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八十二章氣開山崴(二)


    昨天有事,隻一更,匆匆忙忙上傳後,忘記發布,迴來一看還是七十幾張***,這才發覺。老午有罪,今天五更補償,這是第一更。


    ========


    “殿下請答應,”李謹行伏下說道。


    之所以論欽陵調動了這麽多大軍堵截,正是因為太子啊。


    又說道:“這一支軍隊暫且由臣率領,隻要殿下能逃出生天,那怕臣遭遇到不測,殿下也可以在日後為臣等報仇雪恨。”


    幾個黨項人也殷切地看著李威,希望他答應,路上反複商議過的,隻要太子能逃出去,論欽陵何足懼哉?那麽黨項人那個美好的未來依然在等著他們。


    李威心中很是心動,真怕死的,一路吃了這麽多苦,可不正是為了想逃出去。可是他看著幾千雙眼睛,心中清楚地想到,不能逃啊,特別是丟下這幾千與他生死與共的將士,隻顧自己逃出生天,傳出去,世人如何作想?


    心中在猶豫不決,臉上卻看不出來,轉過無數的念頭,看到遠處幾十個傷兵,醫官正在醫治,許多地方皮膚都凍腫了,眼神空洞無力。可以想的,在這個四麵是伏兵的情況下,這些傷兵的命運!忽然堅決地說道:“孤不能走。這裏有大量的物資,還有一些戰馬受了凍傷,以及犛牛會拖累行程,孤將他們給你們的族人,分配一下。但是孤有一個請求,這些傷兵你們部族能不能悄悄地收留下來,將他們轉移到積石軍?”


    “殿下啊,不可啊,”不但李謹行,駱務整等人,一起跪下說道。


    幾名黨項人長老也一個勁地勸說:“殿下,雖然諸位將士忠心耿耿,可殿下是龍體。”


    幾十名重傷的士兵聽聞後,也立即艱難地走過來,說道:“殿下,我們的生命哪裏能與殿下相比。請殿下收迴成命。”


    這一勸,李威心意反而更堅決,從箭壺裏抽出一支箭,說道:“孤曾經說過,孤,還有你們,不管你們是漢人、黨項人、鐵勒人、突厥人、靺鞨人,都是大唐的子民,都是兄弟姐妹。大家的生命一樣的金貴,特別是你們,一個個生命更是價值連城。孤從河西突圍出來,既然大家活著,是用同袍的生命換來的,孤就要將你們想辦法帶出去,不是幾個人,是所有人。若違此誓,當如此箭。”


    說著一下子將這支箭折斷。


    “殿下不可!”李謹行爬起來,可來不及,箭支已經被李威折斷。


    折斷後,李威心情反而輕鬆起來。來到唐朝,壓仰了很久,東宮中的生活,看似錦衣玉食,可是每一天都如履薄冰,這一刻雖然做出此決定,注定了生死兩茫,可心中卻特別的安定。心中想到,做人還是要有一份血性的。


    “殿下啊!”知道重誓發下,太子再也不會獨自離開,所有將士皆放聲大哭。


    “仁君哪,”幾個黨項的長老喃喃道。這一刻無論李威在河西殺了多少人,在他們心中也注定是大仁大愛。


    “紮營,幾個長老,你們先迴去,看一看,如何將孤的受傷將士安置轉移。”


    “是。”


    幾個長老離開,士兵開始紮營。


    李謹行走了過來,問道:“殿下,我們下一步應當如何打算?”


    “李將軍,你看,積石山中部有許多盆地、小河與河穀,還是有路通向南部白蘭羌的。此行也不易,若要封死,得分兵把守各處,但隻要兵力多,也能封死,為什麽論讚婆沒有去做?兵力不夠了。雖說吐蕃此次調動了三十多萬人,他們也屢次遭我軍重創,損失慘重。多少兵力,無法得知。現在我們駐守在積石山以南,為了防止我軍前來營救,南九曲一帶到莫門道非得派駐大軍防備。論欽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防止孤會派你們重軍吸引他的軍隊,帶少數人逃跑,與我唐朝交界的各個道口皆駐有軍隊。論讚婆還能動用多少人?”


    “是啊,殿下,所以你剛才那一舉,實非明智之舉,這一場戰役,為了追擊殿下,論欽陵動用無數大軍,一動用就是數月之久,吐蕃與吐穀渾財力有可能耗盡。明年正是反攻之時。”


    “非是,信義二字無價,豈可因為一役之勝負,丟棄信義不顧?不過你看,我們休息一夜,明天直赴那個入口。到了此處,我們不是在大非川上,信息閉塞,可以派出黨項士兵為斥候,打探消息。”


    “是。”


    黨項人與白蘭羌同為吐穀渾屬羌,關係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壞。但在吐蕃眼中,還有貴賤之分的,征服白蘭羌,吐蕃人犧牲了無數士兵,白蘭羌死的戰士更多。可因為地勢更高,離吐蕃更近,真正的高原羌,吐蕃對白蘭還是很看重的。真數來數去,黨項人在吐蕃人心中才是最賤的種族。


    還有一群人,是漢人,幾乎所有漢人在吐蕃境內,隻是奴仆,遭受殘酷的壓迫。但不是最賤,這是一種對東方富裕繁榮的仇視心理。


    若是漢人,前去白蘭羌,引人注意,可是黨項人去白蘭羌,根本就沒有人想起來。有了消息,是何等的重要。這一段時間,自從河西殺出後,隻能自己猜想,猜論欽陵的布置,猜唐朝現在的情況,都不如一個瞎子在摸大象。


    “因此,追殺我們的吐蕃主力還是論欽陵,其他地方士兵論讚婆皆不敢動。他數次遭到孤的打劫,對孤有心理陰影,省怕士兵調動,抽調得少,會落得大非川城外一萬吐蕃士兵的下場,抽調得多,又露出空擋,讓我們鑽出去。可是論欽陵呢,若是從黨項道而來,即使是吐蕃人,也有損失。而且兵力不足,我們又可以從白蘭道潛迴大非川。甚至也可以從南方進入多彌部,向東撤向川西。若是從白蘭道而來,我們從黨項道又可以繞迴烏海。雖然來迴奔波,損失重,可隻要孤逃迴去,他這一次就等於是失敗。這個後果他承擔不起的,甚至都不能向國內交待。”


    “正是。”


    “所以孤想,我們明天立即起程,奔向白蘭羌的入口之處,論欽陵還會有辦法的。但我們不妨休息一段時間,看論欽陵的後手,再做安排。時間拖得越久,對我軍越有利。最好拖到明年春暖花開,積雪融化,撤退的道路會更多。而且朝廷也會做下安排的,再說,裴行儉前來青海,非是李敬玄可比。有了他的側應,我軍更會安全。”


    從烏海將消息送到論讚婆手中,再將這個命令下達,一來一去就得需要很長的時間。


    但自始至終李威沒有說如何逃出去,自己不去想,論欽陵就無法判斷。


    第二天,李威帶著大軍起程。當然,黨項人也要裝裝樣子,大軍一到,所有部族匆匆忙忙逃離。反正在吐蕃人眼中,黨項人戰鬥力低下,不堪一擊。


    經過兩天行程,背靠著積石山一個叫唿風口的山峪,紮下大營。不過一路也有意思,將所有受傷的戰馬與拖累行程的耗牛,一路走,一路丟棄。反正也開過先例,至於黨項人如何瓜分,李威不管了。


    十幾個附近的黨項酋長與長老前來謁見,十分心悅誠服地伏下。李威那一番話,皆聽到了。這個兄弟姐妹,不僅是指漢人,也有他們黨項人,並且在這種惡劣的處境下說的,全部為之折服。


    李威說道:“你們請起,孤還要請你們辦一件事。”


    “太子請吩咐。”


    “前天孤與你們族人說過,孤這支軍隊,裏麵有許多傷兵,還有一些人從中原而來,不適合這裏的氣候,務必請你們幫忙將他們轉移。”


    不僅僅是幾十名重傷士兵,還有兩百多名,因為不適高原環境的將士。


    “我們能辦到。”


    借著夜色,這兩百多名士兵轉移走了,皆是號淘大哭,可是知道自己在軍中,反而是拖累,不離開不行。但是一個個哭得淚如雨下,連黨項人都陪著掉眼淚。


    看著一行人離開,李謹行忽然說道:“殿下,恭喜。”


    “何喜可恭?”


    “裴侍郎說殿下到了伐兵境界,依臣看,殿下卻到了伐交境界。”


    “哈哈,李將軍過獎,這不是伐交,形勢所逼之舉。真正的伐交,孤還遠著哪,就是到了伐交境界,也趕不上論欽陵,他才是僥謀之帥。”


    提及了論欽陵,李謹行沉默不能言。


    ……


    論欽陵真難住了。他的軍隊是不大好動的,但罵了一句:“兩麵羌。”


    兩麵羌指的是川西羌人,唐朝強大時,投靠唐朝,吐蕃強大時,依附吐蕃。立場很不堅定,可是在夾縫裏生存,也是無奈之舉。


    黨項人望風而逃,論欽陵倒不是很在意,可是唐太子駐紮在唿風口,卻沒有象以前那樣洗掠,有可能他們物資已經足夠,但論欽陵直覺讓他感到李威與黨項人搭成了某種協議。


    “黨項人……”論欽陵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主意,讓論讚婆強迫黨項人出兵。不一定會繳滅唐軍,估計也沒那戰鬥力。但黨項人若是召集,能得幾萬士兵,一定會給唐朝重創。即使有協議,強迫之下,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勾結。就會將唐軍逼向白蘭羌,失去了這個迴形通道,立即讓論讚婆分兵將通道關閉,自己也可放心地率大軍進駐白蘭。在積石山與紫山之間,就能將這一支唐軍甕中捉鱉。


    想到這裏,立即將所有將領召集過來。拿出地圖來,插上一麵麵小旗子,說出自己的計劃。


    “大論這主意好。”一起附聲道。


    “希望大論這一次能成功,”沒祿氏不適時宜地插了一句:“我不知道這個唐太子是不是有那麽重要,難道是神仙不成?既然如此,又怎麽會落得如此處境?可是看到國家的損耗,看不下去了,明天我會迴邏些城。”


    說著,站起來一拂衣袖離去。


    大家一起不吭聲,大論勞苦功高,手中的權利也過大了,吐蕃國內有許多大臣反感此事,一起心知肚明。


    “莫要管她,我們繼續議事……”


    會議結束,沒祿氏將紮伊旺喊來,說道:“我就要離開,可要委托你辦一件事。”


    “王妃請指示。”


    “你也看到,唐朝人無法到我們吐蕃高原之上來,為什麽噶爾兄弟屢屢對唐朝開戰?”


    “屬下不知。”


    “沒有功,如何篡位?”


    “這……”紮伊旺支吾了一聲,說對吧,也沒有看到噶爾兄弟有謀反之心。說不對吧,現在吐蕃大權確實全部落在噶爾兄弟手中,讚普就象一個透明人似的。


    “還有,這個唐太子,更是一個笑話,也許還不錯。可是真有噶爾欽陵所說的那麽大本事,怎麽被人陷害,來到青海?又怎麽落得如此下場?”


    “也是,”紮伊旺點了一下頭。不要說他是太子,就不是太子,當年李世民所做的反擊,也遠勝這個太子。大論似乎是過高看了此人。


    “非是如此借口,他如何不惜國家所有財力,調動這麽多大軍,犧牲了這麽多將士,圍剿一個文弱的太子?一是有殺唐太子之功,二是與芒輾達乍布形成對比,打擊我們吐蕃忠於讚普的大臣。”


    “原來如此,這個欽陵實在可恨。”


    “這一次無論如何,不能讓此人將唐太子擊殺。否則吐蕃就會變天。”


    “但是王妃,此事不大好辦啊。”紮伊旺搖了搖頭,三軍全部聽從論欽陵指揮,自己如何阻止?


    “我自然有妙計,迴邏些城隻是借口,我還在暗處,派人與你聯係,隻要你聽從我的指揮,就不會讓此人得逞。此人不得逞,我吐蕃才能安寧。”


    “王妃是……?”


    “我自有妙計,你聽我的指示去做……”低語了一番,紮伊旺立即離去。


    憑借唐太子,是殺不出來的,可是有我幫助嗎……沒祿氏美目閃著光彩,想到,這一次唐太子不跑了,大約也到了借種時候。


    她這份執著,後人無法想像的。可在這時代,卻是能理解,無論吐穀渾或者是吐蕃,皆多以奴隸製的,吐穀渾略好一些,還沒有正式轉向封建製。所以對血統十分看重,一旦兄長或者父親的妻子有高貴的血緣,死後,弟弟或者其子,會將她強行迎娶過來。這與以前的王昭君十分相似,丈夫死了,兒子又來娶。後人看是亂糟糟的,實際上在這時代,在這些胡人蕃人眼中,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不僅吐蕃,吐穀渾也有這樣的陋習。


    論血脈高貴,那有唐朝的太子血脈高貴?


    於是種種荒唐的事,一二再,再二三地發生。


    第二天,沒祿氏迴邏些城了,實際上這是借口,真正是帶著二十幾名最忠心的侍衛,尋找李威借種去了。借不借?一邊是你自己與手下幾千條人命,一邊僅僅是一些種子,如何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