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九十章君子欺方兒母交心(二)


    “本宮老了,”武則天笑完後感慨地說道。


    其實對相貌她還是很自矜的,就是現在,每天繁勞,還要抽出時間塗澤,因此四十幾歲的婦人看上去,生生隻象三十出頭一樣。如果不知道,別人看她與李威坐在一起,亦可稱為母親,亦可稱為大姐。


    “母後,就是你老了,兒臣都不覺,隻是兒臣常想,母後年青時該是如何的風采。”說到這裏,李威才說到正題,又說道:“相貌隻是一點,初次相識時會有好感,可人相處卻需要心的。不是母後對父皇盡了心,母後如何在後宮脫穎而出?就象江碧兒,相貌隻能與裴家女相仿,與楊家小娘子相比,也不及。但在兒臣心中,可嫌棄過她的出身,她的相貌?母後,你也看著兒臣長大的,楊家女或者徐家女真是妲己那樣的女子,兒臣會不會喜歡?”


    武則天沉吟不語。


    “母後,君子以德為本,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但兒臣沒有聽說過一個君子非要迎娶一名醜女為妻為德的。昔日陰麗華貌絕天下,光武大帝寵愛之,陰皇後賢德名於千古,祖母長孫皇後也以相貌自矜,賢德中外有名。母後國色天香,如果沒有母後相助,這些年連兒臣都不知道父皇該怎麽辦。難道長得好看的人,一定就是妲己?就是褒姒?”


    “雖是如此,可是徐齊聃父女,楊思儉父女終是做錯了。他們象裴居道父女,就是外人想彈劾,都無從彈起。不過弘兒,你也說過,忠孝廉恥勇,改天向你父皇認個錯兒吧。”


    胳膊肘兒擰不過大腿的。


    但武則天將與兒子有曖昧的幾位女子數了數,確實隻有那個宮女江碧兒最讓她滿意。上官婉兒與韋家女太小了,徐儷太野了,楊敏一直不放心。狄仁傑兩位義女的出身很成問題。隻有江碧兒雖不是出身名門,也算是良人家,自小就服侍兒子,無論兒子病多重時,都殷勤地侍候於左右。想到這裏,問道:“為什麽你不與江碧兒圓房,本宮也想抱孫子了。”


    這個不大好迴答的,解釋不通,隻好說道:“母後,兒臣頑疾一直沒有好清,雖說好了許多,但兒臣始終不放心。因此想再等一等,等到江碧兒及笄之時,兒臣身體也好得差不多了,才能圓房。”


    “你……”武則天沒有說下去,卻將眼睛盯住了一個不該盯住的地方。


    倒不是有不好的想法,這是擔心。


    李威這點都會意的,立即說道:“兒臣身體很正常,母後請放心。”


    正不正常,就是沒有圓房,自己應當知道的。當然,功能好壞,還需要實戰地上馬溜一溜。不過古人對精很看重的,認為精是男人身上的精血,房事做得越少越好,打飛機不好,那怕夢遺都不好。最好不做,那麽才能活到九十九。這是不對的看法,正常的同房,對男人對女人不但無害,反而有益。其實主要是碧兒歲數太小,下不了手。這樣解釋也可。


    “及笄麽,”武則天道:“改天等你父皇怒氣消一消,本宮再勸一下,等到江碧兒及笄時,對她家人封賞一番。”


    “謝過母後,兒臣才知道世上隻有母親才對兒子最好的。”又拍了一個小小的馬屁。其實單論做母親,武則天不是很稱職的,否則幾個兒子都不會怨聲載道。不但原來的自己,就是李賢亦是如此。


    實際上到了唐朝以來,有一年半時光,隻有在馬車上這段短短的時光,李威與武則天的交談,算是最交心的交談。當然,交心也是有限的,李威有李威的心思,武則天有武則天的心思。


    “還有,不要再找裴舍人的麻煩,此人頗有學問,自小時,在裴家就有名氣,長大後,更是兢兢業業,虛己待人,是一個君子。為自家家族女子爭了爭,人之常情,並不為過的。他也沒有料到這後果,在東都與他人交談時,甚是後悔。你是太子,需有容人之量。就象你父皇,朱敬則朝堂之上,如此怦擊,依然待之如故,甚至更勝於從前。以及你看重的那個魏元忠,亦是此理。太宗你最看重了,昔日魏征曾助何人,一度相助於隱太子,讓太宗皇帝舉步艱難。可是人才,於是反待於一番舊臣之上。終成貞觀美名。”


    “母親,兒臣錯了。”心中沒有認錯的。與裴炎交談了兩句,說到最後,自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不是非要在嘴巴上爭個輸贏,對輸贏,李威從來看得不重。自己隻是一個講師,而現在認識的人,無一不是從權謀之術裏滾來爬去,滾爬了多少年的精英。不是精英,休想脫穎而出的。自己輸了,也不算冤。


    可此人給他的印象不是很美好,隱隱讓他感覺何謂王莽之流,此人正是。


    隻是母親居然教他帝王容人之道,頗出他意料之外,這才是驚喜……


    拉著武則天的手,又說道:“兒臣不求別的,那怕象一個普通人家,能在父皇母後懷中撒撒嬌,象今天這樣,說說心裏話,什麽太子,什麽江山,兒臣都不會看重的。”


    “你這個癡兒,以後想不開了,找本宮。在本宮懷中撒嬌不可的,畢竟長大了。”


    不過此時李威真躺在她懷中撒嬌,估計也不會很惡。


    嗯,此時終於有了一些母子的樣子。


    馬車就到了皇莊。


    下了馬車,李威將武則天扶下來。


    棉花已經開了,在青黃色的葉子間,雪白一片。


    兩人站在田壟間,李威道:“母後,還有幾天就能采摘了。”


    “是啊,”武則天摘了一朵,放在手中,喃喃道:“真暖和。弘兒,你看長勢如何?”


    長勢並不算很好的,象現在葉子還沒有到掉的時候,這種單株營養缽移載法,人站在裏麵,隻能露出一個頭。當然,那得雜交棉,現在的種子永遠達不到那個高度。因此,現在的高度,僅僅半人高,至少在李威眼中,看起來不算好。不過,西域與嶺南的棉花他也沒有看到過,武則天派人帶過來幾株,高度差不多,可是枝桃卻遠遠不及。但西域與嶺南的大田草棉子,沒有看到。因此說道:“兒臣也不知,畢竟隻是聽聞,關中以前卻沒有人種過。”


    “本宮倒派人請了幾名西域的胡人看過,他們說了,長勢比西域勝了百倍。本宮也不知是真是假,”說完了,武則天定定的出神。


    不管是真是假,現在收成有了,至少兒子說的兩百多斤大約沒有問題的。但就是看到了收成,居然沒有大臣關注,如果這個草棉子,是出自丈夫之手,那怕出自兒子之手,恐怕早就轟動了。


    這同樣是一種不公平。


    她也在等,很關注的,不僅派人詢問了來自西域的胡人作比較,而且也派人問過麻葛的產量。問得很古怪,現在論產量,是以匹作產量的,但她問是多少斤。官員一個個不解,可還是照辦,問了一下,麻葛看似粗大,可取的纖維不是很多的。有的好,有的壞,好的一畝地也有一個七八十斤的產量,甚至極個別的能達到百斤,差的隻有二三十斤。


    當然,這是一個估計,從來就沒有人稱過。至於生絲,不用提了,產量更低。


    這一問心中有數了,又讓人拿來絏布,與各種絹綢,麻葛等布料做比較。以前真沒有研究過,隻知道節儉了,不好穿絹綢布料的,自己也時不時穿著麻布衣服。也是第一次真正比較。


    絏布與各種絲綢布料相比,差遠了,光滑度不及,美觀度不及,柔軟度不及。別以為棉花很軟,蠶繭很硬,但織出布料反而顛倒過來。可如同兒子所說,勝在暖和。因此,售價與各種絲綢價格居然相仿佛。至於麻葛等布料,就更不能與絏布作比較了。


    那麽隻剩下產量。


    產量如此之高,縱然官員一起漠視,結果出來後,難道真不慎重?


    想到這裏,她意氣飛揚,又說道:“百姓飯能吃飽,衣能穿暖,每年不會凍死那麽多人,這才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當然,想要到那一步,同樣還要好幾年時間。隻是今年能看到收成了,普及推廣的人會更多。但這份大義卻基本上實打實地落在自己手中……


    ………………………………


    “交了心”,李威依然不放心。


    僅僅是自己給了一些好處,母親就放棄對權利的追逐,然後一心支持自己做皇帝,那麽她也不是武則天了。


    但現在母親是弱者,自己是弱者,算是一個聯手。變動的將是幾年後。


    可眼下母親不會希望父親將自己廢掉,換了老二上台的。至少自己還表示孝順,對她還尊敬。老二依是象以前的自己,老二上台了,對母親來說,也未必是好事。


    於是聽從了武則天建議,討好父親吧。


    什麽叫天下老子第一,父親就是。


    因此,先向裴炎道了一個錯。排場弄得很大,帶著狄仁傑與魏元忠等六名幕僚,還有金內侍,一幹侍衛上門。先將裴炎嚇了一大跳,立即迎出,在門口李威就折節行禮,說孤錯了。


    裴炎一下伏倒於地,說臣不敢,錯的是臣,然後號淘大哭。


    當然,這是一個過場,做完了表麵工作,李威立即迴去。但對狄仁傑悄悄說了一句話:“此人非雄即梟,不可小視了。”


    梟與雄合在一起,即梟雄二字,這就是李威給裴炎的評價。


    然後才請求參見李治,李治不見。


    碧兒不平地說道:“陛下做得太過份了。”


    李威沉默了很久,說了一句:“父皇到了更年期了。”


    是不是更年期不知,但自己這個父親“作威作福”也就這幾年,幾年後,他就是後悔也都來不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