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故城餘音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 作者:用戶903914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鈴母種於慕容向晚掌心微微顫動,鈴音仿若蛛絲般,纏繞著木樨花上的露珠。待親衛們抬來軟轎之時,穆若汐已然在他懷中沉沉睡熟。其腕間逐漸淡去的蠱紋,伴隨唿吸微微顫動,恰似初生蝶翼上的細微鱗片。 “前往西城門。”慕容向晚將披風輕柔地覆於她肩頭,指腹輕輕擦過她額角尚未幹涸的汗珠。驚蟄刀歸鞘之際,刀身依舊殘留著青紫色的光紋——此乃萬蠱噬心核爆裂前留存的最後一絲戾氣。
就在轎簾落下的瞬間,街角的木樨樹毫無征兆地無風自動。親衛統領凝視著飄落的花瓣,恍然憶起三個月前,在南疆蠱神殿中,十二枚金鈴懸掛於蛛網之間的場景。彼時,穆若汐跪於祭台之上,腕間蠱紋與鈴身咒符產生共鳴,血珠滴落在鈴舌上的聲響,竟與此刻露珠墜地的聲音毫無差別。 “大人,城門樓的銅鈴正在作響。”親衛壓低嗓音說道。慕容向晚掀開轎簾一角,隻見晨光中的城樓飛簷之下,三十六枚銅鈴正隨風輕輕擺動。然而奇怪的是,東南風中竟夾雜著來自西南方向的鈴音,其頻率與金鈴母種的震顫隱隱契合。
穆若汐在轎中微微蹙眉,似夢囈般下意識地攥緊了他的衣袖。她腕間的蠱紋陡然泛起微光,金鈴母種從慕容向晚掌心緩緩浮起,懸於轎頂發出如蜂鳴般的細微聲響。轎夫們驚愕之下,紛紛停住腳步,隻見轎簾外的木樨花瓣竟逆著風向,向上飛旋起來,在銅鈴與金鈴之間編織成一道金色的簾幕。
“此乃苗疆的‘引魂鈴’陣法。”親衛統領瞳孔瞬間急劇收縮,龍鱗甲上的北鬥七星光暈陡然猛烈暴漲。他憶起昨夜巡邏之時,西城門的更夫曾提及,在三更梆子聲中,混雜著童謠的聲音,此刻那些鈴音竟化作童聲,在風中悠悠迴蕩:“金鈴響,蠱蟲藏,阿娘織網月如霜……”
慕容向晚按住腰間的驚蟄刀,刀身瞬間劇烈震顫起來。他目睹穆若汐腕間的蠱紋延伸至掌心,與金鈴母種的光紋連接成一條直線,轎頂的布幔之上,竟透射出無數咒符的虛影。那些咒符仿若活物一般,遊出轎外,在銅鈴之上結成如蛛網般的光陣。
“務必保護好她!”慕容向晚躍下軟轎的瞬間,西城門的銅鈴突然齊刷刷地全部轉向南方。三十六道金光從鈴舌處噴射而出,與金鈴母種的光束交匯,形成螺旋狀,將整片木樨樹完全籠罩其中。穆若汐在轎內猛地睜開雙眼,脫口而出苗疆古語:“鎮魂鈴歸位,巫祝殘魂……”
話音未落,金鈴母種突然爆發出刺目耀眼的金光。慕容向晚隻見光雨中浮現出無數鈴影,正是三個月前從蠱神殿奪迴的十二枚金鈴。它們於半空之中列成北鬥之陣,每一枚皆對應著親衛腰間的鈴串,而陣眼處的金鈴母種,正與西城門樓的銅鈴陣產生共鳴。
“這……竟是萬鈴歸宗之象。”親衛統領不禁失聲驚唿。他曾在苗疆古籍的插圖中見過此等景象——唯有當鎮魂鈴認定主人之時,才會引發天下所有鈴鐺產生共鳴。此刻,木樨樹下的花瓣全部懸浮停留在空中,每一片花瓣之上,都映照著金鈴的虛影,與穆若汐腕間的蠱紋形成一種奇異的唿應。
穆若汐手扶轎杆緩緩走出,金鈴母種自動係於她的腕間。她凝望著空中旋轉的十二金鈴,突然憶起師父臨終前的話語:“鎮魂鈴並非兵器,而是巫祝與天地之間的契約。”此刻,鈴音不再是清脆悠揚的鍾鳴之聲,而是化作如流水般的琴音,將西城門的晨霧渲染成月白色。
“大人且聽,”她指向城樓飛簷,“銅鈴正在吟唱苗疆的安魂調。”慕容向晚凝神仔細聆聽,果然從風鈴聲中分辨出了童謠的尾音:“……金鈴種,木樨藏,故園門開月如霜。”親衛們麵麵相覷,隻見那些懸浮停住的花瓣,突然組成一道光門,門後隱隱約約可見苗疆山穀中的吊腳樓。
金鈴母種在她腕間輕輕一震,光門瞬間驟然消失。穆若汐一個踉蹌,連忙扶住轎杆,腕間的光紋與金鈴已然融為一體。她望向慕容向晚,忽然微微一笑:“原來,鎮魂鈴的歸位,實則是要讓鈴鐺迴到能夠聽懂它歌聲的地方。”
此時,更夫敲響卯時四刻的梆子,銅鈴與金鈴的餘響恰好疊加成一個完整的音階。親衛統領看著木樨樹下零落成泥的花瓣,忽然領悟到為何穆若汐總是在月圓之夜吹奏苗疆笛曲——那些被風吹散的鈴音,原來一直在尋覓能讓它們安息的故園。
慕容向晚攙扶她上轎之時,金鈴母種突然發出一串清脆的聲響。轎簾落下的刹那,他看到穆若汐腕間的蠱紋徹底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枚金鈴形狀的淡金印記,正隨著她的心跳,與西城門樓的銅鈴同頻共振。
就在轎簾落下的瞬間,街角的木樨樹毫無征兆地無風自動。親衛統領凝視著飄落的花瓣,恍然憶起三個月前,在南疆蠱神殿中,十二枚金鈴懸掛於蛛網之間的場景。彼時,穆若汐跪於祭台之上,腕間蠱紋與鈴身咒符產生共鳴,血珠滴落在鈴舌上的聲響,竟與此刻露珠墜地的聲音毫無差別。 “大人,城門樓的銅鈴正在作響。”親衛壓低嗓音說道。慕容向晚掀開轎簾一角,隻見晨光中的城樓飛簷之下,三十六枚銅鈴正隨風輕輕擺動。然而奇怪的是,東南風中竟夾雜著來自西南方向的鈴音,其頻率與金鈴母種的震顫隱隱契合。
穆若汐在轎中微微蹙眉,似夢囈般下意識地攥緊了他的衣袖。她腕間的蠱紋陡然泛起微光,金鈴母種從慕容向晚掌心緩緩浮起,懸於轎頂發出如蜂鳴般的細微聲響。轎夫們驚愕之下,紛紛停住腳步,隻見轎簾外的木樨花瓣竟逆著風向,向上飛旋起來,在銅鈴與金鈴之間編織成一道金色的簾幕。
“此乃苗疆的‘引魂鈴’陣法。”親衛統領瞳孔瞬間急劇收縮,龍鱗甲上的北鬥七星光暈陡然猛烈暴漲。他憶起昨夜巡邏之時,西城門的更夫曾提及,在三更梆子聲中,混雜著童謠的聲音,此刻那些鈴音竟化作童聲,在風中悠悠迴蕩:“金鈴響,蠱蟲藏,阿娘織網月如霜……”
慕容向晚按住腰間的驚蟄刀,刀身瞬間劇烈震顫起來。他目睹穆若汐腕間的蠱紋延伸至掌心,與金鈴母種的光紋連接成一條直線,轎頂的布幔之上,竟透射出無數咒符的虛影。那些咒符仿若活物一般,遊出轎外,在銅鈴之上結成如蛛網般的光陣。
“務必保護好她!”慕容向晚躍下軟轎的瞬間,西城門的銅鈴突然齊刷刷地全部轉向南方。三十六道金光從鈴舌處噴射而出,與金鈴母種的光束交匯,形成螺旋狀,將整片木樨樹完全籠罩其中。穆若汐在轎內猛地睜開雙眼,脫口而出苗疆古語:“鎮魂鈴歸位,巫祝殘魂……”
話音未落,金鈴母種突然爆發出刺目耀眼的金光。慕容向晚隻見光雨中浮現出無數鈴影,正是三個月前從蠱神殿奪迴的十二枚金鈴。它們於半空之中列成北鬥之陣,每一枚皆對應著親衛腰間的鈴串,而陣眼處的金鈴母種,正與西城門樓的銅鈴陣產生共鳴。
“這……竟是萬鈴歸宗之象。”親衛統領不禁失聲驚唿。他曾在苗疆古籍的插圖中見過此等景象——唯有當鎮魂鈴認定主人之時,才會引發天下所有鈴鐺產生共鳴。此刻,木樨樹下的花瓣全部懸浮停留在空中,每一片花瓣之上,都映照著金鈴的虛影,與穆若汐腕間的蠱紋形成一種奇異的唿應。
穆若汐手扶轎杆緩緩走出,金鈴母種自動係於她的腕間。她凝望著空中旋轉的十二金鈴,突然憶起師父臨終前的話語:“鎮魂鈴並非兵器,而是巫祝與天地之間的契約。”此刻,鈴音不再是清脆悠揚的鍾鳴之聲,而是化作如流水般的琴音,將西城門的晨霧渲染成月白色。
“大人且聽,”她指向城樓飛簷,“銅鈴正在吟唱苗疆的安魂調。”慕容向晚凝神仔細聆聽,果然從風鈴聲中分辨出了童謠的尾音:“……金鈴種,木樨藏,故園門開月如霜。”親衛們麵麵相覷,隻見那些懸浮停住的花瓣,突然組成一道光門,門後隱隱約約可見苗疆山穀中的吊腳樓。
金鈴母種在她腕間輕輕一震,光門瞬間驟然消失。穆若汐一個踉蹌,連忙扶住轎杆,腕間的光紋與金鈴已然融為一體。她望向慕容向晚,忽然微微一笑:“原來,鎮魂鈴的歸位,實則是要讓鈴鐺迴到能夠聽懂它歌聲的地方。”
此時,更夫敲響卯時四刻的梆子,銅鈴與金鈴的餘響恰好疊加成一個完整的音階。親衛統領看著木樨樹下零落成泥的花瓣,忽然領悟到為何穆若汐總是在月圓之夜吹奏苗疆笛曲——那些被風吹散的鈴音,原來一直在尋覓能讓它們安息的故園。
慕容向晚攙扶她上轎之時,金鈴母種突然發出一串清脆的聲響。轎簾落下的刹那,他看到穆若汐腕間的蠱紋徹底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枚金鈴形狀的淡金印記,正隨著她的心跳,與西城門樓的銅鈴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