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九十章先聲奪人(上)
李威立即對這個小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問道:“你不害怕?”
“天可汗不害怕,我為什麽要害怕。”
不稱唿陛下,稱唿天可汗,小子明明耍了一個小心眼,在拍自己馬屁,但李威聽得很舒服,拍了拍他肩膀說道:“好樣的,你遠路而來,下去休息吧,我明天就給你一個答複。”
“天可汗,我還有一個請求。”
“說。”
“我想跟天可汗學習兵法。”
李威更欣賞了,指了指桌子上的公文說道:“我不是不教你,事務太多,沒有時間分身。但用兵法之道,你謹記好下麵幾點,就可以打勝仗了。一是道義,讓民眾認可,擁護主上意願,使他們會有生為主上生,死為主上死的想法,且不怕危險。二是天時,陰陽寒署與四季的變化。三是地利,路途遠近,地勢險峻平坦,作戰區域寬窄,地形對攻守的益弊。休要小看了天時與地利,關羽水破曹軍的故事你大約聽說過吧,一是特殊的地形,二是關羽知道不日將會下大雨,襄水會猛漲,所以最後大破曹軍的。四是將,將帥要足智多謀,賞賜公平,愛撫部屬,勇敢堅毅,紀律嚴明。五是製度,軍隊體製健全,各級將士的管理,物資的調度,必須有組織有秩序。這是作戰的五個要點。再通過七個比較,那一方君王賢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更能貫徹執行?哪一方武器精良?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公平?有了這七個比較,就能斷定這一戰是勝是負了。”
一時半會說不清楚,但看這小子在認真聽講的樣子,李威喊來侍衛,拿出一本《孫子兵法》扔給了他,說道:“你在我朝呆了很久,也認識許多我朝的文字,將這本兵書拿去自己揣摩,會對你大有幫助的。我剛才所說的,就在這本兵法第一篇中。”
“謝過天可汗。”波善活喜滋滋地退下去。
李威又將王方翼喊來,王方翼聽後,也嘖嘖稱奇。很意外的,沒有想到這群波斯王室,還有這樣勇敢的後裔。倆人再次商議了一下,將計劃做了調整,這是第二次修改作戰計劃了。
但是第二天天一亮,這個小子頂著一把翻飛的大雪,又找上門來,拿著兵書,問道:“天可汗,這本兵書上說了一句話,凡用兵之法,馳車千乘,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銼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銼銳屈力殫貨,則諸候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翻開書,照本宣讀。
李威一擺手,不讓他繼續讀下去,說道:“你是說我們唐朝軍隊於伊麗河畔大破車鼻施部後,大食人不備,就應當南下,也就是這本書中所說的本義,兵貴神速了?”
“我知道天可汗是有高明的安排,可我不大明白,想請教一下。”
說明他還沒有看懂,王晙之所以說出這番話,是輕敵。但不會問為什麽。因為下麵還有一些話,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故智將務食於敵,取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也就是不要二次征兵,一旦出現這情況,定下來前方吃緊了,國內百姓不安,士兵失去士氣。糧食也不要多次來迴運送,不然會增加百姓的怨言。最好武器物資運之於國內,而糧食取之於敵人。取敵人一鍾糧食,當抵從國內運輸十鍾糧食,取敵人一石草料,當抵從國內運送十石草料。一是節約了消耗,二是節約了人力,三是減少了被截糧的危險。
此次出征,兵力不會少,唐朝的數萬軍隊,加上突厥人的,吐火羅人的與河中地區的,甚至再加上波斯義軍配合。
然而消耗從哪兒來?難道從長安調來,長安百姓還沒有糧食吃呢。
這是取自於波斯。
中國的冬小麥就是從波斯傳過去的,到了夏初,波斯春小麥就收割了。在之前,還有謀夫等城內的糧食,提供支援。但有缺點,到了夏天,失去了天時,氣候對大食人有利。所以王晙要兵貴神速,反正謀夫等城內有大量糧食,不愁供給。可是李威不能僅考慮天時,還要考慮整個大局。
碎的。不過若是打起來,河中的軍隊、吐火羅的軍隊與唐軍,還有突厥人的聯軍,以及波斯的義軍,是有可能達到三十萬的數量。
又說道:“你立即迴去稟報你們的國王,馬上我們唐朝就要與大食交戰了。若是三四個月後,我還沒有聽到你們拜占庭人的動靜,我會主動撤軍,與大食搭成和議。”
都沒有款待,就將拜占庭的使者趕走了。
張仁願遲疑地問道:“陛下,是不是慢怠了一點?”
雖然此次出使,沒有達到想像的目標,然而大食對他招待是十分熱情的,每一次宴會都將他當作了座上賓,皇帝態度是不是有些粗暴?
“不過份,這個皇帝性格多疑,認為此次出戰,我們唐朝得到了好處,他想打,可是拿不定主意,”李威可不相信,君士坦丁四世能看穿他的長遠布局,繼續說道:“我越是生氣,他反而越會相信。”
說完了,開始寫信,寫給薩勒姆的,我們唐朝要發動聖戰了。
.第九十章先聲奪人(上)
李威立即對這個小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問道:“你不害怕?”
“天可汗不害怕,我為什麽要害怕。”
不稱唿陛下,稱唿天可汗,小子明明耍了一個小心眼,在拍自己馬屁,但李威聽得很舒服,拍了拍他肩膀說道:“好樣的,你遠路而來,下去休息吧,我明天就給你一個答複。”
“天可汗,我還有一個請求。”
“說。”
“我想跟天可汗學習兵法。”
李威更欣賞了,指了指桌子上的公文說道:“我不是不教你,事務太多,沒有時間分身。但用兵法之道,你謹記好下麵幾點,就可以打勝仗了。一是道義,讓民眾認可,擁護主上意願,使他們會有生為主上生,死為主上死的想法,且不怕危險。二是天時,陰陽寒署與四季的變化。三是地利,路途遠近,地勢險峻平坦,作戰區域寬窄,地形對攻守的益弊。休要小看了天時與地利,關羽水破曹軍的故事你大約聽說過吧,一是特殊的地形,二是關羽知道不日將會下大雨,襄水會猛漲,所以最後大破曹軍的。四是將,將帥要足智多謀,賞賜公平,愛撫部屬,勇敢堅毅,紀律嚴明。五是製度,軍隊體製健全,各級將士的管理,物資的調度,必須有組織有秩序。這是作戰的五個要點。再通過七個比較,那一方君王賢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更能貫徹執行?哪一方武器精良?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公平?有了這七個比較,就能斷定這一戰是勝是負了。”
一時半會說不清楚,但看這小子在認真聽講的樣子,李威喊來侍衛,拿出一本《孫子兵法》扔給了他,說道:“你在我朝呆了很久,也認識許多我朝的文字,將這本兵書拿去自己揣摩,會對你大有幫助的。我剛才所說的,就在這本兵法第一篇中。”
“謝過天可汗。”波善活喜滋滋地退下去。
李威又將王方翼喊來,王方翼聽後,也嘖嘖稱奇。很意外的,沒有想到這群波斯王室,還有這樣勇敢的後裔。倆人再次商議了一下,將計劃做了調整,這是第二次修改作戰計劃了。
但是第二天天一亮,這個小子頂著一把翻飛的大雪,又找上門來,拿著兵書,問道:“天可汗,這本兵書上說了一句話,凡用兵之法,馳車千乘,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銼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銼銳屈力殫貨,則諸候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翻開書,照本宣讀。
李威一擺手,不讓他繼續讀下去,說道:“你是說我們唐朝軍隊於伊麗河畔大破車鼻施部後,大食人不備,就應當南下,也就是這本書中所說的本義,兵貴神速了?”
“我知道天可汗是有高明的安排,可我不大明白,想請教一下。”
說明他還沒有看懂,王晙之所以說出這番話,是輕敵。但不會問為什麽。因為下麵還有一些話,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故智將務食於敵,取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也就是不要二次征兵,一旦出現這情況,定下來前方吃緊了,國內百姓不安,士兵失去士氣。糧食也不要多次來迴運送,不然會增加百姓的怨言。最好武器物資運之於國內,而糧食取之於敵人。取敵人一鍾糧食,當抵從國內運輸十鍾糧食,取敵人一石草料,當抵從國內運送十石草料。一是節約了消耗,二是節約了人力,三是減少了被截糧的危險。
此次出征,兵力不會少,唐朝的數萬軍隊,加上突厥人的,吐火羅人的與河中地區的,甚至再加上波斯義軍配合。
然而消耗從哪兒來?難道從長安調來,長安百姓還沒有糧食吃呢。
這是取自於波斯。
中國的冬小麥就是從波斯傳過去的,到了夏初,波斯春小麥就收割了。在之前,還有謀夫等城內的糧食,提供支援。但有缺點,到了夏天,失去了天時,氣候對大食人有利。所以王晙要兵貴神速,反正謀夫等城內有大量糧食,不愁供給。可是李威不能僅考慮天時,還要考慮整個大局。
碎的。不過若是打起來,河中的軍隊、吐火羅的軍隊與唐軍,還有突厥人的聯軍,以及波斯的義軍,是有可能達到三十萬的數量。
又說道:“你立即迴去稟報你們的國王,馬上我們唐朝就要與大食交戰了。若是三四個月後,我還沒有聽到你們拜占庭人的動靜,我會主動撤軍,與大食搭成和議。”
都沒有款待,就將拜占庭的使者趕走了。
張仁願遲疑地問道:“陛下,是不是慢怠了一點?”
雖然此次出使,沒有達到想像的目標,然而大食對他招待是十分熱情的,每一次宴會都將他當作了座上賓,皇帝態度是不是有些粗暴?
“不過份,這個皇帝性格多疑,認為此次出戰,我們唐朝得到了好處,他想打,可是拿不定主意,”李威可不相信,君士坦丁四世能看穿他的長遠布局,繼續說道:“我越是生氣,他反而越會相信。”
說完了,開始寫信,寫給薩勒姆的,我們唐朝要發動聖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