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八十七章對症下藥君子以諷


    “戴相公,李相公,可否讓仁傑與殿下單獨說一會兒話,”狄仁傑道。


    事態嚴重,不顧戴至德與李敬玄他們感受如何了。半路上一聽到太子要到揚州,就馬不停蹄地趕路,同樣焦急。


    太子的首要幕僚嘛,幾個大臣立即告辭,臨離開時,戴至德在狄仁傑耳邊說道:“千鈞一發,狄君努力。”


    李威感到很鬱悶,一年多是養了一些神馬的“氣”,卻隨時準備跑路活命,並沒有十成十做太子的計劃。但天下百姓,以及朝中清直的大臣,對他是期望萬分。李威又少了這份自覺。當然了,知道了,壓力更大。


    正因為這份期望,一旦太子變動,政局震蕩就更會嚴重。如太子是李承乾之流,到揚州就到揚州,估計多半沒有一個人來勸,甚至他前麵一動身,後麵就寫奏折彈劾,早點將他弄下台去,省得國家以後出一個昏君。


    所以,戴至德用了千鈞一發這四個字。


    “仁傑知道,”狄仁傑點了一下頭說道。


    幾人離開,碧兒立即殷勤地沏上茶,皇上莫明其妙的下了雷霆聖旨,太子怒氣衝天地要離家出走。碧兒很擔心,可是歲數小,見識少,不知道如何規勸。隻是看到上到宰相,下到舍人、郎中、員外郎之流,甚至沛王殿下前來規勸,都沒有勸好。心中很著急的。


    狄仁傑及時來了,碧兒很高興的。


    “臣不敢,”狄仁傑做了一個手勢,還是按規矩來,江碧兒今非昔比,已經良媛,卻不可再象以前那樣,當作一個宮女相待。然後說道:“殿下,臣聽聞你要出行,不知帶何人前往揚州?”


    這一句問得有些出忽李威意料之外。


    李威怔忡了一下答道:“孤不會擾民,隻會帶一些親近之人以及少量侍衛即可。”


    “但是不是合乎朝廷禮製,陛下會如何想?即使殿下不想做太子了,也會對這些人處罰,侍衛、內侍、宮女,包括江良媛、韋良娣、上官良媛,金內侍,甚至包括他們的家人。這隻是小的處罰,如果大的處罰,陛下更換殿下太子之職,牽連的人更多,包括臣等,甚至在西京的幾位相公,對殿下希望的劉將軍,不會有多少人處死於午門,可是嶺南肯定會憑空增加許多冤魂。”


    李威隻是想出出氣,逼得有些緊了,逃路的條件又有了,腦海裏就在想著整天逃跑。所以很想到揚州看看。可這份想法,不能向狄仁傑說的,隻好緘默不語。


    “陛下對殿下,使臣想起了一些嚴厲的父母教育子女。有時會用仗責,打得痛了,喊幾聲,未必是壞事。可抓起了棍杖反抗了,事情隻會變得越發不可收拾。”


    也未必的,世間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皆愛子女,可碰到那個百分之零點一的活寶,越是喊痛打得越是兇。不過李治顯然不是,連武則天現在也不能算是,否則都不會容忍李威多次拉她的小手,或者鑽入她的懷中。


    不知道陛下為什麽對太子生氣,但讓他迴到長安後繼續監國,即使有氣,也不是致命的。這些道理,戴至德他們也懂,因為忌諱,不大好開口。說服時隻好用大道理來壓,效果肯定不理想。


    太子鬧上一鬧,皇上會生氣的,並不全是壞處。一旦真的離開長安,下揚州離家出走,事情變得很嚴重了。再說,此例也不可開的,太子不是王子,有人君大義在身的,隨便著就上山下鄉的,一旦與地方官員軍隊勾連起來,卻是什麽事都能發生的。不但李威不可,就是李威以後做了皇帝,也立了太子,同樣不可。


    狄仁傑又說道:“問題不大緊,殿下做得好,不知又出現了什麽問題,但相信臣。去年臣給殿的承諾,是除掉許敬宗這個後患,臣也辦到了。現在臣再給殿下一個承諾,臣一定會替殿下找出陛下生氣的原因。”


    以前也勸過,是太子,連你這個身體不是你一人的,是許多人的,一動牽連無數人。狄仁傑這一迴沒有這樣說了,得說問題的根源。


    現在沒有心理醫生的說法,可狄仁傑這一句話擊中了李威的內心。不僅是楊思儉與徐齊聃的遭遇,是父親對自己不滿。本來母親就讓他忌憚,再加上一個不滿的父親,心中其實很害怕的。因此,才失去了冷靜。


    性子還算能沉住氣,否則手中有人有錢,換作那一個現代人穿過來,也早就要離開。逃到南洋,不用南洋,就是現在的台灣,也會有一條活路。


    狄仁傑隻要能將父親怨怒化解,還能平安地呆幾年。呆的時間越長,自己力量會越大的。


    這想法,狄仁傑依然猜測不出來,忽然壓低聲音,幾乎是附耳說的:“殿下,陛下龍體欠安,拖得越久,對殿下有利。到時候上下對殿下真正歸心,陛下行事時,也會考慮一下殿下的想法。再等等吧。”


    那有那麽簡單,還有一個母親……


    但狄仁傑這一番話終於使李威稍稍安心。下揚州的事沒有再提,這使京城的官員都鬆了一口氣。真走了,自己最少有沒有勸阻住的失職。


    可李治還是很生氣的。


    不久後,宣布返迴長安。


    站在李威立場,受了些委屈,站在李治的立場,兒子大了,名聲很好的,又做了一件讓他不安的事,需要適當的“點撥點撥”,否則膽子越來越大。至於楊思儉與徐齊聃隻是兩個臣子,即使做了犧牲品,相比於皇帝與太子之間的關係,是兩朵小小的浮雲,無關輕重。


    當然,天家的事,那怕是一件小事,都會擴展成一件大事。比如李治要返迴長安,百姓與大臣又開始猜疑……


    武則天讀著奏折,忽然放了下來,問道:“陛下,為什麽要迴西京?”


    “東都畢竟是陪都,西京才是國都,朕離開了西京一年半了,現在關中五穀豐登,也到了迴去的時候。”李治不盡不實地答了一句。


    開始是夫妻,後來眼睛不大好,給武則天處理政事的權利後,夫妻也變了味。論恩愛,夫妻二人還是象以前那樣恩愛,但關係到了政治,倆人都有些小算盤。時間長了,倆人習以為常,甚至有可能將政治上的小算盤,當作二人的一種樂趣,一種鍛煉智力的遊戲,樂此不疲。


    這是好的,如果夫妻倆人有了不愉快,就象那一次李治突然想廢武則天,或者說還是夫妻二人的事,一晚宿後,第二天握手言和,可天下的震動……


    武則天隻是一笑,又和顏悅色地說道:“弘兒脾氣變壞了一些,可陛下你也想一想,比起以前,弘兒也懂了許多事,開始有作為,有時候也故意讓臣妾與陛下開心。隻是長大了,難免會喜歡一些小娘子,這是人之常情。難不成,你想讓弘兒一輩子不開竅?”


    “即使,事情也有止境的。楊思儉與徐齊聃朕處理並沒有失誤,這個孽子想荒唐地到揚州,向朕示威,又寫信恫嚇朝中大臣裴炎。現在隻是一個太子,為了兩個女色,居然如此。以後如果朕將江山交給他,會做出何等的荒唐事來……再說揚州是何等所在,你不知道楊廣是如何敗亡隋朝的?朕很擔憂啊。”


    “弘兒與楊廣不好比的,他樸素入骨了,又是看曬鹽,雖然不大好,也能說是為了朝廷百姓,與隋煬帝下江南性質不同的。再說論荒唐,還有陛下荒唐,”武則天咬著李治的耳朵說道:“當年,臣妾還是太宗的才人呢,你要招惹妾身……”


    李治不能開口了,當年的事,自己是一方麵的,可是自己這個皇後,何嚐沒有勾引他。反正倆人皆有錯。李治心中也知道,兒子似乎給妻子一個若大的好處,除了許敬宗的事外,其餘都是想方設法的巴結,才對這個長子不是很惡,甚至連崔挹要嫁女,都有可能是妻子授意的,以定一些想入非非大臣的心。但武則天提起當年的事,又帶著媚意,李治心神搖動,居然不惱。


    武則天嘴努了努,讓太監宮女下去,說道:“陛下,讓臣妾陪你練一迴拳吧。”


    當然,練拳先在大殿練,最後練到什麽地方,大家懂的。


    李威沒有離開,但讓楊敏與徐儷離開了。


    父親要迴長安,不僅是惱恨自己,也擔心自己得民心臣心,有什麽嘩變,大約相安無事的,大不了再讓他痛罵一頓。可也害怕掀起什麽風暴,上麵刮一刮,隻是涼快了一下,到了下麵就成了龍卷風。呆得久了,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


    害怕事情繼續擴大,讓兩位少女離開,不僅如此,將徐妻與徐堅也勸走,一道去了揚州,好有一個照料,江南人才輩出,有許多大儒,徐堅也能找一個適合的環境繼續進學。


    梁金柱與陸馬,頂著義商的大名,在揚州海邊曬鹽,可以照料一些。


    主要揚州現在很是繁華,否則許敬宗都不會在揚州也秘密置一塊產業。


    他們去了,不算委屈。


    悄悄地送了碼頭,兩個明豔的少女看著他,淚流滿麵,泣不成聲。主要心裏屈,去年倒也罷了,今年並沒有做什麽,也看禮書,也遵禮教,甚至連出門都戴了厚厚的羃羅,然而卻降下了這樣的大禍。自己前途未卜,還要擔心父親。


    李威心情也不大好,指著滿野青綠說道:“半年前,這裏是什麽樣子?”


    半年前,這裏是冬天,滿目蒼涼,可兩個少女不知道太子的意思,都沒有迴答。


    李威又說道:“孤那首詩可記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半年前這裏是荒涼的寒冬,現在卻是草木葳蕤。楊敏,還記得那天孤與你說過的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比如現在是冬天,是月末月初。總會有春天有夏天到來,有圓的時候。”


    “嗯。”


    兩人點著頭。


    目送著兩女離開,卻不知何年相見,李威默立良久,但要迴去。


    他讓崇文館的大儒編一本集子,叫《君子集》。大儒們不知,太子要學君子,要弘揚君子的事跡,總是好的,於是立即開動起來。實際上,是要給裴炎看的。裴炎人稱為君子,時嚐也自以為君子自居,父親無輒了,但對裴炎可以發泄一下,將這本集子給你看看,這些君子是如何做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