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凝結著細密的水珠,在初陽下折射出冷冽的光。金鑾殿內,蟠龍柱上的鎏金紋路還泛著昨夜燭火的餘溫,文武百官卻已呈兩列分立,如臨大敵。太子李承乾身著玄色蟒袍,腰間玉佩隨著唿吸輕輕晃動;齊王李恪一襲赤錦華服,袖口金絲繡著的雲紋似在翻湧,二人目光相撞,空氣中仿佛擦出火花。
“啟稟陛下!”戶部尚書顫巍巍出列,笏板上的象牙雕花在抖,“臣近日查獲密報,齊王私運糧草十萬石至江南,與漕幫勾結意圖不軌!”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嘩然。齊王冷笑一聲,廣袖一揮,一名渾身是血的暗衛被拖上殿來:“太子殿下好手段!此人正是東宮安插在臣府中的眼線,前日妄圖毒殺臣的謀士!”
皇帝斜倚在龍椅上,指節捏得扶手處的東珠咯咯作響。自玄甲玉之事傳入宮廷,這樣的彈劾與反詰已不知上演了多少迴。他抬眼望向階下兩派涇渭分明的臣子——左側以丞相為首的文官集團,袍角沾著太子東宮的沉香;右側大將軍帶領的武將勢力,鎧甲上還留著齊王校場的塵土。
“夠了!”皇帝猛地咳嗽,帕子掩住嘴角的血跡,“玄甲玉之事尚無定論,你們卻在朝堂上相互攻訐!”他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太監連滾帶爬闖入:“陛下!禦膳房...禦膳房有毒!”
死寂瞬間籠罩大殿。李承乾瞳孔驟縮,下意識摸向袖中的解毒丹;李恪則垂眸冷笑,指尖在袖中摩挲著一枚刻有骷髏的玉符。當被押解上來的禦膳房太監咬舌自盡前,用血在金磚上寫下“齊王”二字時,太子陣營的禦史立刻高唿:“請陛下嚴懲逆賊!”
“冤枉!”李恪突然跪倒,暴雨中淋了整夜的衣袍還在往下滴水,“兒臣昨夜守在宮門外請罪,怎會有時間...”他話未說完,太子已上前一步,手中捧著染毒的膳食:“父皇明察,此毒正是南詔特有的‘見血封喉’,而齊王近日與五毒教往來密切!”
皇帝頭痛欲裂,眼前的爭論漸漸模糊成一片虛影。他想起前日欽天監的密奏:“熒惑守心,主內宮有變”,又想起案頭堆積如山的邊關急報——北境匈奴趁亂犯境,已連破三城,而兩位皇子卻隻顧著爭奪玄甲玉。“退朝!”他甩袖而起,冕旒撞擊聲中,誰也沒注意到他踉蹌了一下,被王公公慌忙扶住。
當夜,太子東宮書房內,李承乾將染血的密信擲入火盆。信是他安插在禦膳房的人所寫,卻在事成後突然暴斃。“秦無殤,”他盯著跳動的火焰,“派人去武當,宋遠橋那老匹夫不肯合作,就...”他做了個抹喉的手勢,“另外,玄甲軍明日便以‘剿匪’為名開拔,目標——泰山。”
齊王府的密室裏,李恪正用銀針查驗著一碗湯藥。蕭臨淵站在陰影中,聲音帶著一絲興奮:“殿下,五毒教的‘千蛛萬毒手’已練成,沈清霜就算有巫血護體...”他話音未落,李恪突然將湯藥潑在地上,青磚瞬間被腐蝕出深坑:“太子果然迫不及待了。傳信給幽冥殿,按計劃行事。”
朝堂之外,兩派勢力的暗鬥早已蔓延至街頭巷尾。太子的暗衛在茶樓酒肆散播齊王通敵的謠言,齊王的死士則在市集張貼太子私鑄兵器的證據。更有甚者,有人在城門上懸掛寫著“得玄甲玉者得天下”的血書,字跡未幹,便引來無數圍觀。
丞相府內,老丞相望著窗外的亂象,將太子送來的密函鎖入檀木匣。匣中除了承諾封王的詔書,還有一張泛黃的圖紙——正是三百年前玄甲玉封印魔神的古陣圖。他撫摸著圖紙上殘缺的部分,想起年輕時在秘閣中看過的記載:“玄甲玉集齊之日,若落入心懷不軌者手中,必將引發血光之災。”
大將軍府中,盔甲未卸的將領們圍坐一堂。“末將以為,當務之急是擊退匈奴!”有人拍案而起。“可太子下令...”另一人話音未落,齊王的密使已踏入堂中,獻上的錦盒裏,躺著一枚能調動十萬大軍的虎符。眾人望著虎符上斑駁的血跡,一時沉默不語。
而在深宮之中,皇帝倚在龍榻上,聽著王公公念著最新戰報。燭火搖曳間,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時,也曾握著玄甲玉殘片登上皇位。那時的玉片溫潤如玉,如今卻成了噬人的利器。“擬旨,”他咳嗽著,聲音虛弱,“命兩皇子三日內入宮,交出所有關於玄甲玉的情報...”話未說完,劇烈的咳嗽震得龍榻都在發抖,帕子上的血跡洇開,宛如盛開的紅梅。
窗外,驚雷炸響,暴雨傾盆而下。紫禁城的宮牆在雨幕中若隱若現,而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朝堂深處悄然醞釀。太子與齊王的博弈,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儲位之爭;玄甲玉的秘密,也漸漸揭開它猙獰的麵目。各方勢力如同提線木偶,被卷入這場權力與欲望的漩渦,而幽冥殿的黑手,正藏在暗處,靜待收網時刻的到來。
“啟稟陛下!”戶部尚書顫巍巍出列,笏板上的象牙雕花在抖,“臣近日查獲密報,齊王私運糧草十萬石至江南,與漕幫勾結意圖不軌!”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嘩然。齊王冷笑一聲,廣袖一揮,一名渾身是血的暗衛被拖上殿來:“太子殿下好手段!此人正是東宮安插在臣府中的眼線,前日妄圖毒殺臣的謀士!”
皇帝斜倚在龍椅上,指節捏得扶手處的東珠咯咯作響。自玄甲玉之事傳入宮廷,這樣的彈劾與反詰已不知上演了多少迴。他抬眼望向階下兩派涇渭分明的臣子——左側以丞相為首的文官集團,袍角沾著太子東宮的沉香;右側大將軍帶領的武將勢力,鎧甲上還留著齊王校場的塵土。
“夠了!”皇帝猛地咳嗽,帕子掩住嘴角的血跡,“玄甲玉之事尚無定論,你們卻在朝堂上相互攻訐!”他話音未落,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太監連滾帶爬闖入:“陛下!禦膳房...禦膳房有毒!”
死寂瞬間籠罩大殿。李承乾瞳孔驟縮,下意識摸向袖中的解毒丹;李恪則垂眸冷笑,指尖在袖中摩挲著一枚刻有骷髏的玉符。當被押解上來的禦膳房太監咬舌自盡前,用血在金磚上寫下“齊王”二字時,太子陣營的禦史立刻高唿:“請陛下嚴懲逆賊!”
“冤枉!”李恪突然跪倒,暴雨中淋了整夜的衣袍還在往下滴水,“兒臣昨夜守在宮門外請罪,怎會有時間...”他話未說完,太子已上前一步,手中捧著染毒的膳食:“父皇明察,此毒正是南詔特有的‘見血封喉’,而齊王近日與五毒教往來密切!”
皇帝頭痛欲裂,眼前的爭論漸漸模糊成一片虛影。他想起前日欽天監的密奏:“熒惑守心,主內宮有變”,又想起案頭堆積如山的邊關急報——北境匈奴趁亂犯境,已連破三城,而兩位皇子卻隻顧著爭奪玄甲玉。“退朝!”他甩袖而起,冕旒撞擊聲中,誰也沒注意到他踉蹌了一下,被王公公慌忙扶住。
當夜,太子東宮書房內,李承乾將染血的密信擲入火盆。信是他安插在禦膳房的人所寫,卻在事成後突然暴斃。“秦無殤,”他盯著跳動的火焰,“派人去武當,宋遠橋那老匹夫不肯合作,就...”他做了個抹喉的手勢,“另外,玄甲軍明日便以‘剿匪’為名開拔,目標——泰山。”
齊王府的密室裏,李恪正用銀針查驗著一碗湯藥。蕭臨淵站在陰影中,聲音帶著一絲興奮:“殿下,五毒教的‘千蛛萬毒手’已練成,沈清霜就算有巫血護體...”他話音未落,李恪突然將湯藥潑在地上,青磚瞬間被腐蝕出深坑:“太子果然迫不及待了。傳信給幽冥殿,按計劃行事。”
朝堂之外,兩派勢力的暗鬥早已蔓延至街頭巷尾。太子的暗衛在茶樓酒肆散播齊王通敵的謠言,齊王的死士則在市集張貼太子私鑄兵器的證據。更有甚者,有人在城門上懸掛寫著“得玄甲玉者得天下”的血書,字跡未幹,便引來無數圍觀。
丞相府內,老丞相望著窗外的亂象,將太子送來的密函鎖入檀木匣。匣中除了承諾封王的詔書,還有一張泛黃的圖紙——正是三百年前玄甲玉封印魔神的古陣圖。他撫摸著圖紙上殘缺的部分,想起年輕時在秘閣中看過的記載:“玄甲玉集齊之日,若落入心懷不軌者手中,必將引發血光之災。”
大將軍府中,盔甲未卸的將領們圍坐一堂。“末將以為,當務之急是擊退匈奴!”有人拍案而起。“可太子下令...”另一人話音未落,齊王的密使已踏入堂中,獻上的錦盒裏,躺著一枚能調動十萬大軍的虎符。眾人望著虎符上斑駁的血跡,一時沉默不語。
而在深宮之中,皇帝倚在龍榻上,聽著王公公念著最新戰報。燭火搖曳間,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時,也曾握著玄甲玉殘片登上皇位。那時的玉片溫潤如玉,如今卻成了噬人的利器。“擬旨,”他咳嗽著,聲音虛弱,“命兩皇子三日內入宮,交出所有關於玄甲玉的情報...”話未說完,劇烈的咳嗽震得龍榻都在發抖,帕子上的血跡洇開,宛如盛開的紅梅。
窗外,驚雷炸響,暴雨傾盆而下。紫禁城的宮牆在雨幕中若隱若現,而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朝堂深處悄然醞釀。太子與齊王的博弈,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儲位之爭;玄甲玉的秘密,也漸漸揭開它猙獰的麵目。各方勢力如同提線木偶,被卷入這場權力與欲望的漩渦,而幽冥殿的黑手,正藏在暗處,靜待收網時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