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京的第二日,朱壽送走了遼王和瓦剌使者,禮部把踐行弄得熱熱鬧鬧,在瓦剌使者麵前表達了大明對草原絲路的重視。</p>
科林神父也被**送迴滿剌加國,等科林神父和葡萄牙國內取得聯係後,下次會和葡萄牙艦隊一起正式拜訪大明。</p>
送走了客人,朱壽接受了劉健的致仕。</p>
劉健是大明內閣製度最後一任首輔。劉健徹底離開了內閣,議事廳製才能徹底取代內閣製。</p>
馬文升、定西侯、彭清也遞上了致仕的折子。朱壽一點也不矯情,爽快同意了他們的致仕。並任命他們為軍校的副校長,參與教學。</p>
弘治帝帶著後宮留宿在圓明園。楊廷和身為帝師,有責任勸誡。</p>
“陛下應該挽留諸公一二。”</p>
朱壽笑道:“朕不需要這些虛頭巴腦的俗禮。反正罵朕的話多了去,不在乎多一件。”</p>
“應試舉子們的卷子朕都看過了。朕金口玉言的事不會反悔。著令各地放開路引,有問題的人可來京當麵問朕。朕在京裏等著他們。”</p>
楊廷和晃了晃腦袋,以為剛才聽差了,再問了一遍,“陛下想當麵迴答士子們的問題?”</p>
“不是士子,是所有對朕的施政舉措有疑問的人。朕每天下午都會在……在辣鍋店等著他們。”朱壽霸氣地迴應道。</p>
“……”楊廷和呆若木雞。</p>
朱壽挑眉:“‘不可,使知之’難道不是這個意思?”</p>
楊廷和瞠目結舌:“這……這隻是字麵意思。”</p>
“內閣去擬旨吧。”朱壽一臉的不在意。</p>
他何懼天下人的質問?</p>
楊廷和帶著朱壽的旨意迴集義殿。長時間的沉默後,集義殿擬了聖旨,東廠用電台發到各布政使司。</p>
期待著陛下迴京給大家交代的士子們,也沒想會得到如此霸氣側漏的迴複。</p>
“確定是陛下本人親口所說?”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p>
陛下的舉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別說皇帝,就算是飽學之士、士林大儒,也不敢說接受天下人質詢的話。</p>
“天下間除了陛下,誰敢放這樣的大話?”</p>
“明日一起去辣鍋店?”</p>
“同去!”</p>
在圓明園的弘治帝耳根子剛清淨了一會兒,聽到此事也不想管了。</p>
臭小子想丟人就丟唄,他眼不見為淨。</p>
朱壽一放豪言,本就生意興隆的辣鍋店爆滿。大家寧可站著吃,也要進店。</p>
禁軍把辣鍋店圍得水泄不通。想要進入其中,必須經過層層把關,核對好身份後才可入內。這樣也擋不住顧客的熱情。</p>
問詢趕來的士子們眼巴巴地站在門外。裏麵沒有他們能下腳的地方。</p>
朱壽坐在二樓正中間的八仙桌。</p>
除了他身後的一桌被穀大用、江彬等幾位護衛占據,其餘的位置坐滿了人。</p>
右手邊一桌,被宗人府包下。晉王、秦王、蜀王等在京的藩王都到了。左手邊的一桌,有老英國公、黔國公、保國公、成國公等勳貴。瑞安侯、壽寧侯、建昌侯、駙馬都尉等皇親湊了一桌。內閣、軍機處也有人到來。</p>
像六部堂官、陽武侯、新寧伯之類的,坐在底樓靠近樓梯的飯桌。</p>
首先來問政的,是劉健、馬文升、劉大夏、謝鐸等致仕老臣。</p>
朱壽嘴角一勾,馬上讓辣鍋店老板端上最貴酒和菜。</p>
“陛下不怕天下人都跑來問政?”劉大夏聽到消息專程從老家趕來的京師。剛聞此事,他足足愣了半天。</p>
朱壽一甩頭:“朕就是這樣的漢子。”</p>
“……”</p>
劉健怕被氣死,很不客氣地開口,“陛下想全盤否定太祖的祖製?”</p>
朱壽絲毫不見慌亂:“否定不合時宜的。”</p>
“何謂不合時宜?”</p>
“比如官員們的俸祿。”朱壽笑眯眯地說。</p>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一提俸祿,劉健氣短。</p>
馬文升嚴肅地問:“陛下要變革‘獨尊儒術’的治國之道?”</p>
二樓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注視著朱壽。</p>
朱壽淡淡一笑:“儒家為血肉,法家為骨,諸子百家為手腳。具體朕就不說了,朕一直按此行事,諸位大人應該很清楚。”</p>
“天啊,陛下真要……”</p>
“早看出來了。”</p>
“……”</p>
二樓議論紛紛,朱壽穩如泰山。</p>
“失蹤的士子在何處?”謝鐸問。</p>
朱壽舉手發誓:“此事真的和朕無關。朕從未下令綁架士子。”</p>
劉大夏關心北方局勢:“瓦剌人答應交出溫良改?”</p>
“劉老大人何處此言?溫良改一直是大明的啊?”朱壽疑惑地問。</p>
“瓦剌人沒提出什麽條件?”劉大夏不信。</p>
朱壽笑:“是有條件。”</p>
眾人凝神屏氣。</p>
“今後從溫良改到別失八裏、再到吐魯番,都是大明的地。”</p>
馬文升騰得站起:“陛下答應了何事?”</p>
朱壽撇撇嘴:“支付一大筆錢。賣地難道不需要出錢嗎?”</p>
還能從敵人手裏賣地?老英國公和保國公等人湊在一起交頭接耳。他們想了半天,也沒想到陛下和瓦剌人的交易僅僅是買地。</p>
“真的?!”馬文升不信。五十年前的土木堡之戰,至今仍是他心中過不去的坎。</p>
“馬老大人,規則是由強者製定的。”朱壽笑得意味深長,“弱者無外交。”</p>
馬文升猛吸一口氣,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哈哈大笑。“弱者無外交!陛下說的對!”</p>
四人相繼問完了話,答案還算滿意。今天由他們四人打頭陣,明日會有更多的人來質問陛下。</p>
“等等。”朱壽喊住了正要離去的四人,“老大人們,別忘了付賬。”</p>
劉健氣得跳腳:“我等一口未動。”</p>
“老大人們問了朕半天,連頓飯都不請朕吃嗎?”朱壽義憤填膺。辣鍋店被砸了兩次,他不得想法子彌補損失?</p>
劉健冷哼,幹脆坐下敞開肚子吃。</p>
“陛下,這壇子玉釀春可不便宜。”馬文升看著酒壇子說。</p>
朱壽嗬嗬一笑:“京中商家請馬大人開業剪彩,一次給的紅包,足夠請朕喝壇好酒吧?”</p>
大明朝的商業興盛,官紳們都是有錢人。</p>
馬文升並不驚訝,東廠躲在暗處窺探一切,無孔不入、無事不知。</p>
打開酒壇,給所有人倒滿,唯獨少了朱壽的份。</p>
馬文升舉起酒杯:“太上皇嚴令陛下不可飲酒。老夫不敢違逆太上皇,還請陛下贖罪。”</p>
“老夫請諸位老友喝酒。”馬文升舉起酒杯。</p>
朱壽悶悶不樂,蹭不到酒喝了。</p>
正在此時,木樓梯‘蹬蹬’直響。東廠的人跑來報信。</p>
“報~武清縣有亂民聚眾,衝入皇莊劫走大量財物。”</p>
馬文升噴出了剛入口的好酒。</p>
“武清縣何來的皇莊?”朱壽一臉疑惑。</p>
“是仁和大長公主的莊子。”</p>
科林神父也被**送迴滿剌加國,等科林神父和葡萄牙國內取得聯係後,下次會和葡萄牙艦隊一起正式拜訪大明。</p>
送走了客人,朱壽接受了劉健的致仕。</p>
劉健是大明內閣製度最後一任首輔。劉健徹底離開了內閣,議事廳製才能徹底取代內閣製。</p>
馬文升、定西侯、彭清也遞上了致仕的折子。朱壽一點也不矯情,爽快同意了他們的致仕。並任命他們為軍校的副校長,參與教學。</p>
弘治帝帶著後宮留宿在圓明園。楊廷和身為帝師,有責任勸誡。</p>
“陛下應該挽留諸公一二。”</p>
朱壽笑道:“朕不需要這些虛頭巴腦的俗禮。反正罵朕的話多了去,不在乎多一件。”</p>
“應試舉子們的卷子朕都看過了。朕金口玉言的事不會反悔。著令各地放開路引,有問題的人可來京當麵問朕。朕在京裏等著他們。”</p>
楊廷和晃了晃腦袋,以為剛才聽差了,再問了一遍,“陛下想當麵迴答士子們的問題?”</p>
“不是士子,是所有對朕的施政舉措有疑問的人。朕每天下午都會在……在辣鍋店等著他們。”朱壽霸氣地迴應道。</p>
“……”楊廷和呆若木雞。</p>
朱壽挑眉:“‘不可,使知之’難道不是這個意思?”</p>
楊廷和瞠目結舌:“這……這隻是字麵意思。”</p>
“內閣去擬旨吧。”朱壽一臉的不在意。</p>
他何懼天下人的質問?</p>
楊廷和帶著朱壽的旨意迴集義殿。長時間的沉默後,集義殿擬了聖旨,東廠用電台發到各布政使司。</p>
期待著陛下迴京給大家交代的士子們,也沒想會得到如此霸氣側漏的迴複。</p>
“確定是陛下本人親口所說?”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p>
陛下的舉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別說皇帝,就算是飽學之士、士林大儒,也不敢說接受天下人質詢的話。</p>
“天下間除了陛下,誰敢放這樣的大話?”</p>
“明日一起去辣鍋店?”</p>
“同去!”</p>
在圓明園的弘治帝耳根子剛清淨了一會兒,聽到此事也不想管了。</p>
臭小子想丟人就丟唄,他眼不見為淨。</p>
朱壽一放豪言,本就生意興隆的辣鍋店爆滿。大家寧可站著吃,也要進店。</p>
禁軍把辣鍋店圍得水泄不通。想要進入其中,必須經過層層把關,核對好身份後才可入內。這樣也擋不住顧客的熱情。</p>
問詢趕來的士子們眼巴巴地站在門外。裏麵沒有他們能下腳的地方。</p>
朱壽坐在二樓正中間的八仙桌。</p>
除了他身後的一桌被穀大用、江彬等幾位護衛占據,其餘的位置坐滿了人。</p>
右手邊一桌,被宗人府包下。晉王、秦王、蜀王等在京的藩王都到了。左手邊的一桌,有老英國公、黔國公、保國公、成國公等勳貴。瑞安侯、壽寧侯、建昌侯、駙馬都尉等皇親湊了一桌。內閣、軍機處也有人到來。</p>
像六部堂官、陽武侯、新寧伯之類的,坐在底樓靠近樓梯的飯桌。</p>
首先來問政的,是劉健、馬文升、劉大夏、謝鐸等致仕老臣。</p>
朱壽嘴角一勾,馬上讓辣鍋店老板端上最貴酒和菜。</p>
“陛下不怕天下人都跑來問政?”劉大夏聽到消息專程從老家趕來的京師。剛聞此事,他足足愣了半天。</p>
朱壽一甩頭:“朕就是這樣的漢子。”</p>
“……”</p>
劉健怕被氣死,很不客氣地開口,“陛下想全盤否定太祖的祖製?”</p>
朱壽絲毫不見慌亂:“否定不合時宜的。”</p>
“何謂不合時宜?”</p>
“比如官員們的俸祿。”朱壽笑眯眯地說。</p>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一提俸祿,劉健氣短。</p>
馬文升嚴肅地問:“陛下要變革‘獨尊儒術’的治國之道?”</p>
二樓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注視著朱壽。</p>
朱壽淡淡一笑:“儒家為血肉,法家為骨,諸子百家為手腳。具體朕就不說了,朕一直按此行事,諸位大人應該很清楚。”</p>
“天啊,陛下真要……”</p>
“早看出來了。”</p>
“……”</p>
二樓議論紛紛,朱壽穩如泰山。</p>
“失蹤的士子在何處?”謝鐸問。</p>
朱壽舉手發誓:“此事真的和朕無關。朕從未下令綁架士子。”</p>
劉大夏關心北方局勢:“瓦剌人答應交出溫良改?”</p>
“劉老大人何處此言?溫良改一直是大明的啊?”朱壽疑惑地問。</p>
“瓦剌人沒提出什麽條件?”劉大夏不信。</p>
朱壽笑:“是有條件。”</p>
眾人凝神屏氣。</p>
“今後從溫良改到別失八裏、再到吐魯番,都是大明的地。”</p>
馬文升騰得站起:“陛下答應了何事?”</p>
朱壽撇撇嘴:“支付一大筆錢。賣地難道不需要出錢嗎?”</p>
還能從敵人手裏賣地?老英國公和保國公等人湊在一起交頭接耳。他們想了半天,也沒想到陛下和瓦剌人的交易僅僅是買地。</p>
“真的?!”馬文升不信。五十年前的土木堡之戰,至今仍是他心中過不去的坎。</p>
“馬老大人,規則是由強者製定的。”朱壽笑得意味深長,“弱者無外交。”</p>
馬文升猛吸一口氣,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哈哈大笑。“弱者無外交!陛下說的對!”</p>
四人相繼問完了話,答案還算滿意。今天由他們四人打頭陣,明日會有更多的人來質問陛下。</p>
“等等。”朱壽喊住了正要離去的四人,“老大人們,別忘了付賬。”</p>
劉健氣得跳腳:“我等一口未動。”</p>
“老大人們問了朕半天,連頓飯都不請朕吃嗎?”朱壽義憤填膺。辣鍋店被砸了兩次,他不得想法子彌補損失?</p>
劉健冷哼,幹脆坐下敞開肚子吃。</p>
“陛下,這壇子玉釀春可不便宜。”馬文升看著酒壇子說。</p>
朱壽嗬嗬一笑:“京中商家請馬大人開業剪彩,一次給的紅包,足夠請朕喝壇好酒吧?”</p>
大明朝的商業興盛,官紳們都是有錢人。</p>
馬文升並不驚訝,東廠躲在暗處窺探一切,無孔不入、無事不知。</p>
打開酒壇,給所有人倒滿,唯獨少了朱壽的份。</p>
馬文升舉起酒杯:“太上皇嚴令陛下不可飲酒。老夫不敢違逆太上皇,還請陛下贖罪。”</p>
“老夫請諸位老友喝酒。”馬文升舉起酒杯。</p>
朱壽悶悶不樂,蹭不到酒喝了。</p>
正在此時,木樓梯‘蹬蹬’直響。東廠的人跑來報信。</p>
“報~武清縣有亂民聚眾,衝入皇莊劫走大量財物。”</p>
馬文升噴出了剛入口的好酒。</p>
“武清縣何來的皇莊?”朱壽一臉疑惑。</p>
“是仁和大長公主的莊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