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末秋初這一微妙的交替階段,雲南西部仿若一幅徐徐展開的絢麗夢境,精心繪製出一幅令人陶醉的色彩畫卷。連綿起伏的群山,恰似上天精心鋪設的黛色綢緞,在晨曦或夕陽的溫柔輕撫下,邊緣鑲嵌上耀眼的金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大自然的壯麗與恢宏。瀾滄江宛如一條碧綠的綢帶,蜿蜒曲折地穿梭於這片神秘的土地,其水色隨著季節的更迭,逐漸增添了幾分沉鬱與深邃,猶如一位沉默的史家,無聲地訴說著歲月長河中的滄桑變遷。


    江的兩岸,翠竹在微風中依舊搖曳生姿,彰顯著無盡的生命力與青春活力。然而,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竹葉上已泛起星星點點的黃色,恰似夜空中的點點繁星,悄然預示著季節的悄然更替與時間的無情流逝。傣家竹樓的簷角下,銅鈴隨風輕輕晃動,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相較於盛夏時節的喧囂熱鬧,這清脆的聲韻中多了幾分清寂與寧靜,仿佛一位詩人在低聲吟唱著秋天的詩篇。那聲音,在秋風中飄蕩,時而急促如細雨落簷,時而悠揚似溪水潺潺,仿佛能夠穿透心靈,引領人們進入一個寧靜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街巷之中,身著繡花筒裙的少女嬉笑聲逐漸稀少,潑水節的歡歌餘韻已然消散在秋風裏,讓人不禁感慨時光的匆匆流逝。空氣中,糯米粑粑的甜香與菠蘿蜜的餘味相互交融,又融入了新稻與野菊的淡雅芬芳,宛如大自然精心調配的獨特香氛,令人沉醉其中。此地的熱情依舊未減,隻是隨著秋天的到來,多了一份醇厚之感。老婦們悠然地坐在竹樓下,手中竹籃正逐漸成型,繡花筒裙的針線間增添了秋楓的紋樣,仿佛在娓娓講述著歲月的故事。這些傳統手工藝在季節的流轉中沉澱著歲月的光澤,恰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照亮著這片土地,傳承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智慧與情感。


    然而,在這如詩如畫的風情背後,陰霾卻愈發濃重。客棧的窗欞外,秋風卷著落葉拂過,帶來絲絲涼意。鄰桌茶商壓低聲音,如秋蟲哀鳴般打破了夜的寧靜:“那知府張懷珪勾結沈家父子,霸占茶山鹽井,上月強征糧稅時,傣寨阿娜家的糧倉被洗劫一空……” 話音未落,茶商驟然噤聲,惶恐地望向門外——塵土飛揚的街巷中,沈星星率家丁巡街而過,其鷹目鉤鼻在暮色中宛如梟鳥,馬靴踏地揚起枯葉,塵土中似乎裹挾著未盡的血腥。街道上的燈籠微微晃動,光影交錯,在牆上投下詭異的影子,客棧內懸掛的布簾隨風飄動,發出沙沙聲響,仿佛在訴說著不安,令人不寒而栗。


    次日清晨,淺淺與荷花喬裝成采藥女,登上了蒼山。淺淺身著一襲白短裙,隨風輕曳,肌膚溫潤細膩如羊脂玉,修長美腿在裙擺下若隱若現,腰間斜挎寒光寶劍,劍鞘上雕紋流轉冷光,氣質超凡脫俗,宛如仙子臨塵。荷花則身著淡紅短裙,冰肌玉骨似雪中紅梅,身材豐腴處曲線玲瓏,左手提著青鋒劍,劍身沉重如千鈞壓頂,行走間衣袂翻飛,劍勢隱含雷霆之威。二人踏入山徑,竹葉簌簌作響,仿佛在為她們開道。


    茶寨深處,一幢青瓦白牆的大宅隱匿於竹林之間,簷角懸著銅鈴,與傣家竹樓風格迥異,這便是段福的宅院。段福年逾五十,身著靛藍綢袍,袖口繡著金線茶花,麵容清臒,雙目如潭水般深邃。他向來慣以紫砂壺斟茶待客,此刻卻將茶盞重重擱在案上,茶湯濺出幾滴,在泛黃的賬冊上暈開斑駁痕跡。老婦掩麵垂淚訴說時,段福以枯藤般的手指摩挲著腰間玉佩,那玉佩原是祖傳之物,刻著“清正”二字,如今卻蒙了塵——他祖父曾助清軍平定滇西,獲朝廷封“義紳”,到他卻隻能眼睜睜看著沈家橫行。“沈家‘官稅’如秋霜噬葉,上月阿娜家的漢子被沈星星鞭笞至殘,如今屍骨還埋在後山……” 話音未落,馬蹄聲驟起,段福猛然起身,將賬冊塞入暗格,動作迅捷如青年,袍袖翻飛間露出臂上舊疤,那是早年與鹽梟搏鬥留下的印記。荷花扯著淺淺藏入蕉林時,她青鋒劍驟然出鞘半寸,劍芒割裂空氣,似要將黑暗劈開;淺淺寒光寶劍亦無聲滑出鞘口,冷光映得蕉葉凝霜。段福悄然推開窗,望向遠處沈家馬隊拖著的囚籠,渾濁的淚水在眼眶打轉,卻終未落下,隻將袖中暗藏的匕首緊了緊。


    麵對如山的案情,二人尋至段福宅院。古榕樹下,落葉堆積如金色地毯,段福親自迎出,卻未踏葉而行,而是以木杖輕點地麵,杖頭雕著茶山紋樣,每一步都似在丈量著祖輩留下的土地。他捧出的賬冊泛黃如秋葉,邊緣有被茶水浸漬的痕跡,翻開時手指顫抖,卻刻意將某頁折角隱藏——那頁記載著他胞弟因拒繳“茶捐”被沈家活埋的慘案。“沈家勾結鹽梟、私販鴉片的憑證在此,但若無實證……” 淺淺忽亮出禦賜金牌,寒芒映照秋光,段福瞳孔驟縮,木杖“咚”地頓地,似將滿腔悲憤都壓入地底;荷花青鋒劍驟出半尺,劍鋒壓得案上燭火倏滅,段福喉間發出似悲似怒的嗚咽,終在金牌威壓下取出所有證據。窗外秋空下,他望向族中祠堂方向,袖中青筋暴起,仿佛看見列祖牌位在秋風中搖晃,聽見他們無聲的詰問。


    當夜,淺淺與荷花潛入沈府。淺淺白裙如幽影穿梭於廊柱之間,美腿輕點瓦簷,寒光寶劍始終貼身,隨時可化作奪命銀蛇;荷花紅衣似火魅掠過高牆,青鋒劍提於左手,劍身沉墜如山脈,每一步皆震得磚石生寒。段福未隨行,卻命心腹送來沈府布局圖,圖上以朱砂標出血案頻發之地,字跡潦草如泣血。


    押解三人迴京的路上,段福騎驢隨行,驢背堆滿茶箱,實則暗藏寨民精銳。他時而以木杖敲打茶箱,節奏暗合寨民約定的暗號,指揮伏兵截殺追襲的沈家餘黨。瀾滄江濤聲如秋雷時,他立於船頭,將祖傳玉佩浸入江水,默念族規:“福澤茶山,不墜清名。”江水吞沒玉佩的瞬間,他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淺淺立於船尾,白裙被江風鼓如雲翼,寒光寶劍映水光,冷冽之氣似能鎮住江濤;荷花紅衣緊貼船舷,青鋒劍斜倚身側,豐腴之軀如山嶽穩立,劍氣與浪聲共鳴,震懾追襲之敵。


    金鑾殿前,皇帝震怒。段福跪於階下,木杖已棄,唯餘一襲洗褪色的藍袍,卻挺背如鬆,聲若洪鍾陳述沈家罪行。皇帝封其為義紳、茶寨免稅三年時,他叩首謝恩,淚滴於殿磚,卻終未觸地——那淚中,有祖輩的……


    荷花有功,實授將軍,命其攜淺淺等,赴任江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9039143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90391439並收藏用戶90391439的新書: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