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七十七章君子之戰(上)


    看著遠處的青山,朱穹對何昌期興奮地說道:“何將軍,明天就要決戰了。”


    “嗯,”何昌期淡淡地點了一下頭。都在青海打了那多場戰役,在何昌期心中,即將到來的戰役隻不過是一場例行公事,有什麽大驚小怪的。


    “何將軍,你這幾年在青海擊斃了多少吐蕃人?”一次沒有上戰場,朱穹很好奇。


    “不是自己擊斃多少人,你已是一個百人校尉,要考慮手中擊斃多少敵人,以及各部相互之間的配合。”


    “喏。”


    但何昌期還是與朱穹說了一些注意的事項。


    這兩個人皆是延州人士,但出身略略有些不同,何昌期是殺出來的功勳與官職,本身卻是平民百姓出身。朱穹家境良好,小官宦人家出身,其母親是出自代北貴姓竇家,因此進入了軍務監,成為了天子門生。


    不管怎麽說,皆是一個老鄉。


    說著話,天色已晚,風從西方吹來,吹來了夷播海的腥臊味。眼前是一片戈壁灘,在黃昏的陽光下,隱隱映上了一層血色。


    因此,包括突厥人自己都說唐朝這一次是君子之戰。


    有的老人還記得唐初時的各個將領的戰術。最有名氣的,是李靖,計密的計算,高超的計謀,使他每一戰自始至終,死死地壓著了對手。被突厥人稱為戰神。還有一個人,李績,這個人很鬼很妖,每一戰,看似敵人自始至終皆占據上風,然而到最後洗牌之時,局麵立即變化,然後對手便輸了,都不知道怎麽輸的。有的人不服氣,一次還是這樣,兩次還是這樣。所以說他是妖道。


    總的來說,唐朝交戰,不僅是靠將士的兇悍,也靠將領的計謀。這也是中原地區的特色。所以阿史那綽爾不服,寫了信,說有種你們唐朝人與我們咽麵人正麵戰場上打一場,一決勝負。


    沒有想到唐朝人居然真的答應下來。


    在弓月城逗留了四天,準備了一些東西,也就是一些武器與車輛。武器還是比較原始落後的武器,先進的投石機與火藥,因為關中的旱情,距離遙遠,依然沒有運到西域。


    然後大軍出發,前行了三天,不是很遠,三天後停了下來,在鹹海邊的沙漠邊緣紮下大營。這種地形,無疑對咽麵部很有利的。而且明確地告訴咽麵人,給你十天準備。


    有十天準備,足以征集與動援部族所有的壯士。


    要麽派出大量的斥候,偵察咽麵部的動靜,還有許多斥候,這些斥候多是胡人為主,越過了鐵門,悄悄潛入唿羅珊地區。後者行動很隱蔽的,前者卻是公開的。


    也不算陰謀詭計,就是突厥人自己作戰,同樣也會派出斥候探查敵人的情況。


    所選的地點,不僅是空曠地帶,也是七河地區(指注入巴爾喀什湖的伊犁河、卡拉塔爾河、阿克蘇河、列普薩河、阿亞古茲河、楚河、塔拉斯河,一般指巴爾喀什湖、伊塞克湖及楚河為中心的周邊地區稱為七河地區,在唐朝這裏水草茂盛,是西突厥主要居點之一)。無論從天時地利或者人和,皆對咽麵部很有利。


    李威這個安排,終於驚動了更多的突厥人。


    這些首領可不是阿史那綽爾這個愣頭青,自始至終就沒有看好咽麵部,人家唐軍雖少,可都是經過浴血奮戰活下來的,而且唐朝皇帝威名赫赫,又豈是綽爾這個小夥子所能匹敵的?


    然而唐朝人為什麽要這麽做,放棄自己所長,用其自己所短?或者唐朝皇帝變得掉以輕心了?


    嗯,這一戰很有看點了。


    本來暗中支援綽爾,隻是削弱唐軍,給唐朝軍隊一個小小的障礙。可沒有想到唐朝軍隊居然如此。不但突厥人,連就近的東曹國與康國、曹國都派來了使者,是拜見,也是觀看唐朝軍隊真正的戰鬥力。如果是他們想像的那麽強悍,河中地區就有的救了。若是一戰大敗,隻好乖乖地向大食人稱臣吧。


    處月部、沙陀部、莫賀達幹部的使者則是不解。不知道唐朝皇帝葫蘆裏麵賣的是什麽藥,在他們心中想法,認為沒有必要這麽做。想要肢解咽麵部很容易的,一戰下來,咽麵部元氣大傷,直接出動軍隊,也就肢解了。他們不知道春秋的曆史,不然都能恥笑李威是第二個宋襄公了。


    李威沒有迴答。


    到了這片空曠地帶後,紮下了大營,然後一天之內挖了兩條壕溝,壕溝挖得也很古怪,很深,近一米深,然後很窄,一個人在裏麵挪身體都挪不開。這又讓各個使者很不解。壕溝作用都知道的,阻止對方大軍進攻的速度。然後這道壕溝能起什麽作用?不說馬了,就是一個人也能輕易的跨過去。


    留下了一團疑問,李威也沒有迴答。


    太陽漸漸落山,斥候將消息源源不斷地帶來,唐軍這樣做,也讓阿史那綽爾感到很不解的。看不透!隻是覺得很有利,於是征召族中所有壯年男子,甚至連十幾歲的少年與四十多歲五十多歲的老人,也征集起來,做了動援,說得很有氣勢的,唐朝人盲目自大,自尋死路,我們生機來了。這一戰不勝的話,我們整個部族將會走向滅亡。


    說了許多鼓勵人心的話,然而將族中所有的馬匹調集過來,又湊了近三萬軍隊。反正所有老底子都拿了出來,若是這一戰失敗,咽麵部不用唐朝肢解,也會自己真正走向滅亡了。


    李威點了一下頭,說道:“知道了。”


    走迴中帳,又接到一封消息,黑齒常之送來的信。關中的難民,將黑齒常之折騰得茶不思飯不想,然而知道皇帝愛民,又不敢強行驅散。但這些百姓呢,以為來到青海,朝廷會向往常一樣,替他們蓋上房屋,分配耕地與糧食,甚至連衣服都準備好了。但青海哪裏有那麽多耕地?有,在河西呢,從牛心堆到星宿海、赤海、烏海、柏海,再到大非川、伏羅川,都有大片的草原適宜用來做耕地,關健不是在人家偽吐穀渾手中嗎?


    也讓黑齒常之感到很鬱悶,以前動援都沒有那麽多百姓,然而青海飽和了,卻湧來了這麽多百姓。道理不是這個道理,作為屯田,宋朝最有力,可是前去屯田的百姓卻是很少。為什麽?一是宋朝征收一半收成作為稅務,二是宋朝將士羸弱,動輒就讓西夏人與遼國人打了過來,呆在邊境很不安全。那一個百姓願意前往?耕了田,卻沒有百姓前去耕種。


    李威做得很不錯,暫時以兵代稅,隻要出了士兵,一家人免去所有稅務。其實農民那個可憐巴巴的收入,又能征多少稅?當然,遲早會征收的,這要等到青海全部安全了,不需要那麽多府兵了,才能逐步征收。眼下還是以商稅為主。


    去掉一個弊端,但存在另一個弊端。畢竟是老百姓,前幾年吐蕃人那麽兇悍,所以害怕前來青海。另外還有地方官員的阻攔。今年情況一變,吐蕃與唐朝搭成了和議,這又是錯誤的觀點,怎麽可能存在和平呢?唐朝在等待機會,吐蕃在恢複元氣,早遲還是要戰的。除非青海與西域歸屬定落下來。但有沒有那麽好定落的?


    老百姓不知道,隻是認為和平了。又加上各州縣官員沒有辦法阻止百姓逃荒,反正是死路一條了,不如前往青海。所以湧來的百姓才會多。


    然而來到青海不是他們想像的。地也沒有了,也沒有人替他們準備房屋與糧食衣服,怎麽辦?人類的劣根性發作,官員對他們好,他們反而變本加厲,爭爭吵吵。並且青海屯田是副業,主業是防備吐蕃,伺機作戰,也是為了培養高原戰士為主的。缺少得力的文官,幾個月下來,青海發生了多少事件?


    黑齒常之連哭的心思都有了。


    這封信寫得幽怨之極。不知道是誰代筆的,寫得那個慘,那個怨,比竇娥還要可憐。


    李威看後,哭笑不得。放下了信,也寫了一封信。他有權利處理軍政大權,包括調動相應的瓷器、絲綢與茶葉前來河中與河中各國交換糧食,都是直接下製命的。寫了一封信到洛陽,僅是一個會報,而不是請示。正好他還準備從關中調來百姓在碎葉水一帶屯田,於是讓黑齒常之護送這些百姓來碎葉城。


    信發了出去。又迎來一個消息,關於易薩部的。這是一支遊牧民族,唐朝雖然設置了羈縻州,然而他們活動範圍很廣泛,一般冬天才來到裏海與鹹海一帶。這時候卻不在,大約跑到烏拉爾河上遊地區了。


    李威隻好放棄,過了鹹海與裏海,往北走,天氣寒冷,許多地區荒無人煙,縱然有,也是原始的高加索人與烏拉爾人為主,沒有向導,根本沒有辦法辨認方向,就是遇到了人煙,也無法用言語溝通。


    然後將各將領喊來,開始吩咐。


    一些步驟,在洛陽與裴行儉、劉仁軌已經做了很多的商議。來到弓月城後,與王方翼、李謹行又做了一些商議。此次不是真正君子之戰,李威也不好這個麵子。是為了將來與大食人交戰,做一個試驗與演習的。


    看過許多史書,以史為鑒。最有名的步兵或者輕騎兵對騎兵與重騎兵,是呂光的龜茲之戰。呂光手中總共是七萬士兵,其中隻有五千是騎兵。攻打龜茲,龜茲王不支,向獪胡求救。獪胡王派其弟呐龍、候道馗率騎兵二十萬,另外還有溫宿、尉頭等部,合計近七十萬軍隊救援龜茲。不但如此,史***載獪胡還有一絕,那就是鎧甲,這種鎧甲象連鎖一樣沒有縫隙,弓箭根本射不透,也就是刀槍不入。


    對這個,李威與裴行儉皆有異議。


    不能說胡人就沒有技術,象龜茲等級西域胡國也有一些工業基礎,冶煉技術不可小視的。再比如說赫連勃勃的夏國。將作大匠對赫連勃勃忠心耿耿,為了精益求精,造兵器時,若是弓箭射不穿盔甲,做弓箭的工匠必死。若是射穿了,做盔甲的人必死。修統萬城時,用尖鐵錐插城牆,若是***一寸深,就將泥工殺掉砌進牆裏。


    因此使夏國擁有了第一流的城池與第一流的武器。這是特例,不能算的,但證明了獪胡人用的有可能是類似大食與拜占庭的重甲。


    不僅是這種可怕的重甲,獪胡人還善長矛槊,弓馬嫻熟,另外也善長使套索。這個套索至今在突厥與契丹人手中還能看到,平時是套不聽話的馬匹的,用在戰場上去成了套人的武器。套奔騰的馬套慣了,況且套人,一套一個準。


    武器盔甲犀利,個人武力值高,七十萬對七萬。這場不對稱的戰爭拉開了。


    然而呂光想到了一個辦法,打造了一匹鉤鐮槍,不但能鉤你的馬,還能伸出鉤鐮槍撕開你的鎧甲,然後用弓箭伺候,漏網的用輕騎解決。雙方對決了,在龜茲都城屈茨西麵決戰。呂光大勝,龜茲國王倉惶出逃,王候降者計達三十餘國。


    這一段曆史史***載得都不可信,三人將史書中的記載無限的放大。首先疑問是獪胡有沒有能力製造刀槍不入的鎧甲。其次疑問有沒有能力二十萬人全部使用這種鎧甲。就是唐朝恐怕也沒有這個能力,它畢竟隻是一個胡人的部族。另外就是死亡率,說此戰擊斃了一萬多敵人,也不大可信的,雖然七十萬大軍是各部聯合而來,軍心不齊,這一點與符堅下江南淝水一戰相似,然而隻擊斃了一萬多人,七十萬軍隊就能潰敗?軟弱的宋兵與明朝後期的軍隊,也不會如此貪生怕死。


    但仿照了這一戰例,做了無數推演。


    李威很看重,是因為後來的嶽家軍也使用過的。


    但還是騎軍威力最大,嶽家軍交戰,鉤鐮槍用過,砍馬刀用過,隻是輔助的兵種,最終是騎兵。這是為了對付大食人,多提供一種作戰的方式。而與咽麵這一戰,恰恰是一個軍事演習。


    一夜很快就過去了,阿史那綽爾沒有騷擾。唐朝人君子之戰嘛,我也要做一個君子。不但沒有騷擾,倚據著遠處的山脈,香噴噴地睡了一夜,保證了體力。天亮後開鍋造飯,吃飽了,這才從容地率領三萬軍隊徐徐而來。


    唐軍也很從容,不過這不是從容,是一種自信。


    當咽麵軍隊離軍營僅有十裏地時,李威這才揮了一下手,辛承嗣與江四斤率領三千人,分成了兩隊,進入了壕溝。隻不過不同的是他們手中拿著一些古怪的兵器,似槍非槍,似鉤非鉤。長七尺多,有一個槍頭,但槍頭下麵有一個倒鉤,另一邊還有一個鋒利的彎鐮,象一把大鐮刀。從來沒有見過。


    除了這種古怪的槍外,還有一些重刀,不是普通的橫刀,而是刀背加得很厚的那種。一些大斧頭。


    三千人進入壕溝後不久,遠處的煙塵揚起,咽麵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