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朱家村
三位一體,我即新日支配者 作者:後皇嘉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幫我們割稻子?那群人真奇怪?”寫著暑假作業,朱葶藶聽著父母的談話,心裏這樣想著。
朱葶藶,95年生人,一個看起來有些可愛的女孩,如今上小學六年級。
放下黑筆,朱葶藶現在沒有心思寫作業了,她離開家門來到田野上,看著那群和村民們一起忙忙碌碌的外來年輕人。
朱葶藶的爸爸也在忙碌,夏糧的收割,誰也不敢怠慢。
收割稻杆,然後用稻杆捆綁稻杆打包背迴去。隻是幾天,整片夏糧的田就全部收割掉了。
將稻杆的稻穗用機器打下來,稻穗會散落成稻穀,這個稻杆會拉到幹淨的水泥地上暴曬,去水分。而那些光禿禿的稻杆,它們有三種作用。
一是修補房屋,這種房屋大多不是人住的,人會住在青瓦頂的屋子裏,因此修補的是牲畜居住的屋子。
二是鋪設床墊,在過去,床墊鋪上這樣的幹草,睡起來會舒服一些。但現在大家雖然窮,但不至於和牲畜爭床墊。
三是引火物,農村的灶多是土灶,燒木頭的。但木頭無法輕鬆點燃,所以,農民會先點稻杆之類的易燃物,用易燃物點燃細樹枝,再用細樹枝點燃粗樹枝。
割完稻穀,吃了農民的幾頓飯,劉嘉麒讓劉氏子弟們去修路了。
這修路,隻靠人力是不行的。劉嘉麒租了一台挖掘機,並買了一套水準儀,然後對農村的土路進行了平整。
土路常年開車,車軲轆走的地方是下凹的,而中間是隆起的。平整好路麵後,劉嘉麒購買碎石做路基進行鋪設,再用挖掘機進行錘壓。
挖掘機的操作是劉嘉麒先上手的,後續由學會操作的劉氏子弟輪流來完成。
前頭平路、中段壓實、後端支模。
支模支的是二十公分厚,六米寬的,二十米長的道路。路不隻有這麽長,但模不需要一次性完成,水泥可以分段澆築,木板模可以重複利用。
一天平整個二十米長的土地,然後澆築個三十方混凝土,如此半個多月,這條路順利貫穿了朱家村,並且通路通到了山裏麵。
農村的貧窮隻可能是一種原因導致的,那就是沒有產業。
在割稻子的時候,劉嘉麒已經觀察了朱家村周邊,確定了朱家村要發展的產業。
竹子,這是一種百花人家喻戶曉的植物,早在很久之前,它就被百花先民們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劉嘉麒針對竹子展開的產業一共三類,一是食品產業,即通過玻璃罐頭的生產模式,生產油泡筍和泡椒泡筍。
二是藥物產業,竹葉、竹實、竹菌都是竹子可以反複生產的藥物。
三是生活用品,小到竹雕水杯,大到竹編板床,竹製品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泛。並且,利用力學來設計產品,那些產品最後看起來還非常的時髦。
07年農民工的工資非常低,但建設這三種產業,然後使用劉嘉麒在明州的人脈進行販賣。不多時,交易產生的甜頭讓那些離開朱家村打工的人都迴來了。
劉氏子弟終究隻是來扶貧的,是要離開的。朱家村的產業,最後被劉嘉麒賣給了全村的村民。
而在最後幾天,劉嘉麒還傳授給村民們後續的發展思路。
其一,想要持續不斷的賺錢,就要有持續不斷的竹子。因此,竹子的開采,絕對不能亂采,而是有計劃的按密度進行采收。
而且,根據市場反饋,在調節采收類型和數量的同時,朱家村也要對竹子進行栽培,並預防病蟲害。
其二,大片大片的竹林一旦開發起來,並且通過栽培不斷擴散,這必然會成為一道風景線。
再加上農民們收入增加,房屋翻新,生活日新月異,朱家村一定會成為扶貧模式的標杆,也必然會有人來觀摩。這個時候,旅遊業是不是可以搞起來呢?農家樂、民宿,那都是可以創收的項目啊!
未來的朱家村,必然將成為一個:依托第一產業搞生態養殖,從而發展第二產業竹類加工製造業,最後順帶進行第三產業旅遊發展的村子。
而為了能使朱家村的發展成果不落入少數人的口袋,村民們必然要收購劉嘉麒興辦的產業。那些產業因為朱家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屬性,因此收益是全村村民的。
也就是說,村民們當老板收一份收益,當工作的員工,又有一份收益。
兩個月的工作,使朱家村變得欣欣向榮起來,村民們在拿到第一筆竹製品工廠的利潤後,對劉嘉麒的離開都非常不舍。
劉嘉蕙是劉嘉麒大伯的女兒,他的堂妹,她的任務是拍攝扶貧工作期間,扶貧人員的勞動畫麵以及經過。
那些照片被洗了出來,其中一份被送給了朱家村。
之後,那些照片會貼在展示架上,成為朱家村曆史的一部分。
同時,參與扶貧工作的劉氏子弟們,他們在拿到一部分獎金的同時,也會得到一套自己在朱家村勞作,然後朱家村前後巨大變化的照片。
金錢的慰問、照片的榮譽、以及兩個月工作期間,劉嘉麒不斷指導武功修行產生的核心利益——真氣,他順利收服了整個劉氏宗族年輕一代的人心。
放在古代,劉嘉麒妥妥的會成為劉氏宗族的族長,掌握宗法大權。
但現在,他隻能算是擁有了一群無條件相信他,且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力資源而已。
但這樣,那也非常強大了。如果是劉嘉麒去開公司,就憑這樣一群人,公司就很難失敗破產。
劉氏子弟們過完暑假就迴家了。
他們中年幼的要繼續上學,而有了這次經曆以及真氣對個人的影響,他們在學業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他們中年長的在向家長們匯報完自己這兩個月來的工作後,有的直接迴到了劉嘉麒身邊,他們想要繼續進行扶貧工作。這扶貧,也能賺錢啊!
有的則是通過這次經曆,去考公務員去了,還有的則是去了其他公司。
去其他公司並不算背叛,因為朱家村和扶貧工作在成為那人的資源的同時,他也成為了朱家村和扶貧業務的資源。
朱葶藶,95年生人,一個看起來有些可愛的女孩,如今上小學六年級。
放下黑筆,朱葶藶現在沒有心思寫作業了,她離開家門來到田野上,看著那群和村民們一起忙忙碌碌的外來年輕人。
朱葶藶的爸爸也在忙碌,夏糧的收割,誰也不敢怠慢。
收割稻杆,然後用稻杆捆綁稻杆打包背迴去。隻是幾天,整片夏糧的田就全部收割掉了。
將稻杆的稻穗用機器打下來,稻穗會散落成稻穀,這個稻杆會拉到幹淨的水泥地上暴曬,去水分。而那些光禿禿的稻杆,它們有三種作用。
一是修補房屋,這種房屋大多不是人住的,人會住在青瓦頂的屋子裏,因此修補的是牲畜居住的屋子。
二是鋪設床墊,在過去,床墊鋪上這樣的幹草,睡起來會舒服一些。但現在大家雖然窮,但不至於和牲畜爭床墊。
三是引火物,農村的灶多是土灶,燒木頭的。但木頭無法輕鬆點燃,所以,農民會先點稻杆之類的易燃物,用易燃物點燃細樹枝,再用細樹枝點燃粗樹枝。
割完稻穀,吃了農民的幾頓飯,劉嘉麒讓劉氏子弟們去修路了。
這修路,隻靠人力是不行的。劉嘉麒租了一台挖掘機,並買了一套水準儀,然後對農村的土路進行了平整。
土路常年開車,車軲轆走的地方是下凹的,而中間是隆起的。平整好路麵後,劉嘉麒購買碎石做路基進行鋪設,再用挖掘機進行錘壓。
挖掘機的操作是劉嘉麒先上手的,後續由學會操作的劉氏子弟輪流來完成。
前頭平路、中段壓實、後端支模。
支模支的是二十公分厚,六米寬的,二十米長的道路。路不隻有這麽長,但模不需要一次性完成,水泥可以分段澆築,木板模可以重複利用。
一天平整個二十米長的土地,然後澆築個三十方混凝土,如此半個多月,這條路順利貫穿了朱家村,並且通路通到了山裏麵。
農村的貧窮隻可能是一種原因導致的,那就是沒有產業。
在割稻子的時候,劉嘉麒已經觀察了朱家村周邊,確定了朱家村要發展的產業。
竹子,這是一種百花人家喻戶曉的植物,早在很久之前,它就被百花先民們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劉嘉麒針對竹子展開的產業一共三類,一是食品產業,即通過玻璃罐頭的生產模式,生產油泡筍和泡椒泡筍。
二是藥物產業,竹葉、竹實、竹菌都是竹子可以反複生產的藥物。
三是生活用品,小到竹雕水杯,大到竹編板床,竹製品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泛。並且,利用力學來設計產品,那些產品最後看起來還非常的時髦。
07年農民工的工資非常低,但建設這三種產業,然後使用劉嘉麒在明州的人脈進行販賣。不多時,交易產生的甜頭讓那些離開朱家村打工的人都迴來了。
劉氏子弟終究隻是來扶貧的,是要離開的。朱家村的產業,最後被劉嘉麒賣給了全村的村民。
而在最後幾天,劉嘉麒還傳授給村民們後續的發展思路。
其一,想要持續不斷的賺錢,就要有持續不斷的竹子。因此,竹子的開采,絕對不能亂采,而是有計劃的按密度進行采收。
而且,根據市場反饋,在調節采收類型和數量的同時,朱家村也要對竹子進行栽培,並預防病蟲害。
其二,大片大片的竹林一旦開發起來,並且通過栽培不斷擴散,這必然會成為一道風景線。
再加上農民們收入增加,房屋翻新,生活日新月異,朱家村一定會成為扶貧模式的標杆,也必然會有人來觀摩。這個時候,旅遊業是不是可以搞起來呢?農家樂、民宿,那都是可以創收的項目啊!
未來的朱家村,必然將成為一個:依托第一產業搞生態養殖,從而發展第二產業竹類加工製造業,最後順帶進行第三產業旅遊發展的村子。
而為了能使朱家村的發展成果不落入少數人的口袋,村民們必然要收購劉嘉麒興辦的產業。那些產業因為朱家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屬性,因此收益是全村村民的。
也就是說,村民們當老板收一份收益,當工作的員工,又有一份收益。
兩個月的工作,使朱家村變得欣欣向榮起來,村民們在拿到第一筆竹製品工廠的利潤後,對劉嘉麒的離開都非常不舍。
劉嘉蕙是劉嘉麒大伯的女兒,他的堂妹,她的任務是拍攝扶貧工作期間,扶貧人員的勞動畫麵以及經過。
那些照片被洗了出來,其中一份被送給了朱家村。
之後,那些照片會貼在展示架上,成為朱家村曆史的一部分。
同時,參與扶貧工作的劉氏子弟們,他們在拿到一部分獎金的同時,也會得到一套自己在朱家村勞作,然後朱家村前後巨大變化的照片。
金錢的慰問、照片的榮譽、以及兩個月工作期間,劉嘉麒不斷指導武功修行產生的核心利益——真氣,他順利收服了整個劉氏宗族年輕一代的人心。
放在古代,劉嘉麒妥妥的會成為劉氏宗族的族長,掌握宗法大權。
但現在,他隻能算是擁有了一群無條件相信他,且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力資源而已。
但這樣,那也非常強大了。如果是劉嘉麒去開公司,就憑這樣一群人,公司就很難失敗破產。
劉氏子弟們過完暑假就迴家了。
他們中年幼的要繼續上學,而有了這次經曆以及真氣對個人的影響,他們在學業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他們中年長的在向家長們匯報完自己這兩個月來的工作後,有的直接迴到了劉嘉麒身邊,他們想要繼續進行扶貧工作。這扶貧,也能賺錢啊!
有的則是通過這次經曆,去考公務員去了,還有的則是去了其他公司。
去其他公司並不算背叛,因為朱家村和扶貧工作在成為那人的資源的同時,他也成為了朱家村和扶貧業務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