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穆罕默德王儲的說發,賽義德招致伊朗痛恨,並且引來殺身之禍的是宗教和解。


    雖然信封同一個真主,但是上千年來,什葉派與遜尼派水火不容,兩派的仇恨甚至在其他宗教之上。


    落到具體上,其實是政權合法性之爭。


    顯然,涉及到統治權,就是你死我活,沒有絲毫的餘地可講。


    正是如此,沙特與伊朗都把對方當成死敵。


    伊拉克正是兩派交鋒的主戰場。


    雖然在伊拉克的阿拉伯人當中,什葉派占多數,但是算上以遜尼派為主的庫爾德人,兩個派別可以說是旗鼓相當。


    一直以來,沙特都在扶持伊拉克的遜尼派。


    其實,也正是獲得沙特的支持,在海灣戰爭前,來自遜尼派的薩達姆才能統治伊拉克數十年。


    上個世紀的兩伊戰爭,其實就是兩個派別的正麵交鋒。


    當時,正是在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的支持下,伊拉克才敢於向人口國土均三倍於己的伊朗發動戰爭。


    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中,也正是來自沙特等國的援助讓伊拉克堅持到了最後。


    此後,伊拉克出兵吞並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沙特都沒有正式向伊拉克宣戰,隻是出兵參與解放科威特的作戰行動。


    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政權能在國際社會製裁下殘喘十多年,也與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的暗中扶持有關。


    從這些事情能看出,為了打擊伊朗為首的什葉派,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無所不用其極。


    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後,伊拉克實行聯邦製,賦予地方政府極大的自治權,同樣與宗教鬥爭有關。


    關鍵就是,占多數的什葉派肯定能通過大選掌權。


    如果伊拉克被什葉派政府控製,就必然倒向伊朗。


    在不分裂伊拉克的情況下,聯邦製是唯一的選擇。


    別忘了,伊拉克的遜尼派集中在南部地區,讓遜尼派為主的地區實現自治,等於為沙特構築了一道抵抗什葉派的防線。


    再往後,極端組織在伊拉克發展壯大,同樣可以歸結於教派鬥爭。


    說得直接點,如果沒有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鬥爭,伊拉克的戰亂就不會持續十多年,也就不會為極端組織提供土壤。


    可見,沙特王室根本不在乎伊拉克民眾的死活。


    他們在乎的,隻是在沙特的統治權。


    要知道,什葉派對付的就是像沙特家族這種靠血統獲得統治地位的世襲王室,由信仰真主的平民來治理國家。


    當然,落到實處,是由從平民中誕生的長老來取代王室。


    如果沒有賽義德,伊拉克的戰亂還會持續下去。


    雖然來自什葉派,但是賽義德始終把伊拉克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為了宗教派別鬥爭服務。


    這種超越了宗教,國家利益至上的政治理念,顯得非常另類。


    把賽義德當成威脅的不止是伊朗,還有沙特。


    隻是,相對而言,沙特受到的影響更小,而且伊拉克保持和平與穩定對沙特來說是利大於弊。


    關鍵就是,在與伊朗對抗中,沙特始終處於守勢。


    在根本上,沙特的所有對外政策是為了確保王室的統治地位,即保證沙特家族能夠一直掌握國家大權。


    至於對外擴張,顯然不是沙特當局的菜。


    一個和平穩定,致力於國內建設的鄰邦,肯定要比一個戰亂不斷,被極端組織控製利用的鄰居好。


    此外,伊拉克的聯邦製,已經讓沙特獲得了關鍵的緩衝區。


    隻要伊拉克南部地區仍然在遜尼派手上,而且遜尼派地區有足夠的自治權,沙特就沒有必要擔心什麽。


    對伊朗來說,那就是另外一會事了。


    可以說,鏟除盤踞在北部地區的極端組織,讓庫爾德人獲得充分自治權,正是賽義德遇刺的導火索。


    這裏麵,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即敘利亞內戰。


    要知道,除了伊朗,敘利亞是現今唯一由什葉派掌權的伊斯蘭國家。


    如果敘利亞政府完蛋了,伊朗將徹底孤立。


    伊朗一直不遺餘力的支持敘利亞,甚至不顧國際社會製裁,派遣聖城旅去敘利亞參與戰鬥,就是要保住這個僅存的盟友。


    當然,支持敘利亞的不止是伊朗,還有俄羅斯。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羅斯更重要,因為俄羅斯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沒有哪個國家敢去招惹的強大實力。


    敘利亞政府能夠堅持到現在,也正是獲得了俄羅斯的直接支持。


    隻是,俄羅斯支持敘利亞隻是為了保住地中海的戰略據點,給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製造麻煩,減輕正麵受到的壓力。


    從軍事的角度上講,敘利亞隻是俄羅斯的次要戰線。


    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根本,俄羅斯的主戰場在烏克蘭,因此俄羅斯絕對不會在敘利亞投入重兵。


    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需要的隻是一個親俄政權,至於是哪個教派,根本無關緊要。


    此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投入,與其國家戰略直接相關。


    隻要有利可圖,俄羅斯會繼續支持敘利亞政府。


    如果無利可圖,俄羅斯會毫不猶豫的拋棄巴沙爾政權。


    當然,還有俄羅斯的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有關。


    因為油價一直在低位徘徊,所以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持續惡化,在出兵敘利亞之後變得更加惡劣。


    數年來,俄羅斯在敘利亞燒掉了數百億美元的戰爭經費。


    這種狀況能夠一直維持下去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在過去三年裏,俄羅斯明顯降低了在敘利亞的投入,畢竟再強硬的領袖也無法憑空創造出購買軍火的經費。


    沒有錢,拿什麽打仗?


    更何況,跟敘利亞比,還有更重要的烏克蘭。


    隨著俄羅斯逐漸降低在敘利亞的軍事投入,援助巴沙爾增援的重擔落到伊朗肩上。


    這個時候,伊拉克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俄羅斯可以派艦隊去塔爾圖斯港,用運輸機向敘利亞空運物資,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動用遠程巡航導彈支援敘利亞政府軍。


    這些,都不是伊朗能為的。


    伊朗援助敘利亞,必須經過伊拉克,而賽義德的團結政策等於堵死了伊朗援助敘利亞的地麵通道。


    隻是這一點理由,就足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強軍火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最強軍火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