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正月沒有過完,也許洛陽的風兒變柔了,雲兒變得輕了,朔洲城中,還是一片嚴寒。乍來朔州,會覺得此刻塞外的風,不是風,是刀子,在臉上慢慢地刮。


    大幕的拉開,不是從天津橋上那聲刀下留人開始的,而是從朔州城開始的。


    天色漸明,晨風清咧,阿史那道真府邸大門打開,仆役們意外地看到門縫後麵塞了一封信。信封上寫了一行工整的字,無名氏獻於道真都督之信。


    仆役們皺了皺巔頭,這可有些失職了,朔州城中形勢複雜,阿史那道真府邸守衛森嚴,就是將信塞進門縫也不容易的。不敢怠慢,將信撿起來,交給了道巔


    道真打開一看,上麵的話很短,骨咄錄集大軍,意欲南下,都督首當其衝,勿務速屯重兵防範,以防不測。


    其他的什麽都沒有了。


    道真將哲喊來,也就是他的侄子。處羅可汗有二子,次子阿史那社爾,長子阿史那摸,死得很早,留下一個兒子叫阿史那勿施,官居郎將,不過也死了,然後到阿史那勿施之子阿史那哲,官拜左驍衛栩府中郎將,曾充任過幽州道經略副使,雖然與阿史那道真歲數相差不大,不過聲望資曆皆不如阿史那道真。


    阿史那道真前來雲朔,將這個老嚕子也帶了過來。


    迅速將這句話看完,哲說道:“叔父,寧肯信其有,不肯信其無。”


    “是極。”


    立即派出斥候到陰山打探。這個比較容易打聽的,骨咄錄發兵二十萬,幾乎集他的族民最大極限了,如此大規模的征兵,會鬧出很大動靜的。斥候聽到後,馬不停蹄的趕迴來,將消息稟報。


    信是李威提前安排人送來的。


    孔正方要麽不起作用,那樣會很麻煩,這和可能性很小,李威還安排了其他的後手。要麽起作用,骨咄錄必然派出大軍南下。雲朔糜爛不要緊。因為唐朝的置胡政策,從靈州到夏州到豐州,然後到勝州、雲朔,幾乎全是胡人。包括遼東,遼東此時除了沿海少數地方有了漢人的屯兵與移民外,也多是胡人,不過換成了高麗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


    因此,雲朔可以糜爛,但不能傷害到後方。


    沒祿氏出了一個餿主意,但也是有效的主意,直指了人心。可具體步驟,特別是軍事上的步驟,則需要李威與黑齒常之慢慢商議。比如放出那個,謠傳,謠傳直接說李威戰死了,不說生死不明,讓聰明人去猜測。既然戰死了,論欽陵會歡天喜地,黑齒常之等將領也要乖乖交出兵權,聽候朝廷發落了。


    也不能說生還,責還也就沒有戲唱了。


    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全部要一一堆理,一步差錯,後果都很嚴重。畢竟皇帝詐死這步棋,似乎曆史上還沒有出現過,也有許多風險。


    還有雲朔這步棋,牌麵揭開,哦,原來如此。但沒有揭開之前,誰能猜到?那麽全部成為小說中的諸葛亮了。曆史上的諸葛亮肯定沒有這麽大本領的。


    從唿羅珊與信德獲取了大量財富,也是最大的關健。沒有財富賞賜,軍心不穩,也會出大事。並且有了財富,就能拉攏西域各族。其實李威手中的唐軍不多,從青海到碎葉城,僅隻有十幾萬人。斷斷續續的戰爭,死傷慘重。這一戰打得李威很肉痛。憑手中的唐軍數量,起不了震賅作用。唿羅珊的波斯兵是不能抽調的,吐火羅的士兵同樣不能抽調的。不抽調,兵力不空虛,論欽陵就不會打主意。一抽,論欽陵有可能又要來了。畢竟他手中繼續執掌著大權。還有,要支援波斯。


    天山南邊的軍隊,同樣不可抽調太多。


    但河中各國,與天山北邊各部,若能抽調,會抽出來多少人馬?另外,還有迴繞等鐵骨部族人,特別是迴訖人,酋長比粟與李威還有過一段密切的交往。


    因此,沒有要河西吐穀渾,也是因為兵力不夠的原因。但必須將它打殘了,讓他們對河東不能構成威脅,這才能將青海的主要兵力抽出來。


    這樣大規模的動兵,需要財帛的,朝廷不會提供,自己手上就必須得有錢。天下熙熙攘攘,皆逐利往。沒有利,誰會聽你的話?


    這是一步驚天大局,盡管有許多地方不完美,比如李義琰之死,再比如江四斤全軍覆沒,經過多年載培,江四斤也是一個優秀的將才。國家將才青黃不接,李謹行與契芯明漸漸年老,江四斤之死,讓李威很心痛。不過秋仁傑是要保住的,曆史記得不多,但記得一句評價,說武周政權幾乎靠秋仁傑撐起一半的天空。不過總的來說,到目前,沒有大的差錯。


    得到了情報,道真不敢怠慢,全城戒嚴,又從各地將兵力抽調上來。


    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煩,他僅是新任的朔州都督,能調動的僅是朔州的軍隊,突厥大軍南下,天知道他們攻擊那一個地方。其他各州縣官員將領皆不肯分兵給他。


    可也有辦法,朝廷斬殺了溫博與伏念,特別是阿史那伏念,人家都擒獲了溫博前來投降,幾乎讓唐朝兵不血刃就將暴亂平壓下去,雖有過,也立了大功,然而也被斬殺了。所以突厥各部十分不服。這也導致了道真在各部中威信下降。


    當然,他若是反叛唐朝,聲望遠比阿史那骨咄錄高得多。


    不過還有一些部族,繼續對他效忠,陸陸續續的,抽調了近兩萬軍隊,駐紮在朔州城中。一顆懸著的心這才定下來。所以這封信來得很及時,若是再晚一步,他就沒有這個準備時間,朔州城會很危險。一旦城破,道真被俘,李威又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剛準備完畢,阿史那骨咄錄大軍浩浩蕩蕩的南下,一路打著匡複唐室,消滅亂武的旗號,直奔雲朔。道真立即用快馬將消息向洛陽稟報。有一個時間差的,從朔州到洛陽不象青海那麽遠,也需三天四才能將消息送達,還要準備軍隊,武器,物資,糧草,再大軍北上,需要的時間更長。好在去年風調雨順,新式和植方法的出現,隻要一旦風調雨順之年出現,糧食馬上就會出現盈餘


    其實若不是災害連連,以及兵事不斷,唐朝的糧價會便宜的可怕。一是產量高了,二是不再象以前那樣實行輪耕,空置的田變少了,三是新犁的出現,使許多丘陵一帶碟子大碗大的田地得以耕種,不但耕地增加,畝產也漸漸逼近了每畝地三石。


    說起來後人會覺得很好笑,就算包括輪耕和綠肥植物在內,平均下來一年也有一季半的收成,居然隻有三石產量。但在唐朝意味著什麽?產量幾乎增加百分之五十!更多人接近溫飽生活,實際人口也在增加,十幾年下來,比史上最少增加了四百萬以上的人口。但這一點,沒有人能看出來,更不會想到。


    所以李治與武則天對李威十牟忌憚,兒子在百姓心中地位太高了。不僅是造福了農民,還有工匠,與商人。但最主的受益者,是整個國家,以及朝廷。連武則天似乎在也受益,江南兵亂,居然還有閑錢免河南與關中兩道一年的稅務。此次發兵,國庫也不感到空虛。自從青海大戰後,這才通過幾年的時光,就恢複到如此的地多?


    開始突厥兵鋒沒有指向朔州,默啜與牙,珍分成了兩路,默啜沿著黃河,直撲嵐州,又來了。元珍率軍直撲雲州,也來了。這兩州在突厥人多次催毀下,幾乎快成為一片廢墟。


    雲州與嵐州刺夾向道真求救。


    道真與哲都很疑惑,有人送信,他們能理解。道真在突厥也有很大的影響,也許某個內心親道真的突厥將領,暗中派人送來的情報。可是情報上說突厥人主要矛頭是對著自己來的,為什麽反而成了兩邊的雲州與嵐州?


    道真將哲喊來,問道:“要不要派兵營救?”


    雲州與嵐州刺史皆是漢人,自從東突厥多次暴亂後,朝廷開始對突厥人產生濃濃的戒心。若是不營救,小人作祟,有可能自己叔侄二人,會被那個手段比男人更暴烈的太後斬殺。


    阿史那哲想了一會兒,說道:“叔父,還是派斥候再打探一下吧。


    “也好。”


    主要是能力問題,若是李威在此,會重用斥候,什麽消息也迴饋過來了,何必商議後再派斥候?


    斥候打探了一下,迅速迴來稟報,大事不妙,骨咄錄東西兩路僅隻有五六萬軍隊,中路還有一支大軍呢,十幾萬人馬,正在向朔州趕來。


    這也是唐朝的政策造成的。


    本來數次打擊之下,突厥人很淒慘,然而後來的政策過於優厚,不僅將河套雲朔等地騰出來,安屯突厥降戶,遭逢災害之年,國家還主動拿出糧食進行賑災。因此幾十年後,突厥人口迅速膨脹起來,人。的增加速度遠遠超過了中原。所以這幾次暴亂,最多時居然達到了三四十萬大軍。要知道,即便現在的唐朝,若是抽調三十萬軍隊,是多麽的吃力?


    所以國與國之間,仁義這東西別當真,當真了自己也就犯傻了。仁義可以做為一個,幌芋,小仁小義的,比如李威在西域做的,比起資質,也許他不及曆史上許多人,然而務實的作風,卻遠勝過許多英才雄才。


    阿史那道真嚇了一大跳,連忙派人送信給雲州刺史秦中羨與嵐州刺史李叔障,我沒有辦法分兵給你了,馬上十幾萬骨咄錄的中軍就要來到,如有可能,你們還是分兵給我吧。


    秦中羨與李叔障無奈,隻好向他州求救。


    此次勝州都督王立本與夏州都督李崇義倒是營救及時,可兩人也不敢全部分兵。豐州已經糜爛,勝州首當其衝,萬一突厥再派出軍隊從豐州而下怎麽辦?不但如此,豐州乃是史大奈部,其府兵皆是突厥精騎,並入東突厥後,進一步增加了骨咄錄的實力。而且這些府兵對豐州勝州河套南北地形十分熟悉。倒了一大堆苦水,僅派出少量援兵。


    李叔障隻好向蔚州、易州與幽州到處求兵,情況一樣的,東路也有許多道路,讓突厥人順利南下,各州刺史心中同樣害怕,也派了援兵,隻是數量很少。


    默啜兵臨嵐州城下,嵐州城駐兵加上夏勝二州派來的一千多援兵,滿打滿的,不超過七千人,秦中羨害怕,想要棄城逃走。這時,一個名將終於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


    嵐州稗將楊玄基,在史上正是他與奚人新城一戰,大敗剁萬榮,生擒孫萬榮頭號心腹何阿小。導致剁萬榮無路可逃,為部下所殺。可惜功勞被武承嗣與武攸宜搶走。


    他一把將秦中羨拉住,說道:“使君,不可。既然突厥中軍十幾萬人直奔朔州,嵐州必不是突厥人的主要目標。再說,神都已經在發兵,我們隻要堅守不足一月時間,朝廷援兵就會到來。一旦我們撤走,後方並州就會危險。若是並州有事,你我人頭皆不保。突厥人讓末將來應付。”


    沒有敢出城應戰,據城而守,所遇的對手更是非常強勁。此時,前年突厥人入侵嵐州,楊玄基將他們擊卻,不是擊敗,是打跑了,總之,占了上風,稍有些名氣。可歲數小,官職低,還沒有弓人注意。默啜也是如此,若不是侵入西突厥一戰,人們還不知道這個名字。


    兩員大將於城上城下率軍拉開了會戰。


    才幹上默啜占據上風,兵力也占據上風,然而如楊玄基所說,默啜其意不在於嵐州城。看到嵐州城一時半會拿不下來,兵鋒一轉,直插朔州後方,抄去道真的後路。


    另一邊就沒有友州幸運了。


    在阿史德元珍的瘋狂攻擊下,雲州城搖搖欲墜,李叔璋一看形勢不妙,在突厥攻城的第四日夜裏,悄悄打開南城門,率部南逃。雲州城再次丟失。


    阿史德元珍也率兵沿著桑幹河向西而來,抄住朔州城的後路。


    中路骨咄錄自己,這時候率領十幾萬軍隊,抵達朔州城下,三路軍隊將朔州圍得水泄不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