下省的官員,按部門排列,楊齊宣排在吉溫的前麵,但這是在禦史台,就隻能是吉溫說了算。
吉溫說道:“有人舉報,李相爺曾經收錄李獻忠為義子,李獻忠反叛之前,還派人來到京城與相爺交流看法,你知道這事嗎?”
楊齊宣說道:“聽說李獻忠的手下來過,但嶽父大人並不知道李獻忠要反,就讓來人迴去了。”吉溫說道:“這就是說有此事,”
楊齊宣一驚,馬上說道:“沒有、沒有這種事。”吉溫說道:“楊大人,識時務者為俊傑,李獻忠反叛之後,被安帥消滅,他的手下大將阿史那從禮揭發了這件事,楊丞相和陳丞相上奏皇上,皇上讓我審理此案。李相爺得罪的人太多,現在兩位宰相聯合起來整他,兇多吉少啊。李獻忠的降將鐵勒還在京城,你敢與他對質嗎?”
他叫來鐵勒與楊齊宣對質。楊齊宣知道是楊國忠要整李林甫,他不敢得罪楊國忠,見風使舵,按照楊國忠心意證明了確有其事。
吉溫又將韋堅、皇甫惟明的案子,李適的案子,王忠嗣的案子,楊慎矜的案子全都翻了出來了,證實李林甫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的罪行。總結出十大罪惡,將案子做實,上報楊國忠。
注1:南詔國都城,遺址位於雲南大理古城南7.5公裏處。
注2:白語詞,意思是虎子,
注3:唐朝地名,今雲南省保山縣。
注4:唐朝地名,今四川省資中縣。
注5:唐朝地名,現在的昆明市。
注6:唐朝地名,今四川省宜賓市。
注7:南詔國的官名,相當於唐朝的宰相。
注8:唐朝官名,正五品上。
張漸說道:“丞相應該向李林甫學習,打擊向皇上進言之人,樹立威信。”宋昱說道:“用李林甫的方法,還不如打擊李林甫的人,而打擊李林甫的人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李林甫身上做文章,現在他已經死了,搜集他的罪證很容易。”
竇華說道:“他長期占據相位,皇上十分寵信,死後還增一品太尉大都督的稱號,沒有罪大惡極的確鑿證據,皇上不會采納。”
鄭昂說道:“他兼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提拔李獻忠為朔方節度副使,年前李獻忠反叛,皇上甚怒,免了他朔方節度使的職務。如果能夠從這裏入手。可以做一篇大文章,足可以扳倒李林甫。”
楊國忠說道:“這方法好,李林甫為相十九年,在朝廷一手摭天。跟隨他的人不少,將他打下去,那些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了。甚至會倒向我們一邊,為我所用。還可以震懾那些自以為是為百姓和社稷作想的所謂忠臣,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竇華說道:“我現在就為丞相起草一份奏折,羅列李林甫的罪狀,丞相上奏皇上,試探一下皇上的態度。”楊國忠很高興,當即表示讚成。
楊國忠帶著奏折進宮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同羅造反,已經被安元帥剿滅。臣做過調查,此事與前任宰相關係甚大,與朝中的某些大臣也有關聯。臣請奏將同羅降將押解到京城,三司會審,查清原因。”
唐玄宗對李林甫早就不在意了,現在要扶植楊國忠,對他說道:“準奏,中書省擬旨,著祿山迅速將捉到的同羅部落將領解送到長安,徹底查清李獻忠反叛的真相。”楊國忠立即通知安祿山,將聖意傳遞給他。
安祿山為了表功,就讓投降將領阿史那從禮和鐵勒一起解到朝廷。楊國忠就從這兩人入手,證實阿布思與李林甫的關係。阿史那從禮為了討好新任的宰相,將阿布思反叛前到京城找過李林甫的事件說了出來。楊國忠如獲至寶,有了這條罪證,就能說明阿布思與李林甫有勾結。
他讓阿史那從禮迴薊城,要他尋找李林甫寫給阿布思的信件。將鐵勒留下,作為證人。有了人證物證,就能使唐玄宗堅信不疑。他想一個人的力量還不夠,必須拉攏陳希烈。
楊國忠走進陳希烈的門下省,對他說道:“李林甫與李獻忠關係密切,李獻忠曾經拜李林甫為義父,李獻忠的反叛與李林甫有關聯,陳丞相知道這事嗎?”
試探他對李林甫的態度。陳希烈與李林甫共事多年,一直受其擺布,雖然是副宰相,卻沒有半點主見,對李林甫敢怒而不敢言。如果按照慣例應該他來當正宰相的,現在楊國忠當了正宰相,他的心裏就不平衡,但唐玄宗不相信他,沒有辦法爭。但內心之中,對李林甫多多少少有一些怨氣。他知道楊國忠要扳倒李林甫,這正中他的下懷。
陳希烈輕笑一聲說道:“這事我也聽說過,但是沒有證據。”楊國忠說道:“已經有證據了,李獻忠反叛前,李林甫向他傳遞過信件,人證物證具在。”
陳希烈的身子抖動了一下,抬起頭來說道:“這可是叛國大罪啊,要誅連九族的。楊丞相下得了手?”楊國忠說道:“我隻對皇上忠誠,其他人有罪,一定要治。”陳希烈心想,這楊國忠比李林甫更狠,剛一上台就大開殺戒。故意避開他的目光,注視著桌子上的一張紙。輕咳一聲說道:“你要我做什麽?直說吧,用不著藏藏掖掖的。”
“李林甫叛國,證據確鑿,我們兩人一起向皇上上奏。”楊國忠逼視著陳希烈,陳希烈微微的點了一下頭,算是站到了同一條線上。
正副宰相聯名上奏李林甫反叛的奏折到了唐玄宗的手裏,唐玄宗當然不會相信。對楊國忠說道:“林甫屍骨未寒,你就要整他,下得了手?”楊國忠說道:“啟奏皇上,李林甫犯的是叛國罪,他生前的功勞再大,也不能赦免。臣正式上奏皇上,讓禦史台組織專班調查。”
唐玄宗本不想做得太絕,正在猶豫。楊貴妃說道:“朝廷之中,任何人犯罪都應該審查,林甫也不能例外。”聽到楊貴妃這樣說,唐玄宗當即下旨,派吉溫主持調查,他想吉溫是李林甫的親信,在這件事上可以幫李林甫一把。但是這時的吉溫早已離開了李林甫,投靠到安祿山的門庭裏去了。現在李林甫已死,樹倒猢猻散,他馬上反過來落井下石。
楊國忠當時隻知道吉溫是李林甫的親信,對他調查這個案子很不放心,派鄭昂隨同調查,從中監視。沒想到案子的調查十分順利,他們兩人目標一致,相互之間配合默契,並沒出現楊國忠擔心的不協調的現象。
他們在李林甫眾多的兒子女婿之中尋找突破口,秘密地對他的幾個當官的兒子女婿,進行審訊。發現他的三女婿,諫議大夫8楊齊宣膽小怕事,懼怕楊國忠威勢,很怕受到連累。
吉溫就把楊齊宣傳喚到禦史台,吉溫說道:“楊大人,知道我叫你來禦史台幹什麽嗎?”楊齊宣當然知道吉溫是讓他來揭發李林甫生前的罪惡的,他十分不解的是,對於象吉溫這樣一個從前對他的嶽父比他這個當女婿的還要順從的死黨,怎麽會變得這樣快?
內心非常憤怒,很想罵他幾句,但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他笑著說道:“我怎麽會知道吉大人找我何事啊?”“誰與你嘻嘻哈哈的?這是禦史台,嚴肅些。”吉溫對楊齊宣毫不留情,論官職楊齊宣與吉溫是同一級別的。諫議大夫是門下省的官員,按部門排列,楊齊宣排在吉溫的前麵,但這是在禦史台,就隻能是吉溫說了算。
吉溫說道:“有人舉報,李相爺曾經收錄李獻忠為義子,李獻忠反叛之前,還派人來到京城與相爺交流看法,你知道這事嗎?”
楊齊宣說道:“聽說李獻忠的手下來過,但嶽父大人並不知道李獻忠要反,就讓來人迴去了。”吉溫說道:“這就是說有此事,”
楊齊宣一驚,馬上說道:“沒有、沒有這種事。”吉溫說道:“楊大人,識時務者為俊傑,李獻忠反叛之後,被安帥消滅,他的手下大將阿史那從禮揭發了這件事,楊丞相和陳丞相上奏皇上,皇上讓我審理此案。李相爺得罪的人太多,現在兩位宰相聯合起來整他,兇多吉少啊。李獻忠的降將鐵勒還在京城,你敢與他對質嗎?”
他叫來鐵勒與楊齊宣對質。楊齊宣知道是楊國忠要整李林甫,他不敢得罪楊國忠,見風使舵,按照楊國忠心意證明了確有其事。
吉溫又將韋堅、皇甫惟明的案子,李適的案子,王忠嗣的案子,楊慎矜的案子全都翻了出來了,證實李林甫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的罪行。總結出十大罪惡,將案子做實,上報楊國忠。
注1:南詔國都城,遺址位於雲南大理古城南7.5公裏處。
注2:白語詞,意思是虎子,
注3:唐朝地名,今雲南省保山縣。
注4:唐朝地名,今四川省資中縣。
注5:唐朝地名,現在的昆明市。
注6:唐朝地名,今四川省宜賓市。
注7:南詔國的官名,相當於唐朝的宰相。
注8:唐朝官名,正五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