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廢墟上,晨光刺破薄霧,灑在堆積如山的磚石瓦礫間。蘇硯握著玄甲玉,玉身滲出的金光與初升的朝陽融為一體,在斷壁殘垣間勾勒出長安城昔日的輪廓。他腳下的朱雀大街,工匠們正用墨鬥彈出筆直的墨線,這些看似簡單的線條,即將勾勒出這座城市重生的脈絡。


    \"大人,地基出現異動!\"墨家弟子的唿喊打破了清晨的寂靜。蘇硯疾步趕到施工現場,隻見新挖的地基中滲出黑色黏液,剛埋下的木樁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腐爛。裴雲舟蹲下身,用銀針探入黏液,針尖瞬間發黑:\"是地脈餘毒,普通木料根本無法抵禦。\"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老木匠李長庚拄著拐杖顫巍巍走來。他布滿老繭的手撫摸著腐爛的木樁,渾濁的眼中泛起淚光:\"老身曾聽祖輩說,終南山深處有''避毒柏'',樹心呈赤金色,水火不侵,百毒不犯。\"蘇硯當即下令:\"柳如煙,你帶領精銳,務必在三日內采迴木料!\"


    柳如煙領命而去,她的軟劍在晨霧中劃出凜冽的寒光。終南山的峭壁上,她身輕如燕,在布滿毒藤的懸崖間穿梭。當她終於找到那片傳說中的避毒柏林時,卻發現樹木早已被藤蔓纏繞,這些藤蔓見人便噬,噴出的毒霧瞬間腐蝕了她的衣袖。柳如煙咬破舌尖,將含著寒淵蝕毒液的鮮血噴在藤蔓上,冰晶蔓延之處,毒藤紛紛爆裂。


    與此同時,長安城的工坊內,工匠們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嚐試。裴雲舟改良的\"千機榫卯\"機關正在測試,隻見青銅齒輪相互咬合,發出精密的哢嗒聲,兩塊巨大的石料在機關的牽引下嚴絲合縫地拚接在一起,連刀刃都難以插入縫隙。老石匠張石匠撫摸著機關雕琢的紋路,驚歎道:\"這榫卯不用一釘一鉚,卻比鐵鑄的還要牢固!\"


    皇城的修複工作尤為艱難。太極殿前的丹陛石碎裂成百塊,每一塊都雕刻著精美的雲龍紋。年輕的石雕匠們圍在殘片旁,愁眉不展。這時,失明的老畫師陳墨摸索著走來,他布滿皺紋的手輕輕撫過殘片:\"讓我來。\"老人僅憑記憶,在沙地上勾勒出完整的丹陛圖,線條流暢,氣勢恢宏,讓在場眾人無不動容。


    在普通民居的重建中,百姓們的智慧同樣令人驚歎。磚瓦匠王大柱發明了\"疊羅漢\"製磚法,將黏土、石灰和碎瓷片混合,燒製出的青磚不僅堅固,還帶著獨特的青灰色澤。他的兒子則用廢棄的陶片拚貼出精美的窗花,圖案有蓮花、雙魚,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護城河的疏浚工程堪稱浩大。沈清霜親自坐鎮指揮,金吾衛們手持特製的\"絞龍鏟\",將河底的淤泥和雜物一並挖出。突然,挖掘出的淤泥中露出半截青銅殘片,上麵刻著蝌蚪狀的古老文字。裴雲舟聞訊趕來,鏡片後的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是上古機關的殘件,或許能為城防升級提供線索!\"


    隨著工程推進,長安城逐漸有了新的模樣。新建的城牆采用\"蜂窩式\"結構,內部中空的夾層裏,墨家弟子安裝了自動報警的機關。一旦有外敵入侵,觸動機關的聲響能傳遍全城。城牆上的了望塔經過改良,塔頂的銅鏡可以反射陽光,傳遞信號的速度比快馬還要迅速。


    在重建過程中,感人的故事不斷上演。一位老嫗將祖傳的銀鐲捐出,換成鐵釘;孩童們自發組成\"小搬運工\",用竹筐運送碎石;就連曾經的競爭對手,此刻也攜手合作。木器行的趙師傅和漆器行的孫師傅共同設計出可折疊的桌椅,白天展開使用,夜晚收起節省空間,這種設計很快在城中推廣開來。


    當第一座新民居落成時,蘇硯親自為其揭牌。門楣上,工匠們用碎瓷片鑲嵌出\"長安\"二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屋內,柳如煙采來的避毒柏散發著清香,家具上的雕花精致細膩。房主是位在災難中失去妻兒的中年漢子,他撫摸著嶄新的桌椅,淚水奪眶而出:\"謝謝,謝謝你們讓我又有了家。\"


    夕陽西下,長安城的輪廓在暮色中漸漸清晰。修複的城牆上,新繪製的《長安盛景圖》正在晾幹,畫師們不僅描繪了昔日的繁華,更將重建的艱辛與希望融入其中。街道上,新鋪的青石板整齊排列,偶爾有孩童追逐嬉戲,清脆的笑聲迴蕩在這座重生的城市上空。玄甲玉的光芒再次亮起,與萬家燈火交相輝映,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終將浴火重生,再創輝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代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老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老翁並收藏唐代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