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對楊釗刮目相看了,這一著的確很利害,那個不喜歡錢呢?而且這錢還來得光明正大。他已經預感到王鉷不是他的對手,從這點看,楊釗的野心大得很。說不定正在謀取他的位置呢?因此上也要防他一手。雖然拿了錢,心裏並不自在。楊暄完成了任務,喜孜孜的迴家複命。
顏真卿正在家裏生悶氣,在禦史台辛辛苦苦幹了十六七年,監察禦史就幹了四任,侍禦史又幹了兩任,仍然沒有晉升的跡象。
而楊釗,兩級加起來也不到一任的時間。已經做到禦史中丞了,由他的部下升成了他的上司。可在他看來,楊釗的能力平平,並沒有突出的表現,如何會成了他的上司?百思不得其解。他渴望晉升,但找不到門道。
張漸突然到訪,顏真卿到門外迎接。在職位上張漸是正六品,比他的從六品高一個檔次。按照官場中不成文的規定,下級是要迎接上級的。
顏真卿直接將張漸帶到書房,親自為他上茶。張漸說道:“顏大人真清廉啦,在京城做了十幾年的官,連個使喚的丫環都沒有,這下人的事,還要親自做啊。”
顏真卿說道:“都說禦史台是肥缺,可我顏真卿在禦史台幹了差不多二十年了,還是這樣清貧。”
張漸說道:“顏大人的清廉眾所周知,但是現在的官場與原來不一樣了,講的是奢華,比的是闊氣。李丞相妻妾成群,生了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女兒,家裏不但有用人、丫環,還有護衛,那日子過得才是滋味。”
顏真卿說道:“朝廷中也隻有一個李丞相,他是他,我是我,不要用來比較。他花錢如流水,在朝中一手遮天,外表上風光得很。其實他內心之中十分驚恐,他家除了朝廷配備的護衛人員之外,還請了武林中的高手作保鏢。成天提心吊膽,生怕有人暗害他,”
張漸說道:“是啊,李丞相已經老了,快七十的人了,不值得說啊。現在有一新起之人,是值得說一說的。”
顏真卿說道:“你說的是王鉷,他雖然沒有進丞相的行列,但掌管吏部、戶部和禦史台三個關鍵部門,權傾朝野,而且辦事的能力不錯,將來有望接替李林甫,成為首席宰相。”
張漸打斷他的話頭說道:“不、不、不,王鉷進不了宰相府。他現在雖然有權,但不會長久,有一人會超過他。”
“你說的是楊釗?”張漸笑著說道:“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的來勢是不是很猛?”顏真卿說道:“不到三年時間,便從八品升到了三品,的確前所未有。但他能力有限,掌管不住朝廷。”
張漸說道:“有皇上寵信,有沒有能力沒關係,張九齡比李林甫的能力強,可還是輸給了李林甫。能力這個事誰說得清楚啊,皇上寵信就有能力。楊釗的這種勢頭王鉷能擋得住?王鉷的能力是比他強,楊慎矜的能力不是大家公認的嗎?怎麽樣,落得個身首異處。他如果不爭也許能慢慢退出,要是擋道,立馬就會被搬掉。顏公久在官場,應該知道這其中的奧妙。”
顏真卿輕笑一聲說道:“在官場上混了近二十年,也看不懂官場啊,這裏麵的學問比書本中的深奧得多啊。你今天是來作說客的,是不是要我投到楊釗的門下呀?”
張漸說道:“什麽事都瞞不過顏公這雙眼睛?看不懂官場,在朝廷是十分艱難啊。顏兄的才學是有目共睹的,已經進了官場,就要適應,不然的話,就要四處碰壁。”
顏真卿說道:“張兄說得對,我這人食古不化。當朝宰相李林甫,許多人都想巴結,可我就不把他當迴事。”
張漸說道:“楊釗很欣賞你,他也知道他的能力不行,因此想找幾個幫手,幫他出主意,集眾人的智慧來管理朝廷。顏兄是入幕之賓,抓住機會,就能飛黃騰達。”
顏真卿說道:“謝謝張大人提醒,我顏真卿自有主張。”張漸站起身來,抖動一下衣袖說道:“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告辭了。這是不容錯過的機會,請顏兄好生珍惜。”
送走張漸,顏真卿拿出他恩師張旭的字帖,用心研究書法。但是不管他如何用心,卻很難靜下心來。放下筆,他冷靜的想了一迴。他總覺得楊釗的能力不及王鉷,做宰相是要有能力的,沒有能力,國家都會亂。
妻子韋芸見他心神不定,走到他的麵前說道:“相公又有煩心事了,這樣五心不靜。一張帖子寫了三次了,仍然不滿意,何事這樣煩惱啊?”
顏真卿放下筆說道:“官場上的事啊,剛才張漸來勸我,讓我投到楊釗的門下,我想楊釗不是做宰相的才料,皇上用人講究能力,在這一點上從來都不含糊。可是他現在的勢頭的確很猛,我有些舉棋不定。”
韋芸說道:“這多年都過來了,官小一點又有何妨?再說當今皇上已經老了,將來會是什麽樣子,誰也說不準啊?如果太子登基,楊釗沒有了楊貴妃這個後台,就不會得到重用了。想當年李林甫想拉攏你時,幾次找你,你都不買他的賬。要不然到現在也不會做這從六品的小官,早就是尚書了。”顏真卿拉住韋芸的手說道:“你說得對,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名節要緊,不能附和任何人。”
晚上,楊暄來到顏真卿的宅子,顏真卿沒想到,楊釗會派他的公子上門。人家既然來了,也不願攆他出去,那樣就等於得罪了楊釗。楊暄非常直接,將一千貫錢送給顏真卿。顏真卿難住了,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為了名節,這錢他肯定不能收,但不收就得罪了楊釗。在朝中得罪了這樣有實力的人,那是自找苦吃。思來想去,他認為還是名節要緊,即使得罪楊釗,也不能收錢。對楊暄說道:“謝謝令尊楊大人的好意,我過清貧日子習慣了。現在有了這多錢,便會大手大腳起來,要是養成了習慣,往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請你帶迴去,就說我已經領了楊大人的情。”
楊暄說道:“顏大人是不是嫌少了?”顏真卿說道:“看你說的,這比我三年的奉祿還多。我是怕現在過上了富日子,將來便過不慣窮日子了,那樣豈不是害了我。楊大人的好意,我心領了。”
楊暄認為顏真卿隻是一個從六品官,比他父親小得多,沒必要巴結。來的時候就不大願意,現在他不收禮正中他的下懷。也不與顏真顏客套,收起錢袋起身走出了顏真卿的住宅。顏真卿如釋重負,他把名節看得很重。至於楊釗將來發達了,對他的官位有多大的影響,也管不了那多了。
顏真卿正在家裏生悶氣,在禦史台辛辛苦苦幹了十六七年,監察禦史就幹了四任,侍禦史又幹了兩任,仍然沒有晉升的跡象。
而楊釗,兩級加起來也不到一任的時間。已經做到禦史中丞了,由他的部下升成了他的上司。可在他看來,楊釗的能力平平,並沒有突出的表現,如何會成了他的上司?百思不得其解。他渴望晉升,但找不到門道。
張漸突然到訪,顏真卿到門外迎接。在職位上張漸是正六品,比他的從六品高一個檔次。按照官場中不成文的規定,下級是要迎接上級的。
顏真卿直接將張漸帶到書房,親自為他上茶。張漸說道:“顏大人真清廉啦,在京城做了十幾年的官,連個使喚的丫環都沒有,這下人的事,還要親自做啊。”
顏真卿說道:“都說禦史台是肥缺,可我顏真卿在禦史台幹了差不多二十年了,還是這樣清貧。”
張漸說道:“顏大人的清廉眾所周知,但是現在的官場與原來不一樣了,講的是奢華,比的是闊氣。李丞相妻妾成群,生了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女兒,家裏不但有用人、丫環,還有護衛,那日子過得才是滋味。”
顏真卿說道:“朝廷中也隻有一個李丞相,他是他,我是我,不要用來比較。他花錢如流水,在朝中一手遮天,外表上風光得很。其實他內心之中十分驚恐,他家除了朝廷配備的護衛人員之外,還請了武林中的高手作保鏢。成天提心吊膽,生怕有人暗害他,”
張漸說道:“是啊,李丞相已經老了,快七十的人了,不值得說啊。現在有一新起之人,是值得說一說的。”
顏真卿說道:“你說的是王鉷,他雖然沒有進丞相的行列,但掌管吏部、戶部和禦史台三個關鍵部門,權傾朝野,而且辦事的能力不錯,將來有望接替李林甫,成為首席宰相。”
張漸打斷他的話頭說道:“不、不、不,王鉷進不了宰相府。他現在雖然有權,但不會長久,有一人會超過他。”
“你說的是楊釗?”張漸笑著說道:“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的來勢是不是很猛?”顏真卿說道:“不到三年時間,便從八品升到了三品,的確前所未有。但他能力有限,掌管不住朝廷。”
張漸說道:“有皇上寵信,有沒有能力沒關係,張九齡比李林甫的能力強,可還是輸給了李林甫。能力這個事誰說得清楚啊,皇上寵信就有能力。楊釗的這種勢頭王鉷能擋得住?王鉷的能力是比他強,楊慎矜的能力不是大家公認的嗎?怎麽樣,落得個身首異處。他如果不爭也許能慢慢退出,要是擋道,立馬就會被搬掉。顏公久在官場,應該知道這其中的奧妙。”
顏真卿輕笑一聲說道:“在官場上混了近二十年,也看不懂官場啊,這裏麵的學問比書本中的深奧得多啊。你今天是來作說客的,是不是要我投到楊釗的門下呀?”
張漸說道:“什麽事都瞞不過顏公這雙眼睛?看不懂官場,在朝廷是十分艱難啊。顏兄的才學是有目共睹的,已經進了官場,就要適應,不然的話,就要四處碰壁。”
顏真卿說道:“張兄說得對,我這人食古不化。當朝宰相李林甫,許多人都想巴結,可我就不把他當迴事。”
張漸說道:“楊釗很欣賞你,他也知道他的能力不行,因此想找幾個幫手,幫他出主意,集眾人的智慧來管理朝廷。顏兄是入幕之賓,抓住機會,就能飛黃騰達。”
顏真卿說道:“謝謝張大人提醒,我顏真卿自有主張。”張漸站起身來,抖動一下衣袖說道:“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告辭了。這是不容錯過的機會,請顏兄好生珍惜。”
送走張漸,顏真卿拿出他恩師張旭的字帖,用心研究書法。但是不管他如何用心,卻很難靜下心來。放下筆,他冷靜的想了一迴。他總覺得楊釗的能力不及王鉷,做宰相是要有能力的,沒有能力,國家都會亂。
妻子韋芸見他心神不定,走到他的麵前說道:“相公又有煩心事了,這樣五心不靜。一張帖子寫了三次了,仍然不滿意,何事這樣煩惱啊?”
顏真卿放下筆說道:“官場上的事啊,剛才張漸來勸我,讓我投到楊釗的門下,我想楊釗不是做宰相的才料,皇上用人講究能力,在這一點上從來都不含糊。可是他現在的勢頭的確很猛,我有些舉棋不定。”
韋芸說道:“這多年都過來了,官小一點又有何妨?再說當今皇上已經老了,將來會是什麽樣子,誰也說不準啊?如果太子登基,楊釗沒有了楊貴妃這個後台,就不會得到重用了。想當年李林甫想拉攏你時,幾次找你,你都不買他的賬。要不然到現在也不會做這從六品的小官,早就是尚書了。”顏真卿拉住韋芸的手說道:“你說得對,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名節要緊,不能附和任何人。”
晚上,楊暄來到顏真卿的宅子,顏真卿沒想到,楊釗會派他的公子上門。人家既然來了,也不願攆他出去,那樣就等於得罪了楊釗。楊暄非常直接,將一千貫錢送給顏真卿。顏真卿難住了,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為了名節,這錢他肯定不能收,但不收就得罪了楊釗。在朝中得罪了這樣有實力的人,那是自找苦吃。思來想去,他認為還是名節要緊,即使得罪楊釗,也不能收錢。對楊暄說道:“謝謝令尊楊大人的好意,我過清貧日子習慣了。現在有了這多錢,便會大手大腳起來,要是養成了習慣,往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請你帶迴去,就說我已經領了楊大人的情。”
楊暄說道:“顏大人是不是嫌少了?”顏真卿說道:“看你說的,這比我三年的奉祿還多。我是怕現在過上了富日子,將來便過不慣窮日子了,那樣豈不是害了我。楊大人的好意,我心領了。”
楊暄認為顏真卿隻是一個從六品官,比他父親小得多,沒必要巴結。來的時候就不大願意,現在他不收禮正中他的下懷。也不與顏真顏客套,收起錢袋起身走出了顏真卿的住宅。顏真卿如釋重負,他把名節看得很重。至於楊釗將來發達了,對他的官位有多大的影響,也管不了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