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照水紅蕖細細香 鬼子六智破鹽商案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 作者:用戶9039143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仔細勘察,鬼子六那些自稱失竊的富戶,大多數都為鹽商,絲綢供應商,大多都謊報,逃避朝廷對他們的監察,為的是轉移視線,為他們轉移財富打掩護。
鬼子六請喻清幫助協查,證實了他的推測。
林梢斷裂處,山影若隱若現,竹籬如青紗般半掩著斑駁土牆。聒噪的蟬鳴刺破死寂,衰草萋萋的小池塘裏,翻空白鳥掠起漣漪,驚得照水紅蕖輕顫,幽幽暗香隨著濕熱的風,絲絲縷縷鑽進鼻腔。
鬼子六拄著藜杖,在村舍外、古城旁緩緩踱步。斜陽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與滿地衰草交織成網。昨夜三更的雨,倒是給這燥熱的暑天帶來了片刻清涼,可他心中的焦灼卻分毫未減。經過連日仔細勘察,那些自稱失竊的富戶,大多是鹽商和絲綢供應商,所謂失竊不過是幌子,為的是逃避朝廷監察,暗中轉移財富。
“大人,果然如您所料!” 喻清匆匆趕來,額頭上還掛著汗珠,手裏緊緊攥著一遝案卷,“城西雲錦齋的周掌櫃,前日報失三十箱蜀錦,可庫房的出入記錄顯示,昨夜仍有騾車頻繁進出,車轍印比尋常貨載深得多。”
鬼子六折扇 “啪” 地展開,輕輕搖著:“這些人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隻可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他目光轉向不遠處竹林,隻見一位青衫老者扶杖而立,鬢角微霜,正是鍾墨言的叔父鍾峵。
“鍾老先生也來賞這‘照水紅蕖’?” 鬼子六笑著迎上去。
鍾峵緩步走近,袖中露出半卷賬冊:“六爺好興致,不過老朽可沒這閑情。今早查了順天府的漕運記錄,上月廿三有艘標著‘漆器’的商船抵岸,卸貨卻動用了二十個壯漢,您說,什麽漆器需要這麽多人搬?”
三人圍坐在塘邊石案,喻清鋪開輿圖,用朱砂筆在運河渡口畫了個圈。鍾峵從袖中摸出一枚銀質證章,上麵刻著 “江南鹽引” 四字:“此乃兩淮鹽運使司的密押,周掌櫃的商船正是用這東西打通了關卡。”
暮色漸濃,三人移步鍾府西跨院。垂花門下,鍾清菡身著月白襦裙,正倚著廊柱默誦詩卷,見眾人到來,忙上前行禮:“父親說今日要談鹽鐵案,女兒鬥膽抄了些相關詩賦,或許能助六爺參詳。”
她展開一幅素箋,上麵工整地抄錄著蘇軾的《荔枝歎》:“……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字跡秀逸中透著鋒芒。
鬼子六撫須沉吟:“蘇學士此詩直指唐代官員借進貢之名盤剝百姓,倒與眼下鹽商行徑如出一轍。”
鍾清菡指尖輕點詩尾:“‘至今欲食林甫肉’一句,暗諷李林甫弄權。六爺可知,江南鹽商近年常以‘文會’之名宴請京官?上月末的‘曲水流觴’宴上,有人竟以‘照水紅蕖細細香’為題,暗喻分贓。”
喻清猛地拍案:“如此說來,這些商人不僅貪墨錢財,還妄圖用詩詞攀附權貴、混淆視聽!”
鍾峵從書櫃深處取出一遝信箋,紙頁間夾著幾片紅蕖花瓣:“這是清菡從鹽商文集中摘出的可疑詩句,其中‘紅蕖’‘白鳥’等意象反複出現,極可能是他們用來暗指‘白銀’‘漕運’的暗號。”
鬼子六折扇輕敲掌心,忽然望向窗外搖曳的荷花:“既然他們愛用風月作幌子,某便索性將計就計 —— 清菡姑娘可願幫某作一首《鷓鴣天》?就用‘照水紅蕖’為題,內裏藏些咱們的‘暗號’如何?”
鍾清菡斂衽一笑,提筆蘸墨,燭光下,筆尖在宣紙上落下第一筆,窗外夜風驟起,滿池紅蕖簌簌作響,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夜已深沉,鍾府書房內燭火搖曳。鬼子六凝視著鍾清菡剛寫好的詞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鍾峵踱步至窗邊,望著院中的荷塘,突然開口:“六爺,這些鹽商行事詭秘,背後定有朝中勢力撐腰。僅憑目前的證據,恐怕難以扳倒他們。”
鬼子六放下詞稿,沉聲道:“鍾老先生所言極是。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知老先生可有何良策?”
鍾峵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老朽在鹽商之中,有個多年未曾聯係的故交。此人曾是兩淮鹽運使司的主簿,知曉不少內幕。隻是……” 他頓了頓,“此人性格謹慎,輕易不肯吐露實情。”
“既是故交,老先生出麵,或許能有轉機。” 鬼子六目光灼灼,“還望老先生能助某一臂之力。”
鍾峵微微頷首:“六爺心係百姓,為朝廷肅清奸佞,老朽自當竭盡全力。明日,老朽便去會會這位故交。”
第二日清晨,鍾峵換上一身普通商賈的服飾,獨自前往城西的悅來茶樓。這是他與故交約定的見麵地點。茶樓內人聲鼎沸,茶香與點心的香氣交織在一起。鍾峵在角落找了個位置坐下,要了一壺茶,靜靜等待。
不多時,一位身形微胖、身著綢緞長衫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目光掃視一圈,看到鍾峵後,微微一怔,隨即快步走來。
“老鍾,多年不見,你怎麽突然找我?” 中年男子坐下後,警惕地問道。
鍾峵歎了口氣:“王兄,實不相瞞,我此次前來,是為了一件關乎朝廷安危的大事。那些鹽商勾結權貴,謊報失竊,轉移財富,你應該比我更清楚其中的內情。”
被稱作王兄的男子臉色驟變,慌忙擺手:“老鍾,這話可不能亂說!你我都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何必再卷入這些是非之中?”
“王兄,你我曾一同寒窗苦讀,立誌要為百姓謀福祉。如今眼睜睜看著這些奸商為非作歹,你就忍心嗎?” 鍾峵目光懇切,“六爺正在徹查此事,隻要我們能提供確鑿的證據,定能將這些蛀蟲一網打盡。”
王兄沉默良久,終於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小心翼翼地打開,裏麵是幾本泛黃的賬本:“這是當年兩淮鹽運使司的內部賬本,上麵詳細記錄了鹽商與官員的勾結往來。我一直將它們藏著,就是盼著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鍾峵接過賬本,激動地握住王兄的手:“王兄,多謝你!有了這些,那些奸商再也無法狡辯!”
就在這時,茶樓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幾名官差氣勢洶洶地闖了進來,為首的正是鹽商周掌櫃的侄子。他目光在茶樓內掃視一圈,鎖定鍾峵二人,冷笑道:“好啊,果然在這裏!有人舉報你們私通亂黨,圖謀不軌,跟我走一趟吧!”
鍾峵心中一緊,迅速將賬本藏入懷中。他知道,一定是有人走漏了風聲。但此刻,他已無路可退。
“且慢!” 就在官差準備動手時,一聲大喝從門口傳來。鬼子六帶著喻清等人闊步而入,目光如電,“本王在此,看誰敢放肆!”
周掌櫃的侄子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但仍強作鎮定:“六爺,這二人私藏禁書,意圖謀反,卑職職責所在,不得不……”
“禁書?” 鬼子六冷笑一聲,“來人,給我搜!”
官差們在茶樓內一番搜查,卻一無所獲。周掌櫃的侄子額頭冒出冷汗,心中暗自咒罵通風報信的人辦事不力。
鬼子六走到鍾峵身邊,低聲問道:“老先生,東西可在?”
鍾峵微微點頭,將賬本悄悄遞給鬼子六。鬼子六接過賬本,神色凝重:“周掌櫃的侄子,你還有何話可說?這些賬本足以證明鹽商們的罪行,以及他們與朝中官員的勾結。”
周掌櫃的侄子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在鍾峵的幫助下,鬼子六掌握了鹽商貪腐的關鍵證據。一場震動朝野的大案,即將拉開帷幕……
周掌櫃的侄子癱倒在地,茶樓內的喧鬧聲戛然而止,隻餘粗重的喘息聲在空氣中迴蕩。鬼子六將賬本小心收進袖中,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在場眾人,沉聲道:“帶走!” 幾名侍衛上前,將癱軟如泥的周掌櫃侄子押了下去。
夜色深沉如墨,鍾府書房內燭火搖曳。鬼子六展開泛黃的賬本,細細查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字跡,每一行記錄都像是一把利刃,直指朝堂深處。鍾峵、喻清和鍾清菡圍坐在旁,氣氛凝重。
“六爺,這些賬本雖能證明鹽商與部分官員勾結,但要撼動他們背後的參天大樹,還遠遠不夠。” 鍾峵眉頭緊皺,憂慮地說道。
鬼子六摩挲著賬本,眸光閃爍:“本王明白。明日早朝,本王先將此事奏明聖上,試探各方反應。清菡姑娘,那首暗含暗號的《鷓鴣天》可已完成?”
鍾清菡點點頭,取出謄抄工整的詞稿:“迴六爺,已完成。詞中以‘紅蕖’喻白銀,‘白鳥’指漕運,又暗藏幾處鹽商與官員往來的地點。隻是……” 她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
“女兒擔心,此舉定會激怒那些人。他們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恐會狗急跳牆。” 鍾清菡神色憂慮。
鬼子六折扇重重拍在案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怕什麽!若不趁此機會將這些蛀蟲連根拔起,朝廷根基遲早被他們蛀空!”
第二日清晨,江南經略府議事廳內,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青磚地上。鬼子六手持案卷,神色凝重地站在經略使江通麵前:“江大人,卑職近日查獲一起鹽商貪腐大案……”
他將鹽商謊報失竊、轉移財富,以及與官員勾結的事詳細稟明,最後呈上賬本:“此乃兩淮鹽運使司的內部賬本,上麵記錄著鹽商與官員的往來賬目,請大人過目。”
江通接過賬本,粗糲的手指快速翻動泛黃紙頁,濃眉越擰越緊。突然,他重重一拍桌案,震得盞中茶水四濺:“好個膽大包天的鼠輩!來人!即刻封了雲錦齋等涉案商號,把相關人等一並拘來問話!”
“江大人且慢!” 一旁的參知政事錢明遠跨前半步,廣袖拂過案幾,“此事牽連甚廣,僅憑幾本不知從何而來的賬本就興師動眾,恐生變故。卑職建議先徹查賬本真偽,以免……”
“以免冤枉忠良?” 江通猛地起身,鐵甲護腕撞得桌案哐當作響,鷹隼般的目光直刺錢明遠,“錢大人莫非覺得,本帥麾下的六王爺,會拿這等兒戲之事消遣?”
議事廳內鴉雀無聲,唯有簷角銅鈴在穿堂風中輕晃。錢明遠額角沁出細汗,卻仍強撐著笑道:“江大人言重了。卑職隻是憂慮,若處置不當,恐擾了江南商道安穩,還望大人三思。”
“商道安穩?” 江通從腰間解下鎏金虎符,重重拍在案上,“本帥守著這半壁江南,保的是百姓安穩!誰敢中飽私囊、禍亂朝綱,天王老子來了也照查不誤!” 說罷抓起賬本甩向錢明遠,“錢大人若覺得證據不足,大可同本帥一起去審那些鹽商!”
錢明遠踉蹌著接住賬本,麵皮漲得發紫。他餘光瞥見廳內數位官員欲言又止,心知江通素來雷厲風行,此刻公然撕破臉並非上策,隻得躬身道:“卑職謹遵經略使鈞令。”
鬼子六望著江通挺直的脊背,心中湧起一股熱流。待散了議事,江通將他留到最後,壓低聲音道:“六王爺放心,本帥帳下三千玄甲軍隨時聽候調遣。那錢明遠背後的人若敢耍陰招,盡管往我身上引!”
當夜,周掌櫃的宅邸外,喻清帶著暗衛潛伏在紅蕖搖曳的池塘邊。看著管家鬼鬼祟祟接過錢明遠的密信,他冷笑一聲,向同伴比出收網手勢。竹影婆娑間,翻空白鳥驚起,卻不知這滿城風雨,不過是更大風暴的前奏。
周掌櫃宅邸外,喻清一聲令下,暗衛們如離弦之箭衝入府中。周掌櫃癱坐在書房的紫檀木椅上,麵前擺著尚未燒毀的賬本殘頁,火盆中餘燼還在冒著青煙。
“周大人,這是要毀屍滅跡?” 喻清拾起半截寫有 “李府月例銀” 的殘頁,冷笑著將鎖鏈套上對方手腕。
與此同時,江南經略府大牢內,周掌櫃的侄子正被鐵鏈吊在刑架上。江通手持皮鞭來迴踱步,突然將一卷詩詞甩在他臉上:“‘照水紅蕖分玉盞’,好雅興!說說,這‘玉盞’指的是哪家官銀?”
那人大汗淋漓,囁嚅道:“我…… 我不知道大人在說什麽……”
“來人!把鍾姑娘整理的鹽商詩集拿來!” 江通話音剛落,獄卒便呈上厚厚一摞冊子。江通隨意翻開一頁,念道:“‘白鳥銜來江上信’,對應賬本上漕運日期,字字都是鐵證!你若再不招,本帥有的是手段!”
三天後,經略府議事廳內,錢明遠看著跪成一排的鹽商,額頭青筋暴起。鬼子六將新獲取的密信與賬本一一陳列,最後展開鍾清菡所寫的《鷓鴣天》:“錢大人可曾讀懂,這‘紅蕖暗藏金縷線,白鳥銜盡世間貪’,說的正是你們的勾當!”
江通猛地抽出佩劍,劍鋒直指錢明遠:“私通鹽商、阻撓辦案,該當何罪?!” 錢明遠雙腿一軟,癱倒在地,再也說不出話來。
半月後,江南街頭張貼著皇榜,數十名涉案官員革職查辦,鹽商們的不義之財充入國庫。百姓們圍在榜文前歡唿,有人高聲念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蘇學士的詞,今日讀來更覺暢快!”
鍾府後院,鍾清菡望著滿池盛開的紅蕖,將新填的詞箋遞給鬼子六。詞中寫道:“竹隱牆根藏腐惡,蓮開水麵見青天。” 鬼子六撫掌大笑:“好個‘蓮開見青天’!待明日,定要請鍾姑娘為江南百姓再書佳作!”
暮色中,翻空白鳥掠過城牆,照水紅蕖依舊散發著淡淡清香,隻是這一次,風中再無貪腐的濁氣,唯有朗朗乾坤的清朗。
當江南的暑氣漸淡,仿若褪成輕薄的紗幔,金風攜著滿池紅蕖殘留的芬芳,輕盈地掠過飛簷之際,鬼子六那身著青緞的靴尖,已然穩穩地碾過鍾府西跨院的碎石小徑。隻見他從容抬手,輕輕拂開那垂落的竹簾,目光瞬間撞入一片搖曳生姿的朱紅之中。鍾清菡斜倚在朱漆廊柱旁的身影,宛如新折下的菡萏莖稈,亭亭玉立。她身著月白襦裙,裙擺垂落仿若帶露的花瓣,腰間係著的緗色宮絛,隨著她的唿吸微微晃動,絛尾的玉墜在暮色的映照下,散發著溫潤而柔和的光澤。
此刻,她手中捧著一本《東坡樂府》,半掩著那芙蓉般嬌豔的麵容。眼尾微微上揚之時,腕間的羊脂玉鐲隨著動作輕輕顫動,與身旁的青瓷茶盞相互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驚得廊下停歇的麻雀撲棱棱展翅,匆匆掠過荷塘。
“六爺這雙靴,怕是已踏遍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她將書卷輕輕扣在鎖骨部位,露出線條柔和優美的下頜。素紗抹胸上,一縷青絲斜斜垂落,恰似水墨畫中不經意間留下的飛白之筆。“瞧這鞋尖的泥星子,可是剛從雲錦齋的庫房徑直趕來?”話聲剛落,她的指尖已然輕巧地捏起茶盞遞出,寬大的衣袖順勢滑落三寸,露出如藕節般白皙細膩的小臂,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泛著珍珠般的光澤。
鬼子六接過茶盞的瞬間,目光不經意掃過她垂落的睫毛。相較於查案時眼神的銳利,此刻浸在暮色之中,那睫毛倒像是紅蕖花瓣上細膩的絨毛。
“‘荷盡已無擎雨蓋’,清菡姑娘這是在感歎花期即將結束嗎?”他輕輕搖著折扇,目光緩緩落在她握書的指尖。那手指修長且白皙,然而指腹處卻透著因常年握筆而形成的薄繭,相較於尋常閨閣女子,多了幾分堅韌的力道。她的指尖輕輕劃過《鷓鴣天》的詞牌,胸脯隨著唿吸微微起伏,素紗之下的輪廓若隱若現,這一幕,不禁讓他迴想起昨夜卷宗裏那幅工筆細膩的仕女圖,隻是眼前的女子,眉間透著一股英氣,遠非畫中嬌弱的娥眉可比。
“倒不如說,是在等候某人兌現曾經許下的諾言。”她忽然輕輕一笑,耳墜上的珍珠隨著動作輕輕顫動,仿佛攪碎了一池金紅交織的倒影。“那日六哥在經略府破解‘紅蕖分玉盞’之時,袖口挽起露出的臂彎,倒真有幾分窮酸書生的模樣。”她將書卷放置在石案之上,起身去取詩稿時,腰間的宮絛掃過案角,帶起的氣流使得廣袖如帆般鼓脹起來,恰到好處地勾勒出她纖細的腰肢。
茶湯入口,甘冽清爽。鬼子六不經意間瞥見她裙裾下露出的三寸弓鞋,鞋麵上半開的荷花刺繡細密精致,宛如荷塘中層層的漣漪。當聽到她提及“春闈”二字時,他的喉頭微微一動,茶盞裏的荷尖隨著泛起的漣漪緩緩打轉,倒映著她鬢角細密的汗珠在夕陽下閃爍的微光。
“太祖皇帝曾言‘文能安邦’,六哥可願意嚐試一番?”她忽然微微湊近,沉香與荷尖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撲鼻而來,讓他能夠清晰地看到她眼眸中晃動著的期待光芒。微風輕輕卷起她額前的碎發,掃過他握著茶盞的指節,那觸感比之卷宗上的宣紙更為柔軟,卻又似乎蘊含著更強大的力量。
他緩緩放下茶盞,目光落在她新填的半闕詞上。紙頁被風輕輕掀起時,“鳳池同賞”四字在殘陽的餘暉中若隱若現,恰似她眼底跳動的璀璨星火。
廊下竹影搖曳,光影交錯,一男一女的身影被夕陽拉得悠長。她指著詩稿的某處,侃侃而談,寬大的衣袖時而輕輕拂過他的手背;他低頭沉思之時,能夠清晰地看見她睫毛在眼下投下的陰影,宛如一幅工筆畫中細膩的筆觸勾勒。遠處傳來更夫打梆的聲音,案上的殘茶已然變涼,唯有她腕間玉鐲與詩稿相互觸碰發出的輕微聲響,在逐漸濃重的暮色裏,譜寫出一曲比《鷓鴣天》更為動人的韻律。
鬼子六請喻清幫助協查,證實了他的推測。
林梢斷裂處,山影若隱若現,竹籬如青紗般半掩著斑駁土牆。聒噪的蟬鳴刺破死寂,衰草萋萋的小池塘裏,翻空白鳥掠起漣漪,驚得照水紅蕖輕顫,幽幽暗香隨著濕熱的風,絲絲縷縷鑽進鼻腔。
鬼子六拄著藜杖,在村舍外、古城旁緩緩踱步。斜陽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與滿地衰草交織成網。昨夜三更的雨,倒是給這燥熱的暑天帶來了片刻清涼,可他心中的焦灼卻分毫未減。經過連日仔細勘察,那些自稱失竊的富戶,大多是鹽商和絲綢供應商,所謂失竊不過是幌子,為的是逃避朝廷監察,暗中轉移財富。
“大人,果然如您所料!” 喻清匆匆趕來,額頭上還掛著汗珠,手裏緊緊攥著一遝案卷,“城西雲錦齋的周掌櫃,前日報失三十箱蜀錦,可庫房的出入記錄顯示,昨夜仍有騾車頻繁進出,車轍印比尋常貨載深得多。”
鬼子六折扇 “啪” 地展開,輕輕搖著:“這些人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隻可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他目光轉向不遠處竹林,隻見一位青衫老者扶杖而立,鬢角微霜,正是鍾墨言的叔父鍾峵。
“鍾老先生也來賞這‘照水紅蕖’?” 鬼子六笑著迎上去。
鍾峵緩步走近,袖中露出半卷賬冊:“六爺好興致,不過老朽可沒這閑情。今早查了順天府的漕運記錄,上月廿三有艘標著‘漆器’的商船抵岸,卸貨卻動用了二十個壯漢,您說,什麽漆器需要這麽多人搬?”
三人圍坐在塘邊石案,喻清鋪開輿圖,用朱砂筆在運河渡口畫了個圈。鍾峵從袖中摸出一枚銀質證章,上麵刻著 “江南鹽引” 四字:“此乃兩淮鹽運使司的密押,周掌櫃的商船正是用這東西打通了關卡。”
暮色漸濃,三人移步鍾府西跨院。垂花門下,鍾清菡身著月白襦裙,正倚著廊柱默誦詩卷,見眾人到來,忙上前行禮:“父親說今日要談鹽鐵案,女兒鬥膽抄了些相關詩賦,或許能助六爺參詳。”
她展開一幅素箋,上麵工整地抄錄著蘇軾的《荔枝歎》:“……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字跡秀逸中透著鋒芒。
鬼子六撫須沉吟:“蘇學士此詩直指唐代官員借進貢之名盤剝百姓,倒與眼下鹽商行徑如出一轍。”
鍾清菡指尖輕點詩尾:“‘至今欲食林甫肉’一句,暗諷李林甫弄權。六爺可知,江南鹽商近年常以‘文會’之名宴請京官?上月末的‘曲水流觴’宴上,有人竟以‘照水紅蕖細細香’為題,暗喻分贓。”
喻清猛地拍案:“如此說來,這些商人不僅貪墨錢財,還妄圖用詩詞攀附權貴、混淆視聽!”
鍾峵從書櫃深處取出一遝信箋,紙頁間夾著幾片紅蕖花瓣:“這是清菡從鹽商文集中摘出的可疑詩句,其中‘紅蕖’‘白鳥’等意象反複出現,極可能是他們用來暗指‘白銀’‘漕運’的暗號。”
鬼子六折扇輕敲掌心,忽然望向窗外搖曳的荷花:“既然他們愛用風月作幌子,某便索性將計就計 —— 清菡姑娘可願幫某作一首《鷓鴣天》?就用‘照水紅蕖’為題,內裏藏些咱們的‘暗號’如何?”
鍾清菡斂衽一笑,提筆蘸墨,燭光下,筆尖在宣紙上落下第一筆,窗外夜風驟起,滿池紅蕖簌簌作響,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夜已深沉,鍾府書房內燭火搖曳。鬼子六凝視著鍾清菡剛寫好的詞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鍾峵踱步至窗邊,望著院中的荷塘,突然開口:“六爺,這些鹽商行事詭秘,背後定有朝中勢力撐腰。僅憑目前的證據,恐怕難以扳倒他們。”
鬼子六放下詞稿,沉聲道:“鍾老先生所言極是。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知老先生可有何良策?”
鍾峵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老朽在鹽商之中,有個多年未曾聯係的故交。此人曾是兩淮鹽運使司的主簿,知曉不少內幕。隻是……” 他頓了頓,“此人性格謹慎,輕易不肯吐露實情。”
“既是故交,老先生出麵,或許能有轉機。” 鬼子六目光灼灼,“還望老先生能助某一臂之力。”
鍾峵微微頷首:“六爺心係百姓,為朝廷肅清奸佞,老朽自當竭盡全力。明日,老朽便去會會這位故交。”
第二日清晨,鍾峵換上一身普通商賈的服飾,獨自前往城西的悅來茶樓。這是他與故交約定的見麵地點。茶樓內人聲鼎沸,茶香與點心的香氣交織在一起。鍾峵在角落找了個位置坐下,要了一壺茶,靜靜等待。
不多時,一位身形微胖、身著綢緞長衫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目光掃視一圈,看到鍾峵後,微微一怔,隨即快步走來。
“老鍾,多年不見,你怎麽突然找我?” 中年男子坐下後,警惕地問道。
鍾峵歎了口氣:“王兄,實不相瞞,我此次前來,是為了一件關乎朝廷安危的大事。那些鹽商勾結權貴,謊報失竊,轉移財富,你應該比我更清楚其中的內情。”
被稱作王兄的男子臉色驟變,慌忙擺手:“老鍾,這話可不能亂說!你我都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何必再卷入這些是非之中?”
“王兄,你我曾一同寒窗苦讀,立誌要為百姓謀福祉。如今眼睜睜看著這些奸商為非作歹,你就忍心嗎?” 鍾峵目光懇切,“六爺正在徹查此事,隻要我們能提供確鑿的證據,定能將這些蛀蟲一網打盡。”
王兄沉默良久,終於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包,小心翼翼地打開,裏麵是幾本泛黃的賬本:“這是當年兩淮鹽運使司的內部賬本,上麵詳細記錄了鹽商與官員的勾結往來。我一直將它們藏著,就是盼著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鍾峵接過賬本,激動地握住王兄的手:“王兄,多謝你!有了這些,那些奸商再也無法狡辯!”
就在這時,茶樓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幾名官差氣勢洶洶地闖了進來,為首的正是鹽商周掌櫃的侄子。他目光在茶樓內掃視一圈,鎖定鍾峵二人,冷笑道:“好啊,果然在這裏!有人舉報你們私通亂黨,圖謀不軌,跟我走一趟吧!”
鍾峵心中一緊,迅速將賬本藏入懷中。他知道,一定是有人走漏了風聲。但此刻,他已無路可退。
“且慢!” 就在官差準備動手時,一聲大喝從門口傳來。鬼子六帶著喻清等人闊步而入,目光如電,“本王在此,看誰敢放肆!”
周掌櫃的侄子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但仍強作鎮定:“六爺,這二人私藏禁書,意圖謀反,卑職職責所在,不得不……”
“禁書?” 鬼子六冷笑一聲,“來人,給我搜!”
官差們在茶樓內一番搜查,卻一無所獲。周掌櫃的侄子額頭冒出冷汗,心中暗自咒罵通風報信的人辦事不力。
鬼子六走到鍾峵身邊,低聲問道:“老先生,東西可在?”
鍾峵微微點頭,將賬本悄悄遞給鬼子六。鬼子六接過賬本,神色凝重:“周掌櫃的侄子,你還有何話可說?這些賬本足以證明鹽商們的罪行,以及他們與朝中官員的勾結。”
周掌櫃的侄子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在鍾峵的幫助下,鬼子六掌握了鹽商貪腐的關鍵證據。一場震動朝野的大案,即將拉開帷幕……
周掌櫃的侄子癱倒在地,茶樓內的喧鬧聲戛然而止,隻餘粗重的喘息聲在空氣中迴蕩。鬼子六將賬本小心收進袖中,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在場眾人,沉聲道:“帶走!” 幾名侍衛上前,將癱軟如泥的周掌櫃侄子押了下去。
夜色深沉如墨,鍾府書房內燭火搖曳。鬼子六展開泛黃的賬本,細細查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字跡,每一行記錄都像是一把利刃,直指朝堂深處。鍾峵、喻清和鍾清菡圍坐在旁,氣氛凝重。
“六爺,這些賬本雖能證明鹽商與部分官員勾結,但要撼動他們背後的參天大樹,還遠遠不夠。” 鍾峵眉頭緊皺,憂慮地說道。
鬼子六摩挲著賬本,眸光閃爍:“本王明白。明日早朝,本王先將此事奏明聖上,試探各方反應。清菡姑娘,那首暗含暗號的《鷓鴣天》可已完成?”
鍾清菡點點頭,取出謄抄工整的詞稿:“迴六爺,已完成。詞中以‘紅蕖’喻白銀,‘白鳥’指漕運,又暗藏幾處鹽商與官員往來的地點。隻是……” 她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
“女兒擔心,此舉定會激怒那些人。他們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恐會狗急跳牆。” 鍾清菡神色憂慮。
鬼子六折扇重重拍在案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怕什麽!若不趁此機會將這些蛀蟲連根拔起,朝廷根基遲早被他們蛀空!”
第二日清晨,江南經略府議事廳內,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青磚地上。鬼子六手持案卷,神色凝重地站在經略使江通麵前:“江大人,卑職近日查獲一起鹽商貪腐大案……”
他將鹽商謊報失竊、轉移財富,以及與官員勾結的事詳細稟明,最後呈上賬本:“此乃兩淮鹽運使司的內部賬本,上麵記錄著鹽商與官員的往來賬目,請大人過目。”
江通接過賬本,粗糲的手指快速翻動泛黃紙頁,濃眉越擰越緊。突然,他重重一拍桌案,震得盞中茶水四濺:“好個膽大包天的鼠輩!來人!即刻封了雲錦齋等涉案商號,把相關人等一並拘來問話!”
“江大人且慢!” 一旁的參知政事錢明遠跨前半步,廣袖拂過案幾,“此事牽連甚廣,僅憑幾本不知從何而來的賬本就興師動眾,恐生變故。卑職建議先徹查賬本真偽,以免……”
“以免冤枉忠良?” 江通猛地起身,鐵甲護腕撞得桌案哐當作響,鷹隼般的目光直刺錢明遠,“錢大人莫非覺得,本帥麾下的六王爺,會拿這等兒戲之事消遣?”
議事廳內鴉雀無聲,唯有簷角銅鈴在穿堂風中輕晃。錢明遠額角沁出細汗,卻仍強撐著笑道:“江大人言重了。卑職隻是憂慮,若處置不當,恐擾了江南商道安穩,還望大人三思。”
“商道安穩?” 江通從腰間解下鎏金虎符,重重拍在案上,“本帥守著這半壁江南,保的是百姓安穩!誰敢中飽私囊、禍亂朝綱,天王老子來了也照查不誤!” 說罷抓起賬本甩向錢明遠,“錢大人若覺得證據不足,大可同本帥一起去審那些鹽商!”
錢明遠踉蹌著接住賬本,麵皮漲得發紫。他餘光瞥見廳內數位官員欲言又止,心知江通素來雷厲風行,此刻公然撕破臉並非上策,隻得躬身道:“卑職謹遵經略使鈞令。”
鬼子六望著江通挺直的脊背,心中湧起一股熱流。待散了議事,江通將他留到最後,壓低聲音道:“六王爺放心,本帥帳下三千玄甲軍隨時聽候調遣。那錢明遠背後的人若敢耍陰招,盡管往我身上引!”
當夜,周掌櫃的宅邸外,喻清帶著暗衛潛伏在紅蕖搖曳的池塘邊。看著管家鬼鬼祟祟接過錢明遠的密信,他冷笑一聲,向同伴比出收網手勢。竹影婆娑間,翻空白鳥驚起,卻不知這滿城風雨,不過是更大風暴的前奏。
周掌櫃宅邸外,喻清一聲令下,暗衛們如離弦之箭衝入府中。周掌櫃癱坐在書房的紫檀木椅上,麵前擺著尚未燒毀的賬本殘頁,火盆中餘燼還在冒著青煙。
“周大人,這是要毀屍滅跡?” 喻清拾起半截寫有 “李府月例銀” 的殘頁,冷笑著將鎖鏈套上對方手腕。
與此同時,江南經略府大牢內,周掌櫃的侄子正被鐵鏈吊在刑架上。江通手持皮鞭來迴踱步,突然將一卷詩詞甩在他臉上:“‘照水紅蕖分玉盞’,好雅興!說說,這‘玉盞’指的是哪家官銀?”
那人大汗淋漓,囁嚅道:“我…… 我不知道大人在說什麽……”
“來人!把鍾姑娘整理的鹽商詩集拿來!” 江通話音剛落,獄卒便呈上厚厚一摞冊子。江通隨意翻開一頁,念道:“‘白鳥銜來江上信’,對應賬本上漕運日期,字字都是鐵證!你若再不招,本帥有的是手段!”
三天後,經略府議事廳內,錢明遠看著跪成一排的鹽商,額頭青筋暴起。鬼子六將新獲取的密信與賬本一一陳列,最後展開鍾清菡所寫的《鷓鴣天》:“錢大人可曾讀懂,這‘紅蕖暗藏金縷線,白鳥銜盡世間貪’,說的正是你們的勾當!”
江通猛地抽出佩劍,劍鋒直指錢明遠:“私通鹽商、阻撓辦案,該當何罪?!” 錢明遠雙腿一軟,癱倒在地,再也說不出話來。
半月後,江南街頭張貼著皇榜,數十名涉案官員革職查辦,鹽商們的不義之財充入國庫。百姓們圍在榜文前歡唿,有人高聲念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蘇學士的詞,今日讀來更覺暢快!”
鍾府後院,鍾清菡望著滿池盛開的紅蕖,將新填的詞箋遞給鬼子六。詞中寫道:“竹隱牆根藏腐惡,蓮開水麵見青天。” 鬼子六撫掌大笑:“好個‘蓮開見青天’!待明日,定要請鍾姑娘為江南百姓再書佳作!”
暮色中,翻空白鳥掠過城牆,照水紅蕖依舊散發著淡淡清香,隻是這一次,風中再無貪腐的濁氣,唯有朗朗乾坤的清朗。
當江南的暑氣漸淡,仿若褪成輕薄的紗幔,金風攜著滿池紅蕖殘留的芬芳,輕盈地掠過飛簷之際,鬼子六那身著青緞的靴尖,已然穩穩地碾過鍾府西跨院的碎石小徑。隻見他從容抬手,輕輕拂開那垂落的竹簾,目光瞬間撞入一片搖曳生姿的朱紅之中。鍾清菡斜倚在朱漆廊柱旁的身影,宛如新折下的菡萏莖稈,亭亭玉立。她身著月白襦裙,裙擺垂落仿若帶露的花瓣,腰間係著的緗色宮絛,隨著她的唿吸微微晃動,絛尾的玉墜在暮色的映照下,散發著溫潤而柔和的光澤。
此刻,她手中捧著一本《東坡樂府》,半掩著那芙蓉般嬌豔的麵容。眼尾微微上揚之時,腕間的羊脂玉鐲隨著動作輕輕顫動,與身旁的青瓷茶盞相互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驚得廊下停歇的麻雀撲棱棱展翅,匆匆掠過荷塘。
“六爺這雙靴,怕是已踏遍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她將書卷輕輕扣在鎖骨部位,露出線條柔和優美的下頜。素紗抹胸上,一縷青絲斜斜垂落,恰似水墨畫中不經意間留下的飛白之筆。“瞧這鞋尖的泥星子,可是剛從雲錦齋的庫房徑直趕來?”話聲剛落,她的指尖已然輕巧地捏起茶盞遞出,寬大的衣袖順勢滑落三寸,露出如藕節般白皙細膩的小臂,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泛著珍珠般的光澤。
鬼子六接過茶盞的瞬間,目光不經意掃過她垂落的睫毛。相較於查案時眼神的銳利,此刻浸在暮色之中,那睫毛倒像是紅蕖花瓣上細膩的絨毛。
“‘荷盡已無擎雨蓋’,清菡姑娘這是在感歎花期即將結束嗎?”他輕輕搖著折扇,目光緩緩落在她握書的指尖。那手指修長且白皙,然而指腹處卻透著因常年握筆而形成的薄繭,相較於尋常閨閣女子,多了幾分堅韌的力道。她的指尖輕輕劃過《鷓鴣天》的詞牌,胸脯隨著唿吸微微起伏,素紗之下的輪廓若隱若現,這一幕,不禁讓他迴想起昨夜卷宗裏那幅工筆細膩的仕女圖,隻是眼前的女子,眉間透著一股英氣,遠非畫中嬌弱的娥眉可比。
“倒不如說,是在等候某人兌現曾經許下的諾言。”她忽然輕輕一笑,耳墜上的珍珠隨著動作輕輕顫動,仿佛攪碎了一池金紅交織的倒影。“那日六哥在經略府破解‘紅蕖分玉盞’之時,袖口挽起露出的臂彎,倒真有幾分窮酸書生的模樣。”她將書卷放置在石案之上,起身去取詩稿時,腰間的宮絛掃過案角,帶起的氣流使得廣袖如帆般鼓脹起來,恰到好處地勾勒出她纖細的腰肢。
茶湯入口,甘冽清爽。鬼子六不經意間瞥見她裙裾下露出的三寸弓鞋,鞋麵上半開的荷花刺繡細密精致,宛如荷塘中層層的漣漪。當聽到她提及“春闈”二字時,他的喉頭微微一動,茶盞裏的荷尖隨著泛起的漣漪緩緩打轉,倒映著她鬢角細密的汗珠在夕陽下閃爍的微光。
“太祖皇帝曾言‘文能安邦’,六哥可願意嚐試一番?”她忽然微微湊近,沉香與荷尖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撲鼻而來,讓他能夠清晰地看到她眼眸中晃動著的期待光芒。微風輕輕卷起她額前的碎發,掃過他握著茶盞的指節,那觸感比之卷宗上的宣紙更為柔軟,卻又似乎蘊含著更強大的力量。
他緩緩放下茶盞,目光落在她新填的半闕詞上。紙頁被風輕輕掀起時,“鳳池同賞”四字在殘陽的餘暉中若隱若現,恰似她眼底跳動的璀璨星火。
廊下竹影搖曳,光影交錯,一男一女的身影被夕陽拉得悠長。她指著詩稿的某處,侃侃而談,寬大的衣袖時而輕輕拂過他的手背;他低頭沉思之時,能夠清晰地看見她睫毛在眼下投下的陰影,宛如一幅工筆畫中細膩的筆觸勾勒。遠處傳來更夫打梆的聲音,案上的殘茶已然變涼,唯有她腕間玉鐲與詩稿相互觸碰發出的輕微聲響,在逐漸濃重的暮色裏,譜寫出一曲比《鷓鴣天》更為動人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