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百二十七章甚輦路(二)


    感謝hanrydn成為本書的盟主,今天加更迴報。


    ============


    至少目前做得很高明,後黨與***水火不融,就是脾氣最好的戴至德,清爭無為的張文瓘對武則天也沒有多少好感。


    段夫慶所做的,隻是輕輕推動了一下。


    暫時肯定沒有想起來的,一聽,無論是戴至德,或者劉仁軌,皆是反對。太子生死不知,默不作聲,可現在奇跡般地殺了迴來,那麽必然扶助太子。皇後一直看不習慣,而且前幾個月的種種更讓這些大佬心寒,加上宰輔中又有心腹進入,再有諸武上來,以皇後的才智,太子就是以後登基,都會有無窮無休的麻煩。


    全部反對。


    王德真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於是看著裴炎、崔知溫、薛元超,說道:“難道我說得沒有道理嗎?皇後這幾年為了國家,做了多少貢獻?就象前段時間,若沒有皇後,後果,那……我不敢想哪。”


    崔知溫不大好迴答,他內心是倒向太子的,武則天是有本事,可終究是一個皇後。再說呢,李顯與太子關係親切。可他終是武則天提撥上來的,因此,隻能唯唯諾諾。薛元超倒與太子無關,對李賢也不是那麽很忠心,因為武則天壓迫,拜於武則天石榴裙下。可真正提撥他的人卻是李治,若將這十位宰相排一排,恐怕薛元超對李治最忠心的。


    戴至德、郝處俊、張文瓘、李義琰於其說是***,不如說他們考慮的隻是國家,不是***,也不是李治黨,那一個對國家有利,就支持那一個。倒是劉仁軌雖在青海做得不光彩,卻是實打實的***。


    兩人沒有作聲,王德真孤掌難鳴,隻好又看著裴炎,沒有抱多大希望。


    裴炎也沒有將王德真當作一迴事,你這隻小麻雀,怎麽知道我的誌向?此人進入宰輔時間很短,而且太子看他不順眼,可是風頭卻隱然迅速地居於幾位新宰相之首。


    要出身有出身,河東裴家的子弟。要學問有學問,特別是在《春秋》上的造詣無幾人能及。要政績有政績,上到朝廷,下到地方,皆是一名能吏。要清廉有清廉,清到家貧如洗。


    很多大臣對他都是很敬重。


    就在他想緘默之時,忽然想到了一件事,無論自己怎麽做,太子大約是不喜歡的。皇後的歲數不是很大,身體又健康,其實將皇後扶起來,未必沒有作為。有了皇後撐腰,自己以後在朝堂上依然會屹立不倒。


    於是又改悔起來,說道:“隻是一個九寺少卿,各位,你們太大驚小怪了。”


    一句話,讓所有人一愣。


    郝處俊等人本來就很反對的,這一聽,心中想到,這個裴炎什麽時候真正倒在皇後裙下了?更警覺,也更不同意。


    爭了大半天,沒有結果。


    張大安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可聽到他們的爭執,心滿意足地微笑。


    當天晚上,到了雍王府上。


    既然堅決不願意監國,李賢隻在府中修書,不出門,可是當初詔書是讓張大安為首的一些大臣,協助李賢修書的。他去雍王府,並不影響李賢的“退”。


    將事情稟報了一下。


    李賢不能作主,主要還是詢問段夫慶,派人將段夫慶喊來,又大約說了一遍。段夫慶又問了各個宰相的履曆,在吐蕃聽到的情報不詳細,在民間聽到的傳聞不真實,因此還得要問。


    一個個問完了,說道:“殿下,可以進行下一步安排。”


    張大安沒有離開,也想看這個牛哄哄的胡人,倒底有什麽高招。


    僅因為這次爭執,還是遠遠不能影響武則天與太子的關係,更不能影響太子上位的。


    繼續說道:“你派一些生麵孔的人,在幾位相公經常出沒的茶館,或者其他場合,悄悄揚言。就說天皇圖謀不詭,數位宰相,看似太子勢大,其實未必,戴至德、郝處俊、張文瓘歲數皆高,特別是前兩人,都七十多歲了,身體一直不大好,經常生病。而李義琰為人又剛勇急躁,劉仁軌不能容人,是一個地道的小人。已經不是數年前的辰光。想一想,前幾年,那一個敢當著眾位宰相的麵,捧諸武上台?況且還是出自宰相之口。再看諸相中其他數人,王德真、裴炎、崔知溫,就是薛元超也叛投於皇後門下,這些相公皆是年當益壯之時,他們全部投於天後門下。天後還不滿足,又要捧諸武上台,她要做什麽?”


    實際上是王德真受了下屬的蠱惑,才提出來的提議,武則天根本就不知道此事。


    細想了一下,李賢說道:“妙啊。”


    不能亂造謠,得有針對性。


    段夫慶又說道:“殿下,且慢,奪嫡之事,已經不能急在一時,散過謠傳後,讓這幾人立即離開,不要再露麵了。讓百姓自己去議論。以免讓人查出來。”


    “是。”


    張大安心裏麵不是滋味,誰是胡人粗魯的,這個胡人一套又一套的,心思比自己還細膩。這想法也是錯誤的,現在的吐蕃,後來的突厥,屢有人才湧現,與胡人漢人有什麽關係?隻是文明方式落後罷了。


    李賢立即去布置。


    但他就當此事沒有發生一樣,繼續呆在府中連門也不出,修書。除了修書外,任何客人也不接見。就連狄仁傑也狐疑起來,難道這個雍王真的退出奪嫡之爭。


    於是將視線再次轉向了明崇儼。皇帝死活就是不退位,怎麽辦呢?等一個一年兩年可以,等得時間長了,難免會夜長夢多。可是太子不能真率兵謀反。得有一個適當的借口,不但是逼皇帝自己不得不退出來,也是順手逼皇後退讓手中的政權。


    對武則天,狄仁傑也不放心。


    武則天也沒有注意,在等李首成迴來,看李首成帶來了什麽迴話。


    謠傳在蔓延,暫時還沒有讓武則天注意。李首成迴來了,裴雨荷她們也到了洛陽。李潞讓武則天抱到洛陽,不得不來。前去青海,裴雨荷病倒了,現在還沒有康複,不過也有收獲,禦醫搭了一下脈,確認了狄蕙與徐儷有了身孕。


    武則天眉頭皺了一下,有身孕是好事,可懷孕的對象讓她極為不滿。狄蕙出身更賤,徐儷在她眼中就是一個瘋丫頭。


    不滿意,隻好與李首成進行了交談。


    聽完後沉思道:“你確認弘兒這些話是真心說出來的?”


    “是,奴婢觀察了很久。”


    “這一次辛苦你了,本宮心中有數。”


    “這是奴婢應當做的。”


    “嗯,去見陛下吧,他想問一問青海的情況。”


    “喏。”


    又去拜見李治,李治倒是真實地詢問了青海現在的戰況。李首成老老實實地將他聽到的看到的,又細說了一遍。


    “這個論欽陵是一個危險的人物。”


    “是。”


    其實李令月已經將她聽到的,以及從薛訥嘴中掏出來的,急不可耐地告訴了李治,但畢竟是一個孩子,說話丟三落四的,再與李首成的迴話,以及兒子所寫來的信相互對照一下,李治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更真實的判斷。


    想了想,心中做下一個判斷,這一戰,今年唐朝軍隊會大獲全勝,不過以後麻煩事不少。說道:“你下去吧。”


    “喏。”


    隨行還有侍衛,立即傳揚出去。


    李賢又擔憂地喊來段夫慶,說道:“李先生,有些不大好啊,估計母親一定派了那名老太監,與大哥搭成了什麽協議。”


    “那是必然,不然天後為什麽派出親信的內侍,前往青海。這幾天臣也聽到一些風聲,若臣猜得沒有錯的話,太子給的承諾,天後還是比較滿意的。”


    “那可怎麽辦?”李賢又擔心起來。無論是大哥,或者母親,皆不是自己所能敵的,況且二人聯手。


    “殿下擔心什麽?這一點臣早預料出來。還記得臣求見殿下時說過的話,凡事適而可止,太子如今風頭一時無兩,在這種情況下,再換得天後支持,到了什麽境界?”


    “更有希望啊。”


    “錯,更沒有希望。”也不一定的,這個段夫慶不去管,有沒有希望,與他有什麽關係,隻要讓唐朝內部混亂即可。又說道:“亢龍有悔啊。太子已經飛到天的窮頭,天皇怎麽辦?”


    “李先生,那我怎麽去做?”


    “聽我二言,第一條將趙道生他們會部攆出府中。”


    李賢留戀不舍。


    “殿下這一條辦不到,臣隻好立即告辭。”


    “好,我答應你。”李賢咬咬牙說道。


    房氏在一邊衝段夫慶躬身遙行了一禮,此事她也勸解過的,為了這幾個孌奴,大臣多次指責,可是丈夫就是不聽。說起來,丈夫寵幸趙道生的次數,比寵幸自己次數還要多。這讓她感到很悲哀。


    段夫慶就當沒有看見,又說道:“第二條,立即派人再放出一個謠傳。就說天皇戀權,自己病重多年。原來說太子年幼,不能繼承大統,現在太子長大成人,文武雙全,仁愛過人,為何還繼續貪戀權位?看一看,這幾年皇帝做的事,荒誕無稽,朝堂混亂不堪。國家不幸啊。”


    “為何?”


    “殿下啊,想做太子,不是百姓說得算,是陛下說得算。想一想,這個謠傳到了天皇耳朵裏,天皇如何想?當真他不知道李首成是天後的親信?過了一段時間後,隻要張相公借議事淡淡地說一句,點醒天皇。天皇如何自處?那就是你重新上位的楔機到來。”


    李賢思考了一下,說道:“好主意。”


    於是依言去做,不過暫時謠傳還沒有普遍地傳揚起來,倒是李治聽到他將孌童逐出府中,心中略略欣慰了一下,將李賢喊進內宮,誇獎了幾句。這是一個好兆頭,當天晚上李賢做了一個美夢。


    他坐在龍輦上,兩邊是儀仗隊,浩浩蕩蕩向長安出發。大道兩邊伏著無數的百姓,一起歡唿:“參見陛下。”


    李賢在龍輦上意氣風發,舉起手來,說道:“各位平身,平身。”


    這孩子,因為一個帝位,得了心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