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七月初三,破曉的晨霧尚未散盡,朱雀大街已被禁軍戒嚴。青磚石板上凝結著昨夜的露水,在火把的映照下泛著冷光,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不安的肅殺之氣。文武百官魚貫而入,望著宮門上方那麵獵獵作響的蟠龍旗,每個人都感覺到今日早朝必將不同尋常。


    太極殿內,鎏金蟠龍柱在晨光中閃耀,檀香混著龍涎香的氣息縈繞在殿內。皇帝蕭承乾端坐在九龍沉香椅上,雖已過不惑之年,卻依然不怒自威。他的目光掃過下方群臣,眉頭微微皺起——今日太子蕭明玨竟提前半個時辰便候在殿外,身後還跟著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這般陣仗,顯然是有備而來。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皇帝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話音未落,太子已踏出班列,跪地時腰間玄甲玉與青磚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兒臣有要事啟奏!\"他抬起頭時,眼中含淚,神情悲戚,\"驃騎將軍蘇硯勾結外敵,意圖謀反,證據確鑿,懇請父皇秉公處置!\"


    殿內頓時一片嘩然。文臣武將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聲此起彼伏。蘇硯的老部下們更是按捺不住,紛紛出列抗辯。\"太子殿下休要血口噴人!蘇將軍忠心耿耿,豈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是啊陛下,定是有人栽贓陷害!\"


    太子冷笑一聲,示意刑部尚書呈上證物。黃綢包裹層層打開,露出一疊密信與印鑒。\"諸位請看,這是從蘇硯書房搜出的通敵信件,上麵還有他的私印。\"刑部尚書展開信紙,聲音抑揚頓挫,\"信中約定,待西北戰事吃緊,蘇硯便率京中守軍打開城門,放敵國大軍入城!\"


    皇帝接過信件,仔細端詳上麵的字跡與印鑒,神色愈發凝重。蘇硯的副將陳驍突然被押解上殿,他衣衫襤褸,臉上布滿傷痕,眼中卻依然透著倔強。\"陛下,這些都是太子殿下偽造的!\"陳驍奮力掙紮,\"蘇將軍被人設計陷害,求陛下明察!\"


    \"大膽狂徒!\"大理寺卿厲聲嗬斥,\"人證物證俱在,還敢狡辯!\"他轉頭望向皇帝,\"陛下,依律當斬!\"


    就在這時,太子又從袖中取出一卷文書,語氣沉痛:\"更令人痛心的是,蘇硯還意圖篡改先帝遺詔,妄圖另立新君!\"他展開文書,上麵赫然寫著一些大逆不道的話語。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蘇硯被押著走上殿來,他的右手纏著血跡斑斑的布條,眼神卻依然堅定。\"陛下!臣對天發誓,從未有過謀反之心!這些都是太子殿下的陰謀!\"他掙紮著想要靠近皇帝,卻被侍衛死死按住。


    太子突然放聲痛哭:\"父皇,兒臣本不願相信蘇將軍會做出此等事,但證據確鑿,兒臣不得不奏。為了大雍江山社稷,還請父皇嚴懲逆賊,以正國法!\"他的哭聲迴蕩在大殿內,許多大臣都為之動容。


    皇帝的臉色陰沉如水,手中的奏折被捏得發皺。就在他即將開口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傳令兵滿頭大汗地衝了進來,跪地稟報道:\"陛下!西北八百裏加急軍報!敵國三十萬大軍壓境,已攻破三關!\"


    這個消息如同一記驚雷,震得滿朝文武臉色大變。太子的哭聲戛然而止,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皇帝猛地站起身,龍袍掃落了案上的奏折:\"怎麽會如此?前日不是還說邊境無事嗎?\"


    傳令兵顫抖著呈上軍報,聲音帶著哭腔:\"陛下,據守關將士所言,敵軍對我軍布防了如指掌,還拿出了我軍的調兵虎符!\"


    殿內頓時陷入死一般的寂靜。蘇硯突然大笑起來,笑聲中帶著無盡的悲憤:\"陛下!現在您明白了吧?這一切都是太子殿下的陰謀!他私造兵器,勾結外敵,為的就是奪取皇位!\"


    \"放肆!\"太子惱羞成怒,\"你這逆賊,死到臨頭還敢汙蔑本王!\"他轉頭望向皇帝,眼中含淚,\"父皇,兒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鑒。定是蘇硯勾結外敵失敗,妄圖垂死掙紮,還請父皇明察!\"


    皇帝盯著太子,眼神中充滿了懷疑與審視。就在這時,忠勇侯突然出列:\"陛下,臣有密奏!\"他呈上一份卷宗,\"臣派人暗中調查,發現太子殿下在城郊白雲觀私設兵器作坊,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


    殿內再次響起驚唿聲。太子臉色煞白,踉蹌著後退幾步:\"你...你血口噴人!\"


    忠勇侯繼續說道:\"陛下,還有更驚人的。先帝臨終前曾交給蘇將軍一道密詔,內容關乎當年皇後娘娘的死因...\"他的話還未說完,太子突然暴喝一聲:\"夠了!\"他拔出侍衛的佩刀,瘋了似的衝向忠勇侯。


    千鈞一發之際,蘇硯掙脫侍衛的束縛,飛身撲向太子。兩人在地上扭打起來,混亂中,蘇硯懷中的玄甲玉殘片掉落在地,恰好與太子腰間的玉塊拚合成完整的玄甲玉。刹那間,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大殿,玄甲玉上浮現出一行古老的文字:\"得此玉者,亂天下\"。


    皇帝望著地上完整的玄甲玉,終於恍然大悟。他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逆子!你竟敢...\"話未說完,太子突然抓起玄甲玉,衝向殿外。他的貼身侍衛立刻圍攏過來,與趕來護駕的禁軍展開混戰。


    太極殿內頓時刀光劍影,血肉橫飛。蘇硯忍著傷痛,帶領自己的舊部奮力護駕。太子見勢不妙,挾持了一名宮女,想要從側門逃走。就在這時,一支利箭破空而來,正中他的肩膀。太子慘叫一聲,玄甲玉脫手而出,被蘇硯穩穩接住。


    戰鬥很快平息,太子被五花大綁押到皇帝麵前。他望著自己的父親,眼中終於露出恐懼之色:\"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隻是太想證明自己...\"


    皇帝痛心疾首地搖了搖頭:\"明玨,你太讓朕失望了。為了權力,你竟然不擇手段,甚至妄圖勾結外敵,置大雍子民於不顧!\"他轉頭望向蘇硯,眼中滿是愧疚:\"蘇卿家,是朕對不起你,讓你受委屈了。\"


    蘇硯單膝跪地:\"陛下言重了。臣身為大雍子民,自當保衛江山社稷。隻是這玄甲玉...\"他舉起手中的玄甲玉,\"此乃不祥之物,還請陛下盡早銷毀。\"


    皇帝點點頭,命人取來火盆。隨著玄甲玉在烈焰中漸漸化為灰燼,這場驚心動魄的陰謀終於畫上了句號。然而,西北邊境的戰火仍在燃燒,大雍王朝又將麵臨新的挑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代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老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老翁並收藏唐代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