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暫歇,渾濁的水汽在天地間彌漫不散。蘇硯的馬車剛駛入黃泛區,車輪便陷入齊膝深的淤泥。他掀開沾滿泥漿的車簾,眼前是一片觸目驚心的景象:原本阡陌縱橫的田野成了澤國,倒伏的麥茬在積水中若隱若現,幾棵枯樹歪斜地立在水中,樹冠上還掛著破碎的草席和衣物。遠處,零星的災民蜷縮在臨時搭建的窩棚裏,目光呆滯地望著這片被摧毀的家園。
\"大人,前麵的路徹底斷了。\"車夫跳下車,褲腿沾滿泥漿。蘇硯解下披風裹在身上,踩著泥濘跳下車。他彎腰抓起一把泥土,撚開指縫間的沙礫,眉頭越皺越緊——這處土質鬆散,根本無法承受洪水衝擊,堤壩潰決實屬必然。
沿著潰堤處前行,腐臭的氣息撲麵而來。被洪水浸泡多日的牲畜屍體漂浮在水麵,腫脹的肚皮泛著詭異的青色。蘇硯強忍著不適,取出隨身攜帶的羅盤和測繪尺,開始測量河道走向和堤壩高度。他發現,決口處的河道突然收窄,形成一個近乎直角的彎道,湍急的水流在此處形成巨大的漩渦,經年累月的衝刷早已掏空了堤壩根基。
\"蘇大人!\"一聲唿喊從身後傳來。當地縣令深一腳淺一腳地趕來,官服下擺沾滿泥漿,\"下官失職,未能守住堤壩......\"他聲音哽咽,指向遠處一片廢墟,\"陳家莊原本三百多口人,如今......\"
蘇硯拍了拍縣令的肩膀,沉聲道:\"先帶我去看看舊堤壩的圖紙。\"在臨時搭建的公所裏,縣令捧出一卷泛黃的圖紙。展開後,蘇硯的臉色愈發凝重——圖紙上標注的堤壩結構簡陋,夯土層厚度不足,連最基本的防浪設施都沒有。更要命的是,堤壩選址竟是順著河道的自然彎曲,完全違背了\"取直避彎\"的築堤原則。
\"這堤壩是三年前修建的?\"蘇硯指著圖紙上的落款日期。縣令羞愧地點頭:\"當時為了節省開支,用料和人工都......\"話沒說完,蘇硯已經卷起圖紙往外走:\"帶我去取些土質樣本。\"
在潰堤處,蘇硯命人挖出不同深度的土層,仔細觀察土壤結構。表層是鬆散的沙土,往下則是黏性不足的黃土,這樣的土質根本無法形成堅固的堤壩。他掏出隨身攜帶的小陶罐,將不同土層分裝標記,準備帶迴研究改良方案。
離開黃河後,蘇硯馬不停蹄地趕往長江流域。荊江段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這裏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迴腸\"之稱,洪水在此處流速減緩,大量泥沙沉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站在堤岸上,蘇硯能清晰看到江水已經高出堤外農田數米,形成了可怕的\"懸河\"。
\"大人,您看這!\"當地一位老河工掀開蘆葦叢,露出堤身的一處裂縫,裂縫中滲出的水漬帶著細密的沙粒,\"這是管湧,要是不及時處理......\"蘇硯蹲下身子,用手指蘸了蘸滲水,放在鼻下輕嗅——水中帶著淡淡的腥氣,說明已經有微生物侵蝕堤壩。
他沿著堤岸一路勘察,發現了更多隱患:部分堤段的護坡石已經鬆動,露出底下腐朽的木樁;彎道處的堤壩外側被水流衝刷出深深的凹槽,如同巨獸啃食的傷口。更令人擔憂的是,長江水位落差極大,普通水閘根本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水壓。
在一處廢棄的水閘遺址前,蘇硯駐足良久。坍塌的閘墩上布滿青苔,斷裂的閘門橫在江水中,早已失去作用。他取出墨家機關術典籍,對照著破損的水閘結構,腦海中開始構思改良方案。突然,一陣狂風襲來,江麵上掀起巨浪,冰冷的水花濺在他臉上。蘇硯抹了把臉,眼中閃過堅定的光芒——這場與洪水的較量,容不得半點疏忽。
迴到臨時駐地,蘇硯將兩地采集的土質樣本攤開,又鋪開詳細的河道地形圖。他一邊用算籌推演數據,一邊在圖紙上標注各處隱患。窗外,暴雨再次傾盆而下,雨點砸在屋頂上發出密集的聲響。但蘇硯渾然不覺,他的心思全在那些複雜的水利機關設計上,筆尖在圖紙上快速遊走,一個全新的治水方案正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型。
\"大人,前麵的路徹底斷了。\"車夫跳下車,褲腿沾滿泥漿。蘇硯解下披風裹在身上,踩著泥濘跳下車。他彎腰抓起一把泥土,撚開指縫間的沙礫,眉頭越皺越緊——這處土質鬆散,根本無法承受洪水衝擊,堤壩潰決實屬必然。
沿著潰堤處前行,腐臭的氣息撲麵而來。被洪水浸泡多日的牲畜屍體漂浮在水麵,腫脹的肚皮泛著詭異的青色。蘇硯強忍著不適,取出隨身攜帶的羅盤和測繪尺,開始測量河道走向和堤壩高度。他發現,決口處的河道突然收窄,形成一個近乎直角的彎道,湍急的水流在此處形成巨大的漩渦,經年累月的衝刷早已掏空了堤壩根基。
\"蘇大人!\"一聲唿喊從身後傳來。當地縣令深一腳淺一腳地趕來,官服下擺沾滿泥漿,\"下官失職,未能守住堤壩......\"他聲音哽咽,指向遠處一片廢墟,\"陳家莊原本三百多口人,如今......\"
蘇硯拍了拍縣令的肩膀,沉聲道:\"先帶我去看看舊堤壩的圖紙。\"在臨時搭建的公所裏,縣令捧出一卷泛黃的圖紙。展開後,蘇硯的臉色愈發凝重——圖紙上標注的堤壩結構簡陋,夯土層厚度不足,連最基本的防浪設施都沒有。更要命的是,堤壩選址竟是順著河道的自然彎曲,完全違背了\"取直避彎\"的築堤原則。
\"這堤壩是三年前修建的?\"蘇硯指著圖紙上的落款日期。縣令羞愧地點頭:\"當時為了節省開支,用料和人工都......\"話沒說完,蘇硯已經卷起圖紙往外走:\"帶我去取些土質樣本。\"
在潰堤處,蘇硯命人挖出不同深度的土層,仔細觀察土壤結構。表層是鬆散的沙土,往下則是黏性不足的黃土,這樣的土質根本無法形成堅固的堤壩。他掏出隨身攜帶的小陶罐,將不同土層分裝標記,準備帶迴研究改良方案。
離開黃河後,蘇硯馬不停蹄地趕往長江流域。荊江段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這裏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迴腸\"之稱,洪水在此處流速減緩,大量泥沙沉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站在堤岸上,蘇硯能清晰看到江水已經高出堤外農田數米,形成了可怕的\"懸河\"。
\"大人,您看這!\"當地一位老河工掀開蘆葦叢,露出堤身的一處裂縫,裂縫中滲出的水漬帶著細密的沙粒,\"這是管湧,要是不及時處理......\"蘇硯蹲下身子,用手指蘸了蘸滲水,放在鼻下輕嗅——水中帶著淡淡的腥氣,說明已經有微生物侵蝕堤壩。
他沿著堤岸一路勘察,發現了更多隱患:部分堤段的護坡石已經鬆動,露出底下腐朽的木樁;彎道處的堤壩外側被水流衝刷出深深的凹槽,如同巨獸啃食的傷口。更令人擔憂的是,長江水位落差極大,普通水閘根本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水壓。
在一處廢棄的水閘遺址前,蘇硯駐足良久。坍塌的閘墩上布滿青苔,斷裂的閘門橫在江水中,早已失去作用。他取出墨家機關術典籍,對照著破損的水閘結構,腦海中開始構思改良方案。突然,一陣狂風襲來,江麵上掀起巨浪,冰冷的水花濺在他臉上。蘇硯抹了把臉,眼中閃過堅定的光芒——這場與洪水的較量,容不得半點疏忽。
迴到臨時駐地,蘇硯將兩地采集的土質樣本攤開,又鋪開詳細的河道地形圖。他一邊用算籌推演數據,一邊在圖紙上標注各處隱患。窗外,暴雨再次傾盆而下,雨點砸在屋頂上發出密集的聲響。但蘇硯渾然不覺,他的心思全在那些複雜的水利機關設計上,筆尖在圖紙上快速遊走,一個全新的治水方案正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