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八十五章裴炎擔過太子離家


    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麽,外人不得而知的。但狄仁傑得到這條消息,心安定下來。


    然後細細一想,也許皇上不悅了,但想廢去太子不易的。首先太子不是當年的王皇後,王皇後無子一條,爭風吃醋失德二條,自持身份與家庭背景傲慢後宮三條。太子呢,也許有小過,僅僅是小過,從朝堂到百姓,皆是交口稱讚。


    這不算,裴炎做得有些醜,不代表著裴家會做得醜,比如裴家另一脈弟子裴行儉。還有韋家,崔家,楊家也似不甘心。這些家族未必會全力支持,但會有許多大臣竭盡全力支持。


    也不算,又有各位宰相,對武則天掌握了一部份政權一直不滿,太子培養了這麽多年,就是立即接手皇位,也不會出錯,況且太子本身已經做得很好。一旦廢去太子,必須重新培養新太子,李賢也不小了,可畢竟沒有接觸過政事,皇後掌握的權利會更多。不提各個宰相與東宮若有若無的關係,就憑這一點,也不會同意廢去太子的。


    再有,新犁、竹紙、高梁,讓太子在百姓心中籠上了一層隱隱神聖的光環。


    當然,李治一心想廢太子,還是能做到的,隻是難度絕對比廢王皇後更難,引起的動蕩,皇上也要三思。其實再加上有那一個天暗中支持著,李治就是想廢也廢不了的。除非那個天又改悔了。


    想想這一家三口子,所以兩人隻能搖頭,隻能苦笑。可這時候,連狄仁傑都不能預料到,如果不改變,漫天的血光已經潛伏在東方,將要升起。不過狄仁傑立即寫了一封信,給李威,將事情大約經過說了一遍。


    然而又不放心,太子仁愛不錯的,可是太子的性格卻是外圓內剛的那種,一旦發作起來,脾氣也會很大。不大放心,立即與同僚換了一下班,騎馬奔向長安。


    狄仁傑想法倒是不錯的,一連串的聖旨,讓李威都蒙頭了。然後聽到事情原委,大怒起來。先是寫了一封信給了裴炎,其實對曆史再精通一些,他對裴炎就會忌憚,偏偏又記得不多。


    於是在暴怒之下,這封信都沒有采用駢文形式,通篇隻是古文體,也就是真正的散文體寫的。責問裴炎身負重名,人頌君子,何乃君子?昔日曹蕭二人之爭,唯乃爭執,蕭規曹就。群小有爭,君子有爭,群小之爭,口蜜腹劍,醜態百出,不一而足。君子之爭,不失其德也。然後又問裴炎是想學許敬宗?或者是李義府?


    這種責備就有些過,楊思儉與徐齊聃二人確實有過失的,隻是李治反應重了。當然,李威不能責備父親,隻好將怒火全部發泄在裴炎身上。事實這一次裴炎用心也不大純良,隻是這種嚴重的後果也非是裴炎所想要的。


    然後又說,裴家名門,決議太子妃,孤乃未絕,何行此卑劣之事。又說裴家女可以進入東宮,李威也沒有辦法的。但孤之不賞,獨做一太子妃自賞。我不碰你了,做太子妃有什麽作用?那麽未來的下場無疑比王皇後還要淒慘。或者太子不登基為帝,可不做皇帝了,這個太子妃討來何用?


    其實對裴雨荷原先一直沒有惡感的。


    他的婚姻很無奈,自己做不了主。裴雨荷又見過幾次,長相不及楊敏,也尚可。美豔固然喜歡,可李威實際在心中還是重視感情的,否則到現在碧兒的位置不會無人能取代。感情也不是很濃,隻是覺得此女性格舉止尚可,於是默認了。


    可裴炎的做法冷了他的心。


    楊母隻是勢利,也是為了女兒著想的。示問有幾人不做到勢利,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世人勢利最好的寫照。但沒有陰謀詭計,沒有刀光劍影。然而裴家呢……


    其實想法也是錯的,裴炎參與進去,是與裴居道的感情好,不代表著裴家的。就象裴炎與裴行儉見了麵,也許會敘敘家族輩份友情,可政治立場未必會統一。


    不過這一道聖旨太過嚴厲了。


    楊思儉已經是高齡,徐齊聃好一些,可也不大妙,文章寫得好,可人長得很不好,不是不好看,太瘦了,兩人前往嶺南,水土不服,天氣又熱,知道得多了,現在的嶺南不象後來的兩廣,因為人煙稀少,除了廣州桂州韶州外,蟲蛇又特別多。這一去,有可能有去無迴了。


    又是自責,如果不引二女觀舟,會不會有這件事發生?於是惱怒了。


    懷著歉疚,來到楊家。


    兩人犯了錯,可不是大逆不道的過錯,與上官儀那次不同的,因此,隻是將倆人流放,家人未動,與薛仁貴流放是一理。楊夫人正在哭哭啼啼地替楊思儉收拾東西。


    看到李威到來,這一迴更老實了,現在才知道,天家不是那麽好欺負的。


    “免禮吧,”然後看著楊思儉與楊敏兄妹,很誠實地答道:“說起來,也怪孤考慮得不慎重。”


    “殿下,莫要自責,說來說去,是我們做得不好,不是劉仁軌罵臣,連臣都沒有驚醒,否則後果更嚴重。”當時,劉仁軌不痛不癢地說了幾句,楊思儉雖然聽進去了,可心中還是不悅,否則都不會用夯貨來稱唿他。


    這個夯貨用得不恰當的,無論劉仁軌,或者是裴行儉,都是亦文亦武的勇將。就是薛仁貴也感到自身不足,後來勤奮好學,同樣看了不少的書。


    當然,不是劉仁軌罵了一句,後果有可能更嚴重的。總的來說,這個根卻是他們自己種下的。


    李威扭頭對楊家的仆役說道:“替孤拿紙筆過來。”


    流放境遇也是不同的,上麵有人照拂,身體素質又好,到了嶺南沒有那麽恐怖。比如薛仁貴,聖恩依舊很寵,於是在象州吃香的喝辣的。老將軍勇冠三軍,身體好,耐不住,閑著無聊,替當地百姓興修水利,蓋房子,做了不少的好事。但上麵沒有人照拂,到了嶺南,與中原大不相同,遭遇會更慘。有太子的信,楊思儉受到的待遇會好一點。


    除非李治嚴重處理了,還嫌不夠,老子偏要將你喜歡姑娘的父親往死裏整。那,李威無輒了。


    “謝過殿下……”


    “不用,這是應當的,”說著指了指自己,指了指楊敏。


    有了這個手勢,楊思儉離去,總算一塊石頭落了地。


    然後又來到徐齊聃家。同樣是一片淒慘的景象,楊思儉夫婦都上了歲數。可是徐齊聃夫婦歲數卻不是很大的,正是恩愛的時間,徐夫人又不能走,畢竟兒子尚小,隻能萬裏之隔,生死兩茫。


    見了太子,徐齊聃反而放開些,對徐堅說道:“將你姐喊來。”


    徐家出了這檔子事,徐儷同樣自責,整天將自己關在房間不出來。


    也寫了一封信,徐齊聃卻擺手製止,道:“殿下,勿用,臣的身體臣自知。前幾年陛下允許臣隔日職休,固然是喜愛,也是臣身體不大好。即使有了照拂,臣前去嶺南,時日也會無多。”


    聽到這裏,徐夫人隻是哭。


    徐齊聃撫著她的頭發道:“隻是苦了你。”


    然後又對李威說道:“臣一去,無有心願可掛,也是臣犯了錯,朝廷處置卻是對的。不過他們還很小……”


    指著徐堅與徐儷。


    “隻要孤在,自會照料他們。”李威說完,心想,這才是做父母的。忽然會意了幾本禮書的話。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嚴愛,有慈愛。雖說虎毒不食子,可某些人卻是未必的。父母不愛,然後強迫兒子孝順,也是勉為其難了。


    他自己未必能保得住,隻能含糊地說了一句,隻要孤在。


    想到這裏,又想到了父親的幾番變臉,忽然產生了一種想法。但沒有立即說出來。


    對父親就怨恨了一些。


    父親在賀蘭敏之意圖對楊敏不軌之事冷漠倒也罷了,後來自己卻是做了許多事的。當真父親不知,恐怕不知道蔗糖與曬鹽技術出於自己的,但以他們能迅速知道狄蕙與狄好的來曆,曬鹽之事都知道了,也會知道陸梁大義,多半受自己指使的。


    就是辛辛苦苦弄的皇莊,現在小雞小鴨的長大了,母的留下產蛋,公的送進了皇宮,做了膳食。然後果樹成活了一大半,苜蓿長高了,蓮藕與茭白也長了起來。於是就著離牲棚遠的地方,在水邊搭了幾個涼亭,閑來率領群臣觀看。自己一份功勞便被抹殺得幹幹淨淨。


    功勞無所謂,隻要一家人開開心心。


    然而沒有想到父親涼薄如此。


    生了氣,可連指責的權利都沒有,於是犯了邪,便寫了一封信給李治,說了,聽聞陸梁二人試驗用低廉的成本從大海中取鹽,此舉會造福百姓造福朝廷。兒臣去看一看。


    然後也準備離開。


    這……卻是不大可能的。


    不一定太子就非要呆在東宮象做牢一樣,也可以外出,甚至可以狩獵,但不能出去太遠,以免擾民。太遠也可以的,遇到戰事時,無論隋唐,都喜歡張揚武功,有時候會讓太子與王子親征的,甚至皇帝本人,比如楊廣,比如李世民或者李建成。即使是這一條,後來唐朝也很少看到王子與太子親征。


    去揚州看曬鹽,雖說鹽也關係到民計民生,但那是揚州……


    這一下子炸了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後方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後方晴並收藏興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