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十三章高人鬥法仁傑略輸
狄仁傑說道:“休掉太子妃,也不是一件小事。因此皇後派了人將風聲散了出去……”
李威悶哼一聲,所謂的散風聲,無非就是加劇破壞楊敏的名聲,讓一些儒臣無法進諫,這樣休掉太子妃自然水到渠成。竹紙為什麽這麽轟動,也是用了類型的方法。
“但正好時間上緩了一緩。如果真休掉了太子妃,以後她還會不會得以進入東宮?”
“狄卿,能不能說明白一點?”
“既然休掉太子妃,一定宣告天下,詔書之中詞語就會有一些不敬之處。但詔書還沒有發出來,殿下與陛下皇後哀請,讓楊家小娘子作為側妃,不是太子妃了,要求就會鬆一些,再說,也沒有失大德,楊家與皇後又是某些親戚……”
說到這裏,他看著李威,這個方法卻是很妙的。換一下位置,百姓可以理解,大臣也無話可說,倒是比強行休掉太子妃,風波會小一些。又解決了太子的心頭之病。但他就怕太子一門心思,我非要讓楊家小娘子做太子妃,那就頭痛了。
“這……倒亦可,”李威沉吟了一下說道。也沒有其他的什麽想法,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如果按照唐律將後宮配齊了,皇帝的妃嬪一直到寶林禦女采女,一共一百多人。太子規模小了很多,可正式的妻妾配置齊了,也有數人。全做太子妃,就那麽一個,也不可能的。或者論委屈,碧兒才真正委屈了。可又擔心地問道:“就怕父皇與母後不會恩準。”
“這個倒無妨,隻要殿下同意,可以寫封信到西京,讓楊夫人與楊家女,或者皇後其他的親戚,來到東都,去見皇後謝罪。不求太子妃了,人心都是肉長的,皇後未必不會恩準。”
“此法尚好。”
狄仁傑才長鬆了一口氣。
許敬宗之所以這麽做,無非看到太子對太子妃情深意重,讓太子與陛下皇後爭執。有了爭執,就有了矛盾,那麽他就可以乘機而入了。而且他這次進奏,道貌岸然,看也是為了國家著想,為了太子著想。縱然皇後精明,也想不出他的歹意。
還好啊,自己站在暗處,否則麵對麵,與這個人鬥法,卻很是不容易。
太子既然默認了,問題就沒有那麽嚴重了。
車駕已經到了狄家,狄好與狄蕙迎了出來,戴著厚厚的羃羅,狄蕙生**潔,素愛穿白色,依是一身白色的長裙,裏麵也是白色的褻衣。狄好喜繪畫,因此喜歡鮮豔的色彩,穿著紫羅藍碎花長裙,裏麵是湖綠色的褻衣,連褻衣上都有一些花紋。
李威看到她們,微微一愣。
不是不認識,剛分別沒有幾個月,即使有羃羅遮住了麵容,可也遮不住她們窈窕的身材。隻是奇怪她們衣服的保守程度。唐朝受胡人風氣影響,穿衣很開放的,象這個大熱天,為了涼快,許多仕女隻穿著薄紗裙,裏麵胸圍同樣開得很低。但大家都這樣了,也沒有人認為是不對。
不但街上女子,皇宮亦是如此,許多宮女穿著很清涼,看上去十分養眼。隻是苦了守衛在皇宮的那些侍衛,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時時刻刻看到這些俏宮女們胸湧白浪,臂揚雪雲……
不過一些教養好的大家族女子出門還是依然戴羃羅的,可社會風氣在轉變,羃羅已經變得很薄了,裏麵的褻衣為了涼快,同樣也在越開越低。但香雪與畫柳裏麵褻衣不但裹到脖子上,布料也非常厚,與整個時代風氣格格不入。
當然,怎麽穿是人家的喜歡,不能對她們說。
施禮後,狄仁傑說道:“殿下,臣這兩個義女品行端良,平日在家中,連門都不出半步。”
終於明白了,狄仁傑這是想將她們送入東宮,又懲楊敏之戒,於是將香雪與畫柳往死板教條的修女上逼了。
何苦呢?
他可不希望假如有一天,這兩個漂亮的少女進入東宮,變得象那些腐儒一樣,又臭又長。不過又想到了一件事,這兩個少女都二十出頭了吧,從二十出頭,到八歲的上官婉兒,自己的胃口,似乎越來越好……
走進狄家,地方真的很窄,李威這一次過來帶的人很少,隻有十幾人,可站在天井裏,都有些擁擠了。還好,有三株老樹,長得很茂盛,於是一片濃蔭便將炎炎的烈日遮住了,不是那麽地熱。
狄蕙與狄好替李威沏茶。李威雖然認為她們穿著保守了,可這兩人卻是不覺的,進了家中了,也將羃羅拿了下來,碧兒說道:“兩位姐姐還是象以前那麽漂亮。”
“江小娘子,我們不敢當,”兩人同時說道。
她們才真正開了心智,在那個大染缸中,居然保持著清白的身體,這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別以為碧兒比她們小,是宮女,那是皇上親自召見,又在祈福迴來後,與另一個小宮女,當著眾位官員親自誇獎的。
十分乖巧。
說完了,狄好又看著李威說道:“當初奴婢得以保全,還賴父親大人與太子殿下,奴婢多謝了。”
“不用。”
“殿下,奴婢無以迴報,後來學了一些小菜,鬥膽留請殿下就餐如何?”
這不算逾製的,就是皇帝有時候,還到親近大臣家中就餐。說完了殷切地看著李威。李威打趣地說道:“能吃麽?”
但話音已經默許了。兩個俏娘子開始到廚房忙碌起來。其實這時候沒有什麽汙染,無論天上飛的飛禽,或者走上跑的走獸,或者江湖裏遊的魚蝦,味道鮮美之極,就是後來弄出什麽味精的浮雲,菜肴的味道也遠遠不及這時的鮮美。
過了一會兒,弄出來幾個小菜,味道呢,也隻能說勉強湊合,可這兩個少女生**美,於是這個菜擺上來,就象是刻花一樣。李威舉著筷子說道:“這個能吃麽?”
前後兩個能吃麽,卻是兩種不同的意思。
太子吃飯嘛,狄蕙開始奏琴,狄好鼓瑟,是一首《楊伴兒》。其實李威懵懂不知,這時候百姓喜歡胡樂,奏《清商樂》這樣的雅調的人已經不多了,曆史上到了武則天晚年時,六十幾首《清商樂》,樂工隻能奏出明君、楊伴、驍壺、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八首。
其實唐朝幾大部樂中,論雅趣,隻有《清商樂》最為清雅,雖然裏麵有《玉樹後庭花》這樣的靡靡之音。見到了太子,對自己又不惡,這兩個少女曲子便奏得更加輕快,加上《楊伴兒》本來就是一曲輕快明亮的曲子,一時間滿屋春風拂麵,仿佛讓人又迴到了春花明媚,楊柳青青的三月。
“孤想到了江南。”聽著曲子,李威說道。
“《清商樂》本就是南曲。”狄仁傑答道。
“狄卿,你有沒有去過江南?”
“因為公差,去過兩次,不過不是在春天,但景色頗為清秀雅趣,與北方倒是不同的。”
“江南好啊,不知道孤有沒有機會去江南看一看。”
“殿下,不可啊,”狄仁傑連忙進諫:“可記得隋煬帝麽?”
太子這個念頭可是很不好的,他要去江南,在太子的時候顯然不可能的,到少林寺轉一轉,無論是否去祈福的,離洛陽不大遠,去江南皇上會同意麽?如果皇帝駕崩,他繼了帝位都可以去江南。但皇帝下江南,得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
李威隻是感慨了一句,卻將他嚇了一大跳。但也說明這兩個少女樂技很好,不然李威這個半懂不懂的人,都不會聽到江南氣息,也不會動這個念頭……
“阿郎,楊家夫人與小娘子去了東都,”老仆役說道。
“相貌生得好,太子又寵著她,自然不甘心了,”許敬宗說完了,譏諷地冷哼一聲。
“可是,可是……”老仆役可是了半天沒有說出來。
“你要說什麽?”
“阿郎,現在聽聞皇上與皇後對太子很親切,太子的地位也比以前穩重了,阿郎,放過他吧。”
謀算大臣那就算了,況且謀算大臣,多半是皇上與皇後授意的,可謀算太子,弄得這個心腹仆役在府上都心驚膽戰的。
“你不懂啊,越是這樣,某才越擔心哪。某與太子曾謀過一麵,此人對某戒意十足,不安好心。某不怕,隻是某的身體越來越不中用了,某一倒,孫子怎麽辦?其實這時候太子正是進退關健時候,進了地位也許真的穩固了,如果退了,甚至比以前還不如。”
仆役不大明白。
心腹的老人了,許敬宗年紀大了,話也稍稍多了,於是向他解釋道:“竹紙的功勞,皇上與皇後壓力緩了,自然想到太子的好處。不過呢,皇上病情好了,太子與皇後又和好了,心中不免又有什麽想法。再看皇後,也未必相信兒子,眼睜睜地看到她漸漸壯大。竹紙事過去了,這些矛盾兒還在。如果將它揭開,太子也未必能坐穩。再說,太子這些兒虛浮的本事大了,二聖未必是真的開心。”
“但阿郎啊,太子畢竟是他們親生子女。”
“親生子女,你相信皇家會有多少親情。問你,皇後的長女是如何死的?李忠太子是如何死的?當然,如果這個太子真的病死了,也許皇上會後悔自己彈壓防範得緊了,待他薄了。但沒有薨去,猜疑心就不會降下來。不過楊家母女去了東都,都是大妙兒。你立即去東都通知明崇儼,火候到了。”
“什麽火候啊?”仆役壯著膽子問了一句。
“其實呢,太子也未必沒有辦法的,如果讓楊家女為側妃,倒是兩全其美。皇後與楊家又有親戚關係,不求太子妃,做個側妃,倒是可以的。但某在明崇儼離開西京時,曾囑咐他過。到了一定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巫法之類的招數,暗示楊家小娘子乃是妲己、褒姒之流轉世。所以與太子定下親事後,這幾年年色一年不如一年。”
“這條主意妙啊,那麽楊家女就是皇後的親侄女,也不會給她半點名份。”雖然稱著妙,可是老仆役臉上流汗了,不是妙,是太毒了!
“這才是某當初的真正後手。半點名份都不給,甚至嚴令太子與楊家女來往,太子必然會有意見,到時候也就與二位聖上衝突了。實際上某這也是為了國家好。太子仁愛是不錯的,畢竟不是頑疾在身?當真好了嗎?看看陛下如果不是身體之累,國家會是如何的強盛,幸好有一個千古未有的智慧皇後協助,才沒有出大漏子。相比之下,某倒是看好沛王子。天資又勝過太子,知書達禮,身體又好……這才是朝廷之福啊。”
“是,阿郎這才是忠心於國家,忠心於朝廷,”老仆役一邊說著,一邊再次掉汗。
第一百十三章高人鬥法仁傑略輸
狄仁傑說道:“休掉太子妃,也不是一件小事。因此皇後派了人將風聲散了出去……”
李威悶哼一聲,所謂的散風聲,無非就是加劇破壞楊敏的名聲,讓一些儒臣無法進諫,這樣休掉太子妃自然水到渠成。竹紙為什麽這麽轟動,也是用了類型的方法。
“但正好時間上緩了一緩。如果真休掉了太子妃,以後她還會不會得以進入東宮?”
“狄卿,能不能說明白一點?”
“既然休掉太子妃,一定宣告天下,詔書之中詞語就會有一些不敬之處。但詔書還沒有發出來,殿下與陛下皇後哀請,讓楊家小娘子作為側妃,不是太子妃了,要求就會鬆一些,再說,也沒有失大德,楊家與皇後又是某些親戚……”
說到這裏,他看著李威,這個方法卻是很妙的。換一下位置,百姓可以理解,大臣也無話可說,倒是比強行休掉太子妃,風波會小一些。又解決了太子的心頭之病。但他就怕太子一門心思,我非要讓楊家小娘子做太子妃,那就頭痛了。
“這……倒亦可,”李威沉吟了一下說道。也沒有其他的什麽想法,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如果按照唐律將後宮配齊了,皇帝的妃嬪一直到寶林禦女采女,一共一百多人。太子規模小了很多,可正式的妻妾配置齊了,也有數人。全做太子妃,就那麽一個,也不可能的。或者論委屈,碧兒才真正委屈了。可又擔心地問道:“就怕父皇與母後不會恩準。”
“這個倒無妨,隻要殿下同意,可以寫封信到西京,讓楊夫人與楊家女,或者皇後其他的親戚,來到東都,去見皇後謝罪。不求太子妃了,人心都是肉長的,皇後未必不會恩準。”
“此法尚好。”
狄仁傑才長鬆了一口氣。
許敬宗之所以這麽做,無非看到太子對太子妃情深意重,讓太子與陛下皇後爭執。有了爭執,就有了矛盾,那麽他就可以乘機而入了。而且他這次進奏,道貌岸然,看也是為了國家著想,為了太子著想。縱然皇後精明,也想不出他的歹意。
還好啊,自己站在暗處,否則麵對麵,與這個人鬥法,卻很是不容易。
太子既然默認了,問題就沒有那麽嚴重了。
車駕已經到了狄家,狄好與狄蕙迎了出來,戴著厚厚的羃羅,狄蕙生**潔,素愛穿白色,依是一身白色的長裙,裏麵也是白色的褻衣。狄好喜繪畫,因此喜歡鮮豔的色彩,穿著紫羅藍碎花長裙,裏麵是湖綠色的褻衣,連褻衣上都有一些花紋。
李威看到她們,微微一愣。
不是不認識,剛分別沒有幾個月,即使有羃羅遮住了麵容,可也遮不住她們窈窕的身材。隻是奇怪她們衣服的保守程度。唐朝受胡人風氣影響,穿衣很開放的,象這個大熱天,為了涼快,許多仕女隻穿著薄紗裙,裏麵胸圍同樣開得很低。但大家都這樣了,也沒有人認為是不對。
不但街上女子,皇宮亦是如此,許多宮女穿著很清涼,看上去十分養眼。隻是苦了守衛在皇宮的那些侍衛,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時時刻刻看到這些俏宮女們胸湧白浪,臂揚雪雲……
不過一些教養好的大家族女子出門還是依然戴羃羅的,可社會風氣在轉變,羃羅已經變得很薄了,裏麵的褻衣為了涼快,同樣也在越開越低。但香雪與畫柳裏麵褻衣不但裹到脖子上,布料也非常厚,與整個時代風氣格格不入。
當然,怎麽穿是人家的喜歡,不能對她們說。
施禮後,狄仁傑說道:“殿下,臣這兩個義女品行端良,平日在家中,連門都不出半步。”
終於明白了,狄仁傑這是想將她們送入東宮,又懲楊敏之戒,於是將香雪與畫柳往死板教條的修女上逼了。
何苦呢?
他可不希望假如有一天,這兩個漂亮的少女進入東宮,變得象那些腐儒一樣,又臭又長。不過又想到了一件事,這兩個少女都二十出頭了吧,從二十出頭,到八歲的上官婉兒,自己的胃口,似乎越來越好……
走進狄家,地方真的很窄,李威這一次過來帶的人很少,隻有十幾人,可站在天井裏,都有些擁擠了。還好,有三株老樹,長得很茂盛,於是一片濃蔭便將炎炎的烈日遮住了,不是那麽地熱。
狄蕙與狄好替李威沏茶。李威雖然認為她們穿著保守了,可這兩人卻是不覺的,進了家中了,也將羃羅拿了下來,碧兒說道:“兩位姐姐還是象以前那麽漂亮。”
“江小娘子,我們不敢當,”兩人同時說道。
她們才真正開了心智,在那個大染缸中,居然保持著清白的身體,這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別以為碧兒比她們小,是宮女,那是皇上親自召見,又在祈福迴來後,與另一個小宮女,當著眾位官員親自誇獎的。
十分乖巧。
說完了,狄好又看著李威說道:“當初奴婢得以保全,還賴父親大人與太子殿下,奴婢多謝了。”
“不用。”
“殿下,奴婢無以迴報,後來學了一些小菜,鬥膽留請殿下就餐如何?”
這不算逾製的,就是皇帝有時候,還到親近大臣家中就餐。說完了殷切地看著李威。李威打趣地說道:“能吃麽?”
但話音已經默許了。兩個俏娘子開始到廚房忙碌起來。其實這時候沒有什麽汙染,無論天上飛的飛禽,或者走上跑的走獸,或者江湖裏遊的魚蝦,味道鮮美之極,就是後來弄出什麽味精的浮雲,菜肴的味道也遠遠不及這時的鮮美。
過了一會兒,弄出來幾個小菜,味道呢,也隻能說勉強湊合,可這兩個少女生**美,於是這個菜擺上來,就象是刻花一樣。李威舉著筷子說道:“這個能吃麽?”
前後兩個能吃麽,卻是兩種不同的意思。
太子吃飯嘛,狄蕙開始奏琴,狄好鼓瑟,是一首《楊伴兒》。其實李威懵懂不知,這時候百姓喜歡胡樂,奏《清商樂》這樣的雅調的人已經不多了,曆史上到了武則天晚年時,六十幾首《清商樂》,樂工隻能奏出明君、楊伴、驍壺、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八首。
其實唐朝幾大部樂中,論雅趣,隻有《清商樂》最為清雅,雖然裏麵有《玉樹後庭花》這樣的靡靡之音。見到了太子,對自己又不惡,這兩個少女曲子便奏得更加輕快,加上《楊伴兒》本來就是一曲輕快明亮的曲子,一時間滿屋春風拂麵,仿佛讓人又迴到了春花明媚,楊柳青青的三月。
“孤想到了江南。”聽著曲子,李威說道。
“《清商樂》本就是南曲。”狄仁傑答道。
“狄卿,你有沒有去過江南?”
“因為公差,去過兩次,不過不是在春天,但景色頗為清秀雅趣,與北方倒是不同的。”
“江南好啊,不知道孤有沒有機會去江南看一看。”
“殿下,不可啊,”狄仁傑連忙進諫:“可記得隋煬帝麽?”
太子這個念頭可是很不好的,他要去江南,在太子的時候顯然不可能的,到少林寺轉一轉,無論是否去祈福的,離洛陽不大遠,去江南皇上會同意麽?如果皇帝駕崩,他繼了帝位都可以去江南。但皇帝下江南,得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
李威隻是感慨了一句,卻將他嚇了一大跳。但也說明這兩個少女樂技很好,不然李威這個半懂不懂的人,都不會聽到江南氣息,也不會動這個念頭……
“阿郎,楊家夫人與小娘子去了東都,”老仆役說道。
“相貌生得好,太子又寵著她,自然不甘心了,”許敬宗說完了,譏諷地冷哼一聲。
“可是,可是……”老仆役可是了半天沒有說出來。
“你要說什麽?”
“阿郎,現在聽聞皇上與皇後對太子很親切,太子的地位也比以前穩重了,阿郎,放過他吧。”
謀算大臣那就算了,況且謀算大臣,多半是皇上與皇後授意的,可謀算太子,弄得這個心腹仆役在府上都心驚膽戰的。
“你不懂啊,越是這樣,某才越擔心哪。某與太子曾謀過一麵,此人對某戒意十足,不安好心。某不怕,隻是某的身體越來越不中用了,某一倒,孫子怎麽辦?其實這時候太子正是進退關健時候,進了地位也許真的穩固了,如果退了,甚至比以前還不如。”
仆役不大明白。
心腹的老人了,許敬宗年紀大了,話也稍稍多了,於是向他解釋道:“竹紙的功勞,皇上與皇後壓力緩了,自然想到太子的好處。不過呢,皇上病情好了,太子與皇後又和好了,心中不免又有什麽想法。再看皇後,也未必相信兒子,眼睜睜地看到她漸漸壯大。竹紙事過去了,這些矛盾兒還在。如果將它揭開,太子也未必能坐穩。再說,太子這些兒虛浮的本事大了,二聖未必是真的開心。”
“但阿郎啊,太子畢竟是他們親生子女。”
“親生子女,你相信皇家會有多少親情。問你,皇後的長女是如何死的?李忠太子是如何死的?當然,如果這個太子真的病死了,也許皇上會後悔自己彈壓防範得緊了,待他薄了。但沒有薨去,猜疑心就不會降下來。不過楊家母女去了東都,都是大妙兒。你立即去東都通知明崇儼,火候到了。”
“什麽火候啊?”仆役壯著膽子問了一句。
“其實呢,太子也未必沒有辦法的,如果讓楊家女為側妃,倒是兩全其美。皇後與楊家又有親戚關係,不求太子妃,做個側妃,倒是可以的。但某在明崇儼離開西京時,曾囑咐他過。到了一定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巫法之類的招數,暗示楊家小娘子乃是妲己、褒姒之流轉世。所以與太子定下親事後,這幾年年色一年不如一年。”
“這條主意妙啊,那麽楊家女就是皇後的親侄女,也不會給她半點名份。”雖然稱著妙,可是老仆役臉上流汗了,不是妙,是太毒了!
“這才是某當初的真正後手。半點名份都不給,甚至嚴令太子與楊家女來往,太子必然會有意見,到時候也就與二位聖上衝突了。實際上某這也是為了國家好。太子仁愛是不錯的,畢竟不是頑疾在身?當真好了嗎?看看陛下如果不是身體之累,國家會是如何的強盛,幸好有一個千古未有的智慧皇後協助,才沒有出大漏子。相比之下,某倒是看好沛王子。天資又勝過太子,知書達禮,身體又好……這才是朝廷之福啊。”
“是,阿郎這才是忠心於國家,忠心於朝廷,”老仆役一邊說著,一邊再次掉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