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停下腳步說道:“是啊,他就是靠貴妃娘娘撐腰,皇上的恩寵。許多事情也不通過我,直接向皇上報告。皇上聽信他的胡編亂造,已經將我架空了。前一段時間,他乘我鬧病有機會,又進了一步。他雖然會執掌朝廷,但沒有能力管理,肯定要出亂子。”


    李岫說道:“您別小看他,他有一幫人為他謀劃。”李林甫的身子抖動了一下,緊張的說道:“有那些人?”“翰林院的張漸、竇華,還有中書省的宋昱,吏部的鄭昂等人,經常向他獻計獻策。”


    李林甫說道:“朝中的大臣對他的唿聲不錯,原來是靠這一幫人來為他活動得來的。”李岫說道:“不隻有這幫人活動,而且朝中的大臣都得過楊國忠的好處,當然要討好他了。”


    李林甫沉重的臉色,突然露出了微笑,迴過頭來對李岫說道:“是啊,我也得過他的錢,錢能通神。我們就從錢入手,他的那些錢究竟是從那裏來的?不怕抓不到他的馬腳。”


    李林甫拉著陳希烈一起向唐玄宗上奏折,要求清查一下家底,了解朝廷的收入支出的情況。唐玄宗對李林甫說道:“愛卿有一段時間沒來皇宮了,這是度支部門的事,要查也是國忠的事啊,讓他上報一下結果就行了,何必興師動眾?”


    李林甫說道:“啟奏皇上,朝中的議論頗多,楊大人的錢用不完,隨意發放錢財給官員。臣認為這些議論對楊大人不利,清查戶部和太府寺的賬目,也是為了正視聽,還楊大人一個清白。”


    陳希烈也跟著說道:“楊大人隨意增加朝中官員的奉祿,我就不明不白的得過他的錢,這不是小事。”


    唐玄宗說道:“你們是不是對國忠有想法,他管的事很多,得罪人也多,難免有些閑話。既然你們宰相府一致認為要清查,那就按你們的意見辦吧。由誰牽頭啊?”陳希烈士說道:“啟奏皇上,此事一般人牽頭分量不夠,臣認為李丞相牽頭較為合適。”


    唐玄宗也想進一步了解楊國忠,他雖然已經打算將朝政交給楊國忠,但楊國忠能不能承擔得起,一直是他擔心的事情。現在正好考察他一下,看看他的能力如何?立即說道:“準奏。”


    李林甫抽調禦史中丞吉溫、侍禦史顏真卿清查度支部門和太府寺的賬目。審查的結果,賬目清楚,收支平衡,庫存的錢糧與賬目相符。這讓他不能接受,他怎麽也想不明白,楊國忠送給官員的錢是那裏來的。


    而這段時間,楊國忠根本就不把李林甫放在眼裏,步步緊逼,向李林甫奪權的勢頭越來越猛。使得他坐臥不安,精神差點崩潰了。


    好在孫崇邈用針灸治好了他的失眠病症,現在睡眠好了,精神狀態良好,又能履行宰相的職責,處理日常工作了。他準備反擊,雖然亡羊補牢,仍然要進行努力,想辦法將楊國忠擠出京城。


    任命鮮於仲通為劍南節度副使的詔書已經下了,李林甫拿著詔書,進宮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這鮮於仲通隻是一個商人,資助了楊大人許多錢財。前些時楊大人要向皇上上奏,任命他為兵部侍郎,臣認為不妥,沒有上奏。讓他到劍南擔任節度副使,是不是草率了些。請皇上明察。”


    唐玄宗說道:“這事朕知道,鮮於仲通是個有能力的人,又是劍南本地人,先讓他擔任一段時間,如果不行,再換不遲。”


    李林甫迴到家裏,他仍然不死心,拉著陳希烈一起向唐玄宗上奏折。李林甫跪在唐玄宗的身前:“啟奏皇上,國忠兼職太多,吏部的事無心過問,耽誤朝廷的事務。長樂郡太守張倚已經到門下省任職,臣與希烈舉薦黃門侍郎張倚兼任吏部侍郎。”


    陳希烈上奏:“張倚在淮陽、長樂擔任太守八九年,對皇上忠心耿耿,三次考核均為上上之選。到門下省後兢兢業業辦事認真負責,朝廷中沒有幾人有他這樣的水平。臣建議讓他到吏部兼任要職,為皇上分憂。”


    “張倚的能力是不錯,在禦史台的時候,朕就十分滿意。因為科考事件,貶到淮陽郡,後調到長樂郡。已經八九年了,他現在擔任黃門侍郎,先讓他幹一段時間。剛進京又要兼任要職不大合適,你們對國忠有看法,朕能理解。國忠的兼職是多了一些,他年輕多做些事累不死他。林甫是吏部尚書,要把好關多帶帶國忠。”唐玄宗說後,向二人揮了揮手,不再理會他們。


    李林甫還想上奏,但是唐玄宗已經起身,他沒有說話的機會了,卻仍然癡呆的望著唐玄宗。陳希烈拉了他一把,才如夢初醒,退出皇宮。


    李林甫要去掉楊國忠的吏部侍郎的願望已經落空,仍然在中書省堅守崗位,還要做最後的拚搏。


    劍南道的一本奏折引起了他的極大注意,成都府上奏,南詔王派兵包圍了雲南郡,殺了雲南太守張虔陀。南詔國王閣邏鳳擊殺大唐官員,以下犯上不可饒恕。雲南邊界摩擦不斷,都是南詔國製造的,請求朝廷采取措施,用武力征討。


    李林甫喜出望外,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雲南出了大事,當地的軍事主官責任重大。楊國忠兼任劍南節度使,劍南邊境出了問題,節度使理應到位,去平息叛亂。這是一個將楊國忠趕出京城的難得的機會,不能放過。他立即起草奏折,拉著副宰相陳希烈一起進了皇宮。


    唐玄宗正要與楊貴妃下棋,李林甫立即行君臣之禮,伏在地上說道:“右丞相李林甫叩見皇上,有重大事項向皇上請奏。”他將寫好的奏折連同劍南道和成都府的奏折一起遞給唐玄宗。上奏說道:“劍南出了大事,雲南太守張虔陀被閣邏鳳派兵擊殺,南詔國反叛。臣與左丞相同時上奏,由劍南節度使領兵鎮壓,平息叛亂。”


    唐玄宗接過奏折觀看,上麵寫道:“南詔國目無大唐,派兵擊殺我朝重臣,應該征討。三省上奏,朝廷立即出兵,由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前往雲南,領兵征討南詔國。”


    看過奏折之後,唐玄宗一時不好決定。劍南出現戰事,派遣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到那裏指揮戰爭,解決那裏的糾紛合情合理。按照朝廷的法典,這個上奏無可爭議。而且是和陳希烈一起聯名上奏的。


    唐玄宗也想讓楊國忠到前線去打一仗,鍛煉一下能力。此事涉及到楊國忠,他示意楊貴妃退下。楊貴妃走後,他問李林甫:“愛卿的身體怎樣?還能夠承擔繁重的政務嗎?”當時朝廷的大部分政務都在楊國忠的手上,他要是去了劍南,這些工作要人承擔,誰來承擔?作為皇帝不能不考慮,所以唐玄宗有此一問。


    李林甫馬上迴答:“托皇上的洪福,臣的病已經徹底好了,又能為皇上分擔國事了。劍南出了大事件,一般的人處理不好,楊大人身兼劍南節度使,他又極其能幹,到劍南定能妥善處理,其他人去了也解決不了。臣在朝中兢兢業業,按照皇上的旨意處理政務,有條不紊,一定會讓皇上滿意。”


    他提出這些事項,就是要在唐玄宗麵前擺譜,我跟你幹了十九年了,把朝政處理得好好的,讓你享福。你不要以為我老了身體有病不能幹了,我能幹,你要是信任我的話,你讓楊國忠走。


    唐玄宗此時很矛盾,又想讓楊國忠鍛煉一下,但又怕出事,不想讓楊國忠去劍南。但從道理上又講,邊境出了戰事,節度使不到任是不行的。楊國忠去劍南,可說是天經地義。因此對李林甫說道:“國忠在朝廷兼職很多,他去劍南之後,他的那些工作誰來接替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風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當並收藏盛世風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