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六十章射日墜(二)


    曆史青海之戰,劉審禮大約是從湟北道出發的,他是先鋒軍,李敬玄從赤嶺主道大軍側應,在龍夷城交戰,史***載是在龍支,這不可能,龍支在大後方,我寫了數道,大家也看出來,吐蕃大軍不可能攻打到龍支,除非廓州破達龍支,或者鄯城與鄯州破,達龍支。這個是在龍夷城,吐蕃魚尾軍駐地。吐蕃詐敗,將劉審禮誘到大非川,李敬玄大軍隨後接應。來了,圍起來了,李敬玄不敢救,劉審禮軍沒。估計還有幾個人逃出來,包括張虔勖、裴紹業、辛忠嗣。此時李軍方位大約在大非川口,宛肅城與洪濟橋控於吐蕃人之手,於是逃命,要麽從赤嶺大道逃命,要麽從承風嶺逃,赤嶺大道過遠,撤向了承風嶺。吐蕃人提前趕到(事前沒駐軍,這是我書中寫法),借助承風嶺之險,還有嶺下一道泥溝(不知道現在存不存在)之阻,將唐軍阻住。是泥溝阻住唐軍,非是唐軍借泥溝阻擋追軍。後麵吐蕃大軍就要追過來,黑齒常之連夜率五百壯士,奇襲承風營吐蕃軍。得過。這一戰唐軍損失不是劉軍之沒,是逃亡時失散的,數量估計還不在少處。這是青海之戰合理的真相,史書要麽不清,要麽有誤。言歸正傳。


    ============


    張桂東剛來到大拔鬥穀不久,戰事就打響了。


    幾萬吐蕃大軍來勢洶洶地攻到大營前,現在城不象城,營不象營。時間倉促,修城不大可能,但用木柵築城,不牢固。於是就著兩邊的山,開采石頭修了一道高大的石牆,甚至為了搶時間,動用了許多火藥采石。


    雖營牆不及那些城池的城牆高大敦厚,但借助著地勢,比普通的城市更加易守難攻。就是這樣,因為地居要衝,李威還不大放心,生生地派出了一萬五千人,也就是劉審禮原來帳下的士兵。


    攻到大營前,一陣陣箭雨火藥轟過來,炸死了幾百人,再次如潮水般地退下去。


    下午又發起了第二次進攻,再次丟了幾百人。


    一開始張桂東嚇得麵如土色,但兩次進攻後,一顆心才安定下來。實際上早幾天李威就得到有可能大戰爆發的消息。不是斥候潛伏到論欽陵大帳下聽到的,是從黨項人哪裏反饋了一條消息判斷出來的。


    原來吐蕃就要從黨項人哪裏征三萬將士。不過黨項人不情願,磨磨蹭蹭的,有的人到了論讚婆帳下,有的人還沒有到,隨後戰事結束,再次遣返。但這一次不同,吐蕃派了專人前來征兵,整整征走了三萬五千人,而且有半刻磨蹭,立即斬殺。不得己,黨項三萬五千青壯年,一起奔向吐蕃大營與其他人會合。


    再說時間也到了,論欽陵來了很久,眼看九月將了,十月來臨,再不攻打,他們在野外,攻城更困難。因此通知了各種重卡,務必提高警戒。消息送到大拔鬥穀沒有多久,吐蕃人就到了。


    第二天又是攻打,還是無果,這一迴張桂東沒有再害怕,甚至借著吐蕃人休息的功夫,跑到營牆上麵,看著遠處吐蕃的大營。


    三次進攻無效,吐蕃人沒有指望了,氣極之下,拿著一根根旗杆子,上麵挑著不知道從哪裏弄來的婦女肚兜與褻衣,在不遠處大聲喊:“姚河李阿婆,鄯州王伯母,見敵不能鬥,總由曹新婦、劉老婦。”


    劉審禮一張臉氣得象紫豬肝,其實鄯州一帶已經有了一些議論聲,這一次唐朝大軍出征,漢將不及胡將。若不是太子勇敢,這一次漢將將整個漢人臉麵丟光了,看一下曹懷舜,率八千人,都不敢攻打兩千吐蕃士兵,生生失去了承風嶺。但立即有百姓反駁,太子也不能算是純正的漢人,他身上一半是鮮卑血脈。


    一半沒有,但最少有一小半,實際上李淵說祖上李虎是漢人,就這個都很讓人懷疑的,自拓跋珪進入洛陽後,改漢姓,穿漢服,用漢禮,多少胡人改成了漢姓?沒有辦法考證了。若不是武則天的血緣洗一下,李威這身上估計一大半流著鮮卑人的血脈。


    這個議論也剛起不久,有的漢人將領聽到了,一個個羞愧以低下頭。但有很多人不服的,象劉審禮與王孝傑就不是很服氣。不是我們不立功,是太子隻用胡人,不用我們漢人,怎麽辦?曹懷舜也不服,不是我不攻打,當時太子主要目標是奪下洪濟橋與宛肅城,也沒有一定說要奪下承風嶺。萬一犧牲過重,太子會不會追究?


    隻是因為李威是太子,一個個不好作聲。


    張桂東隱隱感到這是一個機會,問道:“劉尚書,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劉審禮也沒有理他,雖是監軍使,可劉審禮也是一個老臣,工部尚書,算是國家的副宰相級別,休說他是一個太監,就是太子見了他,大家還得相互尊重一番。


    可是心中很是羞愧之極,冤枉之極。


    但李威一時半會,卻不知道後方這種流言。他在九曲所承受的壓力更大。


    無論論欽陵攻打大拔鬥穀,或者石城山,皆不容易。就是從承風嶺攻打河湟同樣不容易,在翠山與鐵堠子兩處險上,他同樣築有兩個關卡堅守。真不敵,黑齒常之與李謹行還能分兵前來增援。


    難守的正是九曲。河西有黃河之險,可以渡河的地方依然不少。從南方,曲水軍有一條大道通達洪濟橋,曲水軍又能從莫門道翻到大小榆穀,從大小榆穀進攻百穀城。這兩條道路皆不是小道。除了這兩條大道外,此地地勢較為平坦,也有山陵,皆不高大,同樣有數條小道。因此不得不又從百穀城到洪濟橋方向修建了三個小石城,扼守在三條小道的要衝之上。


    果然不出李威所料,吐蕃人從曲水軍開始,發出大軍。其實李威也沒有認為這是論欽陵的真實意圖。但吐蕃確實來了不少人,不小心,洪濟橋與百穀城就會失守。一旦此兩處失守,腹部變得單薄,從積石軍到宛肅城的供給就能被切斷,宛肅城也會隨之失守。


    於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實際上真要是論欽陵在這裏與他打消耗戰,李威倒是求之不得的,甚至正中下懷。


    讓契苾明前往百穀城,自己防守洪濟橋。這一分配道理同樣很簡單,百穀城是剛剛修建的,吐蕃修得不多,李威接手後,時間同樣倉促,隻修了城牆,連護城河也沒有來得及挖。就是李威要去,其他將領也不會讓他前去的。呆在洪濟橋,若有一個萬一,還可以順利撤向宛肅城,再從宛肅城撤向積石軍。這也是李謹行與契苾明所能容忍的底限。


    吐蕃人就來了。


    密密麻麻的,李威估計了一下,最少有四五萬人。


    所以說論欽陵很有本事。論人數,吐蕃動用的將士這一次也不低於三十萬。不是人多力量就大,這些將士有白蘭羌、黨項人,吐穀渾人,就是吐蕃自己的軍隊,還有原吐蕃部族的人,也有蘇毗、羊同、附國、象雄等無數個部族,語言不一樣,宗教信仰不一樣,風俗不一樣,比符堅下江南的成員還要複雜。因此那次薛仁貴明知對方有三四十萬大軍,還想一舉殲滅。


    將這麽多軍隊捏合在一起,有效地戰鬥,僅憑這一點,李威就望塵莫及。


    到了洪濟橋前麵,開始紮下大營。李威沒有理睬,論欽陵陰謀好,陽謀好,反正我仗著我的長處,與你生耗。紮好了大營,吐蕃還是沒有進攻,休息了一夜,養精蓄銳了,第二天幾萬大軍黑壓壓地從大營裏出來,抬著各種攻城的器械,向城牆下逼近。


    李威也沒有急,站在城頭冷冷注視。一開始試探性的,派了一些人過來,是炮灰,有黨項人,有吐穀渾人。黨項人悄悄派人送來消息,咱胳膊肘兒係著一塊白布,太子殿下,你手下留一點情份啊。


    李威這幾戰,黨項人雖然派人參戰了,可看得同樣心寒。這位主中原百姓說是仁愛之主,可暴厲起來,不亞於吐蕃人。幸好這個主講道理。還沒有開戰,心中戚戚,派人前來通知。


    吐蕃人也奇怪,你們黨項人這是做什麽,胳膊肘兒係一塊布,瞎扯了,是節日。主要黨項人在吐蕃心目中低下,就象看待一隻狗一隻貓一樣,需要時唿來喝去,不需要時,立即橫征暴斂。雙方缺少溝通,也不想溝通,不值!於是沒有注意。


    李威一直沒有動,直到這些炮灰漸漸來到護城河前,李威這才下令道:“射!盡量避免射那些係白布條的人。”


    其實城頭上就有許***項士兵,不用吩咐,十分默契地開始放箭。試探嘛,人少,用**反而不起作用,浪費了,不如弓箭奏效。一支支弓箭射了出來,城上放箭了,不能因為沒有中箭,繼續填護城河。唐軍也不樂意啊,況且做得太明顯,後方吐蕃人也能看出來。於是黨項人帶頭的撒腿就逃。


    丟下了幾十具屍體,還有木頭與泥袋之類的塞填護城河之物。


    剛到大軍前,吐蕃派執法的士兵射來一支支利箭,又射了迴去。然後又派出更多的炮灰,到了護城河下。拓跋遠一下子跪了下來,說道:“太子殿下,救救我的族人吧。”


    這個往迴跑是死,來到城下填河,默契總有底限的,不可能為了這個默契,將洪濟橋送去。那麽還是死。因此跪下來。


    李威問道:“你叫孤怎麽辦?”


    但他倒是想到了一個辦法,不過此時不賣人情何時賣。


    “殿下,你聰慧過人,人人說你是天下的星星下凡的,一定會有辦法的。”


    老子還是星星,那一個星星掉到地球上,也將地球燒成灰燼。然後手托著下巴,過了一會兒道:“為了你的族人,孤隻好冒一份危險了。你附耳過來。”


    聽後大喜,在城頭上雀躍起來,炮灰又來到了,拓跋遠在城頭上喊道:“想活命的,立即放下手中武器,進城來,不管是吐穀渾人,或者是黨項人,或者其他羌人,一律不殺。”


    說著將吊橋放下。


    黨項人聽了後,懂的,立即放下武器,就往吊橋上跑,其他炮灰遲疑一下,心裏想到,反正是死路一條,不如逃進城中投降吧。嘩啦啦一下子,向吊橋上跑過去。


    吐蕃指揮的人叫瑪拉吉,一看火了,喝道:“大軍壓上。”


    幾千吐蕃嫡係衝了上來。


    李威在城頭上喊道:“弓箭手,準備,遠程拋射,將吐蕃人壓住,放降俘進城,投石機準備,火藥配合。”


    “喏!”城上士兵齊齊答道。


    吐蕃人也撲近了,這時候幾千炮灰全部過了吊橋,將吊橋提起,城門打開。吐蕃人在遠處向這些炮灰羞惱地放箭。忽然城頭上一陣陣密集的弓弩雨一般在他們頭頂澆下,接著一個個冒著煙的火藥包再次落了過去。雖然這是吐蕃的正規軍,手中皆有盾牌,但還是丟下了幾百具屍體,倉皇地逃走。


    第一天進攻未果,反而送了幾千俘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