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三十章孤城絕域畫角(一)


    幾次試探,論讚婆終於相信了。


    做人,還是謙虛的好,低估了敵手,終是要付出代價的。


    李威從李謹行空城計得到的靈感,不是還使空城計,一是危險,二是他來殲敵,不是嚇敵人退兵的。而是想到了空城計給論讚婆帶來的影響。李謹行不以為榮,連稟報都不敢稟報,早知如此,你幹嘛去了,若是吐蕃沒有被人掠退,攻入城中結果如何?但論讚婆也會恥辱,雖然吐穀渾調兵容易,牧民往馬上一騎,帶著武器就成了軍隊,可當真容易,這麽大的行動,沒有損失?況且一座空城就將他掠退,傳出去,吐穀渾當真沒有議論?因此心中較著勁!


    後麵還有一條,更重要。此次戰機被他失誤,論讚婆心中當真不可惜?再有一個大好的戰機擺在他麵前,會做何感想?於是想出此計,心中也未必換著多大把握,看胡勝能不能搭上重要的人物,也看最後能不能說動。


    但論讚婆與素和貴也十分難纏,有幾次差點詐出胡勝,迴到鄯城,若不是布置謹慎,又能讓論讚婆察覺。


    鄯州境內很平靜,唐朝十幾萬軍隊開始練兵,練兵之餘,築城,屯田,這是從後方開始的。夏天炎熱,吐蕃人怕熱,七月份還是很平靜的時光。這個規模不小,這個言論也沒有保密,吐蕃是怕熱,就是傳出去,吐蕃自己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可終於使論讚婆全部相信。


    與素和貴相視了一眼,說道:“我們吐蕃人真怕熱嗎?”


    素和貴不答,心裏想到,這是事實,不然你們不向天竺擴張,何必與大唐硬磕?


    “但是你們吐穀渾人不怕熱,是麽?”


    也怕熱,但比吐蕃人好得多,素和貴明白他意思了,道:“是,這次讓我來親自率軍。”


    “別急,我們商議好再發大軍。那個太子是一個書生,我聽說他讀了很多書,是一個有學問的人。書生之見嘛,不能當真,可也要小心為妙。”


    “是。”


    兩人說完,再次大笑,這一笑,也能看出他們會有多“小心”。不過論讚婆布置還是很周密的,打開了地圖道:“我昨天晚上想了很久,你來看看。廓州方向是李謹行的軍隊。此人智勇雙全,不可輕敵。自從他返迴廓州後,防守森嚴,我們的斥候一個個有去無迴。幸好此人在廓州,若在鄯城,縱然時機再好,我也要三思而後行。”


    “是。”


    “廓州這條道不可取,從鄯城到石城山、赤嶺這條道路唐朝已經派人把守,而且為將的是***人黑齒常之,此人也是一勁敵也。雖然手上士兵不多,僅兩千餘人,但是石城山道路險要,易守難攻。這條道也不可取。還有承風嶺道,從樹敦城直插承風嶺,奔牛心川,襲擊河源軍駐地,這一條道同樣不可取。離廓州太近,河源軍又有唐朝大將婁師德駐守,兵力現在依然不清楚。即使攻下河源軍,鄯城也會立即得到警報。要麽從最北的的道路,從大撥鬥穀翻大雪山,南渡閣門河,星宿川,越長寧峽,長寧川,直撲鄯城。


    說到這裏,他在地圖上盯了很久,這就是隋朝征吐穀渾的道路,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但重要的不僅是通向吐穀渾,還通向涼州、甘州等境。這個唐太子疏忽了此道,其實得到此道,不僅從鄯州動兵出征吐穀渾,還能從涼甘等河西數州增兵。


    不過此道十分艱難,大雪山一段,兩邊有無數高山峻嶺,扁都口穀東有的山脈高達萬尺,終年積雪不化,夏秋之即都能下著雨雪。隋朝從此道,然而在此道損失慘重,許多士兵活活凍死。


    自己的人不怕冷的,而且因為疏忽,唐朝都沒有派出大軍駐紮。但想了一想,又否決了,道:“這條道路依然不妥,盡管唐朝人疏忽,可是道路遠,又十分艱難,縱然是我軍,行程會慢,時間一長,有可能會被唐朝斥候察覺,失去了奇襲的作用。因此,隻有湟北道。”


    “是。”


    “不過唐朝人也在湟北道駐有一支軍隊,大約有五百來人,領頭的也是唐朝的大將令狐智通。此人跟著梁積壽去過南詔,多有斬獲,也是一名驍將。”


    這也是李威精心的一著布置,這麽重要的道路,若真不派人布置防守,那麽太假了,論讚婆不相信。若是派出普通的將領,論讚婆還是不相信。因此,要派出重將,還不能是李謹行與黑齒常之級別的,讓論讚婆望而生畏。


    “這支駐軍就在虎嶺下,離鄯城大約有八十來裏,不過虎嶺地形不是很險惡,這一群人皆是步兵,因此要速戰速決,不能提前驚動鄯城。”


    “是。”


    素和貴犯不著如此低聲下氣。其實吐蕃人對吐穀渾上層頗為拉攏的,許多貴族被選到邏些城擔任重要的官員,上層之間互有姻親。不過噶爾氏家族在吐蕃一時無兩,素和貴也不得不尊重。


    “你現在立即召集一萬五千名精騎,秘密進入魚尾軍,掃蕩大撥鬥穀。四日後再度秘密進入大撥鬥穀,六日後,黃昏時分,從大撥鬥穀,除了帶一些簡易的攻城器械,輕裝出發,立即拿下虎嶺,隨即攻克鄯城。”


    大撥鬥穀離鄯城隻有一百八十裏路,若是清一色的騎兵,趕向鄯城速度很快的。縱然有一些山道,可這也是一條大道,山體總的來說,並不高大惡劣。再慢,三個時辰也能趕到,就算有虎嶺守軍阻擋,沒有險惡的地形,五百來人,傾刻間就能灰飛煙滅。也就是說,快三更後就能到達,慢不會超過五更,正是鄯城軍民睡夢最香的時間。


    說完了又盯著地圖,奪下鄯城意義非同小可,不僅是唐朝的太子,以及城中的物資,還有其地理位置,僅鄯城就有四條大道通達吐穀渾。其他的小道不算。還有一條大道通達廓州,一條通達鄯州。這才是青海的真正橋頭堡。因此,又說道:“攻下鄯城後,因為是交通要道,唐朝軍隊能從其他各道迅速抵達。謹記,不可輕舉妄動,守好此城。再等我消息。我將再率大軍進攻石城山道,到時候你再派五千精兵,兩相夾擊。鄯城必成為我囊中之物。”


    “是。”


    素和貴領命下去,戰爭機器同樣開始在吐穀渾再次開動。


    ……


    令狐智通返迴鄯城,見到李威說道:“屬下斥候已經在大撥鬥穀看到大量數百吐蕃精騎,看似在練習,實際上已經將大撥鬥穀***起來。”


    “他們來得蠻快的嘛。令狐將軍,大戰在即了。”


    “臣心中有數。”


    “但你要記住,必須要抵抗。你是名將。”


    “臣不敢。”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而且你在南詔一戰,也放過光彩。這幾年來,與吐蕃人多打過交道,雖未立過大功,也沒有大錯。這已經很難得。若你不抵抗,他們必然懷疑。可若抵抗到底,又會注定全軍覆沒。再說,時間拖延太長,對孤的計劃也不利。這個分寸你要拿捏得當。”


    “臣有數。”


    李威又抽出地圖,看了半天,地圖上隻能看一個大概的。可想去察看,自己被人盯得緊,一去虎嶺,若不派下重兵,又會讓論讚婆起疑。看了一會兒道:“虎嶺如何?”


    “虎嶺也有一條山道通向背後,可過了虎嶺,背後的大山連綿不絕,山勢陡撥峻峭。”


    “人能不能攀上去?”


    “勉強為之。”


    “戰馬多半是上不去了。”


    “虎嶺戰馬還能跨上去的,可過了虎嶺,後麵的大山就無法爬上去了。”


    “這是一個機會,你這兩天可以借練習之名,帶領士兵熟悉背後的山勢地形。到撤退時,可以熟悉地借助大山之險。吐蕃人不會在意你們這支小股軍隊,他們所指的正是鄯城。因此,隻要上了大山,就能保住生命安全。不過……”說到這裏,李威遲疑起來。


    “殿下,有何吩咐。”


    “此戰論讚婆肯定不會親自前來,即便是親自前來,也會率領主要軍隊,攻打石城山,但那個素和貴一定會親自前來。此人同樣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勇將。若是全部平安撤退,又不大好。”說到這裏,再次遲疑,終於說道:“因此,你勿得對手下吩咐。到了撤退時,讓士兵自己選擇,你在前麵撤向虎嶺背後。”


    不來則己,一來吐蕃人或者吐穀渾軍隊不會少,堅守時還能有信心,看能不能等候救兵。一旦撤退,李威可是親眼看到南詔那些部族叛軍撤退是什麽樣子的。漫山遍野,就象一隻隻蒼蠅在亂竄。不提前吩咐,會有許多士兵跟隨令狐智通撤向大山。但還有一些士兵會隨著慣性逃向鄯城方向。敵人是騎兵,而他們是步兵,八十幾裏的道路,結局可想而知的。可這樣一來,素和貴才不會懷疑。


    “殿下啊,慈不掌兵啊。”


    “孤心中總是不忍。這樣吧,你將手下每一個士兵祥細造冊,若是犧牲,孤以後善待他們的家人。”


    “是。”


    看著令狐智通離開,李威閉上了眼睛。慈不掌兵知道的,可不僅僅是這些士兵,一旦大戰展開,這一迴是偷了論欽陵不在,論讚婆大意輕敵的機,但下一迴呢。論欽陵啊,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士兵犧牲在這片土地上。


    可想了想,又苦笑起來。自己這個太子做得……不但要上前線作戰,還與現在高地上的第一軍神論欽陵論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