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魂劍裹挾著沈清霜的巫血與怒吼,金色劍氣如開天辟地般撕裂幽冥殿主的虛影。然而,破碎的黑霧瞬間重組,化作無數尖銳的骨刃,暴雨般射向眾人。千鈞一發之際,蘇硯將殘破的星盤高舉過頭,銀色星線交織成盾,堪堪擋住致命攻擊,星盤卻在衝擊中徹底崩裂,化作滿地碎片。


    \"不能再纏鬥了!\"裴雲舟的藥鼎中騰起紫色煙霧,暫時逼退敵人。他一把拽過昏迷的老者,將一顆紅色藥丸塞進對方口中,\"這是續命丹,最多撐半個時辰!\"藥王穀傳人話音未落,頭頂的石壁轟然坍塌,巨大的石塊裹挾著符咒碎片砸落。青蘿驅使朱雀虛影化作巨傘,火焰與墜落的碎石相撞,爆出刺目的火光。


    沈清霜的目光掃過水道盡頭——那裏的牆壁在震動中浮現出古老的圖騰,正是老者玉佩投射出的星圖輪廓。她突然想起初代沈家掌門記憶中的隻言片語,對著蘇硯大喊:\"用玉佩激活圖騰!這是古蜀人留下的逃生密道!\"少年立刻掏出玉佩,嵌入牆壁凹槽。刹那間,圖騰紋路亮起金光,地麵裂開一道縫隙,露出盤旋向下的青銅階梯。


    眾人剛踏入階梯,李崇義便帶著黑甲軍追至。大將軍的麵容已徹底扭曲,皮膚下湧動著黑色蠱蟲:\"想逃?你們以為古蜀人的''歸墟陣''還能起效?\"他揮刀斬斷階梯,沈清霜反手擲出螭魂劍,龍形虛影纏住刀光。趁此機會,裴雲舟將整包炸藥拋向追兵,轟然巨響中,碎石堵住了通道。


    青銅階梯深不見底,牆壁上鑲嵌的夜明珠散發著幽藍光芒。蘇硯撿起一塊星盤碎片,在地麵繪製簡易羅盤:\"根據方位判斷,我們正在向地底深處墜落。但這些階梯的構造...像是在引導我們前往某個祭壇。\"他的話音未落,階梯突然加速旋轉,眾人隻覺天旋地轉,片刻後便墜入一片黑暗。


    再次睜眼時,眾人置身於一座巨大的地下宮殿。穹頂繪著星辰運轉圖,地麵刻滿與玄甲玉同源的符咒。昏迷的老者突然劇烈抽搐,從口中吐出一枚刻著古篆的玉符。沈清霜拾起玉符,巫血與玉符產生共鳴,腦海中浮現出畫麵:百年前,鑄造玄甲玉的工匠們為防不測,在此處埋下了破解幽冥殿秘術的關鍵——\"萬象歸墟鼎\"。


    \"小心!\"青蘿的尖叫劃破寂靜。宮殿四角升起黑色石柱,柱頂的骷髏頭張開巨口,噴出腐蝕性極強的毒霧。蘇硯迅速分析符咒排列,發現石柱對應著北鬥七星方位:\"沈姑娘,攻擊勺柄第二星位!裴前輩,準備''化霧散''!\"


    螭魂劍帶著金色劍氣斬向石柱,裴雲舟的藥粉與毒霧相撞,爆發出耀眼的白光。然而,當石柱崩塌的瞬間,地麵裂開縫隙,湧出無數手持骨矛的陰兵。這些陰兵的鎧甲上刻滿幽冥殿符咒,眼中跳動著幽綠火焰。青蘿的朱雀虛影在陰兵群中橫衝直撞,卻發現火焰無法真正灼燒對方實體。


    \"它們是魂魄凝成的!\"蘇硯將玉佩與玉符拚接,光芒中顯現出新的線索,\"必須找到它們的命魂所在!\"他轉動破碎的星盤殘片,發現陰兵們的行動軌跡與穹頂星圖產生微妙共鳴。順著星圖指引,眾人在宮殿中央發現一座冰棺,棺中沉睡著一名身著蜀錦的女子,心口插著的玉簪,正是陰兵命魂的關鍵。


    沈清霜揮劍斬斷玉簪,陰兵們發出淒厲慘叫,化作青煙消散。但冰棺開啟的刹那,更可怕的危機降臨——棺底刻著完整的幽冥殿血祭大陣,隨著玉簪斷裂,大陣開始運轉,宮殿頂部的星辰圖竟化作真實的星空,無數流星墜落,所到之處燃起黑色火焰。


    \"這是''星隕滅世陣''!\"裴雲舟的聲音帶著驚恐,\"必須在陣眼被激活前找到萬象歸墟鼎!\"眾人循著玉符指引狂奔,穿過重重迴廊,終於在宮殿最深處見到一座青銅巨鼎。鼎身刻滿山川日月,鼎耳處纏繞著兩條栩栩如生的應龍。然而,當沈清霜試圖觸碰巨鼎時,幽冥殿主的虛影再次浮現。


    \"蠢貨,萬象歸墟鼎豈是你們能掌控的?\"虛影的聲音震得眾人耳膜生疼,\"此鼎乃是玄甲玉力量的封印,一旦開啟,釋放的不僅是光明,還有...\"他的話被老者突然爆發的怒吼打斷。原本昏迷的老人不知何時蘇醒,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他踉蹌著撲向巨鼎,口中念念有詞:\"以吾之魂,啟古蜀之秘!\"


    老者的身體化作金色光芒融入鼎身,萬象歸墟鼎轟然震動。無數道光芒從鼎中射出,與墜落的流星相撞。沈清霜抓住機會,將巫血、玉佩、玉符同時注入鼎中。刹那間,整個宮殿亮起耀眼的白光,幽冥殿的陣法寸寸崩解,李崇義與黑甲軍的身影在光芒中灰飛煙滅。


    當光芒消散,地麵裂開一條通往地麵的通道。蘇硯望著手中殘留的星盤碎片,上麵的星紋竟重新排列,指向西方的雪山。沈清霜握緊螭魂劍,眼神堅定:\"幽冥殿不會善罷甘休。但有了萬象歸墟鼎的線索,我們定能在雪山祭壇,徹底終結他們的陰謀。\"


    眾人拖著疲憊的身軀踏上歸途,身後的地下宮殿緩緩閉合。而在長安城的陰影中,一雙雙幽藍的眼睛正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幽冥殿的陰謀,遠未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代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老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老翁並收藏唐代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