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秉承旨意,將黑風寨原有的建築群精心擴修為總土司衙門,並親自主持督造 “木府”。在她心中,早已有了深遠的籌謀,決意以 “木” 姓作為根基。“木” 這一字,於她而言,象征著自然以及無盡的生命力,恰似破土而出的樹木,能夠蓬勃生長,承載著她對新府的殷切期望。於是,她吩咐下人將舊寨門匾額上的 “黑風” 二字摘下,換上自己親手題寫的 “木府” 金匾。陽光傾灑而下,匾額上的鎏金紋路宛如金龍騰雲,氣勢雄渾,威嚴盡顯。


    慕容向晚靜靜地佇立在她身側,目光緊緊追隨著她的一舉一動。見她手持朱砂筆,在圖紙上細致地勾畫新府格局,慕容向晚輕聲說道:“慧兒,這木府若僅僅修得恢宏大氣,便缺失了滇西的獨特韻味。依我之見,不妨將各族特色巧妙地融入其中,如此才能彰顯滇西風情。”


    張慧聽聞此言,展顏一笑,指尖輕點圖紙,迴應道:“正合我意。北院可仿照傣族竹樓之製,如此通風良好,又能有效避濕;東苑設置白族雕花窗,既能保證透光,又可引入美景;正堂則需采用漢式飛簷,以彰顯天朝威儀。” 說罷,她即刻召集各族匠人,以 “和而不同” 為核心理念,讓各族工匠充分施展自身才能,各盡其長。


    木府工程規模浩大,所幸各族齊心協力,工程進度猶如飛鳥疾行般迅速。修複期間,張慧改稱 “木慧”,自號 “滇西木氏慧主”。她頭戴九鳳冠時,威儀天成,仿若神隻降臨;卸去冠袍,又親自前往工地,與工匠們一同席地而坐,共飲濁酒。有一位年邁的匠人感慨萬分:“木司主既有土司的威嚴,又有春風般溫暖人心的親和力,這般人物,滇西前所未見!”


    然而,修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緬國殘部與山匪暗中勾結,趁虛而入,偷襲滇西糧道。木慧得知消息後,毫不猶豫,當即披甲上陣。她迅速對敵情進行分析,憑借敏銳的洞察力,斷定緬軍定會取道山路險隘。於是,她命令慕容向晚率領輕騎前去截擊敵軍,自己則親率弩兵,埋伏在險要之處。在兵力部署上,她巧妙地將弩兵布置在山路兩側,借助地形優勢,形成交叉火力網。此役,她巧用新修的 “連環弩陣”,以三連發弩車阻敵,一時間,箭如雨下,朝著敵軍傾瀉而去。緬軍難以抵擋這般猛烈的攻勢,瞬間潰敗。戰後,木慧將繳獲的緬軍糧草,毫無保留地悉數分發給各族饑戶。百姓們感恩戴德,皆稱讚她 “仁智兼備”。


    木府落成之日,各族首領紛紛前來,齊聚一堂。新府占地百畝,氣勢恢宏。中軸線上,忠義坊、議事廳、萬卷樓依次排列,井然有序。簷角處雕刻著各族圖騰,栩栩如生;廊柱上刻著《滇西和盟誓》,字跡蒼勁有力。木慧身姿挺拔,立於高台之上,高聲宣讀《共治盟約》—— 設立互市坊,以促進各族貿易往來;開啟 “萬卷樓”,收納各族典籍,傳承文化;成立 “族老會”,共同商議大事,凝聚各族智慧。台下各族首領齊聲應諾,聲音響徹雲霄。當慕容向晚莊重地將象征總土司權力的虎符交予她時,日光恰好穿透玉音樓的鏤空雕窗,灑落在她 “木慧” 的印信上,金光流轉,仿若滇西永固的誓言。


    此後,木慧以木府為根基,大力推行 “商兵互濟” 之策:讓各族青壯年定期參加軍事訓練,組建起護衛隊,用以保護商隊安全,確保貿易路線暢通無阻。同時,她還設立 “共生田” 政策,鼓勵各族人民攜手共同耕種土地,按照公平的比例分配收成。如此一來,糧倉日漸充盈,百姓生活也得到顯著改善。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滇西地區的經濟實力,更促進了各族群之間的和諧共處,親如一家。慕容向晚常常笑著誇讚:“慧兒治滇,猶如編織錦繡,每一針每一線都暗藏經緯,盡顯智慧。” 在木府飛簷之下,滇西各族最終融為一體,成為血脈相連的共同體。而木慧之名,亦如怒江濤聲,傳遍西南山河,為人傳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9039143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90391439並收藏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