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階前囑托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 作者:用戶903914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露在青石板上凝成碎玉時,木慧已立在二門前的玉蘭樹下。她手中握著個黃銅手爐,爐身刻著的纏枝紋被摩挲得發亮,正是昨夜給覃雪梅暖床用的。聽見馬蹄聲轉過迴廊,她忽然抬手將爐蓋合緊,銅扣碰撞的脆響恰好掩住帳內隱約的夢囈。
“慕容公子這就要走?” 木慧的聲音裏帶著晨霧的濕潤,目光落在他行囊上 —— 那半塊普洱茶餅的輪廓在布囊中若隱若現。慕容向晚翻身下馬,錦袍下擺掃過階前的蘭草,帶起一串露珠:“叨擾木府多日,桂西商道的事若耽擱,怕要誤了團練的冬衣采買。” 他忽然躬身,將一枚江南織造的雲錦荷包奉上,“這是蘇州新出的雲錦,可做鏡套,護心鏡的布防圖……”
“圖記在心裏就好。” 木慧接過荷包,指尖觸到裏麵硬物 —— 是塊刻著滇西地形圖的玉佩。她忽然從袖中取出個漆盒,盒內躺著三枚令牌,分別刻著大理、永昌、騰越三地的土司印鑒:“桂西與滇西唇齒相依,這三地的土司欠我木府人情,若遇難處,亮此令牌即可。”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他腰間的護心鏡,“雪梅那孩子看著剛強,實則心軟,你走後……”
話音未落,帳內忽然傳來瓷器落地的輕響。木慧與慕容向晚相視一笑,都知是覃雪梅醒了。“她枕邊的茶餅,” 木慧壓低聲音,銀鐲在晨光中晃出細影,“另一半我撒了滇西的‘醒神草’,專治晨起頭疼的。” 她忽然從發髻上拔下支金步搖,步搖上的明珠墜著張小紙條:“這是桂西馬幫總領的密信,說有夥慣匪正往你商隊的路線上湊,按紙條上的法子可避開。”
慕容向晚剛將步搖揣進袖中,就見覃雪梅披著外衣從迴廊跑來,發間的歸雁簪斜斜插著,顯然是倉促間未及梳理。“木慧姐!” 她的聲音帶著初醒的沙啞,指尖還捏著那支刻著 “速歸” 的箭,“我給慕容大哥備了……”
“備了毒草香囊是吧?” 木慧笑著打斷她,親手為她理好衣襟,“早讓你繡個平安符,偏要裝些斷腸草進去,當心慕容公子在桂西把你念成毒婦。” 她忽然推了慕容向晚一把,“快走吧,再磨蹭,雪梅怕是要騎馬追出十裏地了。”
馬蹄聲漸遠時,木慧望著覃雪梅通紅的眼眶,忽然將那枚雲錦荷包係在她腰間:“你看這雲錦的花紋,是江南的水紋纏著滇西的山紋,原就該在一起的。” 她指向東方泛起的魚肚白,“等霜降前,他定會帶著江南的新茶迴來,那時啊……” 話音被風卷走,散在初開的玉蘭花瓣上,留下滿院清芬。
馬蹄聲剛轉過月洞門,忽又在青石板上急驟地頓住。慕容向晚的玄色坐騎人立而起,鞍橋鐵環碰撞的聲響驚飛了簷下築巢的雨燕。木慧正替覃雪梅將散落的珍珠流蘇綰迴發間,聞聲抬頭時,正見那襲玄色錦袍在晨霧中旋出半道墨色弧光——她的夫君竟翻身落馬,腰間玉佩撞在石階上,迸出清越的裂響。
“險些忘了件東西。”慕容向晚的聲音帶著策馬急返的喘息,指尖探入衣襟內側,摸出個用藍印花布層層裹緊的小包。布包邊角已被摩挲得發白,顯然貼身攜帶許久。他單膝跪在木慧麵前,將小包舉過頭頂時,袖口滑落露出道舊疤——那是三年前在瀾滄江遇匪時,為護商隊被毒箭擦過的痕跡,彼時她正於木府繡樓懸著安胎的錦鯉繡繃。
覃雪梅“呀”了聲,蹲身想扶他,卻被木慧用眼神止住。晨露順著玉蘭花瓣滴落,正砸在慕容向晚發頂的玉冠上,將那抹月白色的緞帶洇得更深。“這是母親臨終前交予我的。”他的指腹摩挲著布包邊緣,藍印花布上的並蒂蓮紋樣被體溫焐得發軟,“她說若遇著願以性命相守的妻……”
木慧接過布包的瞬間,掌心忽然一沉。解開層層布緞時,一枚蝶形銀簪從包中滑落——簪身用累絲工藝鍛成兩隻交頸的銀蝶,蝶翼上嵌著細碎的滇西祖母綠,在晨光裏流轉著湖水般的波光。更奇的是蝶須末端綴著兩粒金箔裹就的露珠,隨著指尖輕顫,竟能發出細碎的蜂鳴般的聲響,恰似他們新婚時在太湖邊聽過的采蓮曲。
“這是……‘纏枝蝶’?”覃雪梅的指尖抖了抖,險些碰掉蝶翼上的寶石。她曾聽木慧講過,這是江南慕容家的傳家信物,隻傳正室妻眷,簪身暗刻的“晚”字與“慧”字,需在燭火下才能映出交纏的影子。木慧卻盯著銀簪尾部早已被摩挲平滑的刻痕,那是成婚七年來,他夜夜臨睡前握在掌心的溫度。
“桂西黑風寨的毒箭淬著菌毒,”慕容向晚忽然抓住木慧的手腕,將銀簪按在她掌心,指腹擦過她無名指上那圈因常年持家磨出的薄繭,“這簪頭中空,可藏解藥。若我半月未歸,便將簪尖刺入……”他的話未說完,便被木慧抽手按住唇瓣。
“夫君且看這玉蘭。”木慧轉身將銀簪插在鬢邊,蝶翼上的祖母綠恰好映著她眼底的光,那是七年前他在木府花園初見時,她簪著同款素銀蝶的模樣。“滇西的茶樹要吸夠三百六十場晨露才能抽芽,江南的雲錦需織進九十九道月光才成匹。”她摘下片帶露的花瓣,輕輕放在他掌心,“你此去若見著桂西的木棉花開,便知我在這玉蘭樹下,守著咱們的孩兒,候著新茶入甕呢。”
馬蹄再次踏碎晨霧時,木慧鬢邊的銀蝶隨著風勢輕顫,兩粒金箔露珠相撞,發出細碎如蜂鳴的迴響。覃雪梅望著慕容向晚遠去的背影,忽然拽住木慧的衣袖——她看見銀簪蝶翼內側新刻的小字在晨光中若隱若現:“七載同舟,與妻同簪”。
“木慧姐,這簪子……”
“噓。”木慧按住她的手背,指腹蹭過她耳後未消的紅痕,目光追著玄色身影消失的方向,“你聽,那是蝴蝶過瀾滄江的聲音。等他帶著鬆蘿茶迴來時,這簪子呀,該配我新染的蘇木紅裙了——去年向晚說,要在孩子周歲時,補我一場滇西的火把婚禮呢。”話音未落,簷角冰棱又墜下滴水珠,恰好落在階前蘭草上,將慕容向晚留下的那枚茶餅碎屑,洇成深褐的印記。
“慕容公子這就要走?” 木慧的聲音裏帶著晨霧的濕潤,目光落在他行囊上 —— 那半塊普洱茶餅的輪廓在布囊中若隱若現。慕容向晚翻身下馬,錦袍下擺掃過階前的蘭草,帶起一串露珠:“叨擾木府多日,桂西商道的事若耽擱,怕要誤了團練的冬衣采買。” 他忽然躬身,將一枚江南織造的雲錦荷包奉上,“這是蘇州新出的雲錦,可做鏡套,護心鏡的布防圖……”
“圖記在心裏就好。” 木慧接過荷包,指尖觸到裏麵硬物 —— 是塊刻著滇西地形圖的玉佩。她忽然從袖中取出個漆盒,盒內躺著三枚令牌,分別刻著大理、永昌、騰越三地的土司印鑒:“桂西與滇西唇齒相依,這三地的土司欠我木府人情,若遇難處,亮此令牌即可。”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他腰間的護心鏡,“雪梅那孩子看著剛強,實則心軟,你走後……”
話音未落,帳內忽然傳來瓷器落地的輕響。木慧與慕容向晚相視一笑,都知是覃雪梅醒了。“她枕邊的茶餅,” 木慧壓低聲音,銀鐲在晨光中晃出細影,“另一半我撒了滇西的‘醒神草’,專治晨起頭疼的。” 她忽然從發髻上拔下支金步搖,步搖上的明珠墜著張小紙條:“這是桂西馬幫總領的密信,說有夥慣匪正往你商隊的路線上湊,按紙條上的法子可避開。”
慕容向晚剛將步搖揣進袖中,就見覃雪梅披著外衣從迴廊跑來,發間的歸雁簪斜斜插著,顯然是倉促間未及梳理。“木慧姐!” 她的聲音帶著初醒的沙啞,指尖還捏著那支刻著 “速歸” 的箭,“我給慕容大哥備了……”
“備了毒草香囊是吧?” 木慧笑著打斷她,親手為她理好衣襟,“早讓你繡個平安符,偏要裝些斷腸草進去,當心慕容公子在桂西把你念成毒婦。” 她忽然推了慕容向晚一把,“快走吧,再磨蹭,雪梅怕是要騎馬追出十裏地了。”
馬蹄聲漸遠時,木慧望著覃雪梅通紅的眼眶,忽然將那枚雲錦荷包係在她腰間:“你看這雲錦的花紋,是江南的水紋纏著滇西的山紋,原就該在一起的。” 她指向東方泛起的魚肚白,“等霜降前,他定會帶著江南的新茶迴來,那時啊……” 話音被風卷走,散在初開的玉蘭花瓣上,留下滿院清芬。
馬蹄聲剛轉過月洞門,忽又在青石板上急驟地頓住。慕容向晚的玄色坐騎人立而起,鞍橋鐵環碰撞的聲響驚飛了簷下築巢的雨燕。木慧正替覃雪梅將散落的珍珠流蘇綰迴發間,聞聲抬頭時,正見那襲玄色錦袍在晨霧中旋出半道墨色弧光——她的夫君竟翻身落馬,腰間玉佩撞在石階上,迸出清越的裂響。
“險些忘了件東西。”慕容向晚的聲音帶著策馬急返的喘息,指尖探入衣襟內側,摸出個用藍印花布層層裹緊的小包。布包邊角已被摩挲得發白,顯然貼身攜帶許久。他單膝跪在木慧麵前,將小包舉過頭頂時,袖口滑落露出道舊疤——那是三年前在瀾滄江遇匪時,為護商隊被毒箭擦過的痕跡,彼時她正於木府繡樓懸著安胎的錦鯉繡繃。
覃雪梅“呀”了聲,蹲身想扶他,卻被木慧用眼神止住。晨露順著玉蘭花瓣滴落,正砸在慕容向晚發頂的玉冠上,將那抹月白色的緞帶洇得更深。“這是母親臨終前交予我的。”他的指腹摩挲著布包邊緣,藍印花布上的並蒂蓮紋樣被體溫焐得發軟,“她說若遇著願以性命相守的妻……”
木慧接過布包的瞬間,掌心忽然一沉。解開層層布緞時,一枚蝶形銀簪從包中滑落——簪身用累絲工藝鍛成兩隻交頸的銀蝶,蝶翼上嵌著細碎的滇西祖母綠,在晨光裏流轉著湖水般的波光。更奇的是蝶須末端綴著兩粒金箔裹就的露珠,隨著指尖輕顫,竟能發出細碎的蜂鳴般的聲響,恰似他們新婚時在太湖邊聽過的采蓮曲。
“這是……‘纏枝蝶’?”覃雪梅的指尖抖了抖,險些碰掉蝶翼上的寶石。她曾聽木慧講過,這是江南慕容家的傳家信物,隻傳正室妻眷,簪身暗刻的“晚”字與“慧”字,需在燭火下才能映出交纏的影子。木慧卻盯著銀簪尾部早已被摩挲平滑的刻痕,那是成婚七年來,他夜夜臨睡前握在掌心的溫度。
“桂西黑風寨的毒箭淬著菌毒,”慕容向晚忽然抓住木慧的手腕,將銀簪按在她掌心,指腹擦過她無名指上那圈因常年持家磨出的薄繭,“這簪頭中空,可藏解藥。若我半月未歸,便將簪尖刺入……”他的話未說完,便被木慧抽手按住唇瓣。
“夫君且看這玉蘭。”木慧轉身將銀簪插在鬢邊,蝶翼上的祖母綠恰好映著她眼底的光,那是七年前他在木府花園初見時,她簪著同款素銀蝶的模樣。“滇西的茶樹要吸夠三百六十場晨露才能抽芽,江南的雲錦需織進九十九道月光才成匹。”她摘下片帶露的花瓣,輕輕放在他掌心,“你此去若見著桂西的木棉花開,便知我在這玉蘭樹下,守著咱們的孩兒,候著新茶入甕呢。”
馬蹄再次踏碎晨霧時,木慧鬢邊的銀蝶隨著風勢輕顫,兩粒金箔露珠相撞,發出細碎如蜂鳴的迴響。覃雪梅望著慕容向晚遠去的背影,忽然拽住木慧的衣袖——她看見銀簪蝶翼內側新刻的小字在晨光中若隱若現:“七載同舟,與妻同簪”。
“木慧姐,這簪子……”
“噓。”木慧按住她的手背,指腹蹭過她耳後未消的紅痕,目光追著玄色身影消失的方向,“你聽,那是蝴蝶過瀾滄江的聲音。等他帶著鬆蘿茶迴來時,這簪子呀,該配我新染的蘇木紅裙了——去年向晚說,要在孩子周歲時,補我一場滇西的火把婚禮呢。”話音未落,簷角冰棱又墜下滴水珠,恰好落在階前蘭草上,將慕容向晚留下的那枚茶餅碎屑,洇成深褐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