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皇榜的人群中走出一個衣著鮮靚的大胖子,此人十分粗獷,一臉卷曲的胡子,雙手捧著大腹,扭動著臀部,向他們走來。一看就知道是個胡人。
京城中胡商很多,他們認為這人是來京城做生意的胡商。因此,他在旁邊聽了多時,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時他挺著大肚子,走過來對那高大官員說道:“崔大人,這京城裏發生的事,你也有責任哪。”幾個人同時看著他,不知所以,楞在那裏。
長安城分為兩個縣,以朱雀大街為界,西邊歸長安縣管轄,東邊歸萬年縣管轄。皇城在東邊,科舉考試自然也在東麵,所以歸萬年縣管理。
那人笑著對顏泉明等人說道:“你們找對人了,這位是萬年縣令崔光遠,長安城東麵城區的事就歸他管。”
崔光遠十分震驚,呆了半天才說話:“安將軍這身打扮,我都認不出來了。什麽時候進京的,皇上知道嗎?你一個人在井市上轉悠多危險,有什麽不測,我可擔待不起呀?我這個萬年縣的縣令,主要職責就是長安城東城區的治安,大人物出事,說不定腦袋都要掉。你行行好到朝廷的驛站去,我這就派人送安將軍。”
這人就是安祿山,他對崔光遠說道:“你不用怕,是皇上批準我來的。前天皇上招我進京,這兩天陪同皇上住在華清池。雖然每天都是歌舞音樂,但我是胡人,領悟不了漢人的文化。聽說今天要張榜出示今年科考選中的進士,覺得很新鮮,便向皇上請了假,到長安城看看熱鬧。皇上讓高力士拿一套便服給我,隻準我穿便服進城,這正合我意。高興的換上,騎著快馬進了長安城。你不用擔心我的安全,本將軍是從戰場上滾出來的,還保護不了自身的安全嗎?我站在皇榜前麵聽到看皇榜的舉子議論紛紛,好象都說取士不公。緊接著來了一隊禦林軍,這裏麵是不是有問題啊?”
顏泉明說道:“這還用說嗎?非常不公平,有學問的人,都沒有上,狗屁不通的人,卻成了狀元。你是誰啊?在華清池陪皇上,如果從社稷著想,就為我們這些學子鳴不平。”
安祿山說道:“我雖然沒有高深的中原文學修養,但也是善於學習之人,我會說九國語言,認得九國的文字,雖然不精通,但都能懂。你能做到嗎?”
崔光遠說道:“這位是平盧軍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安祿山,朝廷中有名的常勝將軍。”
顏泉明說道:“節度使對朝廷的法典應該熟悉,知道科考的要求是公平競爭,現在選擇的人,水平不高,這次科考裏麵一定有問題,請節度使大人為我們作主。”
聽了顏泉明、嚴莊的訴說之後,更進一步證實了安祿山的判斷。他對顏泉明說道:“年輕人血氣方剛,遇上不平之事敢於出頭,有闖勁。如果能沉著一些就更好了,不能太衝動,越是心急的事情,越要冷靜對應,那樣才有好的效果。”
顏泉明有些臉紅,安祿山掃視幾人繼續說道:“妄論朝政,按律法應該治罪,但你們向萬年縣令反映情況,就算不得妄論朝政,但反映的問題必須屬實。崔縣令,這是你的轄區之內,你就按照朝廷的法典辦理吧。”
崔光遠說道:“安將軍遠在邊關,怎麽會認識我這個不起眼的縣令的呢?你就饒了我吧,這事我無能為力。”
安祿山說道:“我上次到京城向皇上上奏邊防事務,上朝的時候,皇上向我介紹了所有上朝的官員,長安縣令和萬年縣令那次也上朝了吧,你不記得了嗎?為皇上辦差,不為百姓作主,你能心安嗎?”
崔光遠說道:“那次你是主角,我當然認識安將軍。但是安將軍能認識下官確實不易。上朝的五品官多如牛毛,隻不過集體見一次麵,你能記住我,確有過人之處。可是安將軍,現在你是在為難我了,我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根本見不到皇上,向皇上遞折子要經過京兆府、宰相府,出了這種事,我也沒辦法向皇上報告呀。”
安祿山沒有理會崔光遠,對幾個舉子說道:“你們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我們拿腦袋擔保,絕對真實。”幾人異口同聲的說道。安祿山點點頭,對崔光遠說道:“崔大人,這是你的事,你處理吧。”
崔光遠看看眾人,又迴頭看安祿山的表情,安祿山將頭轉向一邊,觀看站崗的士兵。表現得悠然自得,其實是在將崔光遠的軍。
崔光遠確實感到為難,朝廷將禁軍都派來了,證明宰相府知道這事。如果據實向皇帝遞奏折,這奏折不但到不了皇上的手中,自己很快就要進入大牢。
如果不向朝廷反映,這幾個舉子在這裏妄自議論朝政,就應該治罪。但是這些人說的又是實事,他們肯定不服。對立起來,就會將事件擴大。皇上知道後定要追查,那些大官要員就會將所有責任推到他的身上,將他當作犧牲品來平息舉子們的怒潮。他受冤不說,還要落得個亂臣賊子的罵名。想了半天,他想到了息事寧人。現在能做的,隻能是不讓事態進一步擴大,最好能將這幾個人忽悠過去。
他雙手一攤,微笑著說道:“皇榜已經出了,已經既成事實,誰敢更改聖旨呢?我知道你們受了委屈。但是就算是憑文章錄取,你們敢說就一定能被選中嗎?畢竟是上萬人參加的考試,那些國子監的學子文采不會比你們差吧,他們中很多有才能的人不是一樣沒有被選中,他們都安安心心的等待朝廷任職。你們迴到各自的郡縣,地方主官一定會安排你們的差事。平平安安有碗飯吃比什麽都好,要是對立起來,說不定會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
顏泉明還想說話,程仕信用眼神製止了他,嚴莊說道:“你不用忽悠我們了,你們做官的,就知道官官相護。科考中明顯的違法行為,你不敢向皇上上奏,卻來要我們忍讓。你知道嗎?我們寒窗二十年,為的就是金榜題名。現在所有夢想都破滅了,這心頭上就象插了一把刀,有多難受啊?”
崔光遠無言以對,內心之中,也很同情那些有才華的舉子。一臉的窘態看著安祿山,希望他能給出一個答案。
幾個人都知道安祿山是平盧軍節度使,掌管東北邊防的軍政大權,是朝廷中很有分量的人物。他們沒有吱聲,等待這位大官的發話。
安祿山從崔光遠的行動中,證實了這些舉子的議論是實事。他心想:‘我如果告發這次考試作弊,就能博取唐玄宗更進一步的信任。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不能錯過。’
他遠在邊關,手中有兵權,不怕得罪朝廷中人。但如果沒有搞準,受到朝中大臣的群起而攻之,也可能丟掉節度使的頭銜。
他一直在觀察皇上,探測唐玄宗的真實心意。他知道唐玄宗不是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雖然將大權交給了李林甫,但另一方麵也派人對李林甫進行監督,希望他按照唐朝的法律規規矩矩辦事。隻要證據確鑿,唐玄宗就會對他另眼相看,對他的信任就會更深一層。
他迴過頭來,笑容可掬的對幾位舉子說道:“皇上並不昏庸,朝廷中有不法行為,聖上一定會追究。你們不要鬧了,趕快迴到住所。這事我來幫你們辦,如果有興致,就在長安城中多住幾天,一定有你們期待的結果。但如果你們說的是假話,朝廷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將你們捉拿歸案。敢不敢報上姓名?”
“河北舉子顏泉明”,“揚州舉子嚴莊”,“河北舉子高尚”,“荊州舉子程仕信”。“好,好。”安祿山右手一揮:“你們請迴吧,有興趣的話到平盧城來做客,不過那裏是塞外之地,沒有中原文明。”
崔光遠用震驚的眼光看著安祿山,安祿山板起麵孔盯著他說道:“你對京城熟悉,可有確切的證據。”
崔光遠說道:“皇榜之中有八成是京城中朝廷官員的子嗣,我管戶籍,誰是誰的兒子,誰是誰的外孫我清楚。”
“他們的學識如何?”“有些是一知半解,有些則一竅不通。”安祿山說道:“我們去看皇榜,你將這些人以及靠山的名字告訴我,我今天就上華清宮麵君。”
崔光遠驚呆了,對這位皇上極力推寵的常勝將軍刮目相看。安祿山見崔光遠沒有挪步,迴頭說道:“怎麽?怕了,你放心,我安祿山從不做沒把握之事。”
崔光遠說道:“我為朝廷能有您這樣的將軍而慶幸,我早就想告發這事,隻是職位太低,人微言輕,苦於無門。你要向皇上上奏折,我全力相助,需要什麽,我一定想方設法為你辦到。”
安祿山走進宜春殿,唐玄宗高興的說道:“祿山快來跳一曲胡旋舞,這胡人的舞蹈,也有獨到之處。”
安祿山走上前,向唐玄宗跪拜:“臣安祿山有重大事情奏報皇上。”他將奏折舉過頭頂,高力士接過來遞給唐玄宗。
唐玄宗接過安祿山的奏折,向楊玉環等人示意讓他們離開,楊玉環向皇上行了一禮。唐玄宗正看安祿山的奏折,沒有理睬,她迴頭瞅了安祿山一眼,帶著一群宮女樂師離開。
安祿山有些魂不守舍,癡呆的望著她離開。高力士看在眼裏,咳嗽一聲,安祿山大吃一驚,急忙迴頭看看皇上,唐玄宗還在看奏折,心裏稍安。但楊玉環的身影仍然在他的腦袋裏揮之不去。
“你這胡兒,怎麽關心朝廷的政事起來了?”唐玄宗將奏折放到一邊,並不十分重視。
安祿山如夢初醒,立即走到唐玄宗的跟前說道:“啟奏皇上,臣是一介武夫,隻知道打仗,但臣有一顆忠於皇上的赤子之心。既然知道了這件事情不公,沒有按朝廷的法典辦事,就一定要上奏報知皇上。”
“你就不怕得罪了朝廷的官員?他們要是反參你一本,你能吃得消嗎?”唐玄宗又拿起安祿山的奏折,用手指輕彈了一下,對安祿山的上奏仍然不以為然。
安祿山立即說道:“臣隻忠於皇上,讓皇上的社稷江山長盛不衰,隻要有對江山社稷不利的事,臣一定向皇上稟報,自己的安危與朝廷的大事相比,算不了什麽?臣不會放在心上。”
唐玄宗側目看著安祿山,然後微笑著點點頭說道:“科考取士由吏部組織專班進行,條件要求朝廷早有標準,他們量才錄用,按標準取士。報經吏部審核,再由三省議定,宰相府報給朕批準,這中間的程序非常複雜,涉及許多官員,這六十四名進士朕是知道的。這裏麵的程序你知道嗎?你說不公是要有證據的,指出那個環節上有舞弊行為,你講的是哪個環節?是監考還是判卷?如果你認為證據不足,撤迴去還來得及,要不然我將這折子批複到禦史台和刑部,讓禦史台及刑部官員按照朝廷的規矩查處。”
安祿山現在隻能算是軍界升起的一顆新星,與那些資深的節度使相比,他的分量還不夠,本來隻是想在皇上麵前打打小報告,得到唐玄宗進一步信任,提高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與崔光遠核實科考結果確實存在舞弊行為之後,便立馬寫了奏折。現在聽皇上這樣說,他覺得問題嚴重。這次科考的各個環節,吏部一定做得天衣無縫,要想拿到確鑿的證據,實在不易。
從崔光遠的口中,他知道禦史台、刑部的許多要員的子嗣都在皇榜上,讓這些人去複查,他的這些理由充足的證據,都會成為烏有。那就弄巧成拙,不但達不到預想的目的,還惹來一身的麻煩。
他站在唐玄宗的身前,腦子裏百折千迴,想按皇上的提示收迴奏折。如果臨時改變注意,撤迴奏折,等於是打退堂鼓。那他在唐玄宗心中的印象就變得模糊了,這不符合他安祿山的做事態度。
既然已經箭在弦上,就不能不發。他推測,既然結果不公平,中間環節就一定有問題。但如果按照現在朝廷的管理機製,讓禦史台和刑部負責查案,那些人利益一致,會想盡辦法幫助主管考試的官員。其結果是,所有的程序都是規範的,他安祿山的奏折成了子虛烏有,他這個平盧節度使隻怕要換人了。
安祿山想,我能在皇上麵前奏明此事,但無權調查處理,要想查出問題,隻有讓皇上親自審查。為了證明他的正確,他隻有一拚。
他再一次跪下:“啟奏皇上,臣在長安城中作過詳細調查,科考的結果肯定不公。許多朝中大臣子嗣,長期在長安城遊手好閑,不學無術,竟然上了皇榜,而那些飽讀詩書的有識之士,卻都名落孫山。但如果讓禦史台和刑部的官員去查,肯定一切都符合程序,請皇上明察。”
“胡兒啊,這又不是你管的事,操這份心幹嘛,好好的守衛平盧,不讓契丹人欺侮我邊防的百姓,讓邊疆地區的老百姓安居樂業,那才是你的正事。”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上奏,仍然不很重視。
安祿山急了,立即跪在地上,伏在地上說道:“皇上,選人乃是朝中大事,明顯不公,對社稷的安穩有很大影響,那些舉子在皇榜前叫屈,如果天下人都不讀書了,嚴重得很哪。如果處理不當,朝廷有隱患,社稷不穩啊。”他趴在地上不起來,堅持上奏。
唐玄宗見安祿山如此執著,覺得這次科考有很大問題,內心之中立刻重視起來。現在他上朝不多,有時偶爾上朝聽到的都是一片讚美之辭,很少聽到不同意見。如果宰相府、六部尚書都背著他貪贓枉法,那還了得。他這個皇帝如果不察,就成了不察好壞的昏君了。
他對安祿山說道:“朕近年來一直信任林甫,他對朝廷忠心耿耿,能力很強,而且很會辦事,也很能辦事,得到朝中大臣的擁護。現在朝中的大臣十分團結,很少有不同意見。這使朕非常放心,放手讓林甫管理朝政。也許這裏麵有些問題,但要慢慢來,不能心急。”
安祿山伏在地上說道:“啟奏皇上,人上一百,種種色色。同是一件事情,各人的看法肯定不定相同。朝廷中一種聲音,很不正常,請皇上明鑒。”
唐玄宗說道:“胡兒現在認起真來了,你說的也有一定道理,這裏麵也許有大問題。是應該對朝中官員敲敲警鍾,要他們遵守朝廷的法典,辦事按程序來,不能做出太越格的事情。”
他再一次拿起安祿山的奏折,認真看了一迴,裏麵實事清楚,列舉了許多紈絝子弟,證據確鑿。轉過身對安祿山嚴肅的說道:“起來吧,你這胡兒,怎麽頑固不化呢?選拔進士要經過幾個部門上奏,而且朕已經在奏折上畫了押,而且下了旨,如何還能改啊?你說怎麽辦吧?”
安祿山仍然伏地說道:“這樣大的舞蔽案,涉及朝廷的官員太多,禦史台、刑部、大理寺的官員都參與其中。臣鬥膽請皇上親自對選中的進士麵試,看看是否合格,以正視聽。”
“起來吧,朕要不答應你,你就不起來嗎?好吧,朕就做一迴主考官,親自考查一下新選的進士。”唐玄宗轉頭對高力士說道:“通知林甫,讓他召集新中的六十四名進士,明天辰時之前到花萼樓。朕要親自接見他們,看一看新選出來的未來棟梁。”
安祿山如釋重負,從地上站起來時,滿頭大汗。他這次是賭上了,能不能成功,還得等明天的結果。一顆心湍湍不安,當晚就失眠了。
高力士派人將唐玄宗去了花萼樓接見進士的旨意傳到了中書省,李林甫聽到傳旨太監的口述,立即忙碌起來,想辦法如何應對。
京城中胡商很多,他們認為這人是來京城做生意的胡商。因此,他在旁邊聽了多時,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時他挺著大肚子,走過來對那高大官員說道:“崔大人,這京城裏發生的事,你也有責任哪。”幾個人同時看著他,不知所以,楞在那裏。
長安城分為兩個縣,以朱雀大街為界,西邊歸長安縣管轄,東邊歸萬年縣管轄。皇城在東邊,科舉考試自然也在東麵,所以歸萬年縣管理。
那人笑著對顏泉明等人說道:“你們找對人了,這位是萬年縣令崔光遠,長安城東麵城區的事就歸他管。”
崔光遠十分震驚,呆了半天才說話:“安將軍這身打扮,我都認不出來了。什麽時候進京的,皇上知道嗎?你一個人在井市上轉悠多危險,有什麽不測,我可擔待不起呀?我這個萬年縣的縣令,主要職責就是長安城東城區的治安,大人物出事,說不定腦袋都要掉。你行行好到朝廷的驛站去,我這就派人送安將軍。”
這人就是安祿山,他對崔光遠說道:“你不用怕,是皇上批準我來的。前天皇上招我進京,這兩天陪同皇上住在華清池。雖然每天都是歌舞音樂,但我是胡人,領悟不了漢人的文化。聽說今天要張榜出示今年科考選中的進士,覺得很新鮮,便向皇上請了假,到長安城看看熱鬧。皇上讓高力士拿一套便服給我,隻準我穿便服進城,這正合我意。高興的換上,騎著快馬進了長安城。你不用擔心我的安全,本將軍是從戰場上滾出來的,還保護不了自身的安全嗎?我站在皇榜前麵聽到看皇榜的舉子議論紛紛,好象都說取士不公。緊接著來了一隊禦林軍,這裏麵是不是有問題啊?”
顏泉明說道:“這還用說嗎?非常不公平,有學問的人,都沒有上,狗屁不通的人,卻成了狀元。你是誰啊?在華清池陪皇上,如果從社稷著想,就為我們這些學子鳴不平。”
安祿山說道:“我雖然沒有高深的中原文學修養,但也是善於學習之人,我會說九國語言,認得九國的文字,雖然不精通,但都能懂。你能做到嗎?”
崔光遠說道:“這位是平盧軍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安祿山,朝廷中有名的常勝將軍。”
顏泉明說道:“節度使對朝廷的法典應該熟悉,知道科考的要求是公平競爭,現在選擇的人,水平不高,這次科考裏麵一定有問題,請節度使大人為我們作主。”
聽了顏泉明、嚴莊的訴說之後,更進一步證實了安祿山的判斷。他對顏泉明說道:“年輕人血氣方剛,遇上不平之事敢於出頭,有闖勁。如果能沉著一些就更好了,不能太衝動,越是心急的事情,越要冷靜對應,那樣才有好的效果。”
顏泉明有些臉紅,安祿山掃視幾人繼續說道:“妄論朝政,按律法應該治罪,但你們向萬年縣令反映情況,就算不得妄論朝政,但反映的問題必須屬實。崔縣令,這是你的轄區之內,你就按照朝廷的法典辦理吧。”
崔光遠說道:“安將軍遠在邊關,怎麽會認識我這個不起眼的縣令的呢?你就饒了我吧,這事我無能為力。”
安祿山說道:“我上次到京城向皇上上奏邊防事務,上朝的時候,皇上向我介紹了所有上朝的官員,長安縣令和萬年縣令那次也上朝了吧,你不記得了嗎?為皇上辦差,不為百姓作主,你能心安嗎?”
崔光遠說道:“那次你是主角,我當然認識安將軍。但是安將軍能認識下官確實不易。上朝的五品官多如牛毛,隻不過集體見一次麵,你能記住我,確有過人之處。可是安將軍,現在你是在為難我了,我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根本見不到皇上,向皇上遞折子要經過京兆府、宰相府,出了這種事,我也沒辦法向皇上報告呀。”
安祿山沒有理會崔光遠,對幾個舉子說道:“你們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我們拿腦袋擔保,絕對真實。”幾人異口同聲的說道。安祿山點點頭,對崔光遠說道:“崔大人,這是你的事,你處理吧。”
崔光遠看看眾人,又迴頭看安祿山的表情,安祿山將頭轉向一邊,觀看站崗的士兵。表現得悠然自得,其實是在將崔光遠的軍。
崔光遠確實感到為難,朝廷將禁軍都派來了,證明宰相府知道這事。如果據實向皇帝遞奏折,這奏折不但到不了皇上的手中,自己很快就要進入大牢。
如果不向朝廷反映,這幾個舉子在這裏妄自議論朝政,就應該治罪。但是這些人說的又是實事,他們肯定不服。對立起來,就會將事件擴大。皇上知道後定要追查,那些大官要員就會將所有責任推到他的身上,將他當作犧牲品來平息舉子們的怒潮。他受冤不說,還要落得個亂臣賊子的罵名。想了半天,他想到了息事寧人。現在能做的,隻能是不讓事態進一步擴大,最好能將這幾個人忽悠過去。
他雙手一攤,微笑著說道:“皇榜已經出了,已經既成事實,誰敢更改聖旨呢?我知道你們受了委屈。但是就算是憑文章錄取,你們敢說就一定能被選中嗎?畢竟是上萬人參加的考試,那些國子監的學子文采不會比你們差吧,他們中很多有才能的人不是一樣沒有被選中,他們都安安心心的等待朝廷任職。你們迴到各自的郡縣,地方主官一定會安排你們的差事。平平安安有碗飯吃比什麽都好,要是對立起來,說不定會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
顏泉明還想說話,程仕信用眼神製止了他,嚴莊說道:“你不用忽悠我們了,你們做官的,就知道官官相護。科考中明顯的違法行為,你不敢向皇上上奏,卻來要我們忍讓。你知道嗎?我們寒窗二十年,為的就是金榜題名。現在所有夢想都破滅了,這心頭上就象插了一把刀,有多難受啊?”
崔光遠無言以對,內心之中,也很同情那些有才華的舉子。一臉的窘態看著安祿山,希望他能給出一個答案。
幾個人都知道安祿山是平盧軍節度使,掌管東北邊防的軍政大權,是朝廷中很有分量的人物。他們沒有吱聲,等待這位大官的發話。
安祿山從崔光遠的行動中,證實了這些舉子的議論是實事。他心想:‘我如果告發這次考試作弊,就能博取唐玄宗更進一步的信任。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不能錯過。’
他遠在邊關,手中有兵權,不怕得罪朝廷中人。但如果沒有搞準,受到朝中大臣的群起而攻之,也可能丟掉節度使的頭銜。
他一直在觀察皇上,探測唐玄宗的真實心意。他知道唐玄宗不是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雖然將大權交給了李林甫,但另一方麵也派人對李林甫進行監督,希望他按照唐朝的法律規規矩矩辦事。隻要證據確鑿,唐玄宗就會對他另眼相看,對他的信任就會更深一層。
他迴過頭來,笑容可掬的對幾位舉子說道:“皇上並不昏庸,朝廷中有不法行為,聖上一定會追究。你們不要鬧了,趕快迴到住所。這事我來幫你們辦,如果有興致,就在長安城中多住幾天,一定有你們期待的結果。但如果你們說的是假話,朝廷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將你們捉拿歸案。敢不敢報上姓名?”
“河北舉子顏泉明”,“揚州舉子嚴莊”,“河北舉子高尚”,“荊州舉子程仕信”。“好,好。”安祿山右手一揮:“你們請迴吧,有興趣的話到平盧城來做客,不過那裏是塞外之地,沒有中原文明。”
崔光遠用震驚的眼光看著安祿山,安祿山板起麵孔盯著他說道:“你對京城熟悉,可有確切的證據。”
崔光遠說道:“皇榜之中有八成是京城中朝廷官員的子嗣,我管戶籍,誰是誰的兒子,誰是誰的外孫我清楚。”
“他們的學識如何?”“有些是一知半解,有些則一竅不通。”安祿山說道:“我們去看皇榜,你將這些人以及靠山的名字告訴我,我今天就上華清宮麵君。”
崔光遠驚呆了,對這位皇上極力推寵的常勝將軍刮目相看。安祿山見崔光遠沒有挪步,迴頭說道:“怎麽?怕了,你放心,我安祿山從不做沒把握之事。”
崔光遠說道:“我為朝廷能有您這樣的將軍而慶幸,我早就想告發這事,隻是職位太低,人微言輕,苦於無門。你要向皇上上奏折,我全力相助,需要什麽,我一定想方設法為你辦到。”
安祿山走進宜春殿,唐玄宗高興的說道:“祿山快來跳一曲胡旋舞,這胡人的舞蹈,也有獨到之處。”
安祿山走上前,向唐玄宗跪拜:“臣安祿山有重大事情奏報皇上。”他將奏折舉過頭頂,高力士接過來遞給唐玄宗。
唐玄宗接過安祿山的奏折,向楊玉環等人示意讓他們離開,楊玉環向皇上行了一禮。唐玄宗正看安祿山的奏折,沒有理睬,她迴頭瞅了安祿山一眼,帶著一群宮女樂師離開。
安祿山有些魂不守舍,癡呆的望著她離開。高力士看在眼裏,咳嗽一聲,安祿山大吃一驚,急忙迴頭看看皇上,唐玄宗還在看奏折,心裏稍安。但楊玉環的身影仍然在他的腦袋裏揮之不去。
“你這胡兒,怎麽關心朝廷的政事起來了?”唐玄宗將奏折放到一邊,並不十分重視。
安祿山如夢初醒,立即走到唐玄宗的跟前說道:“啟奏皇上,臣是一介武夫,隻知道打仗,但臣有一顆忠於皇上的赤子之心。既然知道了這件事情不公,沒有按朝廷的法典辦事,就一定要上奏報知皇上。”
“你就不怕得罪了朝廷的官員?他們要是反參你一本,你能吃得消嗎?”唐玄宗又拿起安祿山的奏折,用手指輕彈了一下,對安祿山的上奏仍然不以為然。
安祿山立即說道:“臣隻忠於皇上,讓皇上的社稷江山長盛不衰,隻要有對江山社稷不利的事,臣一定向皇上稟報,自己的安危與朝廷的大事相比,算不了什麽?臣不會放在心上。”
唐玄宗側目看著安祿山,然後微笑著點點頭說道:“科考取士由吏部組織專班進行,條件要求朝廷早有標準,他們量才錄用,按標準取士。報經吏部審核,再由三省議定,宰相府報給朕批準,這中間的程序非常複雜,涉及許多官員,這六十四名進士朕是知道的。這裏麵的程序你知道嗎?你說不公是要有證據的,指出那個環節上有舞弊行為,你講的是哪個環節?是監考還是判卷?如果你認為證據不足,撤迴去還來得及,要不然我將這折子批複到禦史台和刑部,讓禦史台及刑部官員按照朝廷的規矩查處。”
安祿山現在隻能算是軍界升起的一顆新星,與那些資深的節度使相比,他的分量還不夠,本來隻是想在皇上麵前打打小報告,得到唐玄宗進一步信任,提高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與崔光遠核實科考結果確實存在舞弊行為之後,便立馬寫了奏折。現在聽皇上這樣說,他覺得問題嚴重。這次科考的各個環節,吏部一定做得天衣無縫,要想拿到確鑿的證據,實在不易。
從崔光遠的口中,他知道禦史台、刑部的許多要員的子嗣都在皇榜上,讓這些人去複查,他的這些理由充足的證據,都會成為烏有。那就弄巧成拙,不但達不到預想的目的,還惹來一身的麻煩。
他站在唐玄宗的身前,腦子裏百折千迴,想按皇上的提示收迴奏折。如果臨時改變注意,撤迴奏折,等於是打退堂鼓。那他在唐玄宗心中的印象就變得模糊了,這不符合他安祿山的做事態度。
既然已經箭在弦上,就不能不發。他推測,既然結果不公平,中間環節就一定有問題。但如果按照現在朝廷的管理機製,讓禦史台和刑部負責查案,那些人利益一致,會想盡辦法幫助主管考試的官員。其結果是,所有的程序都是規範的,他安祿山的奏折成了子虛烏有,他這個平盧節度使隻怕要換人了。
安祿山想,我能在皇上麵前奏明此事,但無權調查處理,要想查出問題,隻有讓皇上親自審查。為了證明他的正確,他隻有一拚。
他再一次跪下:“啟奏皇上,臣在長安城中作過詳細調查,科考的結果肯定不公。許多朝中大臣子嗣,長期在長安城遊手好閑,不學無術,竟然上了皇榜,而那些飽讀詩書的有識之士,卻都名落孫山。但如果讓禦史台和刑部的官員去查,肯定一切都符合程序,請皇上明察。”
“胡兒啊,這又不是你管的事,操這份心幹嘛,好好的守衛平盧,不讓契丹人欺侮我邊防的百姓,讓邊疆地區的老百姓安居樂業,那才是你的正事。”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上奏,仍然不很重視。
安祿山急了,立即跪在地上,伏在地上說道:“皇上,選人乃是朝中大事,明顯不公,對社稷的安穩有很大影響,那些舉子在皇榜前叫屈,如果天下人都不讀書了,嚴重得很哪。如果處理不當,朝廷有隱患,社稷不穩啊。”他趴在地上不起來,堅持上奏。
唐玄宗見安祿山如此執著,覺得這次科考有很大問題,內心之中立刻重視起來。現在他上朝不多,有時偶爾上朝聽到的都是一片讚美之辭,很少聽到不同意見。如果宰相府、六部尚書都背著他貪贓枉法,那還了得。他這個皇帝如果不察,就成了不察好壞的昏君了。
他對安祿山說道:“朕近年來一直信任林甫,他對朝廷忠心耿耿,能力很強,而且很會辦事,也很能辦事,得到朝中大臣的擁護。現在朝中的大臣十分團結,很少有不同意見。這使朕非常放心,放手讓林甫管理朝政。也許這裏麵有些問題,但要慢慢來,不能心急。”
安祿山伏在地上說道:“啟奏皇上,人上一百,種種色色。同是一件事情,各人的看法肯定不定相同。朝廷中一種聲音,很不正常,請皇上明鑒。”
唐玄宗說道:“胡兒現在認起真來了,你說的也有一定道理,這裏麵也許有大問題。是應該對朝中官員敲敲警鍾,要他們遵守朝廷的法典,辦事按程序來,不能做出太越格的事情。”
他再一次拿起安祿山的奏折,認真看了一迴,裏麵實事清楚,列舉了許多紈絝子弟,證據確鑿。轉過身對安祿山嚴肅的說道:“起來吧,你這胡兒,怎麽頑固不化呢?選拔進士要經過幾個部門上奏,而且朕已經在奏折上畫了押,而且下了旨,如何還能改啊?你說怎麽辦吧?”
安祿山仍然伏地說道:“這樣大的舞蔽案,涉及朝廷的官員太多,禦史台、刑部、大理寺的官員都參與其中。臣鬥膽請皇上親自對選中的進士麵試,看看是否合格,以正視聽。”
“起來吧,朕要不答應你,你就不起來嗎?好吧,朕就做一迴主考官,親自考查一下新選的進士。”唐玄宗轉頭對高力士說道:“通知林甫,讓他召集新中的六十四名進士,明天辰時之前到花萼樓。朕要親自接見他們,看一看新選出來的未來棟梁。”
安祿山如釋重負,從地上站起來時,滿頭大汗。他這次是賭上了,能不能成功,還得等明天的結果。一顆心湍湍不安,當晚就失眠了。
高力士派人將唐玄宗去了花萼樓接見進士的旨意傳到了中書省,李林甫聽到傳旨太監的口述,立即忙碌起來,想辦法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