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四年前,就傳出了伊朗向華夏求購先進戰鬥機的消息。


    隻是在當時,伊朗並沒有這方麵的打算,就算開始跟華夏接觸,也隻是以此向俄羅斯壓價。


    問題是,俄羅斯根本沒有上當。


    很簡單,伊朗不但需要性能先進的製空戰鬥機,還需要一種多用途戰鬥機。


    華夏能夠提供製空戰鬥機,卻無法提供能夠達到伊朗要求的多用途戰鬥機。


    不是沒有,而是不能外銷。


    如果伊朗想在一家店裏買到這兩種商品,就隻能選俄羅斯,而從後期使用來講,從一個國家進口兩種戰鬥機也更劃算,因為這能極大的降低後勤保障負擔,也隻需要建立一套指揮保障係統。


    認清這個問題,伊朗也做了妥協。


    這就是,不再強求su-34,把采購對象換成了su-30m。


    隻不過,俄羅斯依然不肯出售su-35,而且出售的su-30也不是自用型,而是簡化了配置的“猴版”。


    至於價格,更加沒得說。


    談判進行了一年多,沒有獲得絲毫進展。


    最終,伊朗隻能把目光轉向華夏,重新考慮華夏提出的方案。


    這就是,j-10c與fbc-1的組合。


    j-10c沒得說,隻要價格公道,華夏會按照伊朗的要求提供最好的電子設備,保證性能足夠先進。


    問題出在fbc-1上。


    很簡單,這種多用途戰鬥機跟su-24差不多,哪怕新一些,性能也沒有明顯優勢。


    此外,華夏的fbc-1生產線也已關閉,因此能夠賣給伊朗的也是二手貨,隻是價格非常公道。


    畢竟,二手貨就是二手貨的價。


    此外,華夏的j-16已經進入全速生產階段,還有大批的j-11b在升級為j-11d,j-10c也具有不錯的打擊能力,fbc-1遲早會被取代,與其到時候做報廢處理,還不如提前賣一個好價錢。


    隻是,伊朗看不起fbc-1。


    針對這個問題,華夏也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由伊朗出錢,把j-10c打造成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


    當然,肯定不會太貴,主要是加強機體機構,增加一些對地打擊的電子設備。


    至於性能,哪怕無法跟f-15sa媲美,也肯定不會比阿聯酋的f-16e/f差,算得上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的翹楚。


    此外,還有一個好處,能夠極大的降低後勤保障負擔。


    多用途型的j-10c與製空型的j-10c能共用地麵保障設備,而且發動機、雷達等主要部件能做到通用。


    要說問題,也隻是作戰半徑稍微短一點。


    其實,對伊朗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j-10c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時,800公裏的作戰半徑已經足夠了。


    相對而言,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需要花時間進行改進。


    當然,華夏也提出了解決辦法,即采購更多的製空型j-10c,然後將其中一部分改造為多用途型。


    這樣一來,伊朗能及時獲得足夠多的先進戰鬥機,增加的費用也不是很多。


    為了拿下這個客戶,華夏甚至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案,即以半買半送的方式向伊朗提供一批二手的fbc-1,等到多用途型j-10c完成之後,再一比一的替換,如果伊朗願意買下來,也沒問題。


    可見,在做買賣上,華夏更有誠意,充分考慮了客戶的需求。


    正是如此,在經過兩次高級別談判之後,伊朗基本上鎖定了這筆買賣,而且采用的是華夏提出的折中方案。


    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購買24架j-10c,租用24架fbc-1,伊朗能夠立即獲得這兩種急需的戰鬥機,而且把自身承擔的風險降到最低。


    很簡單,如果多用途型的j-10c的研製工作遇到麻煩,還有fbc-1能夠使用。


    價格嘛,完全在伊朗的接受範圍之內。


    采購24架j-10c,總共18億美元,其中包含了地麵保障設備,而24架fbc-1的年租金僅為7200萬美元。


    如果華夏能夠在五年之內開發出多用途型j-10c,伊朗將用20億美元采購24架。


    到時候,如果伊朗打算保留24架fbc-1,隻需要再支付5億美元。


    也就是說,伊朗能用44.6億美元買來48架j-10c,或者花51.6億美元買來48架j-10c與24架fbc-1。


    這個價格,絕對公道。


    要知道,俄羅斯為30架su-27sk與30架su-24開出的價格就高達40億美元。


    如果把su-24換成su-30mk,伊朗得拿出60億美元。


    要是伊朗堅持購買su-35,俄羅斯也答應的話,那麽30架su-35與30架su-30m的總售價將超過100億美元。


    伊朗有這麽多錢嗎?


    就算有,拿100億美元,至少能夠從華夏買來150架j-10c,而150架j-10c的戰鬥力肯定遠在30架su-35與30架su-30m之上,如果伊朗再加點錢,說不定還能把j-10c的生產線拿到手。


    不管怎麽比,從華夏購買48架j-10c都更加劃算。


    隻是,直到伊拉克內戰爆發,伊朗與華夏都沒有簽正式合同。


    很簡單,雙方在支付方式上產生了問題。


    伊朗希望以易貨貿易完成這筆買賣,也就是拿石油與天然氣交換戰鬥機,畢竟伊朗沒多少外匯。


    最初,華夏堅持現金支付。


    在考慮到伊朗的實際情況之後,華夏也做了讓步,答應用易貨貿易支付,不過要的不是石油與天然氣,是油田開采權,以及一份至少十年的國家采購協議,以此確保能獲得足夠的迴報。


    獲得油田開采權,其實也是在伊朗投資。


    說白了,華夏肯定會投資進行基礎建設,以加大油田的產量,至少要保證油田能夠正常運作,而在開采授權到期後,這些基礎設施都將留在伊朗,成為伊朗的國有資產,等於幫伊朗搞建設。


    當然,華夏在基礎建設上的投資得折算到國家采購協議中去,即協議價格肯定低於市場價格。


    隻是怎麽折算?


    以十年為準,還是以開采授權期為準?


    一句話,價格還沒有談攏。


    由此也可以看出,窮怕了的伊朗總想占便宜,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裝備,沒考慮對方會不會虧本。


    華夏再會做生意,也不會賠本賺吆喝。


    再說了,把j-10c賣給伊朗,還得考慮對巴基斯坦與沙特產生的影響。


    既然伊朗不是那麽積極,華夏自然也不太上心。


    談不攏,那就慢慢談。


    這一拖,就出事了。


    既然是針對所有跟伊拉克內戰有關的國家,華夏也就單方麵終止了跟伊朗的談判,把伊朗軍購代表團送了迴去。


    對沙特來說,這顯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強軍火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最強軍火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