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三十三章金戈鐵馬英雄淚(二)


    幾百名士兵匆匆忙忙爬起來,有的穿盔甲,有的尋找武器,忙得不可開交。


    漸漸地,吐蕃人就到了,黑壓壓的大隊人馬,一眼望不到盡頭。不僅如此,在遠處還有戰馬雷鳴般地繼續奔來。


    素和貴眯縫起眼睛,看著山坡上的唐軍。有的連盔甲都來不及穿,就拿起武器,站在坡頂上準備防禦。他又細細看著,正如令狐智通所想,一個有備而戰,一個無備而戰,又有不同的結果。


    有備而戰,說明提前就知道他們到來。這個也不懼,怕的是既然提前知道他們到來,必然有人迴去稟報,鄯城有了防備。因此,與論讚婆也商議過了,若是有備而戰,還是撤。不能打,攻下鄯城,性質兩樣,一下子將唐軍攔腰切斷。攻不下鄯城,那麽這一萬五千名士兵就成了孤軍深入。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看了看地形,應當來說,對麵這支唐軍是唐人中的精兵,這麽匆匆忙忙地驚醒,可是動作很迅速,甚至不用主將吩咐,就占好了各自的位置,有的士兵自己兒將防禦的武器搬了過來。


    可是唐朝想錢想瘋了,都要開打了,蕃市依然沒有關閉。蕃市不關,商道必須挪出來,因此大營紮在邊上。若是紮在道路中間,攻打起來又要費一番心血。喝道:“阿若幹史泰,你率一千士兵衝上去。”


    “末將遵命!”


    阿若幹史泰率領一千鐵騎衝了過去。


    其實虎嶺坡上的唐朝士兵還是很害怕的,敵人來得太多。特別是在月色下,看起來更可懼。令狐智通說道:“怕什麽,本將已經命人迴去搬救兵了。鄯城城中有無數鐵騎,一會兒就會趕到。”


    說了效果不大,但比不說好。這五百士兵也是精挑細選過來的,有許多是老兵,已經默默地拿起了武器。沒有陌刀,可大營中也配置了大量火藥,還有各種弓弩,十台容易操作的小型投石機。投射的距離不遠,投射物也不能載太重。但有居高臨下之勢,足以將一個個點燃的火藥包投到山嶺下。


    看著敵人越來越近,令狐智通喝道:“放!”


    十個火藥包被點燃拋射出去,這一次火藥包又做了改良,加了一些鐵珠,鐵蒺藜,鐵釘。別看小,在這時代,沒有適合的模具,造價成本同樣昂貴。倒不是李威想出來的,是工匠看到火藥爆炸時的威力,突發奇想。於是對火藥包做了改進,剛剛投放戰場,還沒有顯示威力。李威知道後,十分慚愧。不過想到了一樣東西,辣椒粉,若是將辣椒粉放在**包裏,一旦爆炸,會有何效果。辣椒沒有手,可有一些辛辣的植物代替,於是,又出了第三代火藥。但效果不大,爆炸時產生的高溫,將辣味能迅速蒸發。


    十個火藥包落在地上,迅速爆炸起來,一時間山道上人滾馬翻,許多人被爆炸產生的威力拋向了空中,發出淒慘的喊叫聲,落在地上。但殺傷力始終有限,而且論欽陵智慧過人。看到這個情形後,立即下令,讓所有戰馬戴上一個耳塞子,因此戰馬會慌亂,可不會太慌亂。然後又買來大量爆竹,派人破解。


    可這個爆竹經過李威派人“改良”後,已經成了“安全爆竹”,比燒竹子聲音鬧騰,可那個威力嗎……然後是裏麵的配方,更是烏七八糟。又全部是粉末狀,論欽陵就是將整個吐蕃工匠喊來,研究一個五十年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真正的配方。這個保密觀念還是有的,再象陌刀、長弓、擘張弩,這些器械,唐朝也一直保密。以至後來許多技術都得以失傳。


    十個**包投下去,炸死了幾十個吐蕃士兵,以及掀翻了一些戰馬,給吐蕃人造成了一陣混亂後,又再次衝了上來。令狐智衝說道:“放!”


    又是十個**包投射下去,但令狐智通說道:“弓弩手準備。”


    這是第二步防禦手段。


    弓有長弓、角弓、稍弓。角弓威力大,射程遠,可造價昂貴,許多士兵還用普通的稍弓。然後就是角弓延伸出來的一種弓箭,長弓。不是後世的英格蘭長弓,很長,包括弓梢在內,能長達一米五。這種弓箭射程有可能不及後來的英格蘭長弓,但也十分遠。缺陷也多,需要士兵有強大的臂力。另外造價更貴。


    除了這三種弓外,還有一種是格弓,如稍弓是普通打獵弓,那麽格弓隻能是裝飾弓了。李顯少年時,李威送給他的那把弓就是格弓。


    另外就是弩,種類也很多,擘張弩、角弓弩、木單弩、大木單弩、竹杆弩、大竹杆弩、伏遠弩,這裏有單兵弩機,有大型弩機。其中單兵弩機是擘張弩威力最大,能達兩百三十步,其次是角弓弩機,能達兩百步。同樣需要士兵有強大的臂力。伏遠弩則需要數人才能拉開,發射時聲如雷鳴,但不利於野戰,守城或攻城還可以。同樣伏遠弩,這一次令狐智衝也沒有帶來,但帶來了大量的擘張弩與角弓弩。


    數百支箭矢飛馳而下,其實論殺傷力,箭弩野戰時殺傷力不亞於這種投放**包的戰術。不看到便罷,一看到才明白為什麽明朝火器那麽發達,還受困於滿朝,甚至農民起義軍那種鋤頭大鍬。隻能說有比沒有好,另外還有就是大家不熟悉,也沒有運用恰當。


    三十個**包投入下去,加上數批箭雨,衝上去的一千人倒下一半人了。


    素和貴不怒則喜,心裏想道,看來這個唐太子也不是一個真正的書呆子嘛,雖然派出駐守的士兵少,可皆是唐朝的精兵。又喝道:“赫連城,再帶一千士兵上。”


    “末將遵命,”赫連誠帶著一千士兵作為第二梯隊再次衝了上去。這個赫連誠乃是素和貴手上著名的勇將,不過是匈奴人出身,也妨礙了他在吐穀渾的仕途。


    令狐智通大喝一聲:“抬石頭來。”


    這是早準備好的,大道邊壘起了幾十塊巨石,每塊石頭重達千斤。一百個士兵將石頭一一挪過來,就著山勢推了下去。巨大的石頭,帶著山道上吐穀軍的將士人滾馬翻。


    “還難啃了,”素和貴自言自語地說道。


    強攻能攻下來的,付出的代價未免大了一起,喝道:“撤。”


    號角吹響,大軍撤了下來。素和貴看了看兩邊的地形說道:“赫連城,阿若幹史泰,你們率領餘部下馬,從兩邊山腳繞道衝上去。”


    “遵命。”


    殘餘下來的一千來士兵,分成了兩隊,從馬上下來,爬上了兩邊的山峰。所以說沒有在大道中紮營就有一個弊端,無法形成有效的防守。其實這時候令狐智通還可以下令撤退的,最少能保住大部分士兵的性命,然而咬了咬牙,說道:“淳於棼,你率一隊看過南坡,張得木,你率一隊看守北坡。其他人,隨本將看守主道。”


    素和貴站在山坡下觀看,看到兩邊的士兵漸漸爬了上去,說道:“那婁坌延,你再率一千人馬衝上坡頂。記住了,這一次隊伍陣型要散開,減少對方的殺傷。”


    “遵命!”


    淳於棼與張得木已經在與兩邊爬上來的吐穀渾軍隊短兵相接,但是令狐衝依然無動於衷。吐穀渾人又漸漸從主道上逼近坡頂,兩邊不時地傳出慘叫聲,有吐穀渾人的,也有自己的手下。


    他眼睛注視著坡道,這一次吐蕃人與吐穀渾人的聯軍陣型很散。心裏想道,這個素和貴果然是一員久經沙場的老將。若是從兩邊山坡上借助密林上來,是避過了火藥與弓箭的部分射殺。可終就是失去了地利,一個居高臨下,一個從困難的山坡向上衝,形勢還是不同的,這一次再來用騎兵以及大道的優勢,利用速度與兩邊側應。應當說是現在吐穀渾人最好的進攻方式。


    其實素和貴怕夜長夢多,否則拿下虎嶺這個大營,還有若幹種方法的,也會降低更少的犧牲。不過時間急,隻好這樣。


    坡道上的騎兵越來越近,戰馬震得地麵都在隱隱震動,令狐衝這才大喊道:“投,將兩個藥包放在一起投。”


    不用考慮射程了,必須要離開時,將所有藥包投遠,否則將會成為吐穀渾人傷害自己戰友的利器。又是一聲聲爆炸聲響起,騰起了一道道塵霧。令狐衝又喝道:“推石頭。”


    巨大的石頭再次向下麵滾去。但這一次損耗很大的,坡頂上已經沒有多少巨石,**包也漸漸隻剩下二三十個。淳於棼一邊激戰,一邊扭頭看了一眼,大聲喊道:“令狐將軍,撤吧。”


    都打到這份上了,是太子大意,不是他們不盡力,人太少了。而且為了商路,居然不讓在大道中央建營,如何防守?


    但就是這樣,令狐智衝都不敢說出真相,說道:“放!”


    山道上塵霧彌漫,散發著濃濃硝煙味,也看不清敵人了,隻聽到塵霧裏不時地傳出咳嗽聲,才能判斷出來,敵人依然頑強地攻了上來。


    令狐智通說道:“撤。”


    打到這地步,不是假戲真唱,而是真戲真唱,到了撤離的時候。


    赫連誠聽到他這個命令,氣得哇哇大叫,剛才犧牲了許多將士,這些將士中,多是他的族人。大聲喊道:“唐人要逃跑了,將他們堵住。”


    聽到赫連誠這一聲大喊後,吐穀渾人立即士氣大作,哇哇地叫著,奮不顧身地撲上來。


    淳於棼看到形式不妙,說道:“令狐將軍,你帶人撤,屬下替你抵擋。”


    沒有辦法了,吐穀渾的騎兵已經衝到坡頂,兩邊的手下也讓吐穀渾士兵不要命的纏上。令狐智通含淚說道:“撤,撤向虎嶺。”


    他們所在這個山道不是虎嶺,是一個無名峰,真正的虎嶺是無名峰翻下去,後麵的山峰,同樣也不是很高,但越過了虎嶺,後麵就是崇山峻嶺。說著,提著橫刀,一刀抹去,將坡北衝上來的一個吐穀渾人砍死,帶著手下向坡頂下衝去。


    忽然又聽到淳於棼的大喊:“大母的,老子與你拚了。”


    看不到了,也不能停下來看,聽到這句話,知道淳於棼兇多吉少了。令狐智通又劈死了一名敵人,鮮血迸得他一臉都是,但在腦海裏想到剛才與淳於棼的談話。要求真的很不高,隻想在青海得到一塊封地,能將老婆孩子帶來,一家團聚。又想到了他以前護衛自己的種種,熱淚滾滾,忽然大聲嚎叫起來,道:“淳於棼,我會讓一千吐穀渾人為你陪葬!”


    悲愴的聲音在群山中飄蕩。


    可卻沒有聽到淳於棼的迴答,令狐智通又大吼一聲:“殺。”


    再次擊斃了一名吐穀渾人,平安逃出來的人不多,有的慌亂之中,如令狐智通預料的那樣,逃向了主道,想逃向鄯城方向,這一次吐穀渾都是騎兵,結果可想而知的。


    但餘下的一百來將士,跟隨著令狐智通身後,心情悲憤之極,一個個如猛虎下山,本來就在下山,借了一些下山的速度與衝力,吐穀渾終於退縮,不敢阻攔。一會兒衝下坡穀,再次爬上了虎嶺,消失在茫茫黑夜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