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郊野芳蹤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 作者:用戶903914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日後,京城的雨霽初晴,溽暑被洗得幹淨。鬼子六的青騅馬踏過官道上最後一灘積水,濺起的水珠在晨光裏折射出細碎虹彩。那匹駿馬雄健有力,奔跑起來如風般迅捷,馬蹄聲在寂靜的官道上迴響。柳青青的鎏金馬車則停在杏林邊緣,車身雕工精致,熠熠生輝,車簾被風掀起一角,露出她腕間累絲金鐲——那鐲子今日換了蜜蠟珠串,隨著她掀簾的動作,蜜蠟與金絲碰撞出溫潤的聲響,似琥珀融化的甜香在空氣裏悄然漾開。柳青青眼波流轉,微微一笑,神態自若,顯得嬌媚動人。
“令宜姐的素心蘭舟倒是早到了。”柳青青指尖點著車窗沿的纏枝蓮紋,目光投向遠處湖畔那抹雪青色身影。江令宜正立於畫舫船頭,素紗披帛被風拂起,像一片將落未落的雲。她手中握著一卷《齊民要術》,書頁邊角沾著幾點未幹的丹砂色,似是調香時不慎染上的朱砂痕跡——那丹砂紅如凝血,暗合著她袖底菡萏刺青的色澤,透出幾分藥香與胭脂氣的混合。
陳小靜提著食盒從杏林深處跑出:“六哥,青青姐,府裏備了冰鎮綠豆沙,說配著newly picked的白桃正好!”她話音未落,食盒蓋被風吹開條縫,露出裏麵青瓷碟盛著的桃肉。果皮上還凝著晶亮的露水,像極了柳青青那日榻上肌膚的光澤——那光澤如新剝的荔枝,帶著檀香與茉莉混調的暖意,此刻卻在晨光裏透出幾分清冷。杏林中,輕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粉白色的杏花隨風搖曳,宛如畫卷。陳小靜奔跑時,發辮在腦後輕擺,汗水微微浸濕了她的額頭,但她的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鬼子六翻身下馬,瞥見江令宜畫舫舷邊係著的紅繩銀鈴——與柳青青的紅珊瑚腳鏈不同,那銀鈴上刻著纏枝蓮紋,與他書房鎮紙的紋路分毫不差。鈴聲中似有檀木與沉香的氣息,隨風輕顫時,香氣如絲線般纏繞在空氣裏,織出一張隱形的網。
柳青青踩著雕花踏凳下車,藕荷色羅裙掃過車輪上的銅釘,腕間蜜蠟鐲子忽然碰在他腰間玉佩上,發出清越的聲響,似冰片碎裂的脆響。她袖口飄出一縷“醉芙蓉”合香,前調甜如蜜蠟與桃漿,中調膩若牡丹與龍涎,後調卻隱著未明的幽深,如暗夜裏悄然綻放的毒花。“令宜姐倒是雅致,畫舫上還擺著迦南香。”她輕笑,指尖撚起一縷若有若無的沉香氣,那香氣入鼻,竟讓人想起江南煙雨中的棺木,帶著腐朽與華美的雙重質感。
湖畔的風忽然轉急,將江令宜的素紗披帛吹向杏林。鬼子六伸手去夠,指尖卻先觸到柳青青遞來的鮫綃帕——帕子上繡著並蒂蓮,蓮心用的是與他腰鏈同款的金箔線。帕子浸過冰片與薄荷,涼意沁膚,香氣混合著柳青青腕間蜜蠟散發出的暖甜,形成冰火交織的奇異嗅覺,似在引誘人墜入迷陣。
“六爺且看那畫舫欄杆,”柳青青的聲音混著杏林深處飄來的梔子香,那梔子香被調成了冷冽的“冷香”,與江令宜新刻的“冷香”二字筆法相似,暗合著某種秘傳的調香技法。“令宜姐新刻的二字,倒與您書房的匾額筆法相似。”她指尖劃過欄杆上未幹的刻痕,木屑中滲出鬆香與檀油的混合氣味,那氣味與她調香時常用的“鎖魂香”原料相近,令人心神恍惚。
陳小靜剛把食盒擺在草地上的錦墊上,便見江令宜提著畫舫的錨繩走來,雪青裙裾沾著幾點泥星。泥星中混著腐葉與濕土的氣息,卻意外與江令宜身上清冷的迦南香相融,生出一種幽穀深處古寺的禪意。她俯身係繩時,素紗下擺拂過樹皮,露出的菡萏刺青泛著淡青,似用靛藍與朱砂調製的顏料所繪,香氣則如菡萏初綻時的腥澀,混著調香時常用的丹砂藥香。
“青青妹妹的‘醉芙蓉’合香可曾製好?”江令宜將錨繩係在杏樹上,指尖拂過樹皮上的刻痕——那是去年秋日鬼子六在此刻下的《香譜》殘句,如今已被樹紋漫漶得模糊,如褪色的香方殘頁。她說話時,袖底菡萏刺青滲出淡淡的藥香,與柳青青後頸朱砂痣透出的胭脂氣,在風中形成微妙的對峙。“昨兒在史館見您新畫的《焚香香器圖》,爐底的纏枝蓮紋,倒與柳修撰腕上的鐲子紋樣一般。”她袖中暗藏的香料包隱約露出一角,應是調香時備用的龍涎與麝香,香氣若隱若現,似在試探對方的反應。
柳青青忽然輕笑,折下枝帶露的杏花瓣,輕輕放在鬼子六掌心。花瓣上的露水清冽如晨,卻暗含她調香時常用的“引香露”——此露需以晨露為引,混入薄荷、艾草等十數種香料蒸餾而成,能激發其他香料的本味。“令宜姐可知,這杏林的露水配著‘醉芙蓉’合香,能調出‘曉露紅’的色號?”她說話時,腕間蜜蠟鐲子滑至手肘,露出的肌膚在陽光下白得近乎透明,血管泛著的淡青比江令宜腕底的菡萏刺青更淺,像宣紙上洇開的淡墨,亦如她調香時常用的“隱色粉”,能令香氣無色無形卻綿長不散。
鬼子六望著掌心的杏花瓣,忽然想起三日前雨夜柳青青榻上炸開的火星——那火星落在她茜羅衫的牡丹紋上,將金線繡的花瓣映得如燃。此刻江令宜遞來的青瓷杯裏,冰鎮綠豆沙浮著片薄荷葉,葉影在杯壁上晃動,恰似昨夜他書房硯台裏未幹的墨痕,也似柳青青調香時常用的“墨香引”,以墨氣為引,令香料層次分明如書法筆鋒。
“小靜,”柳青青忽然指向杏林深處的望湖亭,“去瞧瞧那亭柱上的楹聯,可是六爺去年題的字?”話音未落,她已提起裙裾走向畫舫,藕荷色羅裙掃過岸邊的蘆葦,驚起幾隻綠頭鴨。鴨羽撲棱棱的水聲裏,她腕間的蜜蠟鐲子與江令宜畫舫舷邊的銀鈴同時響了起來,蜜蠟的暖香與銀鈴的沉香氣交織,恍若一場無聲的調香對決。
鬼子六捏著杏花瓣走向望湖亭,隻見亭柱上的楹聯“墨分五色香分韻”已被風雨侵蝕得斑駁,下聯“人占三春月占魂”的“魂”字右下角,有塊指甲蓋大小的缺痕——那是去年柳青青在此刻香譜時不慎磕掉的,如今缺痕裏竟長出株嫩綠的瓦鬆,葉片上凝著的露水,比江令宜調香時用的晨露更圓更透,恍若她調香時滴入的“凝露珠”,能令香氣聚而不散。他指尖觸到瓦鬆,露水沾濕掌心,那清苦的氣味混著杏花瓣的芬芳,竟與柳青青“醉芙蓉”的後調隱隱相似——後調如蛇信,似毒似蜜,令人防不勝防。
陳小靜忽然驚唿起來,因為她打開食盒時不慎碰倒了青瓷碟,白桃肉滾落在草地上,被陽光曬出的汁液在錦墊上洇出個圓斑,恰似柳青青後頸的朱砂痣。江令宜俯身去拾桃肉,雪青袖擺拂過錦墊,袖底的菡萏刺青與那圓斑重疊,竟像朵正在綻放的血色蓮花。
湖畔的風突然卷起柳青青的藕荷色羅裙,裙角掃過鬼子六手中的杏花瓣,將那花瓣吹向畫舫——花瓣掠過江令宜的素紗披帛時,恰好停在她袖底的菡萏刺青上,像極了三日前雨夜柳青青拋在榻角的《香譜》殘頁,在暖爐熱氣中揚起的茉莉香粉,亦如她調香時常用的“誘香散”,無色無味卻能勾起人心底最深處的欲望。
“六哥可曾試過,”柳青青的聲音從畫舫上傳來,她正把玩著江令宜的《齊民要術》,書頁在她指尖翻動,露出夾在裏麵的茜紗帳殘片,“用杏林的露水調‘醉芙蓉’,前調是甜,中調是膩,後調...”忽有畫舫舷邊的銀鈴驟響,驚起的綠頭鴨撲棱棱掠過望湖亭,將亭柱上的瓦鬆露水振落在鬼子六掌心。
“令宜姐的素心蘭舟倒是早到了。”柳青青指尖點著車窗沿的纏枝蓮紋,目光投向遠處湖畔那抹雪青色身影。江令宜正立於畫舫船頭,素紗披帛被風拂起,像一片將落未落的雲。她手中握著一卷《齊民要術》,書頁邊角沾著幾點未幹的丹砂色,似是調香時不慎染上的朱砂痕跡——那丹砂紅如凝血,暗合著她袖底菡萏刺青的色澤,透出幾分藥香與胭脂氣的混合。
陳小靜提著食盒從杏林深處跑出:“六哥,青青姐,府裏備了冰鎮綠豆沙,說配著newly picked的白桃正好!”她話音未落,食盒蓋被風吹開條縫,露出裏麵青瓷碟盛著的桃肉。果皮上還凝著晶亮的露水,像極了柳青青那日榻上肌膚的光澤——那光澤如新剝的荔枝,帶著檀香與茉莉混調的暖意,此刻卻在晨光裏透出幾分清冷。杏林中,輕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粉白色的杏花隨風搖曳,宛如畫卷。陳小靜奔跑時,發辮在腦後輕擺,汗水微微浸濕了她的額頭,但她的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鬼子六翻身下馬,瞥見江令宜畫舫舷邊係著的紅繩銀鈴——與柳青青的紅珊瑚腳鏈不同,那銀鈴上刻著纏枝蓮紋,與他書房鎮紙的紋路分毫不差。鈴聲中似有檀木與沉香的氣息,隨風輕顫時,香氣如絲線般纏繞在空氣裏,織出一張隱形的網。
柳青青踩著雕花踏凳下車,藕荷色羅裙掃過車輪上的銅釘,腕間蜜蠟鐲子忽然碰在他腰間玉佩上,發出清越的聲響,似冰片碎裂的脆響。她袖口飄出一縷“醉芙蓉”合香,前調甜如蜜蠟與桃漿,中調膩若牡丹與龍涎,後調卻隱著未明的幽深,如暗夜裏悄然綻放的毒花。“令宜姐倒是雅致,畫舫上還擺著迦南香。”她輕笑,指尖撚起一縷若有若無的沉香氣,那香氣入鼻,竟讓人想起江南煙雨中的棺木,帶著腐朽與華美的雙重質感。
湖畔的風忽然轉急,將江令宜的素紗披帛吹向杏林。鬼子六伸手去夠,指尖卻先觸到柳青青遞來的鮫綃帕——帕子上繡著並蒂蓮,蓮心用的是與他腰鏈同款的金箔線。帕子浸過冰片與薄荷,涼意沁膚,香氣混合著柳青青腕間蜜蠟散發出的暖甜,形成冰火交織的奇異嗅覺,似在引誘人墜入迷陣。
“六爺且看那畫舫欄杆,”柳青青的聲音混著杏林深處飄來的梔子香,那梔子香被調成了冷冽的“冷香”,與江令宜新刻的“冷香”二字筆法相似,暗合著某種秘傳的調香技法。“令宜姐新刻的二字,倒與您書房的匾額筆法相似。”她指尖劃過欄杆上未幹的刻痕,木屑中滲出鬆香與檀油的混合氣味,那氣味與她調香時常用的“鎖魂香”原料相近,令人心神恍惚。
陳小靜剛把食盒擺在草地上的錦墊上,便見江令宜提著畫舫的錨繩走來,雪青裙裾沾著幾點泥星。泥星中混著腐葉與濕土的氣息,卻意外與江令宜身上清冷的迦南香相融,生出一種幽穀深處古寺的禪意。她俯身係繩時,素紗下擺拂過樹皮,露出的菡萏刺青泛著淡青,似用靛藍與朱砂調製的顏料所繪,香氣則如菡萏初綻時的腥澀,混著調香時常用的丹砂藥香。
“青青妹妹的‘醉芙蓉’合香可曾製好?”江令宜將錨繩係在杏樹上,指尖拂過樹皮上的刻痕——那是去年秋日鬼子六在此刻下的《香譜》殘句,如今已被樹紋漫漶得模糊,如褪色的香方殘頁。她說話時,袖底菡萏刺青滲出淡淡的藥香,與柳青青後頸朱砂痣透出的胭脂氣,在風中形成微妙的對峙。“昨兒在史館見您新畫的《焚香香器圖》,爐底的纏枝蓮紋,倒與柳修撰腕上的鐲子紋樣一般。”她袖中暗藏的香料包隱約露出一角,應是調香時備用的龍涎與麝香,香氣若隱若現,似在試探對方的反應。
柳青青忽然輕笑,折下枝帶露的杏花瓣,輕輕放在鬼子六掌心。花瓣上的露水清冽如晨,卻暗含她調香時常用的“引香露”——此露需以晨露為引,混入薄荷、艾草等十數種香料蒸餾而成,能激發其他香料的本味。“令宜姐可知,這杏林的露水配著‘醉芙蓉’合香,能調出‘曉露紅’的色號?”她說話時,腕間蜜蠟鐲子滑至手肘,露出的肌膚在陽光下白得近乎透明,血管泛著的淡青比江令宜腕底的菡萏刺青更淺,像宣紙上洇開的淡墨,亦如她調香時常用的“隱色粉”,能令香氣無色無形卻綿長不散。
鬼子六望著掌心的杏花瓣,忽然想起三日前雨夜柳青青榻上炸開的火星——那火星落在她茜羅衫的牡丹紋上,將金線繡的花瓣映得如燃。此刻江令宜遞來的青瓷杯裏,冰鎮綠豆沙浮著片薄荷葉,葉影在杯壁上晃動,恰似昨夜他書房硯台裏未幹的墨痕,也似柳青青調香時常用的“墨香引”,以墨氣為引,令香料層次分明如書法筆鋒。
“小靜,”柳青青忽然指向杏林深處的望湖亭,“去瞧瞧那亭柱上的楹聯,可是六爺去年題的字?”話音未落,她已提起裙裾走向畫舫,藕荷色羅裙掃過岸邊的蘆葦,驚起幾隻綠頭鴨。鴨羽撲棱棱的水聲裏,她腕間的蜜蠟鐲子與江令宜畫舫舷邊的銀鈴同時響了起來,蜜蠟的暖香與銀鈴的沉香氣交織,恍若一場無聲的調香對決。
鬼子六捏著杏花瓣走向望湖亭,隻見亭柱上的楹聯“墨分五色香分韻”已被風雨侵蝕得斑駁,下聯“人占三春月占魂”的“魂”字右下角,有塊指甲蓋大小的缺痕——那是去年柳青青在此刻香譜時不慎磕掉的,如今缺痕裏竟長出株嫩綠的瓦鬆,葉片上凝著的露水,比江令宜調香時用的晨露更圓更透,恍若她調香時滴入的“凝露珠”,能令香氣聚而不散。他指尖觸到瓦鬆,露水沾濕掌心,那清苦的氣味混著杏花瓣的芬芳,竟與柳青青“醉芙蓉”的後調隱隱相似——後調如蛇信,似毒似蜜,令人防不勝防。
陳小靜忽然驚唿起來,因為她打開食盒時不慎碰倒了青瓷碟,白桃肉滾落在草地上,被陽光曬出的汁液在錦墊上洇出個圓斑,恰似柳青青後頸的朱砂痣。江令宜俯身去拾桃肉,雪青袖擺拂過錦墊,袖底的菡萏刺青與那圓斑重疊,竟像朵正在綻放的血色蓮花。
湖畔的風突然卷起柳青青的藕荷色羅裙,裙角掃過鬼子六手中的杏花瓣,將那花瓣吹向畫舫——花瓣掠過江令宜的素紗披帛時,恰好停在她袖底的菡萏刺青上,像極了三日前雨夜柳青青拋在榻角的《香譜》殘頁,在暖爐熱氣中揚起的茉莉香粉,亦如她調香時常用的“誘香散”,無色無味卻能勾起人心底最深處的欲望。
“六哥可曾試過,”柳青青的聲音從畫舫上傳來,她正把玩著江令宜的《齊民要術》,書頁在她指尖翻動,露出夾在裏麵的茜紗帳殘片,“用杏林的露水調‘醉芙蓉’,前調是甜,中調是膩,後調...”忽有畫舫舷邊的銀鈴驟響,驚起的綠頭鴨撲棱棱掠過望湖亭,將亭柱上的瓦鬆露水振落在鬼子六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