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6日,波蘭戰役進入第16天。當德軍裝甲集群完成對華沙的合圍時,蘇聯紅軍在東線完成最後的進攻部署,波蘭陷入「鋼鐵與紅色鐮刀」的雙重絞殺。這一天的每一場戰鬥,都在為次日的亡國悲劇寫下注腳。


    一、華沙:城牆下的最後晚餐


    德軍第4集團軍在老城外圍實施「窒息戰術」,用混凝土封堵下水道出入口,並向地下網絡灌入催淚瓦斯。波蘭守軍在聖約翰教堂地窖中舉行「最後的彌撒」,神父用管風琴演奏肖邦《夜曲》,彈孔密布的國旗覆蓋在傷員身上。德軍第8裝甲師的工兵部隊使用爆破彈逐層摧毀老城城牆,13世紀的磚石與20世紀的鋼筋在爆炸中化為齏粉。華沙衛戍司令羅梅爾將軍在戰地日誌中寫道:「我們的防禦工事是用曆史砌成的,但敵人的炮彈沒有敬畏之心。」


    二、利沃夫:東西炮火的交匯點


    德軍第1山地師在舍爾納指揮下攻占利沃夫東郊的茲博伊斯卡丘陵,其裝備的mg-34機槍在3000米距離上形成火網。與此同時,蘇聯烏克蘭方麵軍的第6集團軍先頭部隊抵達利沃夫以東15公裏的斯特雷,t-26坦克的履帶聲在晨霧中清晰可聞。波蘭第10摩托化旅的殘部在火車站構築工事,士兵們用粉筆在牆壁寫下:「這裏同時麵對德軍的鐵十字與蘇軍的紅星」。中午時分,德軍與蘇軍的炮彈首次在利沃夫北郊的田野同時爆炸——前者是黑色彈頭的穿甲彈,後者是紅色彈頭的高爆彈,泥土被染成紫黑色。


    三、布列斯特:要塞最後的炮火


    古德裏安的第19裝甲軍對布列斯特要塞發動總攻。德軍使用「卡爾」臼炮(600毫米口徑)轟擊星形堡壘的中央炮台,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百米外的士兵掀飛。波蘭守軍將庫存的1914年式步槍分發給平民,麵包師、學生、修女組成「城牆守備隊」,用麵粉袋和十字架構築街壘。當德軍突入城堡廣場時,幸存的波蘭士兵引爆了地下彈藥庫,300名德軍與150名波蘭守軍同歸於盡,爆炸產生的濃煙在布格河上空形成黑色蘑菇雲。


    四、桑河下遊:波軍最後的機動力量


    波茲南集團軍殘部在庫特雷茲巴少將率領下抵達桑河下遊的普瓦維地區。他們發現河麵上所有橋梁已被德軍炸毀,而東岸的蘇聯偵察兵正在對岸架設機槍。波軍嚐試用駁船渡河時,遭到德軍第9裝甲師的炮擊與蘇軍邊防部隊的機槍掃射,駁船在交叉火力中紛紛沉沒。庫特雷茲巴在望遠鏡中看到蘇軍士兵臂章上的鐮刀錘子標誌,對副官說:「我們剛躲過德國的狼,又遇上蘇聯的熊。」


    五、蘇聯的「解放」序曲


    莫斯科時間9月16日18時,蘇聯發布 蘇聯方麵軍的26個師在布列斯特至科布林一線完成展開,其先頭部隊與波蘭邊防軍在格羅德諾發生零星交火。波蘭駐蘇大使利普斯基接到召見通知時,發現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的辦公桌上攤開著《蘇德邊界友好條約》草案,墨跡未幹。


    六、西線的「靜坐戰爭」


    法國陸軍在薩爾地區的戰壕裏舉辦「足球友誼賽」,對陣雙方是法軍第4步兵師與德軍第16步兵師,觀眾席上的士兵用香煙和巧克力當賭注。英國皇家空軍對德國威廉港實施「照明彈轟炸」,宣稱「幹擾德軍夜間部署」,實則投下的是50萬份印有《波蘭沒有滅亡》歌詞的傳單。波蘭流亡政府代表在倫敦唐寧街外靜坐示威,舉著標語:「當我們的孩子在華沙戰死時,你們在踢足球。」


    七、戰術絕唱:騎兵與密碼的最後光芒


    波蘭第14騎兵旅在克拉希尼克森林實施「幽靈戰術」,利用晨霧襲擊德軍第14集團軍的油料縱隊。騎兵用馬刀砍斷汽油桶閥門,引發的連環爆炸摧毀12輛油罐車,但該旅也在德軍空襲中折損過半。更具戰略意義的是,波蘭密碼局的「雷耶夫斯基小組」在撤退途中成功破譯了德軍新啟用的「恩尼格瑪」密碼變種,其成果通過秘密渠道傳遞給英國——這成為後來「ultra」情報係統的關鍵起點。


    當9月16日的夜幕降臨,華沙老城的廢墟中燃起數百處火光,那是波蘭士兵用汽油彈與德軍同歸於盡的信號。布格河上漂浮著布列斯特要塞的殘骸,利沃夫的防空警報與蘇聯軍列的轟鳴交織成死亡二重奏。此時距離蘇聯入侵僅剩9小時,距離華沙陷落還有11天,但波蘭的抵抗已化作文明的火種——正如地下抵抗組織在傳單中所寫:「我們的國家可能滅亡,但我們的密碼永不沉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