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擊潰楚軍後,秦軍休整三日,隨後開始發動最後的掃尾之戰。
楚軍望風而降,幾乎沒有抵擋的,滅國之功,再度加身。
主要是項氏一族的投誠,在項氏一族的幫助下,李格才能如此快掃滅楚國的頑抗勢力。
而在李格滅掉楚國後,秦國正式一統天下!
“先生,嬴政下旨召你迴鹹陽,看來是怕你擁兵自重,這是起了防範之心啊。”
秦軍帥帳之中,李格和虛若無相對跪坐。
原來就在不久前,嬴政便從鹹陽下旨,讓李格班師迴朝。
此時李格和虛若無,便是在討論此事。
“能夠理解!”
李格倒是能夠理解嬴政,此刻他麾下兵馬近六十萬,秦國一半軍隊都被他掌控,嬴政要是不起疑心那才奇怪。
關鍵是李格在軍中聲望極高,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大半都是李格的功勞。
不過理解歸理解,兵權李格肯定是不會交出去的,所以經過和虛若無商議,李格決定暫時把大軍紮駐在楚地,理由自然是掃除楚國餘孽。
更是在虛若無的建議下,李格開始大肆貪墨繳獲的銀兩,縱容士兵屠城,引起了好幾次小的叛亂。
當消息傳迴鹹陽後,整個鹹陽為之震動。
“父親,六公子這是在自毀前程啊,據說朝中已經有好多人在彈劾他。”
鹹陽王翦的府邸書房中,王翦父子正在討論李格貪墨的事情。
要知道現在王氏一族,已經暗地裏投靠了李格,李格的事情自然關乎到他們王氏。
“毛毛躁躁成何體統,六公子這一步棋,當真是走的極好啊,光會打仗是沒用的,朝堂上的事情,有時候你看著它是壞事,但其實它是好事,六公子如此行事,就是要給大王一些把柄,否則如何能讓大王放心,六公子先是滅韓國,後又滅魏國和楚國,六國有一半都是他滅的,如此大的軍功,即使是每一次把功勞都分潤給其他將領,六公子的聲望依然達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了。”
王翦一邊翻看著自己正在著作的兵書筆記,一邊對王賁說道。
“原來如此,六公子行事還真是高深莫測。”
王賁恍然大悟地道。
轉眼過去半月,李格終於迴到了鹹陽。
李格把虛若無留在楚地,掌控六十萬大軍,自己帶著百名死士,以及五千輕騎迴到了鹹陽。
鹹陽,甘泉宮大殿上。
秦國的文臣武將,匯聚一堂。
如今秦國一統天下,身為秦國的臣子,他們自然與有榮焉。
“兒臣拜見父王!”
李格踏入大殿,朝嬴政施了一禮。
“免禮吧,此番高兒你覆滅楚國,勞苦功高,寡人心中甚是欣慰!”
在座諸位都能夠聽出,嬴政語氣中充滿了興奮,畢竟秦國一統天下,嬴政馬上將要成為千古一帝。
“大王,六公子雖然覆滅楚國,但卻縱容士兵搶掠,貪墨財寶,實乃大罪,懇請大王責罰!”
然而就在這時,忽然有一名大臣站出來說道。
接著陸續有人站出來,指責李格的罪行,更是列出了種種罪狀。
這些大臣多為文臣,大部分都是扶蘇的支持者。
當然也有人為李格說話的,在朝堂上李格的勢力,雖然還不如扶蘇,但並不意味著就沒有人。
“是否如諸臣所說?”
嬴政神色變得威嚴起來,看向李格問道。
“兒臣一時糊塗,請父王恕罪。”
李格麵無表情地道。
“你雖是寡人的兒子,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念在你滅楚有功,就功過相抵吧,另再罰你半年的俸祿。”
嬴政不輕不重處罰道。
“多謝父王。”
站在李格一旁的李斯,深深看了李格一眼,他在朝堂上混了這麽多年,自然能夠看出李格是在自汙。
嬴政說是功過相抵,看似沒有獎賞李格,但李格在楚國搜刮的財富,嬴政可是一點都沒有讓李格交出來。
也就是說那些財富,都是屬於李格了,這哪裏是功過相抵,分明還是賞了他。
“父王,兒臣有一事啟奏。”
在處罰的事情告一段落後,李格突然上前啟奏道。
“說。”
嬴政掃了李格一眼,淡淡道。
“昔日齊威王開謖下學宮,吸引了諸子百家無數人才匯聚,後來謖下學宮解散,對齊國的國力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故而兒臣打算再建一個鹹陽學宮,重現謖下學宮之榮光,相信到時候必然會有無數的人才來投,為我大秦添磚加瓦……”
聽完李格啟奏的事情後,嬴政看向李格的目光充滿了古怪。
“天下六百年亂世,就是因為諸子百家學說太多,以至於人人想的不同,都想要別人聽自己的,可是誰又甘願聽別人的,更何況你可曾想過,當年謖下學宮那麽輝煌,難道先王就沒有想過建造一個鹹陽學宮?不過你既然有此想法,那就放手去做吧!”
嬴政沉吟片刻,還是答應了李格啟奏之事。
“是!”
李格領命退到一旁,但眾秦國大臣看向李格的眼神都帶有一絲古怪。
甚至有人看向李格的目光,還帶著一絲嘲諷。
正如嬴政剛才所說,謖下學宮當年的輝煌,為齊國帶來了巨大的政治上的聲望和潛在的實力,當初的秦王又怎麽會看不到這一點?
但當年的秦王卻沒有與齊國一樣,建造一座鹹陽學宮,原因就是因為秦國曆來都是諸子百家和中原諸侯眼中的蠻夷之國。
秦國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
後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
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最後由於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但因秦國最初地處偏僻,仍舊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開辟國土千餘裏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再之後便是奮六世之餘烈了,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楚軍望風而降,幾乎沒有抵擋的,滅國之功,再度加身。
主要是項氏一族的投誠,在項氏一族的幫助下,李格才能如此快掃滅楚國的頑抗勢力。
而在李格滅掉楚國後,秦國正式一統天下!
“先生,嬴政下旨召你迴鹹陽,看來是怕你擁兵自重,這是起了防範之心啊。”
秦軍帥帳之中,李格和虛若無相對跪坐。
原來就在不久前,嬴政便從鹹陽下旨,讓李格班師迴朝。
此時李格和虛若無,便是在討論此事。
“能夠理解!”
李格倒是能夠理解嬴政,此刻他麾下兵馬近六十萬,秦國一半軍隊都被他掌控,嬴政要是不起疑心那才奇怪。
關鍵是李格在軍中聲望極高,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大半都是李格的功勞。
不過理解歸理解,兵權李格肯定是不會交出去的,所以經過和虛若無商議,李格決定暫時把大軍紮駐在楚地,理由自然是掃除楚國餘孽。
更是在虛若無的建議下,李格開始大肆貪墨繳獲的銀兩,縱容士兵屠城,引起了好幾次小的叛亂。
當消息傳迴鹹陽後,整個鹹陽為之震動。
“父親,六公子這是在自毀前程啊,據說朝中已經有好多人在彈劾他。”
鹹陽王翦的府邸書房中,王翦父子正在討論李格貪墨的事情。
要知道現在王氏一族,已經暗地裏投靠了李格,李格的事情自然關乎到他們王氏。
“毛毛躁躁成何體統,六公子這一步棋,當真是走的極好啊,光會打仗是沒用的,朝堂上的事情,有時候你看著它是壞事,但其實它是好事,六公子如此行事,就是要給大王一些把柄,否則如何能讓大王放心,六公子先是滅韓國,後又滅魏國和楚國,六國有一半都是他滅的,如此大的軍功,即使是每一次把功勞都分潤給其他將領,六公子的聲望依然達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了。”
王翦一邊翻看著自己正在著作的兵書筆記,一邊對王賁說道。
“原來如此,六公子行事還真是高深莫測。”
王賁恍然大悟地道。
轉眼過去半月,李格終於迴到了鹹陽。
李格把虛若無留在楚地,掌控六十萬大軍,自己帶著百名死士,以及五千輕騎迴到了鹹陽。
鹹陽,甘泉宮大殿上。
秦國的文臣武將,匯聚一堂。
如今秦國一統天下,身為秦國的臣子,他們自然與有榮焉。
“兒臣拜見父王!”
李格踏入大殿,朝嬴政施了一禮。
“免禮吧,此番高兒你覆滅楚國,勞苦功高,寡人心中甚是欣慰!”
在座諸位都能夠聽出,嬴政語氣中充滿了興奮,畢竟秦國一統天下,嬴政馬上將要成為千古一帝。
“大王,六公子雖然覆滅楚國,但卻縱容士兵搶掠,貪墨財寶,實乃大罪,懇請大王責罰!”
然而就在這時,忽然有一名大臣站出來說道。
接著陸續有人站出來,指責李格的罪行,更是列出了種種罪狀。
這些大臣多為文臣,大部分都是扶蘇的支持者。
當然也有人為李格說話的,在朝堂上李格的勢力,雖然還不如扶蘇,但並不意味著就沒有人。
“是否如諸臣所說?”
嬴政神色變得威嚴起來,看向李格問道。
“兒臣一時糊塗,請父王恕罪。”
李格麵無表情地道。
“你雖是寡人的兒子,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念在你滅楚有功,就功過相抵吧,另再罰你半年的俸祿。”
嬴政不輕不重處罰道。
“多謝父王。”
站在李格一旁的李斯,深深看了李格一眼,他在朝堂上混了這麽多年,自然能夠看出李格是在自汙。
嬴政說是功過相抵,看似沒有獎賞李格,但李格在楚國搜刮的財富,嬴政可是一點都沒有讓李格交出來。
也就是說那些財富,都是屬於李格了,這哪裏是功過相抵,分明還是賞了他。
“父王,兒臣有一事啟奏。”
在處罰的事情告一段落後,李格突然上前啟奏道。
“說。”
嬴政掃了李格一眼,淡淡道。
“昔日齊威王開謖下學宮,吸引了諸子百家無數人才匯聚,後來謖下學宮解散,對齊國的國力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故而兒臣打算再建一個鹹陽學宮,重現謖下學宮之榮光,相信到時候必然會有無數的人才來投,為我大秦添磚加瓦……”
聽完李格啟奏的事情後,嬴政看向李格的目光充滿了古怪。
“天下六百年亂世,就是因為諸子百家學說太多,以至於人人想的不同,都想要別人聽自己的,可是誰又甘願聽別人的,更何況你可曾想過,當年謖下學宮那麽輝煌,難道先王就沒有想過建造一個鹹陽學宮?不過你既然有此想法,那就放手去做吧!”
嬴政沉吟片刻,還是答應了李格啟奏之事。
“是!”
李格領命退到一旁,但眾秦國大臣看向李格的眼神都帶有一絲古怪。
甚至有人看向李格的目光,還帶著一絲嘲諷。
正如嬴政剛才所說,謖下學宮當年的輝煌,為齊國帶來了巨大的政治上的聲望和潛在的實力,當初的秦王又怎麽會看不到這一點?
但當年的秦王卻沒有與齊國一樣,建造一座鹹陽學宮,原因就是因為秦國曆來都是諸子百家和中原諸侯眼中的蠻夷之國。
秦國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
後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
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最後由於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但因秦國最初地處偏僻,仍舊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開辟國土千餘裏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再之後便是奮六世之餘烈了,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