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四十四章非川淒草(二)


    胡勝前來向李威辭別。


    李威讓他離開鄯城,本來他還想等候朝廷的詔書下達,帶著什麽官爵迴去。不過李威阻止了。一是東宮十萬緡錢那個窟窿不小,趕緊填平。揭開問題也不要緊,可這個先例開得不好。凡事還是要有規矩的,沒有規矩,那來方圓。


    另外就是他的事知道的人不多。一旦公開,素和部是吐穀渾的一個大部族,戰死或者戰俘,這是正常的。就是這樣,李威都不能輕易斬殺,當然,諾曷缽殺之,天經地義。而胡勝又不是在軍中,沒有人保護,怕素和部有人尋仇。在這邊陲之地,百姓悍野,不是不能發生。


    李威說道:“那麽一路保重。”


    “殿下不敢當啊。”人逢喜事精神爽,得美人歸,還有即將得到朝廷的官爵,父親又有平安的消息,這幾天胡勝精神抖擻,容光煥發。


    “這一次孤還要多謝你了。”


    “這是臣民應當做的。”


    李威嘴角動了動,可下麵一句話沒有說。那個段銘真美則美矣,可是性貪愛財,而且少了一份節烈。不過胡勝年少多金,這一次又立了功,朝廷多少會賞一個官爵。於是不提。


    “那麽一路保重。”


    “謝過殿下。”


    ……


    論讚婆再次糾葛了,唐朝這一次都將諾曷缽搬了出來,大約是真出兵了。


    但是從赤嶺道出軍,還是進攻宛肅城?或者兩路皆同時出動大軍?或者這兩路是佯攻,真正卻是從他路出軍的?


    這個問題不要緊,想不通的地方太多,原來唐朝太子的策略終於顯露出來,我就利用我的武器犀利,還有我們的國家強大,比你們吐蕃人富裕,一步步地往前推,一步步地耗。不是高明的計策,是陽謀,但十分頭痛,論讚婆現在也沒有想出什麽破解的方法。隻好等二哥過來,一道商議對策了。


    可現在變守為攻,很不合理。


    他不相信唐朝太子這份眼力沒有,若是那樣,都不會將自己狠狠地咬一口。現在想起來,都很傷的。不僅是一萬五六千士兵,還有素和貴這樣忠於吐蕃的吐穀渾的勇將,以及士氣。


    或者唐朝太子真將大軍帶到青海深處,那又好辦了。慢慢咬吧,保準他成為第二個薛仁貴。但有了薛仁貴前車之鑒,唐朝太子不會再上當的。他倒底要做什麽?


    想不明白了,問題也來了。


    於是下令,派兩千士兵駐守赤嶺大道,阻止唐朝軍隊西下,同時將倒淌河附近的牧民向深處轉移。第一次薛仁貴進攻時,沒有動牧民,還指望著扶持諾曷缽返迴青海。但這一次唐朝太子肯定會動的。隻要將邊境的牧民遷移到深處。即使想俘獲迴去,也不大可能了。那樣會有許多破綻讓自己尋找。


    然後動援吐穀渾大軍,這又讓他傷神。


    第一次眼饞,出擊湟中城,被一個空城計嚇迴來了。第二次出動大軍,二萬人阻在石城山,一萬五千人沒有一個能迴來。又輪到這次了。李威說過師老無功。這也是屬於一種師老無功。


    其實吐蕃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論欽陵也準備了好久,在青海駐紮了不少吐蕃軍隊。但僅靠這些吐蕃軍隊是不能應付唐朝十八萬大軍的。而且看起來,唐朝太子不是那種軟弱可欺的主。不過這一次自己又調動了吐穀渾軍隊。然後到二哥前來,第四次征調。士氣可想而知。


    到這時候才後悔起來,當初二哥臨走時再三囑咐過自己,不可輕舉妄動,可自己不聽……


    有些晚,可依然很從容,然後又撒出大批的斥候。


    ……


    兩萬五千名唐朝軍隊,除了少數人留下守營外,由黑齒常之率領,殺向了赤嶺。赤嶺高大險峻,然而這一條大道反而十分平坦,皆是山道,可象虎嶺那樣,沒有什麽兇險的地方可持。


    吐蕃人少,隻好守在一處高崗上紮下一個簡易的石頭營寨,黑齒常之命令士兵進攻。無奈,山坡有些長,又從下往上之勢,無論投石機或者遠射弩,射程不夠。


    兩千士兵舉著盾牌衝了上去,一個個大石頭與檑木砸了下來。眨眼之間,就有上百人傷亡。黑齒常之讓侍衛吹響號角,命令士兵撤退迴來。然後看著這座山,攻下來還是可以的,可就象素和貴攻虎嶺一樣,傷亡會很重。而且這一次太子的計劃,他又是知道的。


    於是學著論弓仁,騎著一匹馬,來到嶺下大喊:“兀那吐蕃聽好了,你們認為是英雄好漢,躲在山頭上學烏龜王八蛋,算什麽本事,有種下來,與大爺單挑。”


    許多吐蕃人不認識,這是誰啊,一個傻黑大個子。


    但有人認識,低聲說道:“他就是黑齒常之。”


    聽到這四個字,一個個閉口不語了。


    喊了十幾聲,山頭上的吐蕃人就是不理睬,不過士氣稍沮。


    但黑齒常之可不是為了奪吐蕃人士氣才這樣做的。說素和貴是吐穀渾智勇雙全的大將,也能說,可遠不能與黑齒常之相比。智謀隻在素和貴之上,不在其下。論勇力,還不夠黑齒常之半個大刀片子的。


    這是一個奇葩,到了唐朝很久了,現在才正式綻放。


    吐蕃人不知道,隻知道他是一個兇人,一個莽夫,但可不是這樣的,他一邊喊話,一邊在看著嶺上的地形。喊了一會兒話,無果退迴。其實心中有數了。然後又派士兵進攻了兩次,可沒有派多少人,又讓士兵小心地散開,兩次進攻又被打退,折傷了幾十名將士。


    天就黑了下來。


    黑齒常之挑選了五百名身手矯健的勇士,其中黨項人就占了一半,說道:“某讓你們去一件重要的差事。有可能是這一戰中,唯一最立大功的機會。”


    說到這裏,很有些不滿意。怎麽讓李謹行與契苾明那兩個老小子搶了大功。


    “請大將軍吩咐。”


    “好,你們看到敵營南側那麵山峰沒有?”


    “看到了。”


    “那個山峰坡勢有些緩,正好壓到敵人石寨上麵。東側有一段峭壁,你們三更時務必借著夜色,攀登上去。但有一點,即使墜下山也不能叫一聲。山頂上也駐著一些敵人,可某白天看了很久,並不多,大約一兩百人。你們摸上山頂,迅速將這批敵人解決。在上麵燃火為號,我立即鼓動三軍,向坡頂發起總攻,你們從上至下壓下來。黑夜之中,吐蕃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摸上去,必然潰敗。”


    “喏!”


    五百名壯士三更時分領命而去,這五百名士兵可以說是這兩萬大軍中的精髓所在,特別是那些黨項人,上次大戰他們還沒有出多少力呢。太子就上書請賞。詔書還沒下達,心中都憋著一股勁,又久居青海,適應這裏的氣候,一個個勇往直前,迅速悄無聲息摸了上去。


    上麵有一隊吐蕃士兵,也派了人警戒,可是白天黑齒常之傻唿唿的模樣,迷惑了他們。八月即將來臨,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青海夜晚不冷不熱,一個個全在睡大覺,隻有少數幾個人無精打采地放著哨。直到唐朝撲到眼前,才發現驚唿起來。


    可遲了。


    五百人象猛虎一樣提著橫刀衝了過去,有的士兵連床還沒有爬起來,就被切去了人頭。


    野辭明川說道:“點火為號。”


    人家是太子正牌的大舅爺,所以有許***項人無形中以他為首。李威沒有舉動,可下麵人立即提撥他為一個臨時的校尉。這個後門走得不算大,而且野辭明川本身也孔武有力,擔任校尉不算為過。


    聽到他的號令,立即有士兵點燃了火把。


    黑齒常之等的就是這時刻,立即發出大軍,向山上進攻。大營裏的吐蕃士兵沒有鬆懈,立即穿好盔甲起來,準備防禦。忽然聽到山上又傳來喊殺聲,甚至有的力氣大的,撿起大石頭,從山腰上砸了下來。山下的山道上又密密麻麻地湧上來不知多少唐朝軍隊。


    吐蕃人終於有些慌張了,可依然在準備防禦。然而大軍中有少數是吐穀渾人,見勢不妙,立即撥腿借著夜色就逃。鄯城之戰沒有看到,可聽說過。此次唐朝出軍與以前不同,很有些斬盡殺絕的意思。要麽幸運,擄到靈州,離開家人,跟隨諾曷缽大汗後討一碗飯吃。可那樣,也不想啊。


    吐蕃守將連斬了幾名吐穀渾人,都沒有製止住。這一逃終於使三軍真正沮氣。砸下了一批檑石,又放了一批弓箭後,不僅有唐朝軍隊臨近石壘,山頂上的唐軍又從側麵居高臨下殺了下來。


    轟!


    炸營了,吐蕃一千多名士兵四散而逃。


    黑齒常之夾在士兵當中說道:“抬撞木撞。”


    幾十個士兵抬著一顆巨大的木頭,使勁向寨門撞去,隻撞了七八子,大門轟然倒地。黑齒常之又說道:“步兵讓開,騎兵出擊,追擊五裏而返。”


    怎麽說是莽夫?大勝之下,一點也不驕傲,這個五裏說得是何等的冷靜。


    聽到黑齒常之的命令,所有步兵立即閃到大道兩旁,後麵的騎兵一拍馬背,帶著唿嘯聲,衝進吐蕃軍營門口,連大營裏沒有逃走的吐蕃都沒有殺,留給了後麵的步兵了。然後衝出大營,追了下去,廝殺這才真正開始,可卻成了一麵倒的屠殺。赤嶺大道上,在這個寂靜的深夜,響起了無數哀嚎聲,淒厲的聲音在山穀間引起了一聲聲迴聲,就象地獄一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