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9月23日,保加利亞索非亞的皇宮內,沙皇斐迪南一世的手指反複摩挲著同盟國盟約文件,羊皮紙上的火漆封印在燭光下泛著暗紅。“塞爾維亞的領土,是我們通向愛琴海的鑰匙。”他抬起頭,目光掃過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與奧匈帝國特使,“但我們的條件必須滿足——馬其頓全境劃歸保加利亞。”


    法金漢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將作戰地圖推到桌中央:“隻要陛下的軍隊能在10天內突破莫拉瓦河穀,整個巴爾幹都將成為同盟國的囊中之物。”這場秘密交易最終敲定,保加利亞25萬精銳部隊加入德奧聯軍,與40萬德奧軍隊組成65萬人的鋼鐵洪流,劍指塞爾維亞。


    10月6日淩晨,德奧保三國軍隊從三個方向同時發動突襲。德軍第11集團軍的重炮群率先撕裂塞爾維亞北部防線,奧匈帝國的山地師沿著阿爾巴尼亞邊境迂迴包抄,保加利亞軍隊則如利刃般直插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後背。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握著望遠鏡,看著城外燃起的衝天火光,聲音沙啞地對總參謀長說:“我們的士兵連過冬的棉衣都沒有,拿什麽抵擋這鋼鐵洪流?”


    在莫拉瓦河穀的狹窄山道上,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遭遇了頑強抵抗。塞爾維亞中尉米洛什帶領著僅剩的30名士兵,用步槍和手榴彈打退了敵人三次衝鋒。“告訴國王,第7步兵團還在戰鬥!”他對著通訊員嘶吼,卻在話音未落時被彈片擊中腹部。當保加利亞士兵衝上陣地時,他們發現這些塞爾維亞人直到最後一刻仍保持著戰鬥姿勢,凍僵的手指還緊扣扳機。


    10月9日,貝爾格萊德的街頭迴蕩著絕望的哭喊。德軍的火焰噴射器將老城的石板路燒成焦土,奧匈帝國的騎兵在街巷中橫衝直撞,馬蹄踏過血泊濺起細碎的血珠。塞爾維亞政府被迫炸毀多瑙河上的橋梁,帶著殘存的軍隊向南方撤退。一位記者在日記中寫道:“婦女們抱著孩子跪在教堂前祈禱,而德軍的炮彈正穿透彩色玻璃,將聖像與鮮血一同粉碎。”


    到10月中旬,塞爾維亞全境淪陷。15萬塞軍殘部在險峻的阿爾巴尼亞山區艱難跋涉,冬季的暴風雪與敵軍的追擊讓他們減員過半。當幸存者終於抵達亞得裏亞海濱時,士兵們望著波濤洶湧的海麵,有人突然放聲大哭:“祖國沒了,我們還剩下什麽?”


    1915年11月,東線戰場被裹進凜冽的寒冬。德軍第8集團軍在北方戰線發起“北風行動”,目標直指波羅的海沿岸的裏加灣。指揮官興登堡元帥站在裝甲列車上,看著士兵們在齊腰深的積雪中艱難推進:“俄國人以為嚴寒是他們的盟友?我們的機槍可不會被凍僵。”


    在德文斯克(今陶格夫匹爾斯),俄軍第10集團軍的防線在德軍的炮火下搖搖欲墜。上尉安德烈在戰壕裏給妻子寫信:“今天有個新兵被活活凍死在哨位上,他的步槍還保持著瞄準的姿勢。而德國人,他們用噴火器融化了我們的鐵絲網。”德軍的滲透戰術在雪地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小股突擊隊攜帶雪橇和輕機槍,從俄軍防線的薄弱處撕開缺口,後方的重炮隨即對俄軍縱深進行毀滅性打擊。


    與此同時,南線的德奧聯軍繼續向德涅斯特河推進。馬肯森將軍指揮的第11集團軍與奧匈帝國第4集團軍,在烏克蘭草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圍殲戰。11月20日,雙方在羅夫諾展開激烈交鋒,德軍首次使用了新型毒氣彈。俄軍士兵們戴著簡陋的防毒麵具,在黃綠色的煙霧中痛苦掙紮,有人甚至絕望地用刺刀劃破喉嚨以求解脫。


    “撤退!向德涅斯特河撤退!”俄軍西南方麵軍司令布魯西洛夫對著電話咆哮。他的指揮部已被迫轉移三次,桌上的地圖被紅藍色的標記改得麵目全非。當最後一支俄軍部隊跨過德涅斯特河時,工兵們炸毀了所有橋梁,湍急的河水裹挾著浮冰與屍體向下遊漂去。


    12月,東線戰場終於在從裏加灣到德涅斯特河的600公裏戰線上穩定下來。德軍在占領區修築了三層縱深防禦工事,地下掩體深達8米,配備暖氣係統和通風管道;俄軍則在河對岸挖掘塹壕,用鐵絲網和雷區構築起第二道防線。雙方的巡邏隊每天在冰封的河麵上對峙,偶爾響起的槍聲打破死寂,驚起一群烏鴉撲棱棱地飛向灰暗的天空。


    在柏林的帝國戰爭辦公室,法金漢滿意地看著新的戰線圖:“俄國人被趕迴了第聶伯河以東,巴爾幹也在我們掌控之中。”但他的副官提醒道:“羅馬尼亞蠢蠢欲動,意大利在南線虎視眈眈,戰爭遠未結束。”法金漢沉默片刻,將目光投向地圖上尚未染成紅色的區域:“那就讓他們知道,同盟國的鐵拳,足以擊碎任何反抗。”


    1915年的秋冬,同盟國的鐵蹄踏碎了塞爾維亞的山河,重塑了東線的版圖。保加利亞如願以償地吞並了馬其頓,德奧聯軍將戰線向東推進了數百公裏。但這場勝利背後,是數十萬人的死亡與流離失所。塞爾維亞的土地上,村莊化為廢墟,幸存者在寒風中撿拾著破碎的生活;東線的戰壕裏,士兵們在凍僵的屍體旁守夜,等待著下一場廝殺。


    當新年的鍾聲在戰火中響起時,沒有人知道這場戰爭還將持續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1915年秋冬的每一場戰役,都如同沉重的砝碼,改變著世界的天平。而那些在鋼鐵與血火中消逝的生命,永遠凝固成了曆史長卷中最慘烈的注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