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零四章那更寒蟲四壁(一)
暖氣流侵襲了兩天,很快冷空氣就占據了上風,小雨變成了小雪,天地間白了起來。
揚州城的官員一起出了城,站在大明寺前,沒有辦法,大理寺丞不在意,在意的是江南道按察采訪處置使。
一會兒遠處一大群人從地平線冒了出來,騎馬到了眼前。狄仁傑也不能真擺出架子,立即下了馬,一一還禮。並且看著揚州郊外一些精致的房屋,感慨了一聲:“我一次沒有來過江南,隻聽到揚州的繁華,今天到了此處,果然名不虛傳。”
說好自是高興的,一幹官員臉上都帶著笑容,連道:“那敢,那敢,這皆是兩位聖上英明,揚州才能繁榮如此。”
又客氣了一頓,狄仁傑轉向了揚州太守朱刺史說道:“我初來揚州不熟悉,辦案還需朱太守協助了。”
“這是我應當做的,”朱太守滿麵春風說道。
這是兩黨之爭,狄仁傑不得罪,除天水也不會得罪,反正心中抱定了主意,我保持中立就行。有本事你去查。
狄仁傑瞅了一眼除天水,也說道:“也要除使君相助。”
“敢不奉命。”
“那麽好,這裏有一些名單,請你們幫助狄某將他們一一抓捕歸案。”說著從袖中拿出一份名單,一一宣讀,正是除天水在揚州所有的手下官吏或者衙役。
一個個愕然,剛才還滿麵春風,怎麽突然變臉?
除天水問道:“狄使君,不知他們犯了什麽罪,要抓捕他們?”
狄仁傑使了一個眼色,身邊的侍衛從馬背上拿出一份卷宗。狄仁傑將卷宗遞到除天水手上,除天水打開一看,頭上冷汗滴了下來。這兩天準備妥當,所有賬冊全部做過,也許還能查出來,可狄仁傑難道會在揚州呆上一年半載?
但沒有想到狄仁傑根本不去過問梁金柱罰沒的產業,而是早派了人,清查除天水手下一幹官吏與衙役的財產,原來是多少財產,現在是多少財產。有的機靈,將財產這幾天在轉移,又轉移到何處,全部讓狄仁傑派來的人盯梢出來。隻有少數人漏了法網。這時候沒有財產不明罪這條說法,大概差不多的。
唐朝官員俸祿尚可,但遠不能與宋朝相比。象揚州刺史的俸祿,如果真的很清廉,那麽他隻能養家糊口,再交際朋友同僚,一家人隻能過“小康”生活,決不可能過住豪宅、錦衣玉食、養家妓生生笙歌的“大康”生活。
真正清廉的官員很少,隻是一些官吏做得不過份,利用灰色錢使腰包鼓一鼓,有的卻做得很過份,直接貪墨。或者機靈的,悄悄置一些產業,當然,還有的官員家中本來就很富足,比如陳昂之家財還不知幾十萬貫,又不用鑽營這些小錢。這個隻要沒有準備,也是比較好查的。
原來的家財隻有那麽多,猛然間增漲了幾十倍,又沒有明確的產業增加錢財的來源,肯定是貪墨而來。因此立即收押也合乎法理。
其實到時候,除天水才真正反應過來,不可能朝廷為了一個商人,授予狄仁傑江南道按察采訪處置使之職。不要說太子還沒有這個權勢,就是以後登了基,也不敢這麽做的。皇上之所以授予此職,是針對鹽糖以及市舶司的稅務,對以後的繼任想一個殺雞賅猴的警告作用。
想到這裏,兩條小腿就軟了。
兩王之爭,還能混水摸魚,看能不能蒙混過關,可是皇下想對自己動手,自己死定了!
……
大江的另一側,蘇州城中梅花館內,司法參軍梅子平喝著悶酒。
這段時間很不開心,小時候喜歡上鄰家一個女孩子,但門第太寒薄了,父母不同意。後來自己擔任官職後,父母雙亡,女孩子因為不能生育,在夫家過得不開心,於是竄奪著她與丈夫發生矛盾離婚,然後將她納為小妾。
到了蘇州擔任司法參軍後,將這個女孩子也接到蘇州來。卻沒有想到讓曹王看到,強行索要。不但是自己上司,還有一個宗室的王爺身份,無奈之下,隻好忍痛割愛。可是女孩子進了曹王府,想不開了,自殺死了。
這讓他感到很虧疚,又怕曹王看到,認為自己有怨言,經常背下裏借酒澆愁。
喝了兩壺酒,身體暖和一些,看到兩個大漢走了過來,在他鄰座坐下來。其中一個大漢譏笑道:“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你都不報仇,還是一個男人嗎?”
北方的口音,但是對另外一個大漢說的。
“誰說某不想報仇的,隻是某在等待機會。你也不要嘲笑,我來到蘇州聽到一件事。太子寫一首青梅竹馬詩你可聽說過?此地的司法參軍,乃堂堂的一個朝廷命官,居然為了討好上司,將自己青梅竹友的女友送給上司,這個女子不堪這個恥辱,上吊自殺了。”
“你是你,那個梅烏龜還是一個人麽?夥計,來兩壺酒,一斤牛肉,幾個小菜。”
“來了,”夥計陪著笑臉到後堂上菜去了。
梅子平喝了些酒,聽了氣憤不過,走過去,責問道:“你們是什麽人,膽敢侮蔑本官。”
若是到了清朝時,老百姓見了官員立即下跪,現在也沒有那麽迴事,兩個大漢一愣,先前說話的大漢奇怪地問道:“這個郎君,我們什麽時候侮蔑過你?”
“某就是梅參軍。”
兩個人神情有些尷尬了,後來說話的大漢說道:“剛才是我表兄無意中說起的,說起來我與梅參軍遭遇差不多,也是家中的小娘子被人奪去,可對方是宗室,我隻是一個百姓,聽說狄仁傑南下,趕到蘇州,看能不能求他替我做主。言語冒犯之處,梅參軍還請願諒。”
梅子平本來就是一個軟弱的人,人家認錯了,也不好再責怪。兩個外鄉人都聽說了,可想整個蘇州的閑言碎語。敘了敘,同是天涯淪落人,又隻是一個參軍,不是司馬長史,官職多尊貴,一會兒熟悉起來,坐下來一邊吃酒一邊攀談。才知道這兩個人一個叫雙小乙,一個叫劉德子,是陳州人。北方呆得少,也聽不出北方口音的區別。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漸漸喝高了一些,言語就有些對李明不敬了。劉德子與雙小乙背著梅子平擠了一個眼色,劉德子說道:“梅參軍,我們是平民百姓,想報仇很難。可是你是司法參軍,想報這個恥辱還不容易?”
“劉德子,你不懂,曹王不是一般宗室弟子,他地位尊貴,這個恥辱沒有辦法報了。”
“此言錯矣,他就是一個曹王,難道還有當年許敬宗尊貴?”
梅子平酒一下子驚醒,看著他們問道:“你們倒底是什麽人?”
“梅參軍,我們是什麽人你不要管,但我們家使君允諾替閣下將這個恥辱報迴。這是我們家使君給你的信。”說著從懷中拿出一封信,是狄仁傑寫給梅子平的,但也不能直接找上門,要摸清梅子平的實際想法,於是有了先前的一出戲。信上條件很簡單,無論以前他犯下什麽過錯,狄仁傑前來蘇州時,都可以替他隱飾,隻要想辦法保護好梁金柱性命。又隱隱地在信中含蓄寫了一件事,皇上既然授予他此職,可見皇上的憤怒,這一次蘇州整個官場有可能徹底清洗。
這個不是威脅的,狄仁傑主要是查這件案子,可他身上的官職,也可以讓他查問蘇州官場的情況。即使沒有牽連進梁金柱一案,也能也有資格找到把柄。而且也好理解,太子為了梁金柱居然將兩渠停工,蘇州官員也許沒有參預,可這種默視,也讓太子不滿。作為太子的首要幕僚,狄仁傑既然到了蘇州,也肯定順帶著整理一下蘇州的官場。
要求不高,蘇州的刑獄正是梅子平掌管的。當然,他沒有斷案權,可是能在關健時拖一拖。
梅子平想了一下,道:“那麽最後朝廷會怎麽樣處曹王。”
“這個不是我們能知道的,但兩位聖上此次大怒……”雙小乙又含蓄地說了一句。話外之音梅子平明白的,又想了一下說道:“我答應了。”
這是此案最關健的一步!
……
天就黑了下來,京城中李威還在與裴行儉交談。
裴行儉轉移了一個話題,說道:“殿下,若臣沒有猜錯,殿下將兩渠停下來,真正原因是丹水渠施工不便?”
“正是,”也許能瞞過許多人,但少數人瞞不過去的。
裴行儉嗬嗬一樂,這個彎子他繞了很久才想清楚。又說道:“而且神門河施工也不宜,臣又看了一下地圖,當然,神門河越寬廣越好,可是神門島麵積小,拘束了新河的寬度。工程量不急。於其在神門島上柘寬,不如在鬼門島上將河流開寬一些。水流之處不僅是三門,經過鬼門半島阻擋,三門河水會合一處,下遊百步之內才是水最急的地方,因此鬼門半島新河才是重點。所以殿下才順便將神門河工程在臘月到來之即停掉?”
“是。”
裴行儉又嗬嗬一樂,說開了不稀奇,但當時確實將朝中所有大臣驚得目瞪口呆。再次將話鋒一轉,道:“臣自幼失去了父兄,承蒙朝廷垂愛,大力載培,臣一直感謝不盡。”
裴行儉的父親與大哥皆有名氣,可是隋朝的官員,幫助過瓦崗軍,沒有幫助過唐朝。但作為名門遺孤,唐朝一直在照顧與培養,先是以蔭生進入弘文館,這可不容易的。李威對徐儷的許諾,也不過讓徐堅進入國子監,弘文館還是不敢答應。這樣一步步走上仕途。從某種意義上,他第一感謝的是李世民,不但培養,還替他報了家門之仇,第二是李淵。
但將這句話說出來,不是提及過去的事,有更深的意思,朝廷對我有恩,所以我對朝廷盡忠。這個盡忠的是唐朝,不是李治,所以看到那個對唐朝有利,我就支持誰。會是支持誰?裴行儉不可能抱著李威大腿說:“殿下,我以後效忠你了。”
是朝廷的重臣,又是名門之後,話點到此,什麽都點明。
李威感謝地說:“孤謝過了。”
“不用謝,臣不是幫助你,是盡忠朝廷。”
“是,”李威無可奈何。這何必區分得那麽清楚?
裴行儉忽然將話鋒再次一轉,問道:“殿下,若有機會,殿下將來願意做守成之主,還是雄主?”
這反複地繞,李威越發糊塗,慎重地問道:“何謂守成之主,何謂雄主?”
“守成之主,就是祖輩打下了江山,認真處理國事,仁愛、節儉、謙虛、勤奮、知人善用、納諫如流,而且處政不死板,學會因時製宜地變通。”
“……”李威抹了一把汗,嚅嚅道:“裴侍郎,就是這樣的人君,恐怕也不多吧?”
“有,上古兩漢皆有,東晉南北朝也有幾個人主勉強算得上,自秦以後,做得最好的是漢文景宣三帝,陛下也可……”有些遲疑,因為皇上這些年一年比一年差,不知道後麵會發生什麽。
“那麽雄主呢?”
“雄主很少了,不但兼有守成之主的資質,而且在亂世能混一宇宙,一統八荒,定國後能開疆柘土,安定百姓。因此不僅仁愛節儉,還要胸襟開闊,抱負遠大,文武雙全,智勇過人,善於識人馭人。”
“……”又抹了一把汗,這個更少,遲疑了一下問道:“秦始皇算不算?”
“不算,他武有餘,定國後以郡縣製代替諸候製,結束了春秋戰國之爭,又統一度量衡文字,可是以暴得天下,又以暴治天下,失去了仁愛之心。因此秦不長遠,不能算雄主,隻能算霸君。”
“……”秦始皇不算了,還能有幾人,又問道:“漢高祖如何?”
“漢高祖以布衣得天下,不易哉。然而文治有餘,武功不足,因此自感不能駕馭一些功臣,於是韓信等人立即遭到殺害。隨著又遭到匈奴之侮,因此隻能算是開國之君,離雄主尚有一段距離。”
“漢武帝呢?”
“漢武帝掃平北漠,匈奴人幾百年不為中原所害,可是太過暴厲,不能算。”
“光武大帝如何?”
“雖然他因為西漢外戚之亂,沒有戒子孫注意外戚,然後外戚***,為了平衡,又用宦官為之,終於使東漢後幾十年國不象國,家不象家,但勉強算一個。”
這個評價嘛,不想抬杠,又問道:“晉武帝肯定不能算的,治國鬆馳,居然晉惠帝如此昏庸而不察。滅蜀是父輩作為,滅吳是因為孫皓更殘暴。北魏太武帝也不算,沒有混一天下。那麽隋文帝呢?”
“隋文帝雖然為煬帝所蒙混,但能算上。”
“太宗如何?”
裴行儉眼睛亮起來:“他肯定算的,秦治以後千古第一帝也。”
裴行儉受了李世民的恩,所以推崇如此。還有一個問題,他沒有問出來,這都是開國之君,不過中興之君不是沒有,夏周商皆有,不好考證,但後來也有,比如明成祖,康熙大帝,皆符合裴行儉的雄主條件。
隻是苦笑:“裴侍郎,守成之主都不易,孤那敢做雄主?”
“錯也,殿下低估了自己。人君都想做雄主,可是資質欠缺。但殿下條件都是符合了,隻要殿下想做,以後未必不是一代雄主。”
……也就是自己將來是李世民、朱棣、康熙?
第三百零四章那更寒蟲四壁(一)
暖氣流侵襲了兩天,很快冷空氣就占據了上風,小雨變成了小雪,天地間白了起來。
揚州城的官員一起出了城,站在大明寺前,沒有辦法,大理寺丞不在意,在意的是江南道按察采訪處置使。
一會兒遠處一大群人從地平線冒了出來,騎馬到了眼前。狄仁傑也不能真擺出架子,立即下了馬,一一還禮。並且看著揚州郊外一些精致的房屋,感慨了一聲:“我一次沒有來過江南,隻聽到揚州的繁華,今天到了此處,果然名不虛傳。”
說好自是高興的,一幹官員臉上都帶著笑容,連道:“那敢,那敢,這皆是兩位聖上英明,揚州才能繁榮如此。”
又客氣了一頓,狄仁傑轉向了揚州太守朱刺史說道:“我初來揚州不熟悉,辦案還需朱太守協助了。”
“這是我應當做的,”朱太守滿麵春風說道。
這是兩黨之爭,狄仁傑不得罪,除天水也不會得罪,反正心中抱定了主意,我保持中立就行。有本事你去查。
狄仁傑瞅了一眼除天水,也說道:“也要除使君相助。”
“敢不奉命。”
“那麽好,這裏有一些名單,請你們幫助狄某將他們一一抓捕歸案。”說著從袖中拿出一份名單,一一宣讀,正是除天水在揚州所有的手下官吏或者衙役。
一個個愕然,剛才還滿麵春風,怎麽突然變臉?
除天水問道:“狄使君,不知他們犯了什麽罪,要抓捕他們?”
狄仁傑使了一個眼色,身邊的侍衛從馬背上拿出一份卷宗。狄仁傑將卷宗遞到除天水手上,除天水打開一看,頭上冷汗滴了下來。這兩天準備妥當,所有賬冊全部做過,也許還能查出來,可狄仁傑難道會在揚州呆上一年半載?
但沒有想到狄仁傑根本不去過問梁金柱罰沒的產業,而是早派了人,清查除天水手下一幹官吏與衙役的財產,原來是多少財產,現在是多少財產。有的機靈,將財產這幾天在轉移,又轉移到何處,全部讓狄仁傑派來的人盯梢出來。隻有少數人漏了法網。這時候沒有財產不明罪這條說法,大概差不多的。
唐朝官員俸祿尚可,但遠不能與宋朝相比。象揚州刺史的俸祿,如果真的很清廉,那麽他隻能養家糊口,再交際朋友同僚,一家人隻能過“小康”生活,決不可能過住豪宅、錦衣玉食、養家妓生生笙歌的“大康”生活。
真正清廉的官員很少,隻是一些官吏做得不過份,利用灰色錢使腰包鼓一鼓,有的卻做得很過份,直接貪墨。或者機靈的,悄悄置一些產業,當然,還有的官員家中本來就很富足,比如陳昂之家財還不知幾十萬貫,又不用鑽營這些小錢。這個隻要沒有準備,也是比較好查的。
原來的家財隻有那麽多,猛然間增漲了幾十倍,又沒有明確的產業增加錢財的來源,肯定是貪墨而來。因此立即收押也合乎法理。
其實到時候,除天水才真正反應過來,不可能朝廷為了一個商人,授予狄仁傑江南道按察采訪處置使之職。不要說太子還沒有這個權勢,就是以後登了基,也不敢這麽做的。皇上之所以授予此職,是針對鹽糖以及市舶司的稅務,對以後的繼任想一個殺雞賅猴的警告作用。
想到這裏,兩條小腿就軟了。
兩王之爭,還能混水摸魚,看能不能蒙混過關,可是皇下想對自己動手,自己死定了!
……
大江的另一側,蘇州城中梅花館內,司法參軍梅子平喝著悶酒。
這段時間很不開心,小時候喜歡上鄰家一個女孩子,但門第太寒薄了,父母不同意。後來自己擔任官職後,父母雙亡,女孩子因為不能生育,在夫家過得不開心,於是竄奪著她與丈夫發生矛盾離婚,然後將她納為小妾。
到了蘇州擔任司法參軍後,將這個女孩子也接到蘇州來。卻沒有想到讓曹王看到,強行索要。不但是自己上司,還有一個宗室的王爺身份,無奈之下,隻好忍痛割愛。可是女孩子進了曹王府,想不開了,自殺死了。
這讓他感到很虧疚,又怕曹王看到,認為自己有怨言,經常背下裏借酒澆愁。
喝了兩壺酒,身體暖和一些,看到兩個大漢走了過來,在他鄰座坐下來。其中一個大漢譏笑道:“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你都不報仇,還是一個男人嗎?”
北方的口音,但是對另外一個大漢說的。
“誰說某不想報仇的,隻是某在等待機會。你也不要嘲笑,我來到蘇州聽到一件事。太子寫一首青梅竹馬詩你可聽說過?此地的司法參軍,乃堂堂的一個朝廷命官,居然為了討好上司,將自己青梅竹友的女友送給上司,這個女子不堪這個恥辱,上吊自殺了。”
“你是你,那個梅烏龜還是一個人麽?夥計,來兩壺酒,一斤牛肉,幾個小菜。”
“來了,”夥計陪著笑臉到後堂上菜去了。
梅子平喝了些酒,聽了氣憤不過,走過去,責問道:“你們是什麽人,膽敢侮蔑本官。”
若是到了清朝時,老百姓見了官員立即下跪,現在也沒有那麽迴事,兩個大漢一愣,先前說話的大漢奇怪地問道:“這個郎君,我們什麽時候侮蔑過你?”
“某就是梅參軍。”
兩個人神情有些尷尬了,後來說話的大漢說道:“剛才是我表兄無意中說起的,說起來我與梅參軍遭遇差不多,也是家中的小娘子被人奪去,可對方是宗室,我隻是一個百姓,聽說狄仁傑南下,趕到蘇州,看能不能求他替我做主。言語冒犯之處,梅參軍還請願諒。”
梅子平本來就是一個軟弱的人,人家認錯了,也不好再責怪。兩個外鄉人都聽說了,可想整個蘇州的閑言碎語。敘了敘,同是天涯淪落人,又隻是一個參軍,不是司馬長史,官職多尊貴,一會兒熟悉起來,坐下來一邊吃酒一邊攀談。才知道這兩個人一個叫雙小乙,一個叫劉德子,是陳州人。北方呆得少,也聽不出北方口音的區別。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漸漸喝高了一些,言語就有些對李明不敬了。劉德子與雙小乙背著梅子平擠了一個眼色,劉德子說道:“梅參軍,我們是平民百姓,想報仇很難。可是你是司法參軍,想報這個恥辱還不容易?”
“劉德子,你不懂,曹王不是一般宗室弟子,他地位尊貴,這個恥辱沒有辦法報了。”
“此言錯矣,他就是一個曹王,難道還有當年許敬宗尊貴?”
梅子平酒一下子驚醒,看著他們問道:“你們倒底是什麽人?”
“梅參軍,我們是什麽人你不要管,但我們家使君允諾替閣下將這個恥辱報迴。這是我們家使君給你的信。”說著從懷中拿出一封信,是狄仁傑寫給梅子平的,但也不能直接找上門,要摸清梅子平的實際想法,於是有了先前的一出戲。信上條件很簡單,無論以前他犯下什麽過錯,狄仁傑前來蘇州時,都可以替他隱飾,隻要想辦法保護好梁金柱性命。又隱隱地在信中含蓄寫了一件事,皇上既然授予他此職,可見皇上的憤怒,這一次蘇州整個官場有可能徹底清洗。
這個不是威脅的,狄仁傑主要是查這件案子,可他身上的官職,也可以讓他查問蘇州官場的情況。即使沒有牽連進梁金柱一案,也能也有資格找到把柄。而且也好理解,太子為了梁金柱居然將兩渠停工,蘇州官員也許沒有參預,可這種默視,也讓太子不滿。作為太子的首要幕僚,狄仁傑既然到了蘇州,也肯定順帶著整理一下蘇州的官場。
要求不高,蘇州的刑獄正是梅子平掌管的。當然,他沒有斷案權,可是能在關健時拖一拖。
梅子平想了一下,道:“那麽最後朝廷會怎麽樣處曹王。”
“這個不是我們能知道的,但兩位聖上此次大怒……”雙小乙又含蓄地說了一句。話外之音梅子平明白的,又想了一下說道:“我答應了。”
這是此案最關健的一步!
……
天就黑了下來,京城中李威還在與裴行儉交談。
裴行儉轉移了一個話題,說道:“殿下,若臣沒有猜錯,殿下將兩渠停下來,真正原因是丹水渠施工不便?”
“正是,”也許能瞞過許多人,但少數人瞞不過去的。
裴行儉嗬嗬一樂,這個彎子他繞了很久才想清楚。又說道:“而且神門河施工也不宜,臣又看了一下地圖,當然,神門河越寬廣越好,可是神門島麵積小,拘束了新河的寬度。工程量不急。於其在神門島上柘寬,不如在鬼門島上將河流開寬一些。水流之處不僅是三門,經過鬼門半島阻擋,三門河水會合一處,下遊百步之內才是水最急的地方,因此鬼門半島新河才是重點。所以殿下才順便將神門河工程在臘月到來之即停掉?”
“是。”
裴行儉又嗬嗬一樂,說開了不稀奇,但當時確實將朝中所有大臣驚得目瞪口呆。再次將話鋒一轉,道:“臣自幼失去了父兄,承蒙朝廷垂愛,大力載培,臣一直感謝不盡。”
裴行儉的父親與大哥皆有名氣,可是隋朝的官員,幫助過瓦崗軍,沒有幫助過唐朝。但作為名門遺孤,唐朝一直在照顧與培養,先是以蔭生進入弘文館,這可不容易的。李威對徐儷的許諾,也不過讓徐堅進入國子監,弘文館還是不敢答應。這樣一步步走上仕途。從某種意義上,他第一感謝的是李世民,不但培養,還替他報了家門之仇,第二是李淵。
但將這句話說出來,不是提及過去的事,有更深的意思,朝廷對我有恩,所以我對朝廷盡忠。這個盡忠的是唐朝,不是李治,所以看到那個對唐朝有利,我就支持誰。會是支持誰?裴行儉不可能抱著李威大腿說:“殿下,我以後效忠你了。”
是朝廷的重臣,又是名門之後,話點到此,什麽都點明。
李威感謝地說:“孤謝過了。”
“不用謝,臣不是幫助你,是盡忠朝廷。”
“是,”李威無可奈何。這何必區分得那麽清楚?
裴行儉忽然將話鋒再次一轉,問道:“殿下,若有機會,殿下將來願意做守成之主,還是雄主?”
這反複地繞,李威越發糊塗,慎重地問道:“何謂守成之主,何謂雄主?”
“守成之主,就是祖輩打下了江山,認真處理國事,仁愛、節儉、謙虛、勤奮、知人善用、納諫如流,而且處政不死板,學會因時製宜地變通。”
“……”李威抹了一把汗,嚅嚅道:“裴侍郎,就是這樣的人君,恐怕也不多吧?”
“有,上古兩漢皆有,東晉南北朝也有幾個人主勉強算得上,自秦以後,做得最好的是漢文景宣三帝,陛下也可……”有些遲疑,因為皇上這些年一年比一年差,不知道後麵會發生什麽。
“那麽雄主呢?”
“雄主很少了,不但兼有守成之主的資質,而且在亂世能混一宇宙,一統八荒,定國後能開疆柘土,安定百姓。因此不僅仁愛節儉,還要胸襟開闊,抱負遠大,文武雙全,智勇過人,善於識人馭人。”
“……”又抹了一把汗,這個更少,遲疑了一下問道:“秦始皇算不算?”
“不算,他武有餘,定國後以郡縣製代替諸候製,結束了春秋戰國之爭,又統一度量衡文字,可是以暴得天下,又以暴治天下,失去了仁愛之心。因此秦不長遠,不能算雄主,隻能算霸君。”
“……”秦始皇不算了,還能有幾人,又問道:“漢高祖如何?”
“漢高祖以布衣得天下,不易哉。然而文治有餘,武功不足,因此自感不能駕馭一些功臣,於是韓信等人立即遭到殺害。隨著又遭到匈奴之侮,因此隻能算是開國之君,離雄主尚有一段距離。”
“漢武帝呢?”
“漢武帝掃平北漠,匈奴人幾百年不為中原所害,可是太過暴厲,不能算。”
“光武大帝如何?”
“雖然他因為西漢外戚之亂,沒有戒子孫注意外戚,然後外戚***,為了平衡,又用宦官為之,終於使東漢後幾十年國不象國,家不象家,但勉強算一個。”
這個評價嘛,不想抬杠,又問道:“晉武帝肯定不能算的,治國鬆馳,居然晉惠帝如此昏庸而不察。滅蜀是父輩作為,滅吳是因為孫皓更殘暴。北魏太武帝也不算,沒有混一天下。那麽隋文帝呢?”
“隋文帝雖然為煬帝所蒙混,但能算上。”
“太宗如何?”
裴行儉眼睛亮起來:“他肯定算的,秦治以後千古第一帝也。”
裴行儉受了李世民的恩,所以推崇如此。還有一個問題,他沒有問出來,這都是開國之君,不過中興之君不是沒有,夏周商皆有,不好考證,但後來也有,比如明成祖,康熙大帝,皆符合裴行儉的雄主條件。
隻是苦笑:“裴侍郎,守成之主都不易,孤那敢做雄主?”
“錯也,殿下低估了自己。人君都想做雄主,可是資質欠缺。但殿下條件都是符合了,隻要殿下想做,以後未必不是一代雄主。”
……也就是自己將來是李世民、朱棣、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