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秋夜裹著肅殺之氣,欽天監的觀星台矗立在皇城西北角,十二根盤龍柱環繞的渾天儀在月光下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監正李淳風裹緊玄色錦袍,布滿皺紋的手指緊緊攥著青銅星圖尺,渾濁的瞳孔突然劇烈收縮——熒惑星不知何時偏離了既定軌跡,如同一顆滴血的赤珠,懸停在心宿三星之間。


    \"當啷!\"星圖尺墜地的聲響驚飛了簷角棲息的夜梟。李淳風踉蹌著扶住渾天儀,喉結上下滾動。這正是古籍中記載的\"熒惑守心\"天象,自殷商甲骨文起,曆代史冊都將其視為帝王易主、社稷傾覆的兇兆。此刻夜空如墨,熒惑星的紅光卻愈發濃烈,在心宿區域形成詭譎的光暈,映得觀星台的漢白玉欄杆都泛起血色。


    \"來人!\"李淳風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速取《開元占經》與貞觀年間星象錄!\"幾名欽天監官員匆匆奔入藏書閣,留下的墨跡未幹的星象圖在夜風裏簌簌作響。當泛黃的古籍被抱到案頭時,李淳風的手指幾乎要將書頁戳穿——武周天授二年的記載旁,朱筆批注著\"熒惑守心,次月帝崩\";漢成帝綏和二年的星圖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日蝕、地震、民變\"等災禍。


    更夫敲響三更梆子的刹那,觀星台突然劇烈震顫。渾天儀的二十八宿銅球同時發出嗡鳴,熒惑星的投影在天球儀上扭曲變形,化作張牙舞爪的火獸。李淳風望著這違背常理的異象,後背瞬間被冷汗浸透。他深知,此刻若消息傳出,本就暗流湧動的長安城必將掀起驚濤駭浪。


    \"封鎖觀星台!\"李淳風猛地轉身,袍袖掃翻案上的硯台,墨汁在新繪製的星圖上暈染成猙獰的圖案,\"所有人員不得出入,違令者斬!\"青銅觀星窗在吱呀聲中閉合,將那抹不祥的紅光隔絕在外。但李淳風知道,天象既現,便是天道示警,絕非人力所能遮掩。


    與此同時,藥王穀在西市的秘密據點內,蘇硯正就著油燈研讀從沉船中帶出的密信。三塊玄甲玉殘片在木桌上泛著溫潤的光,突然毫無征兆地劇烈震顫。蘇硯伸手去扶,卻見玉片表麵的星圖紋路開始自行流轉,如活物般扭曲重組。更詭異的是,原本黯淡的熒惑星標記處,竟滲出點點血珠,在玉片上勾勒出\"熒惑守心\"的天象圖。


    \"蘇公子!\"綠蘿端著藥碗衝進門,被眼前的異象驚得呆立當場。藥碗中的安神湯潑灑在地,蒸騰的熱氣中,玉片投射出的星圖在空中凝成實體——熒惑星的紅光化作鎖鏈,將心宿三星緊緊纏繞,而長安城建在圖中,赫然位於紅光漩渦的正中心。星圖邊緣,血色篆文緩緩浮現:\"熒惑守心,天火焚城\"。


    蘇硯的手指撫過這些文字,體內的巫血突然沸騰。他想起沉船密室中那本殘破日記的記載:太宗皇帝當年知曉玄甲玉與震地玄樞的關聯,故意將其分散,就是為了防止足以焚城滅國的力量失控。而此刻,太子即將集齊三塊玄甲玉,熒惑守心的兇象又偏偏出現,難道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長安城的街道上,打更人壓低了梆子聲,卻擋不住茶館裏的竊竊私語。\"聽說欽天監昨夜燈火通明,怕是出了大事。莫不是又現熒惑守心?上迴出現這天象,還是...\"話音未落,一隊右驍衛突然闖入,刀鞘重重敲擊桌麵:\"妖言惑眾者,斬!\"


    太極宮內,太子正把玩著即將湊齊的玄甲玉。窗外,熒惑星的紅光透過窗欞灑在他臉上,映得那雙眼睛愈發猩紅。貼身太監匆匆呈上密報,他掃了一眼便付之一炬:\"李淳風那老匹夫,想瞞住天象?\"他冷笑一聲,將玄甲玉按在牆上的星圖凹槽,密室緩緩開啟,裏麵供奉的青銅鼎中,黑火突然竄起三丈高,在穹頂投下巨大的陰影。


    欽天監內,李淳風終於寫完奏疏,火漆印上的\"密\"字在燭光下泛著詭異的紫。他望著窗外那輪不祥的熒惑星,蒼老的聲音帶著歎息:\"陛下,此乃關乎社稷存亡的危局,不知您是否還來得及...\"而在城市的另一端,蘇硯握緊玄甲玉殘片,玉佩表麵的血珠開始順著紋路流動,漸漸勾勒出一場足以顛覆大唐的驚天陰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代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極老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極老翁並收藏唐代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